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第123章

作者:大秦烛照

  而赵国上下,却看着廉颇带四十万赵兵一直对峙,就是不战,只是筑起壁垒坚守。

  于是赵王就急了,毕竟四十万大军是要供给军粮的,而且战时消耗是平时消耗的几倍!

  以赵国的国力,如此消耗下去,捉襟见肘。

  赵国的大臣们和贵族们,也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粮食支援。

  于是赵王就迫切的想要让廉颇尽快击退秦军,结束战争,几次逼着廉颇出战。

  廉颇深知出战对赵军不利,于是便拒绝了赵王的旨意,并派人对赵王说:“秦王尽发举国之兵,凑了六十万军给白起,且将秦国的仓底都抖了出来,供给给白起的大军。

  若是再等一段时间,秦国必将国力耗尽,秦军缺粮,不攻自退,且那时追击,必见奇效!

  秦国腹地距离长平前线,比邯郸到长平要远的多,路上消耗也会更多!

  只要王上咬牙坚持一段时间,则赵国必胜!”

  只可惜,赵王心疼粮食,没有答应廉颇的请求,还是逼廉颇尽快出战。

  廉颇却一再拒绝,表示出战没法打。

  这个时候,白起又让人散布传言,说白起最怕的不是廉颇,而是已故赵国上将军赵奢之子赵括。

  赵王于是便召见了赵括,一番问对后,发现赵括精通兵法,于是便让赵括取代廉颇,成为赵军的主帅。

  且不提赵括是真的纸上谈兵,还是有领兵之才,却无奈被赵王和赵国不支的国力逼着出战。

  最终的结果都是长平战败,赵括自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

  这,便是因为缺粮而引起的,从内而起的败亡!

  不仅是长平之战,几年前秦灭楚国之战,王翦也是这么操作的。

  他带领六十万秦军,陈兵楚国西境,与项燕带领的四十万楚军对峙。

  但王翦却始终不发动进攻,而是整日带着秦军将士们,博戏蹴鞠摔跤,变着法的玩。

  这一下就持续了一年!

  当时秦国已灭韩赵魏和大半个燕国,国力强盛,所以能够撑得起六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

  而国土日益残破的楚国,却支持不住了。

  尤其是楚国乃是封君制,供应给楚军的粮草,都是封君们提供的。

  久而久之,封君们心疼粮草,都想让别人多出而自己少出,于是就有了矛盾。

  粮草也就供应不上。

  而没有粮草,项燕也不得不被迫带兵后撤。

  而就在这个时候,王翦抓住机会骤然出击,袭击后撤的楚军背后。

  楚军变阵不及,当即被秦军大败!

  项燕也战死于阵中…

  由此可见,战国时代两场规模最大的战争,打的不是战力,而是国力和327后勤…

  所以,蒙颖先入为主,觉得赢战也是想以物资控遏,迫使百越缺物资,最后急于求战,主动出击…

  但是仔细想想,蒙颖觉得这种希望不大。

  因为百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决定了他们可以轻易的获得足够的粮食和盐等物资…

  就连蒙颖和王离两个将门之子,都如此想,更何况是其他的将领和郡守们了…

  故而,赢战看着不解的王离和蒙颖等众文武,做出了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缓缓的笑了:“孤之计策,不在于控遏百越的物资。

  相反很简单,靠内应!

  百越联军之中,有几位越君,曾经私底下派人来见孤,表示愿意归顺帝国,只是希望孤能够保住他们的富贵。

  孤答应他们了,还答应授给他们一定的爵位。

  所以,他们也就答应给孤做内应。

  在孤进攻的时候,他们会在内响应,里应外合之下,拿下这道天堑!”

  说到这里,赢战环顾了一圈所有人,一脸自信之色的道:“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有内应可用,又何须用我帝国将士的性命去强攻?”.

第188章 不愧是你,兵仙韩信!(第二更)

  好几位越君,愿做内应?

  听了赢战这么说,王离和蒙颖等将领们,才若有所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就都好说了。

  有越君愿意里应外合,的确是有把握能够让百越在一个月联军的时间里败亡!

  甚至,若是那几个作为内应的越君,刚好把守着一座同关隘的话。

  那么甚至可以直接暗中把关门打开,让秦军直越过五岭,出现在其余百越联军的背后。

  到那个时候,前面被包围,后面补给线也被堵截,则其余的百越军就会被两面包围在山岭之上。

  纵然后方有堆积如山的粮食,也送不到山上。

  然后不出一个月,百越联军会断粮而败亡!

  这样一来,确实能够让帝国将士,不用强攻就能够攻克五岭,征服百越最后的抵抗!

  “太子神机妙算,竟然早就暗中布局,臣等佩服!”

  于是,众将领和郡守们,尽皆齐声叹服道。

  只不过,在这些文武们之中,却有几道身影,在低下头行礼的瞬间,眼神有些古怪,甚至可以说是复杂。

  只不过,除了他们自己,无人知道。

  “好了,按照之前划分的驻防区域,各部分开扎营吧。

  等到时机成熟,孤再通知各位进兵…”

  赢战挥了挥手,众将和郡守们,便应诺一声,纷纷散去。

  回到各自的营地,分五路陈兵在五岭的五处隘口下。

  其中,赢战率领一支大军居于中路,王离和蒙颖为副将。

  将军屠睢和任嚣各领一支人马,居左侧两路。

  九江郡守景驹、会稽郡守殷通,各领本部郡兵,居右侧两路。

  在左右各四路的主将们离开后,留在中军帐中的谋士张良,看着众将和郡守们离去的方向早已走远,这才开口笑道:“太子殿下的种子已经种了下去,接下来就静等着开花结果了。

  到时候,谁是人谁是鬼,将会一目了然¨「…”

  张良的话让赢战也笑了:“子房是聪明人,孤要等的那些人也是聪明人。

  只不过,再聪明的人,在涉及到身家利益的时候,也难免会多些算计。

  而越是聪明,便越是思虑甚多,越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心正意直去控制,这就是儒家所说的正身。

  聪明加上正身,便可封侯拜相,一马平川。

  但是聪明却心术不正,就会将自己送往败亡之路。

  古来多少聪明之人,皆是败亡在这一点上。

  可惜这世上,也只有孤与子房这样的极少数之人,才能够看的透。

  当然,对面的范增也是个经验丰富的兵法大家,他也能看的透。

  只不过,当他看透之后,却已经发现进入了孤的阳谋,无法破解了。”

  说到这里,赢战又想起了一个人,唇角勾起:“当然,军营之中,还有一个人,也是极聪明而又心正的,韩信!

  他想必也能看出端倪…”

  说曹操曹操到,就在赢战刚提到韩信的时候,只听得韩信在帐外求见的声音。

  在得到赢战的许可之后,一道身影沉默的走了进来:“末将韩信,拜见太子殿下。”

  这道看起来沉默的身影,正是韩信。

  当初芒砀山之战后,赢战便将韩信调到了楚地镇守将军屠睢的麾下任职,好让韩信在征百越的过程中积累军功,展露头角,以待大用。

  但是这次南征,赢战亲自挂帅了,所以也就从屠睢那里,把韩信和他带领的一支人马,调了过来,充实中军。

  刚刚的军议,作为裨将的韩信也在场。

  此刻的韩信,是去而复返,显然是有话想说。

  看着眼前的韩信,赢战似乎是看破了韩信的来意一般,顿时就笑了:“你看出来了孤的真正计策?”

  韩信拱手一礼,点了点头:“末将一开始也以为,太子殿下是真的得到了几位越君的暗中联系。

  但是方才走出大帐后,却有些想不通的地方。

  那些越君都有着各自的部族和权力,若是想要归顺帝国,当初招抚令颁布之后,他们亦有机会归顺。

  为何却等到退到了五岭,占据着守卫优势,却想着归顺了。

  更何况,就算他们想要归顺,但是根据人性而言,他们也会知道,帝国给予他们的富贵再多,0,也很难传承到子孙后代。

  而越君的权力,却是能够一直传下去的。

  两相比较之下,还是越君的权力,更让他们难以舍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有人愿意不战而降。

  尤其是目前百越联军,在五岭和以南,占据了地利和人和。”

  说到这里,韩信的眼中浮现出了些许的佩服之色:“` 〃基于这些,末将才在走出中军帐外七步之后,才意识到,太子殿下只怕是真正的破敌之计,并不在于有内应…

  而是应该在别处!”

  韩信这番话说罢,一旁的张良也面带叹服的向着赢战一拱手:“太子殿下识人之明,子房叹为观止!”

  显然,张良是对赢战对于韩信之才有着如此预判,感到深深的佩服。

  “那你说说,孤的真正破敌之计在何处?”(好好的)

  赢战也笑了,看着韩信道。

  “太子殿下的破敌关键,应当就在刚才大帐中,参加军议的众将和郡守们之中耳。

  兵法有云,用兵需密,事不密则泄。

  太子既有破敌之策,却当着众将的面当场告知,看起来是有些过于相信在场所有人了。

  所以末将才猜测,有内应的消息是假消息。

  但是太子却想利用军营中一些首鼠两端之辈,将太子的假消息传给百越联军。

  如此一来,既能够让那些首鼠两端之辈,无处可藏,顺手清除。

  又能让那些百越联军被假消息误导,从而对彼此产生猜疑…”

  韩信说到这里,赢战已经赞许的点了点头,看着眼前的韩信,十分的满意。

  不愧是传说中的兵仙韩信!.

第189章殷通:我想做个好人。项伯:不!你不想!(第三更)

  在赢战与张良、韩信,于中军帐中,静待着种子发酵的时候。

  五岭之下,秦军右路一军,会稽郡守殷通大营中。

  殷通眉头紧皱,漫不经心的向着自己的大帐走去。

  自从在中军大帐那里,军议回来之后,殷通的眼底,就始终有着一种隐忧。

  作为大秦帝国的郡守,殷通却是一个左右逢源的投机分子。

  帝国一统天下后,殷通一面做着帝国的郡守,一面也在私底下猜疑。

  他觉得天下几千年来,都是分封制、诸侯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