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62章

作者:无垠石

  只能采取正常的攻城,攻城可不是一蹴而就,快则十天,慢则是几个月都攻不破。

  玄菟城立于浑水之边,而新城和盖牟城则建立在对岸的高山之上,进退自如。

  而唐军要想攻打新城和盖牟城,则又需要有船只。

  从各种的布局来说,想要攻打下高句丽的一座城池,可远比攻打中原的城池要难。

  你有时候,不得不承认高句丽的顽强和军事智慧。

  能让天策上将、大唐名将李勣、李道宗、薛万彻和长孙无忌这些人折戟沉沙,不是没有原因的。

  “诺!”

  张士贵领命,他比薛万彻更加的沉稳。

  若不是遇到什么特殊情况,李勣也不敢随便打出薛万彻这张奇牌。

  而且薛万彻还很居功自傲,一旦功劳大了,李勣都有可能指挥不动。

  至此,对于高句丽的战争已经是全面发动,南北钳制,让高句丽腹背受敌。

  这几天有些忙,过几天后,会把这几天欠的补上,未来几天只能两更4k了。

第103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新罗的尚州边境之上,新罗举全国之兵临近,将之前被百济占领的城池在二天之内全部收回。

  裴行俭的军事才能,得到的金庾信和金春秋的信任。

  这两位可以认为是新罗的左右仆射,监察百官,在新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此时却是恭敬的站在裴行俭的身边,对于裴行俭可是言听计从。

  “裴将军,百济国主扶余义慈亲率十万军立于边境之上,准备与我军决一死战,不如贵军是否已经发动了攻击呢?”

  金庾信小心的问道。

  新罗敢破釜沉舟,举全国之兵攻打百济,是因为看到了希望。

  有十万唐军协助,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百济的军队都被调到了东部,本将以为,水军也已经行动了,而我们的目的,就是在这里,把百济的主力拖在这里。”

  裴行俭敷衍道。

  “金庾信听令,本将命令你带领本部一万人马向南原京进发,逼百济军到平地上来决战。”

  “金春秋听令,本将命令你带三万军士向中原京进攻,消耗百济主力,本将领大军压后,伺机冲破百济中军大营,斩杀扶余义慈。”

  裴行俭又指了指地图上的两处标点道。

  战术没有丝毫问题,但是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新罗全面对战百济主力,那么你们唐军在干嘛呢?

  不应该是等唐军取得了胜利,趁着百济军回援之时,再发动攻击吗?

  “裴将军,如此和百济军一战的话,我新罗肯定也会损失重大。”

  金庾信不甘心般的说道,这样的短兵相接,纵使胜了,也会是惨胜。

  裴行俭嘴角上扬:“两位将军,莫不是想要我唐军打头阵吗?可不要忘记了,是你们新罗请求我大唐援助的,如果两位将军,觉得本将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的,本将现在就可以退走,交出指挥权。”

  “裴将军,不要误会,我们听命行事,立即领兵出战。”

  没有金庾信讨价还价的任何地步。

  大唐要是撂了挑子,他们不仅打不过百济和高句丽,还会遭到大唐厌恶,那样才是致命的。

  京原之上,数万人展开了阵形,一眼望不到边际,密密麻麻。

  “国主,请下令吧,我愿意领军一万,破杀新罗于京原。”

  一个光头大汉走了出来,他是和尚,同时也是百济的大将——道琛。

  “对,新罗不过就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如今他们举国之力,要想和我们决战,那便成全他们就是了。”

  百济的另外一员大将鬼室福信也是战意昂扬,之前的对战之中,把新罗打的节节败退,已经把他们打出了自信。

  道琛和鬼室福信是绝对有实力的将领,就是他们两个联合,才让苏定方不得不退出百济的。

  自从他们眼前的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去世之后,百济的政权就落在了他们两人的手中。

  最后两人相互争权,才让新罗得了便宜。

  至于百济之地,在苏定方攻占之时,确实是想把它纳入大唐的国土之中,但是后来百济反叛,复了国。

  刘仁轨最后把百济打残打服,让它臣服在大唐下,把百济当做了附属之国,更多的划分给了新罗。

  隔海而治,鞭长莫及,吸收了前次的教训,并不要它这样的贫瘠之地。

  毕竟东突厥那么大的地区,说不要就不要。

  “新罗此次发兵,很不同寻常,一战而定国运。”

  扶余义慈摇了摇头,占据城池,没有妄图发动攻击,他看不清新罗的意图。

  以前都是小打小闹,现在是一战而定,百济也有可能会失败的风险。

  “新罗确实怪异,他们并没有朝我们的坚城攻杀而来,而是要杀入到我们百济的内陆,现在国内的防御无比的薄弱,要是让他们就这样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鬼室福信提醒道。

  这不管新罗打着什么鬼主意,他们必须出城拦截。

  “出兵!”

  扶余义慈也别无选择。

  让道琛和鬼室福信各领二万精兵去拦截,不挡,他们真的会进去,烧杀抢掠更不用多说了。

  裴行俭立于高山之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俯视着下方广阔无垠的平原。不出他所料,百济果然还是派出了军队。

  将在谋,而不在勇。

  此时此刻,裴行俭的统领气势愈发强大,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望而生畏。

  微风拂过,他手中长枪的红缨轻轻飘动,仿佛在诉说着底下战斗的惨烈与血腥。

  淡淡的血腥味从远方飘来,刺激着人们的嗅觉,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两军交锋,瞬间便陷入了混战。战场上没有丝毫技巧可言,只有生与死的较量。

  前方的战士成片地倒下,鲜血流淌成河,染红了大地。两军彻底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战士们只能拼命杀敌,或者等待敌人的屠杀。

  混乱、厮杀,这便是战争本来的面目。

  在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强弱之别。唯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弱者注定成为牺牲品。

  “骑兵出列,击敌右翼!”裴行俭脸色平静,下达了命令。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一千多精锐骑兵从山谷中呼啸而出,冲向敌军右翼。他们挥舞着战刀,喊杀声震天动地,想要一举冲垮百济的防线。

  然而,就在这时,百济一方也迅速做出反应。一支精锐骑兵部队从侧翼杀出。

  迎着新罗军的冲锋而来,试图截断其的攻势。双方骑兵如两股洪流般相撞,迸发出激烈的血花。

  随之裴行俭的命令不断下发,一支又一支军队投入到了战场之上,直到把所有人投入了才肯罢休。

  战争就是绞肉机,越滚越大,二十万军士全部战于一起,这样的情况,也已经不是裴行俭能控制的了。

  现在看的是哪一方的毅力更大了,这场战役,裴行俭就不是为了胜而战。

  他此时就如同一个旁观者,平静看着染红的大地。

  血地越大,那么来年草木的生长也会越来越茂盛。

  总是也要有牺牲的话。

  那宁愿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将士。

第104章 裴行俭主导的厮杀

  

  原京之上,喊杀声、兵器相交之声不绝于耳,两队人马交织,彻底的厮杀在了一起。

  双方的人数旗鼓相当,所有的底牌都已全部打出。

  “裴将军,可还有援军?”

  金庾信一身染血,从战阵之上退了下来,脸色苍白,脚步虚浮。仿佛下一刻就要倒下。他艰难地跑到了裴行俭的面前,急切地问道。

  此时,双方军士已经拼杀了一整天,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但却没有人敢后退一步。因为他们知道,擅自撤退不是被对方掩杀,自己也会被军法从事。

  杀到了这样的地步,双方的主帅都不敢轻易下令撤退。谁先下令,谁就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兵力已经全部投入,没有了援军。”

  裴行俭冷漠的声音响起,他的目光始终盯着战场,仿佛对金庾信的询问毫不在意。

  听到这句话,金庾信一下就瘫坐在地,满脸绝望。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身体软绵绵的,再也提不起一丝力气。

  他呆呆地望着山下染血的大地,眼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这场战争让他们付出了太多,大量的年轻男子丧生。

  此刻,金庾信心如刀绞,一个大将军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他知道,此战过后,新罗将遭受重创,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战争就是如此,打了这一仗,新罗才会有未来,不然只能让人宰割。”

  裴行俭说道,如果不是他们的到来,新罗也不会好上很多。

  负罪感什么的,肯定是没有了。

  战争这不过是权谋的一种体现形式罢了。

  金庾信眼神坚定上了几分,撑起身体,他要继续战斗,为守护新罗而战。

  “新罗帅营在上面,大家随我一起杀。”

  随着一声高呼,战场上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起来。只见一支百济军队如同一群凶猛的猛兽冲了出来,眼中都闪烁着贪婪的神色。

  他们在一名身材高大威猛的大汉率领下,向着裴行俭所在的山坡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裴行俭目光扫过战场,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在这片混乱的厮杀声中,这支百济军队能够突破重重包围,准确地找到帅帐的位置,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战斗能力。

  “防备!”

  一旁的金庾信脸色骤变,心中涌起一阵惊恐。他深知一旦帅旗被斩断,整个军队将会陷入全面溃败的危机之中。

  百济的军士们纷纷望向山顶上高高飘扬的帅旗,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仿佛受到了某种激励,他们个个奋勇当先,不顾一切地冲向山坡,誓要夺取帅旗。

  在这激烈的战场上,存在着四种令人瞩目的奇功:先登、夺旗、陷阵和斩将。

  只要能达成其中一项,就能让士兵的官职得到飞速提升。

  尤其是在混乱的战局中成功夺旗,更是备受推崇。

  而此刻,从百济军中涌出的这支队伍正是冲着夺旗而来。他们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生死。

  逢人便杀,无可挡者。

  特别是为首之将,他或上马杀敌,或是下马拒敌,或是弯弓射杀。

  他就宛如一把利剑,将新罗的军阵斩开,无一挡者。

  而身后的百济将士也是各个精勇,随其冲杀而过。

  “金将军,可识得这百济猛将?”

  裴行俭也感到了惊讶,那战将太勇猛了,几乎依靠着自己的能力,将战场的局势慢慢扭变了过来。

  “此将名唤黑齿常之,是百济的达率,凶猛异常,多次指挥军队攻占了我新罗城池。”

  金庾信惊容还未褪去,新罗在这战将手中吃了无数次亏。

  达率是百济的官名,相当于唐朝的兵部尚书一职。

  “黑齿常之!”

  裴行俭默念着,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影象。

  不过,如果李承乾在,一定会知道,这位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