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第329章

作者:吴未的书

  “这个刘汝明”

  方立功推了推眼镜钱伯均在一旁咬牙切齿:“这个废物,徐州门户大开,几十万的主力部队都有被包围的风险..”

  楚云飞依旧沉着冷静,他迅速分析着当下的局势。

  北线。

  第三集团军,以及于学忠所部五十一军正在菏泽、鱼台方向抵抗日军。

  至于金乡,已经在日寇连日的猛攻之中失守。

  “日军进展如此缓慢,大概率是顾忌后方有大量的游击队活动,我们有哪一支部队在这个区域?”

  方立功沉默着摇了摇头:“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国军部队当中没有一支部队在该区域活动..”

  楚云飞一怔,随后说道:“那大概率就是八路军的挺进支队了。”

  印象之中,八路军挺进平原地区作战主要集中在五月份之后。

  而且在初期的时候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才堪堪创建了几小块根据地。

  按理来说的话,不会有这么大的牵制能力。

  这让楚云飞一时间没想明白,出现这一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

  不过没关系,至少现阶段的日军没能够突破鱼台、单县,那就有操作的空间。

  “如果北线日军无法再短时间内突破的话,我军或可南下,歼灭日军先头主力部队一部,即可缓解作战部队的压力。”

  钱伯均提议道:“第十三师团孤军冒进,虽然看起来与第九师团遥相呼应,但双方间距在五十公里到八十公里左右,”

  方立功此时也赞同钱伯均的想法:“若是能够得知当前部队的规模,或可冒险南下将其歼灭之后,再行打算”

  蒙城丢了之后,整个徐州地区的屁股算是完全暴露了出来。

  虽然楚云飞知道。

  即便蒙城沦陷。

  日军这么点的兵力无法围堵住徐州地区的主力部队。

  但仓皇逃窜,和有序撤离。

  最大的差别乃是物资、轻、重武器武器、以及相应伤员,有生力量,非战斗人员的撤离。

  楚云飞点了点头,认同了两人的想法:“给委员长发报,预计今晚开始向蒙城方向驰援,争取歼灭日军先头一部,确保徐州侧翼的安危。”

  “是!”

  武汉。

  作战会议室。

  看到楚云飞的回电,常凯申咧嘴一笑。

  在他看来。

  这个不听话的学生终于听他这个校长一次了。

  没错,常凯申的想法就是楚云飞快速驰援蒙城。

  确保徐州地区主力部队的安全。

  作战会议室内。

  心中有了底气的常凯申缓缓起身。

  示意围在作战地图前的一众高级将领。

  出声示意:“诸位,从目前的战略态势来看。

  鲁南地区的日寇攻击不力,放弃晋绥江浙既得要地。

  仅仅只有小部队扼守各地的关键要点,充其量只是苟延残喘。”

  常凯申颇为自信的举起自己的手杖指向了陇海铁路线的方向。

  “日寇目前集中所有兵力指向陇海东段孤注一掷,以图幸逞(得逞的意思),这是兵家大忌。”

  是,从军事的角度考虑,忽略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

  常凯申说的确实也没有问题,也有两把刷子。

  但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日军这样的打法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其总兵力,也不过区区十五万人而已。

  其中还有部分的主力在后方,没有接敌。

  但常凯申忽略了一点。

  当日军三五千人就胆敢一路狂奔直插陇海线。

  妄图以小部队就斩断铁路线的骄纵气焰究竟从何而来?

  那也是因为津蒲南路的日军仅仅只是调动两个旅团的作战兵力。

  就打穿了桂系两个军团的又三个师的防线。

  休整完成之后的华中派遣军,以绝对的火力优势和空中支援迅猛突击。

  哪怕是把楚云飞所部瞬移过去。

  他也没有把握能够挡得住这个状态下的日军。

  更不用说已经起了保存实力心思的桂系部队了。

  常凯申的想法。

  其实就是纸上谈兵。

  他认为,国军部队的作战兵力是日军的四倍有余。

  且鲁西地区有第三集团军的牵制。

  鲁南地区有五十九军及三军团的牵制。

  国军部队的交通补给线比之日寇而言,又很大的优势。

  有机会将其分割包围,乃至围攻全歼。

  如果说这几十万的大军全部都是中央军嫡系作战部队。

  兵多将广且装备精良。

  常凯申这么想,这么打,完全没问题。

  甚至极有可能取得此战的胜利。

  可现实是。

  徐州地区的绝大多数兵力都是杂牌军。

  谈得上精锐的五十九军、三军团。

  乃至五十二军、八十九军均伤亡惨重。

  二梯队的六十军此时正在禹王山大战日军主力。

  于学忠率部血战鱼台一线..根本无法抽身。

  退一步来讲,就算这两只部队有友军接防。

  如何确保在友军能够守住他们的防线?

  这本就不是不可能完成的重任。

  更不用说。

  徐州地区,从明面上来看是六十万大军。

  这其中还有三分之一的“补充兵员”。

  其战斗力,莫说是二流,就连三流都算不上。

  面对日寇,一个冲锋就会被击垮的存在。

  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常凯申在已经得知前线部队战斗力较弱。

  且普遍存在吃空饷的情况存在,却依旧如此自信。

  至于目前国军方面交通线顺畅。

  那也是因为日军将航空兵力量集结部署在了一线。

  一方面他们日寇拟定作战计划,准备在4月29日,亦即“天长节”(天皇生日)的那一天,轰炸武汉,梦想以空战的胜利作为向天蝗祝寿的献礼。

  (这一份情报是从击落的日军侦察机上获悉的)

  还有一方面他们的空军此时已经没有余力去轰炸铁路线。

  而是全部都被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以及华中畑骏六部署到了一线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日军攻势如此凶猛,并且势如破竹的原因之一。

  一众高级将领看着常凯申一人在他们的面前侃侃而谈。

  也不知道心中究竟是何想法。

  或许,常凯申乃至一众高级将领们心中都有数。

  也有可能双方心中都有数。

  也都颇为默契的没有挑明这一点。

  静静地等待着常凯申表明自己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

  按照相关的流程,接下来就需要其他的将领提出相应的建议,完善修改他的战略计划。

  亦或者是提出反对意见,阐明相应的观点。

  这就要看常凯申愿不愿意采纳了

  可能性比较低,而且在场的诸位高级将领,其实都很不纯粹。

  更多的还是处于政治方面的考虑。

  比如何应钦。

  他就从来不在乎底层民众的利益,他的出发点一直都是自身的政治利益。

  而非国民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何应钦战前战后都要被骂的原因..

  素来有着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辞修站在最前排,朗声总结道:“委座的意思应当是目前敌不顾其兵力之不足及战略态势之不利,竟敢采取外线包围作战,其必遭我军之各个击破而自取败亡。”

  常凯申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正当众人以为陈辞修会大力支持常凯申观点的时候。

  陈辞修第一个跳出来出声质疑常凯申的想法。

  “可是委座,目前我津蒲南路二十万大军云集尚且不能阻挡日寇的进攻锋芒,仅凭借增调的刘汝明、楚云飞两部作战兵力,是否有些冒险?”

  “日军孤注一掷是为冒险,可我军将此次徐州决战胜利之希望押注在两支兵力不足五万人的部队之上”

  陈辞修顿了顿,面容严肃:“我承认,楚云飞所部确实是一支战力强悍,且装备精良的部队,其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远超当前规模的战斗力。

  可在当前地区,除了正在赶往蒙城设防的贺维珍师一部之外,就只有刘汝明所部。

  六十八军的战斗力如果进攻日军,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陈辞修说的很直白。

  六十八军的战斗力确实一般,此前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

  怀疑领袖,相信领袖,崇拜领袖。

  陈辞修还是老一套。

  常凯申心里面清楚,但是很受用。

  因为他不会说错话,更不会瞎说话。

  目前的问题就是,如果没有刘汝明的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