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气运殿二弟子
因此,孙庆宗虽然对朱越安排锦衣卫在其府上感觉有些别扭,但却没有多说什么。
朱越摆摆手:“不,他们就是去收信。让他们住在你们的门房就行!”
“这……这怎么能行?”孙庆宗道。
“好了,不必说了。这件事就这样定了。”
朱越不容置疑道。
见朱越如此,孙庆宗只好不在说什么了。
“爱卿,这上面有许多文章写了对朝廷新制定的入职考试制度有意见。你是怎么看待的?”
朱越举起了一本小册子对孙庆宗道。
孙庆宗瞧了瞧,好像是一本报刊。
等王智恩转给他的时候,他确认了这就是一本报刊!
这是《民报》!
《民报》最近挺火的,有朝廷的背书,有太学生的免费劳力,想不火都难!
这报刊,孙庆宗也看,不过不是每期都看。因为他比较忙,没有时间。
但是这报刊的内容好像都要经过内阁审核了吧?怎么还能出现反对意见?
孙庆宗有些不信,带着疑惑打开了报刊。
他首先看了看目录。现在这报刊都流行目录了。目录就是将里面的标题罗列出来,标好页码,方便读者阅读。
内阁首辅黄立及他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准备在内阁的文书中推行这种形式。
“什么入职考试之我见。”
“入职考试浅析。”
“大赞入职考试改革”
……
这些标题不用看内容,都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这些都是朝廷里那些老学究写的歌颂文章。
这些老学究,有的是翰林院的学士,有的是国子监的教授。应朱越的要求,这些文章的作者名字都是匿名的,或者是外号,反正不能是真名。
朱越还特意强调了,这些文章的作者,内阁处可以知道,《民报》的编发人员可以知道。但是如果谁要是将作者姓名泄露了。
不仅这个作者短时间不能再写文章,相关人员也必须辞职,不能再接触《民报》相关事宜。
据说此举是为了方便士人议论,但是孙庆宗等大臣却对此有些不屑一顾。不过,他们也没有反对。反正内阁负责审稿,什么纰漏也出不了,自然可以陪陛下玩玩了。
更何况,不写真名后,突然发现好多人好像被才子附体了,大片大片的稿件都投到了国子监《民报》处。
后来听到编发部门回复说,发布的时候用假名,但是你投稿的时候必须附上真名。这一下子就打击了许多人的热情。
不过,就是这样,据国子监的人说每天的稿件还是非常多!
一些稀奇古怪的稿件都冒了出来!据黄立及他们说许多人投稿的文章和他们平时的言行根本就是两回事,看起来非常搞笑。黄立及还时常利用公务之便,到国子监偷阅稿件。
不过,孙庆宗有时候问他有哪些人的时候,黄立及却只是笑,从不告诉那些稿件的作者名字。
小说qun③柒1其(二)韭1①九
孙庆宗对此好奇好久了。可惜的是他主要负责军事方面,和国子监勾搭不上。他准备等武学堂开课后,他顺便偷偷溜进国子监去大饱一下眼福!
恩,这些文章都是称赞的,不是陛下说的。
孙庆宗继续往下看。
· ·求鲜花· ···
“痛批入职考试。”
“违背祖制的改革——入职考试”
嗯?怎么会有这种文章?
“痛批”就算了,“违背祖制”这怎么也能堂而皇之地刊登上去?
看来,陛下说的就是这两篇文章了。
“痛批入职考试”,果然批的很“痛”,除了一个“增加了士子们的负担”在点子上外,其余都不在点上。
“违背祖制的改革”主要说了一下朱元璋时期的各部如何入职,当前各部又是如何入职的。将两者对比了一下,说两者差异很大,最后主张应该恢复朱元璋时期的制度。
可惜他说的朱元璋时期,用的是朱元璋立国初期的史料!后来朱元璋废除丞相,分立六部后的时期他却没有丝毫提及。
....... ........ .......
看来这个作者是个老学究。
孙庆宗思考到这里,合上了报刊。
“陛下,国子监的《民报》都会经过内阁审核。难道这期黄首辅没有审核吗?”
朱越扬了扬眉毛,“爱卿何意?”
“臣的意思是,如果内阁审核的话,这两篇文章,就不会被刊登出来了!”
孙庆宗的意思是怀疑黄立及这两天偷懒没有干活,或者是对《民报》不重视,敷衍了事,没有认真看。
“呵呵,当然有审核了。不仅黄立及看过。朕也看过这期样板。朕也同意这两篇文章刊登。”
朱越淡淡说道。
啊!
孙庆宗长大了嘴巴!
陛下看过了这期的样板,还同意这样的反对文章刊登。陛下这是想做什么?
“你不用管审核没审核。你只需要和朕说说这两篇文章怎么样?你怎么看?将会有什么影响!”
朱越的话将孙庆宗的思绪拉了回来。
“哦,好吧。”
“陛下,臣认为这两篇文章不值一读。它们所用的史料不足,一些论据也是有问题的。”
“至于有什么影响?臣以为虽然他们有种种缺点,一般了解历史和最近这次改革的官员不会轻信这些文章。但是臣觉得下面那些不明真相的士子会相信这些文章。”厂.
第251章 引蛇出洞
“因此,臣建议朝廷在下期《民报》上组织人手进行反驳其观点。同时核查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不是朝中高级官员。”
孙庆宗严肃地说道:“如果是朝中高级官员的话,臣恳请陛下立刻对其进行审查。”
“哈哈!”
朱越大笑道:“爱卿不必如此。这两个作者不是什么官员,只是太学生而已。至于你说的反驳,朕自然也命令国子监进行安排了。”.
“臣想不明白,陛下为何要同意这两篇文章刊登呢?”
孙庆宗还是有些疑惑。
朱越笑眯眯道:“呵呵,自然是有人建议的啊。而且据朕所知,这期报刊卖的很好。比上期涨了三成之多!你想想这有多少银子!”
哎,孙庆宗以手扶额,一时“七八七”间不知道说什么。
“难道陛下就是为了银子吗?”
“当然不是了!”
朱越正了正身体,严肃道:“朕此举主要为了引出朝中的不满力量,让他们将精力发泄在《民报》上。
通过在《民报》上的辩论,让朝中的思想真正实现统一,从而为朝廷认真工作!”
哦?
这么厉害?
孙庆宗听了,不觉明利!
“下期《民报》,朕将命令编发部进行发布文章,对这两篇文章进行逐一反驳。当然,在同一期还会有反对的文章。”
“啊,下期还会有反对的文章?”
孙庆宗呆了呆,“陛下,不需要再放了!有这两篇文章已经能够引蛇出洞了!”
朱越:“朕自然知道。下期这种极端反对的文章,只会有一篇。不过那种措辞温和,有理有据的反驳,将会有三四篇。其余的话都将是驳斥他们的文章。”
“然后在下下期,还会有反对的文章,不过没有这种极端的了。反对的文章也会少一些,只有两三篇。其余的自然是朝廷组织的文章。”
“如此几期下来,朕想社会上关于这次改革的意见肯定会趋向统一。”
哦,原来陛下想的如此长远呀!孙庆宗深感佩服,当然更加佩服陛下身后那位高人。
“不过,陛下如果他们反驳的建议有用的话,朝廷用不用呢?如果不用的话,士人们肯定会拿这个说事!用的话,那朝廷的决策是不是就会受到乡野之人的影响!”
说到这里,孙庆宗想起了东林党,东林党最擅长搞舆论了。如果在野的言论可以左右朝廷政策,那么东林党肯定会将这个小道拓宽成自己的康庄大道!
朱越将身体靠在椅背上,淡淡地说:“这就是你们内阁和各部的事情了!能吸收则吸收,不能的话就算了。
当然,朕的意思是有利于朝廷的事情,有利于促进税收的事情,都应该吸收!”
“臣明白了。”
孙庆宗:“不过,对于朝廷组织的反驳文章,臣建议慎重选择撰写人!
之前朝廷请人写的那些歌颂文章,太生硬,太拗口,刊登出去后,臣估计看的人没有几个,接受的人数可想而知了。”
“当然,那些作者要是爆出自己的名字,还会有人慕名而来,欣赏他们的文章。不过这不是因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他们的名气大。”
“嗯。”
朱越点点头,“这个朕知道。这个问题,早就有人说过了。接下来的官方文章,有老学究的文章,也有适合普通文人传播的文章。这个爱卿你就放心吧。”
“不过,还是感谢爱卿你提出这个建议。”
晕!
“这人是谁呀?怎么把老夫考虑的事项都已经考虑了呢!”
孙庆宗一时间有些郁闷,心中有些腹诽。
“哦,对了,兵部建议福建和浙江两省水军联合清理沿海海盗的奏章,朕也看了。你们内阁拟定的旨意很好,朕准了。”
“不过其中还提到了允许招抚海盗。这个朕认为要慎重考虑,不能简单地接受投降就完事了!”
“交出一部分船只,交出一部分金银,并且和朝廷一起清理航道,剿灭其他未投降的海盗。
这三个必须全部做到。在做到这三个条件的前提下,朝廷允许他们到内陆居住和经商. . 不过,他们仍然要按时听从朝廷的调遣,协同防卫航道和海上商道。”
朱越总结道:“简单地说就是互相交换。朝廷允许他到内地和经商,他们帮助朝廷的商队走向海外。”
孙庆宗:“清理航道,保卫商道这倒是可以考虑。不过,让他们交出多少船只和金银合适呢?”
朱越扬了扬眉头:“爱卿怎么问朕呀?这个问题不是你们朝臣应该想的吗?”
呃……
“臣唐突了。”孙庆宗有些尴尬。
“虽然这个标准,朕也不知道具体数额,但最好是让他们觉得肉痛,但又可以承受的了,愿意缴纳。
当然了,他们常年在海外,如果有什么稀罕物件,比如说不同寻常的火炮,奇怪的植物,或者海外的地图的话,这个数额可以给他降低一下。”
“总之,就是这个意思,具体数额你们去处理吧!”
孙庆宗点点头,“陛下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要达到这个既肉痛,又愿意缴纳的程度,就需要朝廷对这些海盗的势力有充分的了解才行。
只有充分了解,朝廷才能做到一个最佳的判断!”
朱越摆摆手,“朕没有意见。既然想了解详细,那你们督促地方官员吧!”
“陛下,臣建议地方上的锦衣卫在这件事上也出点力1.3。锦衣卫在搜查线索的方面很有能力。
如果让浙江、福建沿海等地的锦衣卫留心一下相关线索,对朝廷了解这些海盗,很有帮助。”
朱越想了想:“可以。朕会让田尔耕给这两地的锦衣卫发道命令,协助地方。如果有什么发现的话,会直接交给地方。”
“嗯嗯。没有问题。”
两人说完正事,又闲聊了一会,当朱越听说内阁正在讨论自己的日讲课程的时候,就连忙让孙庆宗赶紧回去了。
自己这边没有什么事情,还是让孙庆宗去忙正事吧。
孙庆宗走后,朱越继续批改奏章。
上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
下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