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10章

作者:虚空圣堂

  告别了开尔文勋爵,李奇维内心感慨。

  如果对方的历史没有改变,那么他在1907年12月份就会去世。

  李奇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再见开尔文勋爵最后一面。

  1902年11月23日,《自然》封面发表了李奇维的专题文章。

  题目为《对物理学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点思考》。

  文章以高屋建瓴的视角,首先总结了过去三百多年来,物理学取得的璀璨成果。

  然后将物理学的各大分支分开阐述,找出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漏洞。

  接着从伦琴发现X射线,到量子论与相对论,最后谈到了如今的原子结构。

  关于物理学的未来,李奇维给出了三大预测:

  1、原子结构领域会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原子核、电子的本质被阐明。

  2、量子论将会在原子结构研究中大放异彩,蜕变成一门系统级的理论,支配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3、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将成为支配宏观宇宙时空的理论,宇宙学会迎来大发展。

  最后,在文章的末尾,李奇维文风突变,写下了霸气无比的宣言:

  “物理黄金大世已来,试问何人可称天骄?”

  “成神之路漫漫,我李奇维在前方,恭候各位!”(意译,别杠)

  轰!

  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在物理学界引起了滔天巨浪。

  尤其是那句“试问何人可称天骄?”直接引爆了所有人的热血。

  何为天骄,乃天之骄子。

  这是多么令人疯狂的词语。

  “狂,太狂了,布鲁斯已经狂的没边了!”

  “大世啊,大世,物理学从未有过如此激动人心的时代。”

  “我也要做天骄,我也要踏上物理学成神之路!”

  当然大部分人头脑比较清醒。

  “有论文你才是天骄,没论文你只是辣椒。”

  无论如何,当所有人看到这篇文章后,脑海中只汇聚成一句话:

  物理学界将迎来天骄辈出的时代了!

第140章 星火三人组毕业,未来可期!

  随着李奇维的天骄宣言发表,物理学从此迎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物理学家们还矜持一点,虽然内心波涛汹涌,但是表面却云淡风轻。

  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暴露了野心,论文越看越厚,实验越做越深,会议越听越多。

  大佬们都在争分夺秒,企图在物理大世中占得一席之地。

  而大量的物理学者们则更加疯狂了。

  如今,随着理论和实验仪器的快速发展,哪怕是水平较低的人也能做出不错的成果。

  所以物理学者们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睡在实验室都是家常便饭。

  按照他们的说法,万一实验现象是在晚上出现呢。

  那回家睡觉岂不是就会错过了。

  乍一听,还真他娘有道理。

  物理学史上因为意外而发现重大现象的例子,还是有不少的。

  物理领域最庞大的群体,不是物理学家,也不是物理学者,永远是学生。

  不论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他们才是物理学的未来,是物理学的希望。

  只有学生一代比一代强,物理学才会永远向前发展。

  天才为物理学指明了方向,但是通往的路,却是无数普通物理人铺就的。

  也许有些学生永远成长不到发表相对论的高度,但是他们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培养出一位天才。

  因此,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1902年12月1日,三一学院正式举行本科生答辩。

  本次答辩的人数一共约15人,何育杰、夏元瑮、徐启泰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李奇维当初的本科毕业答辩,如今已经成为了三一学院的传奇,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这直接导致了不少师生的阈值提高了。

  普通的答辩已经引起不了他们的心绪波动。

  但是毕业答辩现场的气氛,仍然让所有人表现出严肃的表情。

  这里可不是什么随便的场合,而是神圣纯洁的学术交流现场。

  真正的知识需要被尊重,如果一种知识让你感觉有问题,那么它可能不是真正的知识。

  本次毕业答辩的旁听人数在80人左右,远远比不上李奇维那次。

  但是李奇维看到何育杰三人,身体依然在微微颤抖,同时脸上还有一丝激动的潮红。

  紧张的不行。

  他对着三人笑了笑,通过眼神鼓励他们。

  凯斯教授本来是想把李奇维拉到评审团的,但是被他以避嫌为由拒绝了。

  所以现在李奇维就是坐在后排的角落。

  然而他的名气太大,会场内所有人不由自主,总是不经意地看向他,眼中露出羡慕。

  这也让何育杰三人松了口气,看来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李大哥身上。

  第一个上场的是夏元瑮,他的本科论文是关于光学领域的。

  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种情形下,光的衍射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并通过数学公式证明。

  整体难度中规中矩,属于一篇不错的毕业论文。

  由于他的论文涉及到了光,这让凯斯教授瞬间觉醒,当年李奇维对他说的波粒二象性还萦绕在耳边。

  这是凯斯教授最后悔的事情,他没有深入去研究,从而错过了发现重大理论的机会。

  为此凯斯教授上课时,经常把这个事例挂在嘴边,告诫他的学生:

  “永远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物理学的真理往往就隐藏在最简单的现象中。”

  “想当年,我”

  说的多了,就让学生们很无语。

  小年轻们经常私下里说凯斯教授能力不行,就喜欢给别人灌鸡汤。

  今天,当凯斯教授看到了夏元瑮的论文后,他又想到了那个下午,那束光。

  于是,夏元瑮就惨了。

  凯斯教授仿佛打了兴奋剂一样,一连问出了好几个问题。

  全都是针对论文里模糊不清的地方,或者是实验步骤,或者是计算公式。

  而且这些问题都一针见血,不仅需要答辩者本身的知识积累足够,还需要能够发散思维。

  如果你只是单纯做了实验,机械地记录数据,没有分析,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基本回答不出这些问题。

  它需要答辩者对自己的研究,从头到尾有系统级的视角和广度。

  当然就算回答不出,也不代表不能毕业。

  毕竟只要实验是自己做的,论文是自己写的,那么毕业就不会有问题。

  但是在这么多人面前,只要是个正常的年轻人,就没人能忍受回答不出问题的屈辱。

  一个还好,要是接连几个都答不上来,那么只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夏元瑮被问的口干舌燥,他的大脑疯狂运转,一行行推导过程在眼中飞快闪现。

  从开题的原因,到中间实验出现过那些问题,他是如何发现并分析的。

  最后到结果的推导,以及论文的创新性等等,内容非常全面,

  幸好他准备的很充分,而且经过了李奇维的提前指点,这才勉勉强强回答完凯斯教授的问题。

  后者满意地点点头,在纸上写下了优秀的评语。

  显然,如果这些问题对方回答不出,那么凯斯教授就会只给一个合格的评价。

  甚至更简单的也回答不出,那只能不予通过。

  短短十几分钟的提问,在夏元瑮眼里却仿佛一个有世纪那么漫长。

  他现在终于体会到李奇维的良苦用心了。

  毕业答辩是对自己成果的一次总结。

  如果评审老师的问题,基本都回答不上来,说明你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

  没有对自己的研究深入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这一次的答辩经历,也深深影响着夏元瑮未来的教学风格。

  多年之后,很多从夏元瑮手下答辩毕业的学生,都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领军者,德高望重。

  但是当他们有机会聚在一起后,都会像小孩子一样,兴致勃勃地比赛某一样成绩:

  毕业答辩时,坚持了夏教授几个问题。

  “我只坚持了3个问题。”

  “那伱不行,太菜了。”

  “胡说,我那一届我是回答问题最多的。”

  “我坚持了6个问题。”

  “牛逼!失敬失敬,敢问大佬目前在哪高就。”

  “过奖过奖,本人暂时忝为奇维理工的一级教授。”

  “哇!”

  “我坚持了9个问题。”

  “巨佬!请收下我的膝盖,您至少是个院士吧?”

  “嗯。”

  “我坚持了12个问题。”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可惜目前只拿了一个物理诺奖,成果平平。”

  “神!您是我们的大师兄!”

  最后一人。

  “我坚持了15个问题。”

  “.”众人全部噤声。

  而此刻,那个被后世无数学生敬仰的夏教授,现在却和他们一样,被答辩折磨的欲仙欲死。

  夏元瑮长舒一口气,总算结束了。

  然后他不怀好意地看向何育杰和徐启泰,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

  把两人看的直哆嗦,刚才他们也被惊到了,现在大脑还是一片空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