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第109章

作者:最爱睡觉

  而且别说活着了,王守仁死后还没凉透的时候,朝中主政的文官们就以王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等罪名,把他的爵位给撸了。

  ——“追夺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

  那可是王守仁辛辛苦苦平定“宁王之乱”得来的伯爵啊!

  得亏王守仁还有点军功,不然看文官们的架势,都够把王守仁掀开棺材板,再枪毙个十回的。

  所以心学这个大坑,不是裴元现在能踏足的。

  若是等到裴千户的儿孙辈,或许还可以讲讲,自己父祖和王圣人曾经在镇江码头同船渡的交情。

  至于现在嘛。

  裴千户才是从今,往后,最靓的仔。

  行船的时间不长,路上却下了一场雪。

  或许是因为有船坐,又有船舱避风,裴千户的心态也大有不同。

  裴元揣着袖子上了甲板看雪,正见有人在船头独立。

  裴元在侧面看了那人几眼,瞅瞅他那气质,又估摸了下年龄,知道大概便是那个给出了儒家方法论的王圣人。

  圣人在船头,裴元去了船尾。

  有人思考给世间人一个活法的时候,也有人要自己走出一个活法。

  可惜没有一个目击者,记录此刻的传奇。

  裴元抱着袖子,感动了自己一会儿。

  前方瓜洲渡,已然在望。

  船到渡口,裴元远远地就看到,数十骑锦衣卫穿着大甲,精神抖擞站在风雪之中。

  风雪虽急,那些锦衣卫却像全无所觉一样巍然不动。

  裴元抱袖看着,心态平和。

  如今他的阵营已经转换,北镇抚司已经不会再为难他了。

  不管这些人是哪边的锦衣卫,都不算坏事。

  不一会儿,渡船靠岸,放下了长长的搭板。

  裴元的任务要紧,懒得考虑别人的看法,直接让人提刀守住舱门,让自己这边的人先下船。

  他不确定那些锦衣卫的来意,也不敢大意,让澹台芳土先领着一队人下船,略作戒备。

  谁料澹台芳土看清了那些锦衣卫骑兵,立刻抬手,奋力一挥。

  就见远处那队锦衣卫跟前的地上,大片泥土席卷起来,向那些锦衣卫泼去。

  澹台芳土的力量控制的很巧妙,那些被掀起的碎石烂泥,被控制着都笼向当头的那人。

  那马上骑士反应也快,伸手向后一掀,拽过长长的斗篷,在手中快速一抖,旋转着向前罩去。

  澹台芳土掀起的那些碎石烂泥,看上去气势汹汹,却全都被那斗篷遮挡住。

  裴元知道澹台芳土那一甩,不是简单的用土石泥沙撒人,上面的力道也不小。

  然而眼前那人,以斗篷遮挡还有些游刃有余的意思。

  这人好大的力气。

  或许是确认了这边的身份,那骑士低声吩咐了几句,那群穿着大甲伫立在风雪中的锦衣卫,都快速策马向渡船这边行来。

  澹台芳土哈哈大笑的回头,对裴元喊了句,“千户,是自己人。”

  裴元闻言,顿时松了口气。

  那队骑兵来的很快,一会儿就到了渡船跟前。

  接着,为首那骑士跳下马来,和澹台芳土简单的交谈了几句,立刻回头示意那些穿着大甲的锦衣卫下马。

  他则快步上前,到船前施了一礼,大声道,“锦衣卫百户崔伯侯,见过千户大人。”

  裴元在船上打量着他,没有立刻回应。

  又一个百户!

  而且和澹台芳土与司空碎初见时,那倚老卖老的样子不同,这个崔伯侯的态度很是恭敬郑重。

  裴元略等了一会儿,见崔伯侯仍旧是恭敬的等候在船下,和刚才那桀骜于风雪中的状态完全不同,这才明确了此人对自己的态度。

  他当即便和缓了声色,“很好。本官就是裴元,是韩千户让你来跟着我做事的?”

  崔伯侯闻言,立刻大声答道,“非止卑职,还有卑职麾下七十三名大小官校,皆来效命。”

  说完,崔伯侯向后招了招手。

  那些穿着大甲的锦衣卫,都松开马匹上前,齐刷刷的向着裴元躬身施礼道,“卑职等见过千户大人。”

  裴元看了这些锦衣卫一眼,又看了那些留在原地,却没半点乱动的战马一眼。

  心中的震撼却不小。

  好精锐的士兵啊!

  原来,这才是韩千户一直攥在手里的力量。

  想到这里,裴元又不着痕迹的看了看,底下的澹台芳土和刚走上甲板的司空碎。

  一开始给我的,这都是什么玩意儿?

  要是韩千户第一波把崔伯侯和他手下的精兵给自己,说不定自己早就能把陆訚打爆了。

  裴元满意的看着那些锦衣卫道,“很好,都不必多礼了。”

  之前韩千户派来的两拨锦衣卫死伤惨重,现在只剩五十多个。

  裴元本以为接下来的路会不太好走,没想到刚过江,韩千户就给了自己一波史诗级的加强。

  有这些精兵打底,再加上那上百的武林杂鱼,裴元手中可以直接掌控的兵马,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裴元相信,那些江南士族应该没有和自己正面叫板的想法了。

  再说,就算他们不尊重裴千户手中的兵马,也得尊重裴千户辛辛苦苦从江南运过来的佛朗机大炮啊!

  崔伯侯等官兵们见礼完毕,很是一板一眼的向裴元道,“卑职新到,若有指派,还请千户示下。”

  裴元对崔伯侯如此上道,更加满意。

  有的时候这种公事公办,比程雷响这种会来事,还让裴元觉得舒心。

  程雷响这种属下,让裴元觉得有些像是那种通人性的猎狗,能够准确明白自己的心思,有时候还能给自己一点小惊喜。

  而崔伯侯这样的人物,则让裴元觉得像是趁手的工具人。

  虽然一板一眼,但是能准确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又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用在有些场景,甚至比下限很低的程雷响,还要好使。

  裴元便直接安排道,“先带你的人做好警戒吧。”

  裴千户这会儿,已经不是手里只有小猫三两只的时候了,已经没兴趣再故意做什么服从性测试了。

  现在手下烂牌一大把,只要能用,裴元就能派上用场。

  根本不在意他们是怎么想的。

  与此同时,已经被裴元反复PUA和做过服从性测试的三总旗,在裴元心中的地位也越发特殊起来。

  崔伯侯听了裴元的话,立刻抱拳道,“卑职得令。”

  随即安排麾下,把守港口四处的要害。

  司空碎在裴元旁边,不着痕迹的撇撇嘴。

  澹台芳土和崔伯侯关系应该不错,这会儿倒是乐呵呵的,“这小子来了,就不用我这老骨头冲锋陷阵了。”

  接下来,把物资运下船,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那些银两的重量虽然不轻,但是分量更足的是那些运银车。

  那些运银车的厚实木板几乎按棺材的规格做的,重量自然也很惊人。

  除此之外,还有那架佛朗机炮。

  等到把东西都送下了船,裴元的心才算是彻底安稳了。

  整条运银北上的路线,危险性最大的就是过江的这一段。

  只要那些江南士族在船上做点手脚,裴元就算能侥幸活命,那些沉重的银车也绝对保不住。

  还好韩千户这个辅助给力,不但提前做好了安排,还又给自己补给了一波。

  想到这里,裴元甚至有个大胆的想法。

  若是就此“男主外,女主内”,大家一起管理千户所,也不失为一桩美谈啊。

  或许是过了江的原因。

  虽说日子向春天迈进了,但是冷意却越发的浓重。

  在江北的寒风中,陷入幻想的裴元,很快清醒过来。

  他看看天色,灰蒙蒙的看不出时辰,但应该也快到傍晚了。

  于是向众人吩咐道,“看样子这雪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咱们就在这瓜洲渡的驿站休整休整吧。”

  底下的众人听了都很高兴,急忙忙的赶车,向渡口的驿站行去。

  裴元向一旁的司空碎随口道,“没想到啊,只是一江之隔,就感觉像是重回了寒冬一样。”

  司空碎应了一句,很是感慨道,“是啊,这些年的冬天越来越冷。眼看要开春了,北边还没点暖和的意思。”

  听到这话,裴元不由想到了明末的小冰河时代。

  接着又心中一跳,向司空碎打听道,“对了,这些年淮河的水量怎么样,我说冬天。”

  “淮河啊……”司空碎捋着胡须,慢条斯理道,“这就有的说道了。”

  “四百年前宋金大战的时候,宋将杜充为了迟滞金国的骑兵,让人挖开了黄河大堤。结果奔涌的黄河水,既没有向北流,也没有向东入海,而是南下侵入了淮河水域。”

  “淮河的大小支流被奔涌的黄河水所夺,有的堤坝被冲毁,有的河岸被泡烂,大点的河流灌满了泥沙,填高了河床,很细小的河流,更是直接消失掉了。”

  “整个淮河流域,可以说被破坏的一片狼藉。”

  这家伙果然人老成精,很多事情都了如指掌。

  “后来淮河流域一直在金、元的掌控之中,没有好好治理过。直到今日,也只有大运河这一线,经历了疏浚。”

  裴元听到这里,心中那个念头越发清晰了。

  果然,就听司空碎说道,“也是因为如此,淮河流域的许多河流,河床都很浅,夏日里存不住水,冬天有些地方还容易枯竭。若是天气寒冷,说不定,好多大些的河流,还有可能会结冰。”

  (本章完)

第146章 智熄操作

  裴元估摸了下,说道,“现在还在长江北岸,就已经冷成这个样子。若是淮安那边也这么下着,恐怕路也不会好走。”

  司空碎听了笑道,“这算什么。”

  “弘治六年的时候,黄河发大水,朝廷令有‘弘治三君子’之称的刘大夏治水。”

  “刘大夏为了力保北京不失,筑太行堤阻止黄河水北上,却对南线支流不闻不问。结果黄河水从南线奔涌而出,再次席卷淮河流域。”

  “您猜怎么着?”

  “黄河水冲垮了淮河流域后,一直冲进了长江才能入海。”

  “黄河入长江呐,千古奇闻。”

  “那一年可厉害了,大雪从当年的九月下到了弘治七年的二月,他妈的,下了快半年啊!”

  司空碎摇头,叹息道,“太惨了太惨了。好多地方被雪埋的,平整的像一面镜子一样。”

  裴元哦了一声。

  司空碎絮絮道,“这才十来年的事儿,很多老人应该都有印象。从那时候起,淮河中下游这些土地就彻底被毁了。河道紊乱,不能畅通,淤积的湖泊到处都是。每年不是旱就是涝,还经常赶上连年水灾。百姓们流离失所,淮河流域也自此元气大伤了。唉。”

  裴元看着风雪,再次想起了刘大夏这个风云人物。

  好像就是弘治六年,刘大夏得到了孝宗的玺书褒奖,晋升为户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

  朝廷应该对他是很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