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85章

作者:顾止

  甚至天下诸子百家的学子都会齐齐唾骂这个国家与国君。

  就像当年秦穆公死时,让三良陪葬一样。

  当时天下无数士子皆是唾骂秦国与秦穆公,并且往后的两百多年也没有什么有才的士子愿意入秦为秦国国君效力。

  从而导致秦国往后整整两百六十余年,版图疆域都没有得到丝毫的扩张。

  直到后面秦孝公继位,大刀阔斧变法之后,秦国才重新走上了称霸之路。

  而有秦穆公这个惨痛的先例在前,其他诸侯国君、贵族公卿就更加不会因为诸子百家提出的思想主张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便下令杀子百家的子。

  同样有秦穆公这个老祖宗惨痛的教训在前,秦皇嬴政自然更加不会因为墨家墨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不符合自己之意,就下令赐罪墨家。

  三是因为,墨家墨子的“尚贤”这一思想主张对于君主而言,虽然有些大逆不道。

  但是其他诸子百家所提出的思想主张,比墨家墨子“尚贤”这一思想主张更加大逆不道的又不是没有。

  如果真要计较的话,那么不仅要打压墨家的思想学说,赐罪墨家学子,同样也要打压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赐罪其他诸子百家学子。

  如此一来,估计他就要尽失诸子百家学子之心了。

  这对于秦国的统治,很显然是不利的事情。

  而以秦国利益为先的他,自然不会做出这种影响秦国统治的事情。

  四是因为,他为始皇帝,还不至于这点胸襟度量都没有。

  墨家思想主张不得他意,那么他继续像以往那样不听墨家的思想主张,只用墨家之技艺也就是了,倒也没必要下令赐罪墨家。

  更何况墨家还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有功之臣,那就更加不能够简单因为墨家思想不得他意就肆意赐罪了。

  否则一旦开了这样的先例,那么秦国其他臣属必然人人自危。

  而现在天下各地还有六国余孽未消,若是秦国内部君臣失和的话,那么说不定就会给了六国余孽可乘之机。

  而这自然也不是秦皇嬴政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对墨家墨子所提出的“尚贤”这一思想主张置之不理。

  就算真的要采纳墨家墨子所提出的“尚贤”这一思想主张,那也是和太子扶苏那样,仅做到贵族公卿将相取贤于民,出自于民。

  至于更进一步,则是决然不可能也不允许。

  另一旁的公输家的博士,看到没有任何生气或愤怒反应的始皇帝,也是不由得惋惜的轻叹口气。

  看来墨家在始皇帝心中的地位,远比他们所想的还要更加重要一些。

  重要到即便始皇帝听到墨家希望国君也都取贤于民、出自于民这样不为君主所喜的思想主张,也依然没有什么反应。

  不过很快公输家的几位博士又重新振奋起来,虽然墨家在秦国与始皇帝心中的确占有重要的分量。

  但是他们相信这样的分量绝对不是无可取代的!

  尤其是在墨家所提出的各项思想主张,一次又一次地令始皇帝感到不喜的情况下。

  只要他们公输家努力在工匠技艺方面表现出不逊色于墨家的巨大作用,那么迟早始皇帝都会重用他们多过重用墨家。

  总得来说,他们公输家还是非常有希望在未来超越墨家的。

  不过墨家墨子所提出的尚贤这一思想主张,虽然不能得到秦皇嬴政与太子扶苏的全面认同与接受。

  但是在天下各地的底层黔首百姓那里,却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认同与接受。

  尤其是像刘季、樊哙、韩信、彭越、英布等等这些身处秦国底层,但是却又不甘于一直在人之下,而想要翻身成为贵族公卿将相的人,更是对墨家有着不弱的好感。

  毕竟墨家是他们第一个从天幕中听到要取贤于民,让贵族公卿将相也都出自于民的诸子百家学派。

  甚至于太子扶苏还因为墨家的尚贤这一思想主张,从而提出了分科举士这样的想法。

  如果始皇帝也因此而采纳了太子扶苏所提出的分科举士这个想法的话。

  那么就相当于他们都因为墨家尚贤这一思想主张,从而得到了一次改变自己未来命运的机会。

  甚至未来他们也极有可能因为这个机会一举翻身,从一个普通的黔首百姓成为秦国高高在上的贵族公卿将相。

  这其中的功劳,不能说十分都归于墨家身上。

  但是至少也有三、两分是墨家的功劳!

  仅此一点,便足以让他们对墨家心怀感激了。

  故而现在天下间,已经有不少人琢磨着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墨家门人子弟,然后申请加入墨家了。

  当然,其中感激墨家是一回事,更多的还是想要借助愿意尚贤于民的墨家,得到一个让自己翻身的机会。

  只不过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并不善于工匠技艺之术,不一定符合墨家门人子弟的要求,墨家不一定会愿意要他们。

  不过随即便有一些脑子灵光的人,想到了天幕上的“相里季”所提到的墨家三分之事。

  因为如果按照天幕上的“相里季”所说的话,那么倒也不是所有的墨家子弟都要求擅长工匠技艺之术的。

  甚至严格来说,只有在秦国,又或者说是在咸阳的秦墨一派,也就是相里氏之墨的门人子弟,才是全部都要求擅长工匠技艺之术的墨家177门人子弟。

  但是现在极大概率还生活在原齐地的相夫氏之墨,以及同样极大概率还生活在原楚地的邓陵氏之墨,却并不一定要求要擅长工匠技艺之术。

  相反,相夫氏之墨可能会要求更加擅长辩才之术,邓陵氏之墨则可能会要求更加擅长技击搏杀之术。

  而这两项要求,他们还是比较有希望符合的。

  虽说现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相对于相里氏之墨可能有些没落了,但是估计墨家三派之间应该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他们可以先加入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然后借助墨家三派之间的联系,变相加入到相里氏之墨。

  最后再从受始皇帝重视的相里氏之墨那里,得到一个能让自己翻身的机会。

  只不过这个想法虽好,但是想要在茫茫齐地中找到已经渐渐没落的相夫氏之墨和大多独来独往的邓陵氏之墨,却也非是一件易事。

  只能说有希望,但更多的还是要看个人的运气。

  当然,墨家的尚贤这一思想主张,有如秦皇嬴政那般不全然接受认同的,也有如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那般全然接受认同的,更有如六国贵族那般全然不接受认同的。

  因为墨家尚贤这一思想主张,损害利益最大的就是六国贵族。

  毕竟昔日六国尚在的时候,六国的贵族公卿将相,那是真的世袭传承的。

  就比如张良所在的张家,便是五世相韩。

  所谓的五世相韩,指的是张良的祖父、父亲二人先后给韩国的五任君王当过相国。

  换句话说,韩国换了五任君王,但是都没有换掉张家的韩相之职。

  这其中固然有张良的祖父、父亲二人能力出众的原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又何尝不是张家牢牢把持住了韩国相国这一职位。

  甚至要不是韩国被灭了的话,那么估计张良十有八九便会接替其父亲,成为韩国的新一任相国。

  从而将张家五世相国的故事,进一步延续到六世相国、七世相国......

  直到世代韩相的张家,要么架空韩王,取而代之,要么再一次伴随着韩国走向灭亡。

  而现在六国虽然已灭,但是六国贵族的复国之心显然是没有熄灭的。

  若是他日得以复辟六国的话,那么他们自然也就能够再次成为世代不变的贵族公卿将相。

  所以自然不能容忍、接受要废除贵族公卿将相的世袭制度,让贵族公卿将相都取贤于民,出自于民的墨家尚贤这一思想主张。。

第二百三十二章:想法对的就真的可行吗?想要人人皆圣人的墨家【求订阅,求全订】

  【看到对尚贤这一思想主张没有异议的相里季,太子扶苏接着说道:“最后是墨家的兼爱这一思想主张。”】

  【“墨子认为当今天下之所以会动乱,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谦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与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乱世之因。”】

  【“比如说,亏父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臣而自利、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等等。”】

  【“这些自私自利最终导致的结果,则是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所以墨子提出了兼爱这一思想主张。”】

  【“而何谓兼爱?”】

  【“所谓的兼爱,指的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听着太子扶苏的讲述,相里季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表示太子扶苏对于墨家兼爱这一思想主张的理解,完全正确,然后疑惑问道:“如此有何不对?”】

  【太子扶苏轻叹口气道:“墨家兼爱这一思想主张的想法是对的,只要大家能够做到人人相爱,那么天下自然再无纷争动乱。”】

  【“但是,想法是对的,就真的可行吗?”】

  【听到太子扶苏的反问,相里季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抹不解之色,没太明白太子扶苏是什么意思。】

  【见此太子扶苏举例道:“如今天下诸国并列,伐争频频,野战不断,那么假如另外六国此刻全部投降于秦国的话。”】

  【“那么是不是就立刻消弭了诸国之分,天下不会再有诸国交战,黔首百姓也就能够得享太平安宁?”】

  【相里季闻言想了想,而后点了点头道:“应当是如此。”】

  【现在他们墨家之所以相助秦国,不就是希望秦国能够尽早大一统,结束天下的战乱嘛,所以太子扶苏说的没毛病。】

  【见相里季点头同意之后,太子扶苏接着两手一摊道:“那么就请季师去劝说六国投降于秦国吧!”】

  【相里季双眸圆睁,让他去劝说六国投降于秦国?】

  【他怎么做得到?】

  【他是继承了墨子工匠技艺之术的相里氏一派的墨家门人子弟,而非是继承了墨子墨辩之术的相夫氏一派的墨家门人子弟。】

  【而且即便是继承了墨子墨辩之术的相夫氏墨家门人子弟,让他们去劝说六国投降于秦国,那也做不到呀。】

  【甚至别说是继承了墨子墨辩之术的相夫氏墨家门人子弟了,就算是墨子他老人家复生,他也做不到劝说六国投降于秦国这种事情呀。】

  【若是能够做到的话,那么墨子他老人家生前的时候,就已经劝说诸国投降某一国,然后完成天下大一统,让天下再无纷争动乱了。】

  【看着瞪大了眼睛的相里季,太子扶苏温和问道:“季师做不到吗~?”】

  【相里季无奈摇了摇头苦笑道:“此等事情,臣自然做不到。”】

  【太子扶苏笑道:“难道孤刚刚所说的不是平息天下纷争的办法吗?”】

  【“既是平息天下纷争的办法的话,又为何做不到呢?”】

  【相里季开口解释道:“殿下方才所说的,自然是平息天下纷争的方法。”】

  【“但是各个诸侯国其心各异,且向来唯我独尊,高高在上惯了,他们又怎么会愿意舍弃自己的王位与权力,从而选择投降秦国。”】

  【“再者,诸侯各国彼此纷争数百年,彼此之间不说是仇深如海,但也是矛盾重重。”】

  【“想要让他们放下成见,选择投降秦国,那更是难上加难。”】

  【“而且就算诸侯国君想要投降秦国,各个诸侯国的贵族公卿也不会愿意投降秦国。”】

  【“想要让诸侯国君,以及各个诸侯国的贵族公卿也都一起放弃自己的身份、地位、权力,从而投降秦国,怕不是比登天还难。”】

  【“所以殿下方才所说的让各个诸侯国投降秦国,虽然可以平息天下纷争,但是实际上却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说到这里,相里季却是蓦然一愣,忽然便明白了太子扶苏话语里的意思。】

  【太子扶苏看到愣住的相里季便知道对方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随即进一步开口解释道:“正如孤方才所说的平息天下纷争之策一样。”】

  【“只要六国肯向秦国投降,那么当即便能够平息天下纷争,让天下黔首百姓安享太平安宁。”】

  【“但是这个平息天下纷争的计策,能够做得到吗?”】

  【“做不到的!”】

  【“至少孤不认为有谁能够做得到。”】

  【“同样的道理,墨家墨子所提出的兼爱这一思想主张,如果能够让天下人都做到的话,那么的确能够让天下变成一个太平和谐的社会。”】

  【“但问题是,墨家墨子能够让天下人都严格遵循兼爱这一思想主张,做到人人相爱而不攻吗?”】

  【“孤认为这是做不到的!”】

  【“这就和已经崩溃了的周礼一样,如果此刻天下各个诸侯国都重新严格遵守昔日的周礼的话。”】

  【“那么如今这个纷乱的天下,同样也能够重新恢复成原来太平和谐的社会。”】

  【“但是,如今又有谁能够让天下各个诸侯国重新严格遵守昔日的周礼吗?”】

  【“孤认为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