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82章

作者:顾止

  【“同样待到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根据这些人才在六司学习的表现,以及各司的人手缺口,给他们授官,同样将他们分派到六司之中担任相关的职位。”】

  【“最后这些人才便视其在职位上的表现,能力优者升迁,表现中庸者平迁或者降职,庸碌无能之辈则是直接罢黜,另选贤能。”】

  【“整体上的框架便是如此,之后要做的就是将定时定期举办分科举士之事尽量宣传出去,让天下各地的贤才都知道此事。”】

  【“最后等着就行了,只要有人对此感兴趣,那么自然会有人前来参加分科举士。”乔】

  【“届时,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哪怕是最普通的黔首百姓,只要他能够通过分科举士的考核,那么不说都是大才,但是至少也算是可堪一用的人才。”】

  【“而且日后好生磨练一番的话,他们也未必不是大才。”】。

第二百二十八章:将分科举士纳入到秦国的新法之中【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秦皇嬴政在听到太子扶苏讲述“分科举士”时,也是不由得开始思考此策是否可行。

  因为他同样也有缺乏人才、人手这一个问题,甚至比起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自己所面临的这个问题更加严峻。

  毕竟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治理的不过是一国之地,所缺乏的也不过辅助治理一国之地的人才、人手罢了。

  而他要治理的却是包括原来六国在内的整整七国之地,其所欠缺的人手、人才至少比原先还要多出七、八倍。

  像之前有关于天下黔首百姓人口数量的问题,为什么他只清楚秦国本土的老秦人的人口数量,却并不清楚整个天下的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

  究其原因,不就是因为秦国的官吏人手数量严重不足,无法立刻对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进行深入的掌控、统计嘛。

  若是他有足够多的官吏人手,那么即便是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他也都能够做到深入掌控。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不禁在心中鄙夷一番原来的六国国君,以及六国的贵族公卿。

  说实话,虽然他是励志要完成秦国历代先君的大愿,扫平六国、统一天下。

  但是,他也真是没有想到仅仅只花了十年便完成了这一目标。

  由于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耗时过短,从而导致秦国其实有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准备好。

  甚至如果没有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提出来的话,他们都不会意识到,原来在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他们还有这么多的事情是需要去做的。

  比如说,什么文字上的统一、文化上的统一、度量衡上的统一、货币上的统一、伦理道德上的统一等等。

  各种各样的事务,全部叠加到一起,他都快将李斯等人当成牛马来压榨驱使了。

  不,甚至一般的牛马都没有李斯等人辛苦。

  现在李斯等一众九卿重臣,每个人身上少则肩负417着两、三件重要国务,多则肩负着六、七件国务。

  而且可以预料得到的是,随着天幕的继续播放,以及太子扶苏的继续讲述,未来他们肯定能够从太子扶苏身上得到更多的参考意见。

  而这些参考意见,也必然会化作一件件新的国务需要他们去处理。

  如果继续将这些国务分派到李斯等人的身上,不找一些其他人手来帮他们分担一下的话。

  那么秦皇嬴政还真是有点担心李斯等人会不会因为国务过多,从而猝死在任上!

  所以现在的秦皇嬴政也是无比地渴望能够招纳到更多的人才、人手。

  而太子扶苏所说的分科举士这一办法,秦皇嬴政想了想之后,觉得还是可以采纳的。

  或许分科举士,不一定能够为他招纳来大才,但是能够招来一般的人才也足以了。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秦国现在最欠缺的反而不是什么大才,而是数量众多的,可以作为一般官吏使用的普通人才。

  毕竟大才什么的,说实话,他并不欠缺。

  毕竟不管是左丞相隗状,还是右丞相王绾,亦或者是廷尉李斯,再或者是御史大夫冯去疾等等,都足以称得上是大才。

  但是这些大才并不会分身之术,无法帮他治理包含了原来六国之地在内的广裹的秦国疆域。

  所以分科举士这种不看考核者身份高低,按需出题考核,按结果优中选优,且一次性能够找到大量普通人才的取才方式,就非常符合他目前的需要。

  就在秦皇嬴政转头准备将分科举士这件事,也交给李斯来负责的时候。

  秦皇嬴政却是忽然一愣,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闪电,嘴里轻声呢喃着:

  “不看身份高低,分科举士、不看身份高低,分科举士、不看身份高低,分科举士......”

  底下的一众文武百官,百家博士也是察觉到了始皇帝的异样,不过却没有人敢去惊扰始皇帝,反而一个个更加屏气凝神地静静等待着。

  过了片刻,秦皇嬴政方才忽然大笑道:

  “哈哈哈,没错,就是不看身份高低,就是分科举士,这就是秦国的新法!”

  很早之前太子扶苏就说过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有缺陷,仅适合未大一统的秦国,却不适合大一统之后的秦国。

  所以秦国大一统之后,如果想要继续存续下去,那么就必须要变法,变军功授爵制度之法。

  并且提出了秦国的新法,必须要同时兼顾老秦人与六国黔首的利益,同时还要给底层的黔首百姓留出一条继续向上晋升的通道。

  而之后李斯也是根据太子扶苏所说,重新制定出了一套新法的雏形,并且也拿给他看了。

  那套新法雏形,的确同时兼顾了老秦人与原六国黔首的利益。

  比如说,在分土地田亩这点,不管是秦国的老秦人,还是原六国的黔首百姓都是肯定要分土地田亩给他们的。

  但是秦国的老秦人都是以军功换土地田亩,原六国的黔首百姓自然不能直接无功而获田。

  所以在新法雏形中,李斯规定秦国老秦人以军功获得的土地田亩,没有任何限制,直接永远属于他们。

  但是分给原六国黔首百姓的土地田亩,在一开始却有一定的限制。

  比如说,分给六国黔首百姓一家一户五百亩田地的话。

  那么这一户人家,需要在五年之内都不违反秦律一次,才能够获得这五百亩田地中的五分之一的永久所有权。

  如果十年内都不违反秦律一次的话,那么便可以获得这五百亩田地中的五分之二的永久所有权。

  如此类推,直到二十五年内都不违反秦律一次的话,那么便可以获得这五百亩田地的永久所有权。

  期间如果有违反秦律的话,那么便视其违法秦律的大小,要么以钱财、徭役抵罪,要么没收回一部分分给他们的土地田亩。

  这样一来,既做到了给原六国黔首百姓分土地田亩,以安六国黔首百姓之心。

  同时又以违反秦律会被没收土地田亩作为约束,降低原六国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统治的抵抗情绪。

  并且又不至于让原六国黔首百姓直接无功获田,从而让老秦人感到心理失衡。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秦皇嬴政还是颇为满意的。

  但是新法在给底层的黔首百姓留出一条继续向上晋升的通道方面,其实用的还是商君军功授爵制度的变种。

  对于这一点,其实秦皇嬴政并不算满意。

  但是他也知道,在前后不过月余时间,李斯能够手搓出这么一套新法雏形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了。

  换做旁人的话,搞不好现在连新法应该从哪里下手都不知道。

  所以秦皇嬴政也并没有过于苛刻,在表示对于新法雏形满意的同时,也是让李斯将新法拿回去继续细细打磨、完善一番。

  而现在他却是从太子扶苏所说的分科举士这个计策,看到了通过军功授爵制度之外的其他方式,给底层的黔首百姓留出一条继续向上晋升通道的可能。

  所以秦皇嬴政在大笑之后,也是看向李斯吩咐道:

  “李卿,将太子扶苏所说的分科举士之策,纳入到你的新法之中。”

  “要针对天下万民进行分科举士,让天下万民都有可能通过分科举士,走到朝堂之上。”

  “就像太子扶苏所说的那般,明字、明算、明法、拥有治理国家地方之策之才,考核合格之后,日后可让其到秦国的各个郡县为官为吏,治理一方。”

  “拥有百工技艺之才,考核合格之后,可让其入工部为官为吏,日后为秦国督造新式器具。”

  “懂得百草耕种之才,考核合格之后,亦可让其入农部为官为吏,日后为天下黔首百姓宣扬、推广更加高产的耕种之法。”

  “就算是既不识字,也不会百工技艺,同时也不懂得百草耕种的人,朕也可以为其设立一科,名曰为武。”

  “只要他勇武过人、刀枪弓箭等搏杀技艺精湛熟练,那么在考核合格之后,朕也可以直接赐予他一个百夫长的官职。”

  “总之,日后分科举士,将会如同军功授爵制度一般,成为秦国的两大晋升之阶。”

  “天下万民,哪怕是最普通的黔首百姓,只要他有一技之长,那么他便有可能通过这两大晋升之阶,走到朕的面前,得到朕赐予的官职,甚至是爵位!”

  听到始皇帝话语的李斯楞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回过了神,当即朝着始皇帝拱手点头应道:

  “是,陛下!”

  对于始皇帝要不论尊卑贵贱,分科举士,以纳天下之才一事,一众文武百官在短暂的惊愕之后,也是迅速恢复了平静,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波澜。

  一是,因为有军功授爵制度在前。

  军功授爵制度同样也是不论尊卑贵贱,只论军功授爵。

  这和分科举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将军功换成了一技之长,将授爵换成了授官而已。

  二是,因为秦国如今并没有权位世袭的贵族公卿。

  如果有权位世袭的贵族公卿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不愿意看到有人,尤其是低贱的黔首百姓来竞争自己的官职。

  但是没有权位世袭,甚至秦国的一众文武百官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从中下层走上来的。

  那么他们对于分科举士这样的事情,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抵触之意。

  三是,因为始皇帝的个人威望。

  作为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始皇帝,其威望之高,至少在秦国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面对始皇帝决定了的事情,一众文武百官最多也就是在始皇帝还没有做出决定之前,提出一定的建议。

  但是在始皇帝做出决定之后,基本都是默默服从的。

  四是,因为秦国如今人才、人手严重不足的现状。

  随着秦国的大一统,以及天幕的降临,如今压在秦国一众文武百官身上的事务简直是多的让人想死的地步。

  再不多找一些人手来给自己分担一些工作,那么估计他们就真的要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一众文武百官觉得如果能够将手上的众多繁杂事务分出去一些的话。

  那么他们将手中的权力分出去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五是,早在太子扶苏点出军功授爵制度的弊端,并且始皇帝也言明秦国必须要进行变法之后。

  他们就知道未来秦国肯定会出现类似军功授爵制度这类不论尊卑贵贱,给底层黔首百姓留出一条向上晋升通道的新法。

  并且这事也是不会以他们文武百官的意义而转移、改变的,所以他们也是早就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故而在诸多因素的叠加之下,分科举士政策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被纳入到了秦国的新法之中。

  事实上,比起分科举士这样的新法,更加令一众文武百官在意的还是天幕上的太子扶苏。

  原本一众文武百官都认为太子扶苏是一个天生聪慧、懂得举一反三,同时心悯黔首百姓的仁爱太子。

  但是从刚刚太子扶苏有关于取贤于民,维护君主王权的话语中,一众文武百官却是发现了太子扶苏的另一面。

  看似仁爱的太子扶苏,从本质而言,也是一个与始皇帝那般绝对无法容忍有人挑衅、分裂他君主王权的霸主。

  甚至在对于权力的掌控欲望这方面,太子扶苏更是隐隐比始皇帝还要强烈几分。

  从这一个角度讲,太子扶苏倒也不愧是天幕上的“秦王嬴政”的子嗣,这份对于君主王权的霸道,当真是如出一辙,甚至堪称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百二十九章:对分科举士两极分化态度的民间【求订阅,求全订】

  不过分科举士之策,虽然在大秦一众君臣那里没有引起大的波澜,却并不代表没有在天下各地引起大的波澜。

  只不过,民间对于天幕上太子扶苏所说的分科举士之策,基本持两极分化的极端态度。

  沛县,刘季双眸一亮,看向坐在对面的樊哙道:

  “分科举士?”

  “这个政策好呀!”

  “不知道始皇帝会不会借鉴采纳这个政策~方案。”

  “如果采纳的话,那么说不定我也可以去试试。-”

  虽说刘季看上去像是一个流氓、混混,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刘季也是一个不甘于现状、-不太安分的人。

  从刘季知道粪便可以有助于耕种之后,便想要垄断沛县的粪便;以及知晓该如何造纸之后,便也想要尝试改进造纸术去领赏等事便可以看出。

  刘季并不满足于自己这个泗水亭亭长的职位,只要有机会的话,那么他也是想要获取更高的身份地位的。

  而分科举士对于他而言,便也是一个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机会。

  毕竟好歹也是一个亭长,其他方面暂且不说,明字、明算、明法这几个方面,他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