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30章

作者:无垠石

  不是真儿子,但是真孝顺一定要送到。

  “不,本宫有瑕了,亲自带进宫去。”

  做戏,那就要做全套。

  “还有什么事吗?”李承乾再看向高文敏几人。

  “这里还有东宫这些时日的进账出账明细。”

  高文敏将一叠厚厚的账簿,递送到了面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们办事,本宫放心。”

  “要是没有其他的事情了,那么就退下吧。”李承乾点了点头,对他们表示认可。

  高文敏,现在已经逐渐要成为了东宫的管家了。

  “另外,太学院的生员张柬之和之前出崇文馆的学员也都重新加入崇文馆来了。”高文敏再道。

  “好,有时间,本宫亲自去看望他们。”

  这些人都是人才,虽然不是出生于平民之家,但也不是大氏族之人,是值得大用的人才。

  “太子殿下,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待到高文敏离开之后,王骁压低着声音说道。

  “真的吗?带本宫去看看!”李承乾表面心维持着平静,但是内心早已经翻起了惊涛骇浪。

  北苑的密地之外,被一层甲士包围了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出。

  李承乾蹲在地上,看着被装进罐子的黑色细粉,喜悦之情再难以抑制。

  这就是黑火药。

  虽算是跨时代的产物,但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取不到决定的作用,哪怕是到了明代也是如此,还是以骑兵冲阵为主。

  “殿下,这种东西威力巨大,在此期间,还损失了几位好手。”王骁又在一边提醒道。

  “大赏,参与此项研究的人员,均赏一千钱,伤者五千钱,至于亡者,一万钱,之后每月的月俸,也都算亡者他们一份。”李承乾沉声道。

  “多谢殿下!”

  闻言,所有人都朝李承乾躬身拜谢。

第51章 霹雳火 许敬宗效忠

  

  “这些引信,都要干燥存放,一旦受潮水,就都会废掉了的。”

  李承乾拍了拍手,这是一个开端,但也有很多的细节要注意。

  “殿下,这神物唤何名?”王骁问道。

  “霹雳火!”李承乾说道,这就非常老土的土炸药,不过名字要起的响亮不是,毕竟在冷兵器时代,是一神物。

  “好,霹雳火,声如霹雳,闪若明火,很形象。”王骁也点了点头。

  “王统领,以后就不要用罐子了,你去工部再要几个铁匠过来,特意打造成大铁盒子,将这些药粉全部装入,那样的威力会更大。”

  李承乾再道,这些瓷罐的杀伤力已经不够了,密封性越好,爆炸出来的威力也就越大。

  黑火药应用,在此还存在很多的限制,但是攻克城池的话,还是有出奇的效果。

  这就是为高句丽专门准备的大礼,任他城高墙厚,那铁门也经受不住几百斤黑火药产生的爆炸威力。

  “铁匠,铁器?”王骁的脸色一抖,私下炼铁,这可是谋反。

  “无需担心,本宫已经和陛下说过了。”李承乾知道王骁所忧虑之处,他同样也有,所以早就和李世民通气了。

  “诺,末将会安排的。”王骁也是将信将疑的答应了下来。

  “像这样的人员,本宫还要,你看着多招些进来,本宫唯一的要求,就是忠心,如果有家室,也可以搬到东宫,到时候,本宫让文敏划出一块地区。”

  东宫很大,有很多的空地,安置个几百人,没有半点的问题。

  “殿下放心,我会从信得过的不良人中挑选出来的。”王骁也默默的记了下来。

  “太子殿下,东宫门外,有个自称许敬宗的人求见,还说是当朝的左仆射。”

  也就在这时,王迅从外面走来,见李承乾已经无事,随即开口。

  “许敬宗?”李承乾面露古怪之色,此人倒是为人很圆滑。“走,我去会一会这我们大唐的左仆射。

  承恩殿外,一个五十来岁的壮年站门前,身子微微躬起,显得十分的谦卑。

  “拜见太子殿下!”

  一见李承乾走来,许敬宗便躬身行礼道。

  “左仆射消息真的灵通,本宫到东宫都还没有坐热屁股,仆射就到了。”

  李承乾淡淡一笑,语言之中带着讽刺之意。

  “都是为殿下办事,必须要干净利落些。”许敬宗小声回道。

  ”许仆射,你这话可是说错了,是为国做事,怎么能说是为本宫办事呢?若是按职位来说,本宫可指挥不了你这左仆射呢?”

  李承乾抿了一口粗茶,将许敬宗晾在一边。

  许敬宗是大唐第一奸佞,能力毋庸置疑,要是不能驾驭,会被反噬的。

  “本官是朝廷的左仆射,但是下官却是殿下之人,太子指挥不了左仆射,但是殿下却可以随意指派许敬宗。”

  许敬宗也明白,今天他的所有权势,都是来源于上位之位。

  “许敬宗,你真的是一个聪明人,你要知道,你这左仆射,本宫能推荐你上去,也能一句话置你于死地,不过你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知道该怎么做。”

  李承乾也直接开诚布公。

  “下官知道如何做,请殿下和陛下放心。”许敬宗淡定的说道。

  “那你现在知道,你要干什么了吗?”李承乾问道。

  “下官不知道,但凭殿下吩咐。”许敬宗的头低的更低了些。

  “坐吧!”李承乾开口。

  “多谢殿下!”许敬宗也不由松了一口气,他对于李承乾的考验,也算是过了。

  “只要你一心为国,本宫会在陛下面前替你美言的。”李承乾再道。

  一员侍女从殿外走入,将茶杯放在了桌面上。

  “许敬宗一定不会辜负殿下的期望的。”许敬宗站起身来,再对李承乾一拜,十分的谦卑,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显得十分没有下限。

  “许仆射,可见如今国家的弊处呢?”李承乾微微抬眼,若有所指。

  “言官恃宠而骄,阻挡上令推行,使得国之政令不通,他们沽名钓誉,却是贻误国机。”

  “权臣当道,左右圣意裁决,为一己之私,而置国家于不顾。”

  许敬宗言道。

  “哈哈!许仆射当真是国之栋梁,如此深明大义,当以国公待之。”李承乾大喜,这许敬宗还真是个人才。

  至于其被钉在耻辱柱上,是因为其真正的反复无常,还是当权者所为。

  李承乾现在是不得而知了,但是现在他可以肯定,这许敬宗绝对是一把好刀。

  “多谢殿下信任!”许敬宗眼中光芒璀璨,他如何听不出李承乾的言外之意,只要他能解决这两件事,就会得到国公爵位。

  “许仆射如此精明,那本宫也不留仆射了,以免落人口实。”李承乾下了逐客令。

  “许敬宗定不会给殿下招惹麻烦的。”许敬宗躬身告退,满脸的笑意,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已经来临。

  六月二十日,卯时。

  太极宫门大开,百官朝会。

  李承乾率先挺步而入,龙骧虎步,面容英俊威严,眼神深邃而锐利,透露出一种王者之气。

  他的头发整齐地梳理着,用一根羊脂玉簪固定住,显得格外精致。他的皮肤白皙如雪,微微泛着光泽,仿佛散发着一种独有的高贵气息。

  他的衣着更是令人瞩目。那件淡皇朝服,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四爪金蛟龙绣,栩栩如生,仿佛要从衣服上跃出一般。

  每一条蛟龙的鳞片都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细腻而逼真。金丝滚边的装饰,更增添了一份华丽和尊贵。

  腰间系着一条月白玉带,洁白无瑕,宛如明月般清冷,与身上的服饰相得益彰。

  李承乾的步伐稳健有力,每一步都带着自信和威严。他的身姿笔挺,挺胸抬头,古这便是帝王将相。

  他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威严,此时的百官,无不被被李承乾的气势所震撼。

  这哪里还是之前一瘸一拐的瘸腿太子,这是大唐的储君,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第52章 建武庙 立学堂

  

  龙椅之上的李世民,今日也显得格外的精神,双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他看着殿下的文武百官,心中感慨万千。自晋阳起兵以来,历经无数次征战,终于建立了大唐帝国。这一路走来,离不开众多功臣的辅佐和支持。

  “自晋阳起事以来,有诸君的拼死效命,有群臣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天下,才有了当今的盛世。每每想起过去的种种艰辛,朕深感欣慰。为了表彰诸位的丰功伟绩,朕特意设立了凌烟阁,以铭记各位的功劳。”

  “然而,朕近日又有所缅怀,那些立下大功的人,朕已经给予了丰厚的赏赐,但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呢?他们为国家付出了生命,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

  “因此,朕决定在大明宫外,为这些英勇牺牲的将士们立一座庙宇,让他们的英名永远被后人敬仰,享受世人的香火。从今以后,凡战死沙场的将士,皆可入此庙堂,接受后人的供奉。”

  李世民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目光扫视着殿下的每一个大臣。

  “陛下圣明!”

  百官齐声高呼,对皇帝的提议表示赞同。毕竟,为亡者立庙之事,无人敢于反驳。

  这不仅是对死者的敬重,更是对生者的激励。若是有人胆敢反对,那便是与千万将士为敌,恐怕会引起众怒。

  “还有,如今我大唐强盛,但是平民还是多为愚昧无知,让我大唐天朝上国蒙羞,朕欲在在民间开设免费学堂,教化民众。”李世民接着开口道。

  这个想法其实是来自于李承乾,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表达出来,顿时让人觉得更容易接受了许多。

  听到这话,不少大臣都皱起眉头,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陛下圣明!此举乃是为国为民之举,实乃万民之福啊!”这时,许敬宗深知自己该有所行动了,立刻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

  然而,萧瑀却再次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陛下,如今战事将起,国库空虚,实在没有多余的钱财来修缮民间学堂。”

  他说得倒也是实情,但实际上,他比谁都明白,如果在民间大规模开设学堂,对士族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因为科举制的推行,已经对士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旦民间生员一多起来,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陛下,如今在民间开设学堂并不成熟,学堂先生何处来,之后的学堂维护又出自何处?”

  侍中王珪也进言道,他认为目前的情况并不适合在民间开设学堂。

  “陛下,当前应以战事为重,之后等各种条件成熟之后,再进行开设学堂也不迟。”

  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说道,他对这件事持有保留态度,觉得现在也不是时候。

  “无妨,我大唐如此的强盛,攻打一个高句丽,怎么可能到了举国为战的地步呢?开设学堂,也是为了教化民众。”

  李世民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表示国家有能力同时处理好战争和教化两件事。

  “陛下,还请三思!这可能会危及社稷。”

  高士廉这时也站了出来,他担心开设学堂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稳定。

  因为学堂的开设,意味着要开启民智、培养人才,但这与统治者的愚民政策相悖。统治者需要的是听话的臣民,而不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这怎么可能是危及社稷呢?开化民众,只会让我大唐日益强盛。”李承乾高声说道。

  圣君、储君都一起赞同,加之左仆射也是一样,这就很难让人难以反驳了。

  “太子所言极是,各位大臣就不要再有异议了,开办学堂和建立武庙,那都交给太子和左仆射去办,六部进行协助。”

  “至于对于高句丽的兵事,也不能落下,征兵、调集粮草就由右仆射亲自统筹。”

  李世民见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就下令道。

  “陛下,开办学堂之事,万万不可,会动摇社稷江山。”

  崔仁师大声道,他是谏议大夫之一,他是清河崔氏之人,也是各大士族推荐至前沿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