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05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陛下,这么说来,按照估算,工部的庙算是少了。”

  魏征说道:“军事庙算都这么高,工部承担官道维修建设,军队也是要用的。”

  “是不是该酌情多加点庙算啊。”

  张亮也是急忙说道:“河北道的官道扩建,若无庙算增加,工部可能实在拿不出钱来。”

  李承乾脑海闪过一丝惊觉。

  河北道官道扩建?

  李世民这是奔着高句丽去的啊。

  怪不得军事庙算这么高,原来猫腻是在这里。

  看来李世民已经在筹备征讨高句丽的前期工作了。

  还藏着掖着的。

  指定是怕群臣反对啊。

  “既然如此,诸位以为给工部,增加多少庙算?”李世民问道。

  “一百万如何?”

  众人也不说话了,李承乾觉得往后的建设,离不开工部的操办。

  加一百万,也无伤大雅。

  再者,明年的税收应该比今年只高不低。

  之所以庙算没有顶着今年的税收来,应该也是留下足够的余量。

  谁也不知道,明年会发生什么,当前的庙算也是紧着去年的支出用度来算的。

  随后的其他部门的庙算。

  有人提意见,李承乾就把该部的尚书拎出来拷打。

  长孙无忌这个民部尚书,也被拷打了一番。

第172章 报告通过,报纸上线

  长孙无忌颇为无奈的。

  他上任民部尚书,不过才半年而已,但民部事关财权税赋,总管天下田亩大局,关乎到明年税赋收入。

  责任重大,管着大唐的钱袋子,但其中牵涉复杂又繁多。

  短时间想要理顺摸清,是不太现实的。

  就算是如今,他还没有将民部的一些问题给搞清楚。

  现在就坐在御前,接受百官的拷问。

  心里的苦楚,只有他才知道,这完全是架在火上烤啊。

  但好在,百官并没有太过为难,只是象征性的问点浅显易懂的问题,就没有追问了。

  他正准备松一口气,却突然听到太子发话。

  “民部尚书。”

  李承乾道:“孤有一问。”

  “民部掌管财政,土地,百姓之政,在财政收入方面,明年是否有提高的目标?”

  “土地方面,是否有增长的预期,如果有,如何去实现土地的增长,这不包括府兵屯田,而是民部去推动所增加的土地田亩。”

  “百姓方面,民部会有什么利国利民的作为?”

  “再者,如今大唐商贸发达,经济繁荣,民部又有什么策略,让经济商业进一步提高的?”

  哦豁!

  百官不由来个战术后仰。

  其他各部,可没有这么幸运,接受来自太子殿下的拷问。

  长孙无忌这位民部尚书,太子亲舅,却遭到亲切的关怀。

  房玄龄坐在长孙无忌的身后,他是眼观鼻鼻观心,面不改色的。

  李世民捻着胡须,今日所见所闻,对他这位好名的帝王来说,乐见其成。

  他相信,这样君臣共议的和谐氛围,肯定会载入史册,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他,身为大唐皇帝的贤名,自是又能增长几分。

  李承乾问完后,没有着急催问,等着长孙无忌消化。

  长孙无忌纠结的一匹,他几乎难以启齿。

  因为当前的情况,太子几乎是在逼问他,作为民部尚书要给出什么样的承诺来。

  目标。

  那就是民部明年一年要有多大的收入。

  是比今年的低,还是比今年的高。

  低了,他民部尚书的能力就要受到质疑,凭什么今年民部这么高,明年民部反而还低了?

  要是高了,那没达到怎么办?

  这个国库收入,是他的意志能决定的嘛?

  可如今,他又不能不回答。

  片刻后,长孙无忌咬牙,道:“结合今年国库收入,民部在明年的收入目标,在八千万贯。”

  李世民猛的从躺变成坐,开口道:“民部,八千万贯,不是虚言?”

  他已经在心头盘算,八千万贯国库收入。

  那明年,就把军事庙算再给翻一倍,三千万贯打底。

  那样大唐军队将更加强大。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美滋滋的。

  民部官员则是头皮发麻,赵国公,你才当上尚书多久,就敢许下这等豪言壮语?

  你是国舅,但我们不是啊。

  到时候达不到,那板子下来,你能受得了,我们受得住吗?

  百官也低声讨论,太极殿内嗡嗡作响。

  李承乾嘴角微微一翘,八千万,我的好舅舅,有志气,不甘人后啊。

  “陛下,臣不敢妄言。”

  “按照当前的大好局势,八千万贯的收入,可以实现。”

  长孙无忌只能是硬着头皮说下去,既然开了口,再收回去,那不成笑话了嘛?

  钱可以搞,但脸不能丢。

  “好!”

  李世民大加称赞道:“民部有此等目标,我会鼎力支持的。”

  “有赵国公掌管民部,乃我大唐之幸啊。”

  一句话,李世民很高兴。

  要兵有兵,要钱有钱。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一个帝王高兴的呢。

  长孙无忌心里在苦涩,只好顺水说下去,“明年土地增长,臣暂时还不太确定,但可以有个目标。”

  “新增两千万亩良田肥地。”

  两千万亩良田肥地。

  群臣几乎又是战术后仰。

  就连魏征也是多看了几眼。

  这真的是豁出去干事了啊。

  “陛下。”

  “民部有此雄心壮志,臣实感钦佩。”

  魏征喊道:“若各部都有民部这样的志向,大唐强盛近在咫尺。”

  他这话,反而让长孙无忌脸上有点尴尬。

  纯粹是把他给架起来了。

  “太子怎么想着把赵国公给架到火上了啊。”

  程知节低声说了一句,他一直都在观看局势,越看越觉得有点不对劲。

  不该啊。

  哪有这么搞自己的人的。

  李靖微微摇头,道:“不太清楚。”

  他也觉得奇怪,太子没道理针对长孙无忌的。

  但从这一系列来看,明眼人都知道,是有针对的嫌疑。

  不管如何。

  长孙无忌还是在顺着李承乾的询问,在往下说。

  最终,定下了一些目标后,才让他下去的。

  长孙无忌不由多看了太子几眼,到底这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这么逼他呢?

  他不觉得太子是要把他给拉下马,或者是干什么。

  可能其中有他不知道的内情。

  再多的疑惑,也只能是下来再问。

  “陛下,诸公。”

  “左仆射作完尚书省的报告,还有对庙算的公布。”

  “可还有异议或者是意见的?”

  李承乾问道。

  “臣等无异议。”百官道。

  李承乾微微侧身,道:“陛下?”

  “朕也没有异议。”

  李承乾起身,李世民也跟着站起来,百官紧随其后。

  “陛下无异议,百官无意见。”

  “孤宣布,贞观十六年,尚书省工作报告圆满通过。”

  闻言,房玄龄胸口一块大石落地。

  圆满通过四个字,彻底让他释放了所有压力。

  “此次尚书省报告,各部尚书回答。”

  李承乾道:“孤会命人,在大朝议结束后,正式将今日大朝议刊印在报纸上,明发天下,晓喻大唐全体臣民!”

  “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的国策,主张,治理方向,以及明年朝廷的工作重点。”

  百官心头一怔。

  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