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95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萧瑀捻着胡须,晒然一笑,道:“家令不用担心,百姓不识字,但我们会让他们听到的。”

  “诸位说是吧?”

  陆敦信等人面带笑意点头。

  这能是什么问题?

  朝廷的政令传达,你当百姓是怎么知道的?

  不知不觉走出工坊,迎来来了一股寒风。

  李承乾紧了紧大氅,道:“格局放大一点,不要仅限于一地。”

  “剑南,江南是大唐治下,河东,河北,河南也是大唐的嘛。”

  发行报纸还不够。

  你们要往山东士族的地盘,骑脸输出他们。

  当江南士族的报纸,在山东各地传播的时候。

  那山东士族不跳脚才怪了。

  这也正是李承乾要的效果。

  一路大家都很愉快,回到殿内。

  李承乾突然问道:“孤听说你们多是吃海鲜。”

  “什么海中大鱼大虾等,皆是美味。”

  陆敦信急忙道:“殿下,这次还好是冬季时节,便于储存,臣回去后就立马派人送信,准备送来长安。”

  海鲜这东西。

  对长安来说,太过遥远了。

  还没送到,怕东西就在路上腐烂,成本也是极高。

  李世民不喜欢这样的奢侈浪费,大臣之中也多是没有去张口的。

  不过,李承乾却准备要带动这股风气。

  你他么的一个个的,把钱都埋在地窖里,与其留着陪葬,还不如拿出来带动大唐的经济,创造就业呢。

  李承乾敢保证,只要他这个皇太子喜欢,上行下效。

  必然会在长安城内带动一股吃海鲜的浪潮来。

  “临海近,好处就是多啊,能看海,见识到波澜壮阔的景象,让人的心胸也宽广,还能吃海鲜。”

  “孤羡煞啊。”

  李承乾一同感慨,众人微微一笑,长安有长安的好处,江南也有江南的优势。

  山高皇帝远嘛。

  “对了,江南的造船技术如何?”

  李承乾突然问道。

  萧瑀与陆敦信等人面面相觑,这并不在商讨的议题范围内啊。

  太子问这个干什么?

  “这个臣倒是不太了解。”

  陆敦信等人摇头,有点失算,竟是没准备这方面的内容。

第165章 不干太子的事,我们有罪

  李承乾没有深究这个问题。

  唐朝有着海贸外来,其他各国也走海上通道,造船技术应该不会太差的。

  只不过,他是想心里有个底。

  往后,在江南一带的海贸,会成为一大重点。

  造船自是重中之重。

  闲聊一番后,今日接见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等到人走之后,长孙冲不无酸溜溜的问道:“殿下,这个什么报纸,为何要给他们啊?”

  “你懂什么。”

  李承乾没好气的问道。

  李治暗自好笑,也不说话,最喜闻乐见到,太子教育长孙冲了。

  “不懂才问的啊。”长孙冲理直气壮的说道:“殿下教育我,不懂就问,要虚心讨教,这才能增长见识。”

  李承乾瞥了他一眼,懒得理会他。

  “稚奴,这事交给你去办,让冲弟去,我不放心。”

  李治愕然道:“我去?”

  “这不太好吧,我是要把太子哥哥的事情办砸了,那可担不起。”

  “你少给我装嫩,让你做就做。”

  你丫的,肚子里的坏水,冒得比谁都多。

  还办砸?

  别超常发挥,搞得自己都收不了场的好。

  “行吧。”

  见此,李承乾也没说什么。

  这次拿出印刷术,还有报纸。

  目的就是很简单。

  先让江南士族等人,把声势给鼓噪起来。

  最好是在舆论阵地上,打的山东士族焦头烂额,难以着急。

  不是喜欢玩名望吗?

  那就玩好了。

  还有什么比报纸,更能引导舆论的呢?

  李承乾要的就是掀起舆论交战。

  别看报纸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张,值不了几个大钱。

  但当一场舆论爆发后,就不是小钱了。

  都要砸钱进去才行。

  尤其是百姓不识字,要想百姓懂的报纸内容,要不要人去宣读的?

  这是一笔支出。

  印刷报纸也是支出。

  还有运输,人工等等。

  江南,剑南两地的报纸,想要冲进山东士族的大本营,抢夺舆论权。

  不掏钱出来,能干出什么动静来?

  当山东士族跟江南士族,在报纸上干架交锋后。

  火药味一上来。

  你江南能进我山东,我山东不能进你江南了?

  要打?

  放开手脚的打。

  这一打,别指望报纸能赚钱,只能是赔钱。

  还是花钱如流水的赔钱。

  李承乾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你们不花钱,我怎么会高兴呢。

  大唐的经济,怎么带动得了呢?

  他在给士族挖了一个大坑。

  不跳也得给他跳。

  什么时候让他们出来,那就要看,双方打到什么程度了。

  “山东士族要是放弃名望,任由江南士族骑到马上,抢他们的名望,无动于衷才见鬼了。”

  “印刷可以给,不过,要先让你们要人工抄录,大出血才行。”

  ……

  萧瑀,陆敦信等人离开东宫,自是倍受关注。

  他们关起门来,还要商议。

  外界也是猜测他们到底跟太子谈了什么。

  就连长孙冲也被叫回去,长孙无忌再三询问,却未得半句。

  “你个逆子!”长孙无忌都气坏了。

  “父亲。”

  长孙冲抬杠道:“我听说一个道理,君不密失臣,臣不密失身。”

  “父亲是要我负罪丢掉性命吗?”

  长孙无忌顿时无言以对,心里是真在天人交战。

  又想知道太子与萧瑀等人的谈话。

  又觉得好大儿做的正确。

  “那你说,太子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甚可!”

  “他们的反应呢?”

  “甚好!”

  “逆子!

  “滚!”

  听到摔门声,长孙无忌仰头闭目,怎么就摊上这事了啊。

  没几天。

  江南士族与剑南士族,将四名美貌贤惠的嫡女,送入东宫。

  东宫正式册封两地各一女为太子良娣,两女封为良媛。

  良娣是太子妾的封号,地位仅次于太子妃。

  由此可见,太子对两地嫡女的看重。

  这让关注此事的各方人员,反应很是复杂。

  尤其是山东士族的人,后悔不迭。

  这本该是他们嫡女该得的封号啊。

  如今却被人鸠占鹊巢,乘虚而入了。

  真该死。

  你江南士族偏安一隅不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