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我劳厄,一生不弱于人!”
仅仅过了半个月,3月15日。
《自然》期刊封面发表了劳厄的论文:《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现象研究》。
论文中,劳厄通过精确而精美的实验,完美而有力地证明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至此,结束了关于X射线本质长达15年的争论。
轰!
物理学界震惊!
第244章 没有布鲁斯教授,就没有我劳厄的今天
1910年3月15日,劳厄证明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论文一经发出,立刻在物理学界引起巨大轰动。
X射线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就以神秘著称。
当初伦琴教授发现它后,就是因为不了解它的本质,所以取名X射线。
X代表的就是未知的意思。
由于这种射线太重要了,于是大家把它称为“伦琴射线”,以表示对伦琴的祝贺。
X射线能有效穿透人体,清楚地看到人体骨骼,如今在医学领域有巨大的的作用。
著名的飞利浦公司就是利用X射线的这种特性,开发了医用X射线管。
医生利用它,就可以在不破坏人体表面的情况下,看到身体内部的结构。
这对所有医生来说,都是一件神兵利器。
有了它,医学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物理学术领域,X射线的研究方向就更多了。
最主流的就是研究X射线和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
比如莫里斯就是在研究X射线和气体的作用,当然他没研究出什么名堂。
在所有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当然要数对X射线本质的研究。
因为它是其它所有研究方向的基础。
只有知道了X射线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解释各种物理现象。
而这一直持续了15年都没人能解决。
从伦琴到卢瑟福,从巴克拉到布拉格。
关于X射线本质的研究和讨论从来没有停过。
即便是大佬们,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去验证。
X射线就仿佛幽灵一样,飘在物理学的上空。
看的见却摸不着。
第一届布鲁斯会议上,李奇维曾经戏说过:
“谁能揭开X射线的本质,谁就能成为现代物理学黄金大世的第一个弄潮儿!”
此话得到了在场大佬的一致赞同。
于是,所有人都在默默研究,企图一鸣惊人。
其中不乏顶尖物理学家。
然而今天,这个荣誉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劳厄捷足先登了。
说劳厄名不见经传有点名不副实,但至少在物理学界,劳厄的名气很小。
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劳厄是何许人也。
在这之前,他就是个毛头小子而已,和当初的爱因斯坦一样。
很快,劳厄的学术经历就被有心人总结了出来。
“劳厄,1879年出生于德国,今年31岁。”
“1899年,跟随伦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
“1901年,受到布鲁斯邀请,参加布鲁塞尔青年学者会议。”
“1902年,在普朗克的指导下,在柏林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07年,拜访爱因斯坦,进行学术交流。”
“1909年至今,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索末菲的高级学术助理。”
梳理完劳厄的履历后,不少人发出惊呼,这是何方妖孽,为何如此牛逼。
劳厄先后师从的三位导师,都是能参加布鲁斯会议的大佬。
他的好友爱因斯坦,也是能参加布鲁斯会议大佬。
至于对他有欣赏之意的布鲁斯,那更是大佬中的大佬。
难怪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不过很多人心里酸酸的。
“哎,我要是也有那么牛逼的导师,我肯定也能做出这样的成就。”
“切,不要高估自己,那三位大佬可不止劳厄一个学生,怎么其他人就没有动静呢?”
“物理学快要进入门阀时代了,想要有所成就,只能是从那几派出来的。”
“没办法,这是自然规律,强者恒强。”
但也有人为劳厄抱不平,认为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才有这样的成就。
“呵呵,你们只知道结交大佬的风光,却无法体会背后的辛酸。”
“劳厄学术期间,受到过这么多大佬的指点,他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没有人会愿意辜负大佬的期待。”
“所以劳厄一定是憋着一股气的,他要证明自己。”
“劳厄虽然在普通人中属于天才级别。”
“但是和爱因斯坦,甚至布鲁斯那种存在相比,他反而变成普通人了。”
“我更愿意称这是一次普通人的逆袭!”
这番言论立刻得到了无数人的共鸣,大家从劳厄的身上获得了力量。
李奇维要是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一定嗤之以鼻。
“呵呵,劳厄可不是什么普通人。”
“人家的全名叫马克斯·冯·劳厄。”
一個冯字足以说明一切。
然而无人在乎这点。
大家只知道,劳厄从之前在物理学界默默无闻,直接一跃而出,成为震惊学术界的风云人物。
这说明所有人都有机会。
布鲁斯预言的现代物理学黄金大世已经爆发,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弄潮儿。
在劳厄发表论文后几天,他的挚友爱因斯坦就公开发文祝贺老朋友。
爱因斯坦不吝赞美道:“劳厄的晶体衍射实验,是物理学上最美的实验。”
伦琴教授也公开说道:“我要谢谢劳厄,他解决了我心中最重要的问题。”
最后就连李奇维也发文道:“祝贺劳厄。”
“这是他的幸事,也是物理学的幸事。”
“第一届布鲁斯会议预测的方向没有错。”
“劳厄的研究成果,不仅证明了X射线是电磁波,更推动了固体物理学的发展。”
“从此以后,研究晶体,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有了最先进的手段。”
“此外,我个人认为,劳厄的成果是诺奖级的。”
轰!
李奇维的点评直接把劳厄的名气推到了最巅峰。
那可是物理诺奖啊!
经过了好几位物理大佬的加持,如今诺奖的含金量指数级提高。
无数人都想成为下一个劳厄。
一鸣惊人,名利双收。
而接下来的一则消息,更是瞬间让所有人都疯狂了。
随着劳厄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研究过程被很多人好奇。
维也纳《新闻报》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劳厄,想要采访他。
15年前,就是《新闻报》最先报道了伦琴发现X射线的消息。
如今仿佛是一个轮回,它又要报道X射线的本质了。
慕尼黑大学会议室内,劳厄接受了《新闻报》的采访。
采访人员:“劳厄先生,能谈谈你是如何想到用晶体作为X射线衍射的光栅吗?”
劳厄听到问题后大吃一惊,这个采访人员不简单啊。
“原谅我的冒昧,现在《新闻报》的采访人员都这么厉害了吗?”
“你刚刚的这个问题,恐怕不少人连照着读都读不出来。”
采访人员笑道:“真的吗?我不信!”
“这么简单还有人不会吗?”
劳厄一脸懵逼,小心地问道:“你是之前采访过哈伯教授的那位吗?”
采访人员:“对啊,我跳槽来《新闻报》了。”
劳厄不敢追问,而是满脸幸福地回忆起之前的研究过程。
“关于X射线的研究,我在几年前就开始了。”
“我的博士研究课题就是光的干涉现象。”
“因此我对电磁波的各种性质很熟悉。”
“我一直坚信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于是想利用波的方式去验证它。”
“一开始其实我想的是衍射,但是实验了很多次,制作了无数个光栅,都无法看到衍射现象。”
“当时我就认为X射线的波长太短了,传统衍射方法是死路一条。”
“因为目前的技术,无法制造出与X射线相匹配的光栅。”
“自然也就不可能观察到衍射现象。”
“于是,我选择了另外两种方法,一是折射,二是干涉。”
“这两种都是电磁波的性质。”
“但是这两种方法最后的结果也都不理想。”
“说心里话,我当时都快要放弃了。”
“连续实验了好几种方法都不成功。”
“我对X射线的研究,已经几年了,一直没有重要的成果,这让我很烦躁和担忧。”
采访人员:“那你当时一定很烦躁和担忧吧。”
上一篇:大秦之虎豹骑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