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32章

作者:无垠石

  “不是说崔仁师大夫是以死进谏的吗,怎么变成太子殿下残暴了呢?”

  长孙无忌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如何看不出这群人,是想把他当枪使。

  “赵国公还不明白吗?不陛下现在是想扶植平民上台,几十年后,还有我们的生存地位吗?最重要的是,一旦愚民开智,就会发生动乱。”

  萧瑀再道,当那些底层百姓开了智,就不会甘心被奴役,也会逐渐明白社会的本质,会想从他们贵族的手中抢夺资源,这才他们所最担心的。

  李承乾想在民间开办学堂,这就从根本上,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

  “对啊国公,这不仅对我们士族造成影响,也会直接动摇皇权的统治。”

  高士廉也说道,他虽站派在太子一边,但是在这种危及根本之事,他也是会进言的。

  “几位的话,我会带向陛下谏言的。”长孙无忌幽幽道,他眉头微微一皱,想什么,却是无人所知。

  ……

  “太子殿下,新的一批红泥到了!”

  随着一声高呼,一辆马车驶入崇文馆的庭院,车上装满了鲜红如血的泥土。

  崇文馆内,一群年轻的学子们正在忙碌地豁着泥巴,他们身上、脸上沾满了泥泞,看起来十分狼狈。

  “放那里吧!”

  李承乾的声音传来,他同样满身淤泥,双手沾满红色泥土,正站在花园中指挥着众人。

  他随意指了一处地方,示意搬运红泥的人将其放置在此处。原本精致典雅的花园如今已变得一片狼藉,仿佛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泥潭。

  “殿下!殿下!成了,成了!”

  骆宾王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他怀中紧紧抱着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一颗颗小巧玲珑的石粒。他的脸上布满了乌黑的污渍,但眼中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光芒。

  “太子殿下请看!”

  骆宾王迫不及待地将一颗只有拇指大小的方形石粒举起,只见上面清晰地刻有一个小小的字。

  一众崇文馆的学子们纷纷围拢过来,他们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之情。经过数日的辛勤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果,让他们倍感欣慰。

  这就是胶活字印刷术,乃是北宋时期毕升所发明的一项伟大技术。首先在柔软的泥土上精心雕刻出文字,然后用火烧烤使其变硬,就像烧制砖块一样。这样制作出来的活字可以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现在只不过是被李承乾拿了过来罢了。

  在隋唐之时,也出现了印刷术,不过却是雕版印刷术,只能特定印刷指定的文字,例如:《金刚经》。

  而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就是单字,可以自由移动,自由组合,能排列出任何想写的文章。

  “殿下将会名留千古了!”

  裴行俭也瞪大眼睛,看着摆放在面前的那几个小石子,如何不知道,这将是文学史上的一次变革。

  在隋唐之时,书籍还是非常稀有,因为每一个字都需要有人一笔一笔的去写,效率慢,又很容易出错。

  “大家也会因此名留青史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这是他对士族垄断学识发动的冲刺,只要书籍开始普及,底层百姓也就能接触到这些他们一生都难以接触的知识。

  “大家在辛苦一段时间,将所有的文字都雕刻下来。”

  第一步已经成功,他就可以放下指导的重担了,汉字很多,不是崇文馆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全部烧制出来的,而且一套肯定是不够的,起码要数百套。

  因为胶泥模子不可印刷,需要一个又一个的雕刻。

  “殿下,我们一定会完成的!”裴行俭激动万分,因为这活字印刷术,他们这届崇文馆的学员都会留名青史。

  “行俭,你就不用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了,交给张柬之和骆宾王他们就行了,我就随着我去拜访卫国公吧。”

  这位能开疆扩土,怎么能屈才在崇文馆内呢?

  “啊!”裴行俭面露惋惜之色。

  “行俭,你可惜什么,这都是我们一起做的,要是史官留迹,怎么可能少了你这大书法家呢?你看看你雕刻了多少字?”李承乾开玩笑道。

  “裴行俭,你就走吧,也给其他学子腾点地方,不然到时候写的都是你的名字了。”骆宾王也说道。

第55章 拜访卫国公府 造势

  

  “你也去洗漱一番,等下我们一起去卫国公府。”

  出了崇文馆,李承乾便直奔浴室,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澡。

  近三个月的调养,让李承乾原本被原主折腾得够呛的身体逐渐恢复,甚至可以说已经完全回到了正常水平。

  穿上华丽的衣服后,李承乾与裴行俭一同离开了东宫,乘坐着马车驶入了繁华热闹的长安街道。

  一路上,李承乾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喧哗声。

  “你休要乱说太子殿下的坏话!太子殿下忧国忧民,怎会如你所说那般不堪?”一名年轻学子气愤地质问道。

  “这位学子,切莫动怒,我也是道听途说罢了。听闻现今太子监国,杀了数位谏议大臣,血染红了太极殿,且不听谏言,执意专行。若你不信,可以去别处打听一下。”另一人回应道。

  两人的对话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众人纷纷围拢过来。

  其中,一些学子情绪激动,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架势。

  看到这一幕,李承乾不禁皱起眉头。

  “王骁统领,这是怎么一回事?”

  “回禀殿下,这段时间,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殿下暴政的消息,我已经让不良人严查,乃至是抓捕,但是还是时不时的有中伤太子殿下的话传出。”王骁回道。

  “不用抓,不然只会越抓越黑!”李承乾摇了摇头,这是有人要用舆论对付他。

  “对了,王统领,你将不良人的儿女或是一些孤儿,都招进东宫,让崇文馆的学员教他们读书写字,所有费用东宫支付。”

  如今教材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读书的学员并不多,开设学堂,肯定是要有教书先生,这一切都还是要未雨绸缪。

  “多谢殿下!”

  王骁连忙道谢,这是很多人改变命运之机,不良人们的出身都是不好的,子女很少有读书的机会。

  于李承乾后世之人的眼光来看,如今的盛唐,还是百废待兴。

  穿过了几个街道,便来到了卫国公府,也是位于东坊。

  卫国公府前,有两个黑人武士立于门前,被称之为昆仑奴。

  而在两个黑人之后,还站着一个人,就是李承乾的义弟——李德謇。

  他在此已经等候多时了。

  “来了!”

  看见几辆马车驶来,李德謇立即快步跑了上前。

  “德謇,不用如此见外,随意一些便好了,不知国公可在府中。”

  李承乾也下了马车,在李德謇的带领下,入了卫国公府。

  “父亲一听到殿下要来,就一早在大堂之中等待了,要不是我拦着,他怕是要到大门前来等待殿下了。”李德謇立即回道。

  “本宫要来拜访国公,那可使不得!”

  李承乾连连摇头,李靖一生如履薄冰,非常的谨慎小心。

  如今已经是贞观十七年了,李靖也没有几年的活头了,比李世民去早的那么一点。

  李承乾此时带裴行俭而来,就是为了让裴行俭学习兵法而来。

  裴行俭本也就是出自李靖这兵学一脉,不过说来,却应该是李靖的徒孙,裴行俭受教于苏定方。

  而苏定方的兵学造诣也是来自于李靖,现在的苏定方苏烈可不在长安,他被派去了镇守边疆,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老国公,今日叨扰了!”

  大堂之内,一个老者精神抖擞的站着,这便是大唐战神李靖。

  “殿下能来,是我这老头子的荣幸!”李靖大笑,也走了上前来。

  “殿下请坐,要是殿下今日不来,我他日都要上门感谢殿下,多谢殿下为我等军人请命,建立武庙,让无数战死沙场的英魂得以回归故里。”

  李靖眼睛泛红,一生征战,他见过太多的将士倒下了,而朝廷对于那些死了的普通战士体恤也不多,更多的死了也是白死,都是从平民了征招来的,他们的命一点也不值钱。

  “众位将士为国死战,这是国家应该为他做到,本宫还欲开学堂,让那些战死沙场战士的子女也能够读书写字,这算是对他们英灵的一点抚慰。”

  李承乾再道。

  “学堂之事,我也有所耳闻,不过这触及到了一些人都利益,怕是开展不易,要是真的能行,那大唐定能再创辉煌。”

  李靖点了点头,深感欣慰,这是在为将士们谋福祉。

  “隋文帝能力排士族开创科举制度,本宫如今所做到,也只算是在完善科举制度,比其要容易很多了。”

  李承乾显得十分自信。“不过,这可能还要几位国公的帮忙!”

  “什么忙?”李靖问道。

  “就是讲开学堂之事传入军中,让将士们都知道,以及武庙之事。”

  “这不是什么难事,要是各军将士都知道了这两件大好事,一定会士气高涨的。”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李靖可能办不到,不过这件事,以他的在军中的威望,传一个消息而已,那是轻而易举。

  “有劳国公了!”李承乾也不是不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去宣传,不过肯定是会被一些军中要员卡住消息。

  “国公,还有这位是裴家之人,裴行俭。”

  李承乾举荐道。

  “裴行俭见过卫国公!”裴行俭立即行礼。

  “裴家俊杰,不错,好好跟在太子身边,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李靖也点了点头,但是不知道李承乾寓意何为,带一个裴家人来见他。

  “国公,这裴行俭对兵法一途有很高的天赋,所以本宫想让其留在国公身边一段时间。”

  李承乾有意培养裴行俭,让其成为历史上那个让西域诸国闻风丧胆的闻喜公。

  裴行俭虽是士族之人,但并不影响李承乾对却的看重,反而还能让裴行俭去限制裴氏,让裴氏站到自己这一方来,瓦解士族,可不是说要把他们全部灭杀了。

  不可否认,士族之人,还是很优秀的,很多地方都还需要他们,李承乾如今所做到一切,只是想把士族占据的资源分发部分下去,缓解社会的矛盾,而不是一个都不用士族之人了,更不是为了铲除士族门阀。

  为君,在于平衡之道。

第56章 水泥配方比例 引领时代

  

  “殿下既然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老头子我,一定会倾囊相授的。”

  李靖点了点头,多一两个继承他衣钵之人,也算是好事。

  “多谢国公!”裴行俭连忙躬身行礼,能得到战神的指点,这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啊!

  “行俭,你还不改口吗?”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一幕,脸上露出了笑容。

  听到这话,裴行俭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连忙再次行礼道:“多谢老师!”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辈分已经被李承乾提高了一辈,成为了苏烈、苏定方的师弟,而非是徒弟。

  安顿好了裴行俭之后,李承乾也就告辞而去。毕竟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不能在此久留。

  而李靖则也开始教导起了裴行俭,准备将自己的兵法知识传授给他。

  不过这也要看天赋,李靖的两个儿子,就没有继承多少兵学。

  而回到东宫之后,李承乾除了必要的锻炼之外,便投入到了科研之中。

  “为什么还不行呢?”

  李承乾一脸疑惑。他半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眼前的一摊灰泥,仿佛要从中找出答案。

  一旁的王骁有些焦急地提醒道:“太子殿下,今日可是朝会啊!”

  李承乾头也不抬,依旧专注于手中的灰泥,随口回答道:“无妨,有陛下在宫中,我去与不去都无关紧要。”

  说罢,他继续埋头研究。

  “这是由石灰石、红土和铁矿一同烧制而成,理应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