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你吃大面
内侍上前接过,快速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脸色就不太好看,旋即又变得沉凝起来。
这变化的神情。
高士廉看在眼里,给长孙无忌一个眼神,里面写了什么,怎么陛下神色这般复杂难明的?
长孙无忌一脸无辜,我也不知道啊,大家都在一起,他也没机会看。
“太子倒是好想法。”
“主意打到我的内库来了。”
李世民收起呈奏后,也没有给他们看的意思,道:“就这样,钱由我的内库调拨给国库一部分,国库再出一点。”
“你们拟定好相应的激励之策。”
魏征轻飘飘来了句,“陛下可真有钱啊。”
李世民也不在意,笑道:“为了百姓,掏空我的内库也在所不惜。”
众人其实都很好奇。
陛下是怎么一口就答应了的。
太子到底写了什么,让陛下这么痛快?
但李世民就不给他们看,让他们心里很是抓痒。
“陛下圣明。”
众人散了之后,长孙无忌被李世民留了下来。
此时,他正在看李承乾的呈奏。
许久后,长孙无忌才总算明白,陛下为何一口答应下来。
“以吐蕃之国财,养我大唐之百姓。”
怪不得,钱是从陛下内库调入国库啊。
在这次大封锁吐蕃,大唐各家各户暗地里的营生,其实都赚了不少。
看似朝廷设置了对外商税,损害不少人的利益。
毕竟之前是没有对外商税的。
但不能这么简单的看,设置对外商税,商品价格提高上来。
不仅利益没有受到损失,反而是赚了比之前的更多。
正是超出以前的收益,才没有激起那些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
据长孙无忌所知,许多人尝到甜头后,大加支持朝廷征收对外商税之策,有的甚至还觉得对外商税低了。
他们想要把价格再提高一点,都没有合适的借口。
那些人也是真的敢。
朝廷征对外商税,他们就敢把价格翻倍,乃至更多。
无他。
我有的你没有,你有的,不稀罕。
再说,还有一个超级冤大头存在,各国也能从中找补,甚至还能盈利,再高价格的商品,他们也能接受。
但这些都是小鱼小肉,最大的赢家,其实是李世民。
长乐把六成的走私收益,全部都送到内库。
吐谷浑那边再盘剥一层,钱也是归李世民所有的。
李世民赚麻了,国库也有对外商税入账,豪门大族有钱赚,大唐百姓也吃到一些红利。
大家都好,谁不好一目了然。
“高明之议,角度清奇啊。”
“我还从来没有想过。”
“以吐蕃国财,养我大唐百姓。”
李世民惊叹道:“这样的想法,真是闻所未闻。”
“高明是真高明啊,实在是高。”
他在长孙无忌面前,毫不吝啬对李承乾的夸赞。
实属是这一对策,真说到他心坎上了。
治国养民,还能不靠朝廷,靠他国。
“陛下,大唐有此贤明的储君,乃是天下之幸啊。”
长孙无也是夸赞,随即道:“殿下在呈奏中还说了,要想奖励人口,粮食要增产。”
“首先就是开垦问题。”
“我大唐地广人少,有许多肥沃的荒芜之地,可以开垦出来。”
“臣也觉得应该在鼓励生育的同时,开垦更多的田地出来。”
“殿下也说人口增长,势必会伴随粮食危机,从鼓励生育国策推出,中间要是就开始开垦,等到孩子出生到成长。”
“这期间,我们就要有一大片新垦土地有粮食产出。”
“……”
长孙无忌也看的很明白,粮食与人口是相互挂钩的。
要是没有粮食,就算有人口也负担不了,反而会酿出祸乱来。
但没有人口,有再多的地,也无人耕作,哪里会有更多的粮食产出呢。
所以,如何把握平衡,就很是考验人了。
“是啊,要想我大唐人丁兴旺,归根结底,还是要有足够的粮食。”
“百姓有地可耕,有粮食丰收,就算朝廷不鼓励,他们也会多生孩子的。”
“说到底,还是田地多寡的问题。”
“只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暂时不急。”
李二很是心动,但也很冷静。
因为说到底都是要人。
他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府兵更合适屯田开垦的。
一旦动用府兵,势必会影响到军事上。
要想发育,又想保持在军事上的绝对力量。
他要做出取舍来,就不得不慎重,不得不再三考虑。
……
李承乾抛出以吐蕃国财养唐人之论。
就确定李世民必然不会拒绝的。
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大封锁带来如此丰厚的财富,李世民拿在手里不烫手吗?
放在内库不用,也就是死物而已,只有将其他花出去,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他也并不需要拿出来的多少。
每年符合条件的婚配,婴儿降生,在一千多万人口基数下,并不是多大的天文数字。
李世民都不用把从吐蕃收刮来的钱财,全部拿出来。
怕是拿出来一半,估计都够几年所用。
目前封锁还没到半年,长乐就给李世民送去多少了?
送到李承乾这里,都是不小的数目。
李世民那里只会更多。
再者,对外商税,朝廷多一笔庞大收入。
不是也该拿出一部分来。
所以,钱并不是问题。
问题的根源,其实还是在粮食资源的问题上。
其实大唐粮库还是挺丰厚的。
李世民打了这么多仗,粮库都还很富裕,有足以支撑灭薛延陀,征伐高丽的本钱。
足见,前隋留下来的遗产太过丰厚了,大唐还在不停的消化。
同时,府兵制的作用,也极大的减轻在军事供养上的庞大成本。
内部也算安定,没有大的内耗。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压力并不会太大。
只不过,李世民更多心思在军事上。
第113章 吐蕃怎么就与世皆敌了?
随着八月初九临近,各国使团或者各国之主赶到长安后,越发热闹,俨然繁华之象。
禄东赞抵达长安后,他第一时间就携带重礼宝物,前去拜访大唐皇太子。
必须要用足够的诚意,以及恭敬的态度,让大唐皇太子消除减少对吐蕃的敌意。
但可惜的是,李承乾虽然接见了他,收下重礼宝物,却对他不假言辞,连话都没说几句就被让他离开。
禄东赞也不知道,这次拜见,到底是亏了还是物有所值。
“殿下。”
“人赶走,东西收下,是不是有点那什么了……。”
长孙冲有点难以启齿的模样。
“有什么了?”
“这是吐蕃在大朝议冒犯孤的赔礼。”
李承乾哼声,道:“我收下都他还得感谢孤。”
“没看到禄东赞走的时候,欢喜高兴的?”
“人家远道而来,盛情难却,孤作为主人,不能寒了人家的心意。”
得。
殿下怎么说都有理。
还封锁着人家呢,岂不是更寒心啊。
李世民在升旗大典的前一天,在太极殿召见了各国之主以及使者,并准备设宴款待的。
谁知道,却横生波折。
李承乾坐在李世民下手,目光平静的望着禄东赞的表演。
就知道他这次来长安,目的不会那么简单。
“叩见天可汗陛下!”
“臣带着万分的诚意以及崇敬,向天可汗陛下真诚的祈求,宽恕吐蕃万千的子民吧。”
“跪请天可汗陛下,解除大唐对吐蕃的封锁。”
“我主已经认识到罪过,诚心悔悟,从今以后,尊奉大唐,尊奉天可汗陛下,不敢再有任何冒犯……。”
禄东赞跪在地上,一拜再拜,表现出一副卑微谦恭到极点的姿态来。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