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68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辅机,你对得起观音婢吗?”

  “观音婢要是知道,她走后,你是如此对待她的爱子,她该如何痛心?”

  长孙无忌没想到,会牵扯到以前的事情。

  “观音婢心寒,朕更加心寒。”

  “你是不是觉得太子被废,还有青雀?青雀若不行,还有稚奴?”

  “你这位舅舅都可以高枕无忧的?”

  长孙无忌道:“臣……。”

  李世民起身走了过去,站在长孙无忌的身前,居高临下俯视着他,“朕告诉你。”

  “不管朕对太子如何,都不是你长孙无忌疏远太子该做的行为。”

  “你身为太子舅舅,就该无条件支持太子。”

  他微微俯身,迫近长孙无忌耳旁,冷冷道:“你差点就害得朕与太子反目成仇!”

  “你……”

  “真该死!”

  长孙无忌身躯一颤,惶恐不已。

  他很清楚这位陛下的果决与手段。

  想要收拾他,真的不会顾忌什么情面的。

  他终于想明白一件事情。

  一直不支持太子,是他最大的过错。

  太子收拾他,逼他站队,但陛下不是没有收拾他的想法,只不过,是太子动手,自己及时明智的拨乱反正,才免过陛下的亲自责问。

  但当年的事,终究是逃不过的。

  如果不是太子突然振作,重拾信心,极大可能就是陛下与太子反目,酿成一出悲剧。

  他作为太子舅舅,与太子亲近,与陛下亲近,当陛下与太子有矛盾,他是不该保持沉默,就该主动站出来调和的。

  哪怕明知不可为也要做。

  这是作为太子舅舅最重大的政治原则。

  但他并没有,更多的时候是静观其变,完全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如今太子优秀,陛下心中有怨气,再加上这次长安县事件,对他不满是到顶点。

  更为重要的一事。

  自从贞观十四年后,到如今贞观十六年。

  几近两年的时间,太子再也没有叫过陛下一声父皇!

  太子不叫陛下父皇,一直口称陛下。

  一个父亲,一个帝王,怎么可能做到视若无睹,心头平静?

  追根究底,陛下是有错。

  但天子有错。

  难道他就没有错?

  魏征为了太子,都敢勇于站出来,反驳陛下,支持太子。

  他却没有。

  陛下不责怪他责怪谁?

  长孙无忌知道,陛下的怒火与不满,怕是从贞观十四年就积攒下来。

  等到今天才爆发。

  李世民起身,目光森寒的注视着发抖的长孙无忌。

  他对长孙无忌积攒的所有不满与怒火,今日总算宣泄而出。

  太子越是贤明优秀,他就越是痛恨长孙无忌当年的行为。

第146章 太子密奏

  李世民缓步走回,徐徐坐下,闭目仰头。

  长孙无忌还没有起身,不敢有多余的动作。

  良久后。

  李世民睁开眼眸,文道:“府兵改制,谁能总领开垦屯田的重任?”

  长孙无忌起身,正坐身躯,道:“江夏王李道宗。”

  “朕要他筹备征讨高丽的兵马。”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非江夏王莫属。”长孙无忌说道:“高丽备兵,可河间郡王总领,由英国公具体负责。”

  “不!”

  李世民断然否决,“英国公,我要处置,暂时不能用他。”

  “河间郡王倒是可以。”

  “不过,为何非江夏王莫属了?”

  长孙无忌微微沉吟,刚才的训斥是警告,是对他不满的宣泄。

  现在陛下是告诉他,警告归警告,但还是信你,可以听取你的意见。

  事情就算是揭过了。

  陛下不计较,他也不要有介怀。

  “太子告诉臣,屯田并非小事,屯田为重,但所属府兵,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长孙无忌一五一十,搬出太子的话来,道:“太子说把府兵,交到江夏王的手上,令人放心。”

  “他是李氏宗室,是朝中王爵大臣,自是心向大唐江山社稷的。”

  “此外,江夏王作为礼部尚书,毕竟不是他所擅长的。”

  李道宗本来就是武将,坐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李世民不可能把一些位置,让给其他世家门阀子弟坐的。

  “礼部尚书空缺,谁能做?”

  “太子也告诉你了吧?”

  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长孙无忌也不隐瞒,恭声道:“太子詹事于志宁!”

  此话一出。

  李世民眼眸微微一凝,太子是明目张胆的要把东宫的人,塞进六部之内。

  礼部尚书,太子要举荐自己的老师,无可厚非。

  再者他本来就在‘礼’一途中,深得民心。

  李世民并未感到不舒服,反而觉得有些意思。

  太子这是伸手要权了。

  “于志宁的资历是否有点欠缺了?”

  “是有点欠缺,但他担任礼部尚书的话,也不是不可能,群臣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对意见。”

  长孙无忌道。

  李世民不置可否,他撇开这个话题,道:“唐俭在新军做总指导,颇有建树成就,再担任民部尚书也不太合适。”

  “何人能够接任?”

  长孙无忌当即摇头,道:“臣不知。”

  李世民露出淡淡的笑意,道:“辅机去担任吧。”

  嗯?

  长孙无忌一愣,万分震惊,不敢相信。

  别看他地位显赫,长久以来,并没有实权实职,几乎都是空有的头衔。

  他有实权官职,还是贞观元年,为了与高祖旧臣抗衡,才拜的吏部尚书与尚书右仆射的。

  但李世民把高祖旧臣打压下去,建立威势后,长孙无忌免了那些官职,被高高挂起,就处在位高权低的尴尬境地。

  如今,陡然听到要担任民部尚书。

  他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陛下这是不猜忌自己了?

  还是对刚才的警告,做出的补充。

  恩威并施吗?

  但也不至于啊,完全可以从另外的方面补充。

  不过,他知道一点。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天子赏罚对臣子都是恩典。

  这恩典,他还真不好坦然接受。

  “陛下。”

  长孙无忌道:“臣不合适,毕竟臣是外戚,担任具体官职,会有人非议外戚擅权的。”

  李世民摆手,道:“无妨,不过是闲言碎语而已。”

  “你辅机是有真本事与能力的,外戚擅权,想来也不会去碰。”

  “问心无愧,立身正当,自是不用怕的。”

  长孙无忌不知道,陛下为何这么坚定,要让他去担任民部尚书。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要再拒绝,反而显得有这方面的心思。

  “臣明白,定不负陛下所望。”

  李世民笑了笑,“草原事宜,你要多多负责,这牵涉到不少东西。”

  “是!”

  ……

  “还没出来吗?”

  长孙无忌去见陛下,魏征等人其实都在关注的。

  他们很想知道,长孙无忌在陛下面前,是如何交代。

  只不过,这一进去,一个多时辰都没见人出来的意思,就觉得颇为惊奇。

  “江夏王,过些时日,陛下的行程要去英烈陵园祭奠英烈,你可安排好了?”

  李道宗来拜访魏征,他还没开口,魏征就反问道。

  “郑国公未卜先知,怎么知道本王是来问祭奠陵园一事的。”

  李道宗很是惊讶道。

  “江夏王为了别的事情,会来找我吗?”魏征道。

  闻言,李道宗不由一笑,他没事真不会找魏征的。

  “确实有些礼数,需要请教郑国公,还望国公不吝赐教。”

  两人说着,有消息传来,长孙无忌从陛下那里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