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疲民指的是:为民众制造事务,使其奔波不息,无暇休息,从而确保统治者的稳定;不断征战和徭役,使得民众无暇顾及其他。】
【辱民指的是:使民众为生计挣扎,失去自尊和自信,鼓励相互告密,让民众始终生活在恐惧之中。】
【贫民指的是:除了基本生存所需,剥夺其余粮食和财产,使民众因贫困而依赖国家分配,否则难以生存。】
【而在这样的治民之策下,黔首百姓基本失去了通过读书识字、学习翻身的可能。】
【因为秦国不会给他们这样的学习时间,更加不会给他们这样的学习条件。】
【所以普通黔首百姓如果想要真正翻身,彻底脱离黔首百姓阶层的话,那就只能够通过军功授爵制度去上战场杀敌立功以换取授爵。】
【而这样的政策,有问题吗?】
【说实话,在商鞅制定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的确可以说是最适合秦国的治民之策。】
【因为商鞅所在之时的秦国,迫切需要通过变法来使得秦国变得强盛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抵御其他诸侯国的入侵袭击,甚至是东出强秦。】
【而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再配合上军功授爵制度,可以让秦国整个国家的黔首百姓,将所有的精力全部都集中在耕战这两方面。】
【从而使得秦国上下一心,爆发出了足以令六国为之惊惧的恐怖战力,更是让秦国军队,从此有了虎狼之师的称号。】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商鞅制定的治民之法,或许有着其他种种弊端,但是在当时却是能够在最短时间之内,使得秦国以最快的速度变得强大起来的方法。】
【想到这里,太子扶苏再次轻叹口气道:“但是,时代已经变了!”】
【“秦国已经变得强大了起来,甚至是变得远比商君所能够想象到的还要更加强大。”】
【“而秦国强大所带来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那就是秦国的疆域变大了。”】
【“但是,秦国的疆域虽然变大了,秦国的官吏数量却并没有随之及时而增多。”】
【“就像此前孤便曾听闻迁陵县吏员配置共一百人,但是却缺十五人,若是有徭使外出,更是只剩一半,至今未得其代,定居其中的官吏少之又少,不足以办事。”】
【“甚至就连此前打下来的韩国疆域,秦国也没有足够的本土出身的官吏可以派去治理。”】
【“一开始,也只能够被迫选择收降那些盘踞在韩国地方上的宗室、贵族公卿,以他们作为秦国在韩地的地方官吏,然后辅助秦国去管理韩地的黔首百姓。”】
【“最后,还是孤的教育司贴进去了上千名学子到韩地担任各个郡县的地方官吏,方才勉强取代了韩国地方上的宗室、贵族公卿。”】
【“而仅是韩国一地便已如此,那么接下来秦国如果覆灭了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的话。”】
【“那么秦国又该怎么办呢?”】
【“难不成还是收降那些盘踞在六国地方上的宗室、贵族公卿,以他们作为秦国在韩地的地方官吏,然后辅助秦国去管理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六国地区到底是秦国的疆域郡县,还是他们六国宗室、贵族公卿的领地郡县?”】
【“而如果不收降那些盘踞在六国地方上的宗室、贵族公卿,不以他们作为秦国在韩地的地方官吏,然后辅助秦国去管理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的话。”】
【“那么秦国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足够的官吏,可以派遣到六国地区的地方郡县担任官吏。”】
【“而如此庞大的官吏数量,并不是法家,又或者是其他某一家一派能够满足的。”】
【“甚至即便诸子百家学派的所有学子全部加起来,可能也仅能在官吏人数上面做到满足。”】
【“这些诸子百家学派的学子的能力,是否真的足以担当一地郡县的官吏,那也还是两说。”】
【“所以为了能够有更多的,可以满足秦国需要的官吏,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秦国开启民智,推广对黔首百姓的基础教育。”】
【“这样才能够数量众多的黔首百姓之中,培育、挑选出更多符合秦国需求的官吏人才!”】。
第三百四十九章:推翻商君遗留下来的治国之策?开启民智的其他作用【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李斯神色有些愕然。
始皇帝在秦国在扫平其他诸侯国,彻底统一天下之后,便会开始限制、打压法家,甚至是转而扶持其他的诸子百家来对法家形成制衡?
但是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样。
甚至在秦国即将扫平其他诸侯国,彻底统一天下之前,始皇帝就已经开始召集其他诸子百家博士入秦,为秦国未来的制度建设、国家发展等等~,定计谏言献策了。
其中或许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真的想要综合诸子百家博士之智,为秦国未来的制度建设、国家发展等等-,定计谏言献策。
但是,另一方面始皇帝也未尝不是没有想要扶持一下其他诸子百家学派,打压一下法家如今的-如日中天之势。
毕竟,就像太子扶苏说的那样,在秦国扫平其他诸侯国,彻底统一天下之前,秦王可以为了统一,而容忍法家在秦国一家独大。
但是在秦国扫平其他诸侯国,彻底统一天下之后,秦王就不会再继续容忍法家在秦国一家独大了。
毕竟如果在秦国扫平其他诸侯国,彻底统一天下之后,法家仍然保持一家独大的状态的话,那么法家就有潜在威胁、影响到君主王权的可能了。
而这对于始皇帝这种欲要掌控帝国至高无上权力的霸道君主来说,又怎么可能会继续容忍。
不过好在,看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意思,以及结合始皇帝对法家表现出来的态度来看。
只要法家没有继续进一步越过始皇帝心中给法家划下的底线,那么法家便应该还可以继续在秦国占据治国思想主流的地位,不会遭到来自于始皇帝真正强势的打压。
想到这里,李斯心中既感到有些庆幸,同时又感到有些可惜。
庆幸法家还可以继续保住在秦国治国思想的主流地位,可惜法家终究无法再像昔日的法家先辈商君那般燔诗书而明法令,以法家而压其他诸子百家。
另一边,站在最前面的秦皇嬴政稍稍撇了李斯一眼,而后又收回了自己的视线。
虽说天幕上的太子扶苏说的比较直白与直接,但是这也的确是他心中所想。
而且说的直白与直接也有直白与直接的好处,那就是日后李斯所代表着的法家,行事应当便会知道分寸,不会再让自己无节制地膨胀发展下去。
同时也知道法家对其他诸子百家学派可以打压到什么程度,以及打压超过什么程度就有可能会引起他的不悦。
只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就连他也是在即将彻底完成统一天下的前几年,方才开始注意到法家一家独大,需要打压、限制一下这个问题。
但是太子扶苏却在统一天下刚开始之际,就敏锐注意到了法家在秦国一家独大,日后有可能会对君主王权造成一定的威胁与影响,需要对法家做一定的打压、限制的问题。
这样超前的眼光,即便是他也自愧不如。
在心中再次感叹了一下自己这个“亲儿子”的聪颖之后,秦皇嬴政听到太子扶苏接下来所说的需要“开民智、育人才”一事,也不得皱起了眉头。
因为这又涉及到了秦国的一个基本治国政策。
在百年前,商君变法之时,辅佐秦孝公制定下了两大基本治国政策。
一是强军强国之策,这个政策的代表是:军功授爵制度。
二是治国治民之策,这个政策的代表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之术。
这两大基本治国政策,就像是一个人的两条腿那般,让秦国一下子在强秦东出、统一天下的道路上走的飞快,甚至是冲过了终点,完成天下大一统。
然而就是这么两条非常利索的大腿,在此前太子扶苏指出军功授爵制度的弊端之后,却是变相被废掉了一条。
因为如果不废的话,那么代表着军功授爵制度的那条大腿就会因为停不下来,然后一直狂奔带着秦国冲入覆灭的深渊之中。
所以为了改变这个未来,秦皇嬴政也是与李斯等大臣,思索着如何变法之事。
然而原本秦皇嬴政以为他们只是需要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就行了,昔日商君制定下来的另一基本国策,也就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的治国治民之策,并不需要改变。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太子扶苏同样也想要废掉昔日商君制定下来的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的治国治民之策。
而给出的理由,也是让人无法反驳。
那就是秦国的官吏数量,严重不足!
如果秦国继续施行昔日商君所制定下来的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的治国治民之策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秦国只能够通过三个渠道来吸收、补充官吏。
第一个渠道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他们会通过军功授爵制度被授予某些爵位或者官职,从而有可能成为秦国的官吏。
第二个渠道是,诸子百家学派中学有所成的学子,他们会通过一定的考核或者荐举,考核或者荐举通过的话,那么他们便有可能成为秦国的官吏。
第三个渠道是,六国贵族公卿、宗室之中有一定能力的人,他们也会通过一定的考核或者荐举,考核或者荐举通过的话,那么他们便有可能成为秦国的官吏。
但是如今随着秦国初步统一天下,暂时没有大的战争发生,黔首百姓也暂时无法再通过上战场获得军功之后,第一个渠道现在便算是暂时关闭了。
而第二个渠道,诸子百家学派所有的学子数量全部加起来虽然也有不少。
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凡是诸子百家学派的学子,便都能够学有所成,可以出师担任一个地方郡县的官吏。
事实上,十个诸子百家学派的学子里面,能够有一个成才的,可以学有所成,出师担任一个地方郡县的官吏,那都已经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成才率了。
但是就以实际而言,诸子百家学派学子的成才率只会更低。
所以诸子百家学派的学子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秦国的官吏需求,但是却也远远无法满足秦国庞大的官吏数量需求。
而第三个渠道,从六国贵族公卿、宗室里面挑选能力符合要求的人才,填补秦国所需要的庞大官吏数量要求。
这个就是之前秦国所施行的政策,只不过这个政策被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怒喷了一顿。
那就是如果从六国宗室、贵族公卿里面挑选官吏的话,那么这些六国宗室、贵族公卿治理的地方,到底是属于六国宗室、贵族公卿的领地,还是属于他们秦国的疆域?
很显然,这是属于那些六国宗室、贵族公卿的领地,而不是属于他们秦国的疆域。
所以从六国宗室、贵族公卿里面挑选官吏这一点,也不可取。
当然,还可以从秦国的宗室、贵族公卿里面挑选官吏。
但是,这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秦国宗室、贵族公卿所拥有的权力,而这一点又是秦皇嬴政所不愿意看到的了。
所以在不“开民智、育人才”的情况下,单单凭借以上那三个官吏的补充渠道。
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得了秦国如今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官吏人手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的。
而一旦“开民智、育人才”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是将昔日商君制定下来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的治国治民之策也都废掉。
这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起要废掉军功授爵制度,又或者说比起要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所带来的影响,要更大得多。
因为这相当于是全面推翻了昔日商君制定、遗留下来的治国之策。
这种大事件,即便是秦皇嬴政也忍不住捏了捏自己的眉心,同时在心中略有埋怨太子扶苏可真能给他找事。
当然,埋怨归埋怨,太子扶苏说的话语,也还是要考虑的。
【看着深思中的李斯,太子扶苏顿了顿,接着说道:“另外开民智,除了能够快速培育、挑选出更多符合秦国需求的官吏人才之外。”】
【“还有两个作用,第一个就是能够进一步集中加强君主的权力!”】
【这话一出,一旁的秦王嬴政看向太子扶苏的目光中也是流露出一抹感兴趣之色。】
【而李斯闻言也是回过神来,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响,但是却仍想不到开启民智与集中加强君主的权力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看着李斯不解的神色,太子扶苏温声解释道:“如今秦国朝堂上的官员来源,基本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官员,出身于秦国过往的贵族公卿。”】
【“第二类官员,出身于诸子百家学派的学子。”】
【“第三类官员,出身于军功授爵的有功之士。”】
【“这三类官员,基本在秦国朝堂上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三足鼎立之势。”】
【“通过这相互制衡的三足鼎立之势,君主居其中、居其高,最终保证君主王权至高无上。”】
【“但是这样的局势,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知道父王有没有和李师提过军功授爵制度的弊端?”】
【听到太子扶苏的询问,李斯点了点头。】
【有关于军功授爵制度的弊端,秦王嬴政自然是有和他说过的。】
【毕竟如今的他也算得上是对法家一道理解最深的人,所以如果秦王嬴政将来想要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的话,那么多半是少不了他参与其中的。】
【而秦王嬴政如果想要他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的话,那么肯定得要告诉他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的原因与目的,这样他才能够根据秦王嬴政的想法去变法。】
【所以他自然也就知道了军功授爵制度存在的致命弊端是什么。】
【只不过,他虽然知道军功授爵制度的致命弊端,但是有关于如何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这方面,他暂时还没有想出一个完整的新法方案。】
【毕竟一来,军功授爵制度虽然有致命的弊端,但是这个致命弊端多半要等到秦国真正统一天下之后才会慢慢展现。】
【而在秦国真正统一天下之前,其实是可以暂时将这个致命弊端当做不存在的。】
【而秦国现在虽然有鲸吞天下之势,但是最后能否真正统一得了整个天下,谁也不敢打包票。】
【所以李斯对于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这件事,也不是太着急。】
【二来,如今秦国正忙着如何吞并、覆灭其他几个诸侯国,而他作为秦国九卿之一,并且也是秦王嬴政的心腹重臣之一,他也是有很多事情要忙碌的。】
【所以,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索出一个能够完美取代军功授爵制度的新法方案。】
【看到李斯点头之后,太子扶苏继续说道:“李师既然知道军功授爵制度所存在的弊端,那么便应该知道军功授爵制度未来多半是要取消,又或者是变革掉的。”】
【“而军功授爵制度一旦被取消,又或者是变革掉的话,那么原来三足鼎立的相互制衡之势便会被打破。”】
【“届时,代表着军功授爵出身的第三类官员,便会因为没有源源不断的后来者补充进来,从而慢慢减少。”】
【“同时,最开始获得军功授爵的那一批有功之士,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加入到第一类官员之中,成为秦国贵族公卿这个群体之中的一员。”】
【“最终,代表着军功授爵出身的第三类官员便会彻底消失掉,秦国朝堂上便会只剩下代表着贵族公卿与代表着诸子百家学派的两类官员。”】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