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有活爹 第152章

作者:长夜天高

  如果是东去,那等于渭河没有消失,只是渭河把河道让给了沣河。

  所以,霍海和庄熊罴商量了一下后,制定了一个方案。

  很明显,渭河断流后,沣河还是要进入渭河河道的。

  这个时候,奔流的沣河河水肯定会直线冲击北岸。

  爆破队就需要和河水一起合作,把北去的路打通,用爆破炸开天然河岸,给沣河的冲刷加一把劲儿。

  同时,假如沣河的水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往东流入原来的渭河。

  就意味着运河工程还得等。

  等原来的渭河河道已经露出来的淤积部分晒干,能够通行,再用投石断流。

  如果沣河水只有很少部分走了渭河原河道,那就是好事儿。

  因为这样就可以帮运河队伍定位天然的最低水位运河河道应该是在什么位置,更容易做加固。

  等把河道做好了,沣河枢纽的位置也已经复刻了灌江口水利工程,到时候再一分水,运河就成了。

  别看只是眼前一声爆炸,其实今天在渭河,沣河,新渭河,二号预备河道上工作观察的人,高达上万人!

  一项项工作汇总过来,全都没有问题,都按照最好的方向发展,对岸才会举红旗。

  霍海看到红旗就知道,水利这一仗,打赢了!

  倒不是自己厉害,而是这个地形天然如此,就算自己不出力,未来渭河也会如此发展,自己只是加快了这个过程,并且利用了古河道,和短时间被自然使用过的二号河道,来干其他工程。

  霍海看到红旗,立刻转头看向刘彻:“陛下!水流逐渐干了,我们可以去原来的码头,看看现在古河道的样貌了。”

  “上万工人等在那里,只等陛下一声令下,就要在河道上填出一条供暂时使用的临时道路来。”

  刘彻听完点头:“那就摆驾。”

  这个运河,可不是一天能建成的。

  接下来要在新运河上修几座桥,连通新城老城,如果没有交通,人流不到老城,那新城再怎么修,都是废的。

  架桥,硬化河道两岸,修建货物转运集散地,修建沣河水利枢纽。

  这些工作都是同步进行的。

  计划一启动,就要上万工人工作超过一个月。

  一个月光是人力成本,就是三千万大钱。

  虽然现在煤矿的股份随便卖万分之二就能卖这么多钱,但这毕竟是刘彻目前为止投入最大的单个工程,当然要亲自去看一眼才放心。

  至于带百官去,纯纯是为了为新城做宣传。

  刘彻上了马车:“霍海,你过来。”

  霍海上了马车,刘彻才问:“都办妥了?”

  霍海点头。

  刘彻松了一口气。

  光是人力就招募了上万,每个工人发三千大钱的工资,这可是三千万大钱。

  还有原来的北岸,现在的南岸这么大一片土地,花了三亿多大钱。

  还有,建材厂马上就要在新城建立起来了,搭配修建。

  这里人力成本又是很大。

  然后,还要招募两万工人挖河沙。

  挖这些河沙一方面是为了清理出新的运河河道,另外也是为了把河沙拿去修建新城的房子。

  这个过程不只是要持续一个月,而是好几个月。

  这里的投入又是上亿大钱。

  这还不算完,马上,驰道还要修建成水泥路。

  其中,最主要的驰道部分,要不计成本的修建成沥青路!

  虽然霍海知道,从煤焦油提取沥青剩下的东西还有用处,存下来以后都是宝贝。

  但是对于刘彻来说,他可不知道这一点,他只知道煤炭提取沥青,然后剩下的除了钢厂能用,剩的都是废品,而且不能随便倒掉,还要用铁罐封存。

  这投入有多大?

  但为了这几条贯通南北的路,刘彻认了!

  因为现在已经多次证明了那句话。

  交通就是发展。

  只要交通通了,新城和现在的长安、万年县才能连通,才会变的值钱。

  刘彻拿着纸笔计算:“这里加上开始修建房屋的工人,建材厂的工人,运输工人,一共六万工人对不对?”

  “六万人,全部是最高工资,二十一亿六千万!”

  “这可真是一场惊世豪赌啊!”

  刘彻不是没赌过更大的,那就是这几年打匈奴,花的钱更多!

  但是,赌成功后,刘彻把几乎所有权利都抓到了手里。而现在二十一亿只是工钱,加上其他成本,算起来直逼四十亿的大投入。

  这四十亿,要创造多少收益才能行?

  霍海算了一下:“陛下,这六万工人代表着六万个家庭,他们成为了新的中产,他们会推动消费,整个长安的繁华又将提升一个层次。”

  “目前长安三辅之地所有的壮年劳动力合起来也就不到二十万,除了之前我们的人之外,还有各大贵族他们养的人,而我们这个工程,有六万人在里面参与建设。”

  “他们要提供的是,二十万个家庭的居住区。”

  “二十万……”刘彻深思了起来。

  二十万个家庭,其实就是代表一百万人口。

  这个区域真的能居住一百万人口的话,商业将会有多繁荣,刘彻已经想得到了。

  但是,真的会有这么多人买房么?

  不过,二十万个家庭买房,一人一套,就算一套房卖两万大钱,四十亿也就回本了。

  但这房子怎么可能卖两万大钱?

  目前最烂的草棚泥巴墙房子,都是五千大钱。

  这可说的不是夯土房子,而是搭了个框架,用混草的稀泥直接敷墙上。

  这种房子是五千大钱,而且不含地。

  但问题是,新城这些地,和以前完全不同。

  以前的院子,至少一亩地,公卿王侯不说,普通人家也是至少需要一亩地。

  因为总是要养一些什么的,所以一家人家里占地长宽至少二十米。

  而现在算下来,一家人家里占地,最多十五米。

  这减少了好多。

  真的能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接受吗?

  霍海:“陛下,房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彻:“遮风挡雨,保护主人的安全。”

  霍海:“那是乡下的房子,是偏远地区的房子,长安的房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彻:“商业?”

  霍海摆头:“是入场券,是配套设施。”

  “只有在长安有了一套房,才能是长安人,不成为长安人,凭什么享受长安税收建立的配套设施?”

  “没有这个身份?怎么读书?怎么经商?怎么……”

  刘彻猛抬头:“你是说……”

  原来,政策是这么用的?

  霍海摆头。

  这政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限制。

  目前长安的发展以百年为单位,一年堪比一百年。

  距离长安近的城市,比如咸阳……咸阳有多少人跑来长安了?

  这些人都傻了,以前咸阳做工收入五百大钱,长安八百。

  咸阳人无动于衷。

  因为去长安要过河,过渭河。

  现在,咸阳做工五百,长安三千。

  什么过河?过刀山火海都要去!

  咸阳已经这样了,附近的城市,都这样。

  接下来,更容易到长安的洛阳等地的人,也会来。

  再然后,天涯海角的人都要拼了命到长安。

  就一句话,到了长安,就能找到几千大钱一个月的工作。

  有的人在边荒城市,都快饿死了,你让他知道这个,他会怎么选?

  长安的人口,膨胀定了。

  目前长安三辅之地一共有六十万到九十万人口,具体是多少不知道,因为不知道各大豪族还有贵族藏了多少人。

  虽然在陛下眼皮子底下,但是他们真的敢。

  而长安的人口,预计能到达四百万。

  就好像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伦敦一年加入人口差不多八千到一万,和目前长安每年增加的外来人口数量类似。

  但工业革命一来,伦敦的人口迅速上探到极限的二百五十万。

  而长安在电气化到来之前,差不多上限应该是四百万。

  1980年,长安人口是一百二十万,1990是六百万。

  当然了,这里面有电气化的功劳,所以,理论上长安这个地方未来的人口是四百万左右。

  霍海之所以给北城定了一百万人口,是因为这里需要一百万人口。

  这里将会是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后再发展,就是灞河西岸那一片,再然后是沣河东岸这一片。

  而先发展起来的北部新城到那时候人口肯定还会继续膨胀。

  连带长安现在的核心区本来就有二十五万人口,到时候应该会突破到两百万左右。

  这么多人,如果不用政策限制,长安的物价将会高到什么程度?

  到时候,就算长安三千大钱的工资,又有什么用?

  如果粮价暴涨三十倍,三千大钱又有什么用?还不是等于以前七八百大钱时代,甚至还不如。

  那样的话,商业繁荣度将会直接跌到底。

  唯一的办法就是,政策限制。

  不久之后,长安人才能在长安读书,读书才能考试,考试才能当官,这一套必须要推行。

  而且,可以规定长安户籍最低工资必须超过多少,而一家大型工厂必须有多少比例的长安人,否则不允许开业。

  这些举措是必须的。

  这是在用防范于未然的方式,来压制即将产生的排外地情绪。

  否则,未来的长安人肯定不服气。

  老子扛石头打水泥砂浆,一辈子,修建起来的长安城,上缴那么多税收,全都修成了路,我儿子都还没享受,你一臭外地的,来就用?

  而有了政策的压制,本地人至少不会有这方面的情绪。

  这政策已经够苛刻了,你还好意思说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