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423章

作者:一品御猫

  怨不得符老太太“喜新厌旧”,实在是宝玉的相貌太能打。

  就那张如中秋之月的脸盘子,绝对最得年长之人的喜爱,太喜庆了,一看就是个有福之人。

  因为宝玉的出现,屋子里的几个娃儿都好像失了宠。就连林柏从衙门赶来,都没能将祖母的目光从宝玉身上拉回来。

  毕竟,不像儿子像老爹的柏三哥,绝对不如彩衣娱亲的宝二爷讨喜。

  林家这一次来了不少人,而且是带着大量的财物与打好的嫁妆、家具过来。

  依照林老太爷的吩咐,林柏已经在黄华坊靠近贡院的地方买了一座四进的院子。

  两座林府距离不过一条街,将来也好相互照应。探春的嫁衣已经修好,就等五月初六,贾家嫁女,林府娶妇,大吉大利,结百年之好了。

  ……

  今年的春意似乎要比往前来的早些,二月的春风吹绿了河岸边的柳树枝。

  虽说过几日就要办及笄礼,可林黛玉大人没有更改她的工作计划,带着人马又一次开始了新一年的巡视。

  贾琮觉得最近城里吵得厉害,懒得搭理那些还在冲他呲牙的人,换上一身常服,将能带的御赐之物统统带上,钻进了文安公主殿下的马车。

  “宝姐姐去了户部,三妹妹要留在义务教育司处理公务,我身边现在连个得用的人都没有……”

  黛玉放下手中的公文,伸手纤纤玉指在贾琮额头一点。

  只见琮三爷不舍得离开温热柔软的玉腿,微微睁开眼睛,想要拽住黛玉的手指往嘴里送。

  可惜这游戏已经玩过很多次了,黛玉早就有了警觉,没让贾琮得逞。

  贾琮重新躺好,还往黛玉的怀中蹭了蹭。

  “这有何难?咱们给四哥说一声,让太子妃开一次小选,选几个得力的人来帮忙不就好了。”

  这小选可不是选什么宫娥女官,更不是给哪位皇子皇孙挑选侍妾,而是为公主挑选赞善官。

  在没有女子科举的当下,也只有公主赞善官这一条路可以选了。

  大夏幅员万里,才子才女层出不穷,没道理选不出几个得力的人来。

  有宝钗与探春这两位得了朝廷正经官身的先例,文安公主想要再选两位助手的消息传出去后,不信没人应选。

  黛玉听完了贾琮的建议,秀眉微皱。

  “淳儿还小,其他几位公主又已经有了赞善官,让太子妃再开小选,却只为我一人,这样太过大费周章了。恐怕朝中会有人说我恃宠而骄,到时候会给太子妃惹来麻烦。”

  贾琮撇嘴道:“林姐姐还没想明白一件事,有了宝姐姐与三姐姐的先例,朝中但凡有眼力的人,都盼着林姐姐的身旁再多几个赞善。”

  弹劾?不存在的。

  就算有,也会被那些盼着自家闺女有出息的官员用唾沫星子给淹死。

  这就是利益,利益当前,别说黛玉只是要选个赞善,就算是黛玉要当京营十二卫枪棒总教头,只要他家的闺女能当个副官,朝中的某些人也会帮黛玉营造一个倒拔垂杨柳,枪挑小梁王的英武形象。

  “那就试试?”

  “试试呗~”

  黛玉被贾琮说动了,当夜停驻顺义县后,就伏案写了一封信,命亲兵连夜送去京城。

  ……

  顺义县外驻扎有两万营州左屯卫,在黛玉巡视县中公学时,贾琮带着几名亲卫,微服私访去了营州左屯卫的大营。

  营州左屯卫指挥使郭玉闯跟贾家也算是老交情,他的年纪比赦大老爷要小上十岁不止,不过从三品实职武将这个事来看,绝对属于军中大将中的少壮派。

  “大侄子,你怎么过来了?京里出了什么事吗?还是说,你小子要打谁,喊你叔我去帮你?”

  不是郭玉闯非要乌鸦嘴,实在是贾琮的身份太过特殊。

  营州左屯卫不属于京营十二卫序列,除非皇帝老爷亲自下旨,京城的那些老帅除了英国公张岳外,也就贾琮手中的那块金令有资格调动他。

  郭玉闯早就收到了朝廷的邸报,知道贾琮如今被撸掉了官职。

  听到贾琮突然到访的消息,郭玉闯还以为京里又出了什么事,这小子带着皇帝老爷的密旨过来调兵了。

  贾琮呲牙笑道:“没事,没事,郭叔您可真是……小侄陪着我家林姐姐巡视京畿,顺道来大营拜访一下您。瞧,小侄还给郭叔你带了好吃的呢。”

  说是好吃的,味道确实不过,不过其实都是贾琮自己烤炙的肉干。

  郭玉闯邀请贾琮进了大营,在中军大帐摆上了一张桌案,与贾琮吃肉对饮。

  当然了,毕竟是身在军中,两人自是要克制,不会放开了喝。

  一杯酒下肚,贾琮脸上就透出了红润。

  郭玉闯将营帐中的人都赶了出去,这才问道:“说吧,到底有什么事?”

  贾琮抱拳笑道:“果然是瞒不住郭叔……侄儿此来,是提前跟郭叔说一声,秋后,郭叔怕是要随侄儿出一趟海,往倭国走上一遭了。”

  嘭~

  “哎呀!”

  听闻此言,郭玉闯不但没有半点的不高兴与推诿,反而大喜过望,激动的差点一拳将面前的桌案给砸个大窟窿。

  “可算是要轮到俺老郭了!”

  出海,还是去倭国,那还能干嘛?肯定是打仗啊!

  打仗就代表着军功,军功就代表着封候拜将。

  营州左屯卫这个“后娘”养的,总算有机会打仗立功了。

  贾琮手指放在嘴边,作嘘声状。

  随后小声叮嘱起来:“郭叔,这事目前只有二圣、太子、张帅、王子腾还有你我二人知晓,连我爹都不清楚。此事暂时保密,省得五军都督府打起来。”

  有仗打让人头疼,没仗打的时候头也疼。

  这两年朝中没有什么过多的战事,北边安稳,军中立功的机会就这么一两个,五军都督府的人谁不是快绿了眼。

  贾琮谏言皇帝让营州左屯卫随他出海,说白了还是有私心。

  京营他不能再掺和了,东宫六率不能走,唯有营州左屯卫与贾家的关系最近,这才求到了皇帝老爷那里,想将这个立功的机会给郭玉闯。

  见郭玉闯已经按住了兴奋,贾琮再次开口说道:“营州左屯卫要出海,依靠当下的军械难以比过靖王殿下手里的人。咱们要立功,就需要换装最新式的武器。侄儿已经跟工部那边说好了,最近这段日子会陆续调运最先进的火炮、火枪还有各类的火器,郭叔一定要让将士们好好训练,把这些装备的运用都融会贯通了。”

  郭玉闯的大拳头在胸口擂得咚咚响,呲牙嘿嘿笑。

  “大侄子你放心,别的不敢说,咱手底下的兵绝对会将好好熟悉新的家伙,一定不会给大侄子拖后腿!”

  话虽如此,郭玉闯还是在赌咒发誓后小声说道:“不过咱是个大老粗,手底下的人也都是只会抡刀子的厮杀汉,大侄子最好多派些人手过来好好教一教。”

  贾琮嘴角抽了抽,嗐,老爹的这些子老兄弟,怎么都是这个样子。

  “行,我会让东宫六率的人过来,就当是两军演武,咱们在战斗中学习进步。用演武的名义,也好避开他人的眼线。”

  换装之事已定,两人又说起了出海的计划。

  不过还没说几句,就听帐外的贾十一突然喊道:“三爷,城中出事了,林姑娘派了人来,请三爷尽快过去。”

第五百零七章 林公主公堂问案

  黛玉的身份在大夏是极其特殊的存在,她的身上不但有有着皇帝义女国朝公主的光环,更是身负皇差,乃朝廷正五品礼部义务教育司郎中。

  所以,当贾十一禀报说城中出了事,黛玉请贾琮速速回城时,中军大帐中的郭玉闯与贾琮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顺义县应该没有哪个人,脑子被驴踢了,去惹这位姑奶奶吧!

  “大侄子,要不要你老叔我派人跟你一起过去?”

  郭玉闯身为一军主将,轻易不会入城。不过派九十九个人随同贾琮一起过去还是可以的,合情合理又合法。

  但贾琮摇了摇头,婉拒了郭玉闯的好意。

  “应当不是干架的事,林姐姐的公主府护军就有三百,三百铁骑,打一场小规模战斗都够了,就顺义县那点……”

  京畿之县,城中那几个衙役跟城墙上站着的歪瓜裂枣,全部加起来都不够那三百护军塞牙缝的。

  黛玉喊他过去绝对不是干架,十有八九是遇到要动脑子而且还特麻烦的事了。

  郭玉闯可不会放过这个在皇帝老爷那露脸的机会,硬是点了九十九名猛将兄,一水的明光甲,持营州左屯卫的飞鹰旗,护送贾琮快速赶往城中。

  ……

  贾琮的猜测没有错,黛玉遇到了麻烦不是单靠刀子就能解决的。

  她在巡视顺义县官学的期间,遇到了一桩从来没有遇到过,甚至没有想到过的麻烦事。

  顺义县官学中,有一女童,在读书期间,遭到了数名同学的欺凌。

  事实上自从顺义推广义务教育,县中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男女学童陆续走进官学学堂后,就逐渐出现了不少纷争。

  如士绅阶层出身的学子,无论男女,或多或少都有瞧不起穷苦之家的孩子,或是商户出身的学子。

  乡绅子弟欺辱他人已成常态,就连女子学堂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其中以这位出身屠夫之家的小姑娘孙绮最为可怜,就因为她的成绩更好些。

  孙绮不堪忍受长期被孤立欺凌,母家族又难以跟施暴者的家族抗衡,于月前悬梁自尽父。

  幸好其母一直关注着心神快要失常的女儿,及时将其救下,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但孙绮的心神似乎已然失常,别说继续读书了,就算是正常的生活都要依靠父母照看。

  其父曾在数日前敲响了顺义县县衙门口的登闻鼓,但顺义县县令崔翔翻遍了整本《大夏律》,都没能找到可以判这些人罪名的条款。

  《大夏律·斗讼律》规定:“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者,听告谋反、逆、叛、子孙不孝及同居之内为人侵犯者,余并不得告。”

  “十五岁以下之人,流罪以下可通过赎刑替代。其次,十岁以下之人,有反罪、大逆、杀人应死之罪,可进行上请,即奏请皇帝裁决。犯盗窃和伤人罪,同样采用赎刑的办法,其余犯罪均不论处。最后,七岁以下之人,即使犯有死罪也不处刑,且若是受教唆犯罪,则只处罚教唆之人。”

  也就是说,这几个年不过十岁的女学子,就算按伤人罪来判,都无法将其收押狱中,最多罚钱了事。

  但乡绅之家会缺钱吗?屠夫的家里,又需要拿女儿来换钱吗?

  孙屠夫能拦住黛玉的车驾,告到公主驾前,可见其就是想给他那可怜的女儿讨个公道。

  黛玉翻看着手中的《大夏律》,心中的怒火与不甘愈发的令她烦躁。

  若是没有这本《大夏律》就好了,此时的《大夏律》,反倒成了乡绅们躲避律法制裁的倚仗。

  估计当初修法时,谁都没有想到,有一日大夏的女子还能入官学读书,更不会想到。

  顺义县的县学此时已经没有人去读书了,数十位县学学子挤在大堂外,静静的等待主位上的公主殿下发话。

  孙绮的事,顺义县都传了许久了。

  城中有不少人在传言,乡绅家的大家闺秀岂会无缘无故的去欺负一个屠户之女,定然是那屠户之女做了什么有辱斯文之事,这才令众多乡绅之女愤然出手教训……

  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百姓们不是聋子瞎子,他们有极其朴素的价值观,相比乡绅的利益抱团,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反而更显正义性。

  一百护军撒出去,不到半个时辰,黛玉就已经将城中的情报收集了大半。

  那几个施为者平日里在学堂是什么样的情况,受害者孙绮又是个什么情况,以及她们之间的纠葛,黛玉已经了解了七七八八。

  “殿下,非是下官不愿意为孙屠夫伸张正义,下官最后都尽量挑重罪处置了。可您也看到了,《大夏律》上就是这么写的,下官只能罚了那几家共计百两银子赔给了孙屠夫……”

  顺义县的县令崔翔还真不是个昏聩官员,毕竟是在京畿讨生活,皇帝老爷的目光随时可能触及此处,他真的尽力了。

  但偏偏……这事别说是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是刑部尚书估计都只能这么处置。

  黛玉啪的合起了手中的《大夏律》,凤眼微眯。

  “崔县令,百两银子的确是笔不少的钱财。但你问问孙屠夫,他要这百两银子吗?”

  一百两,足够一家三五年之用。

  但跪在堂中的孙屠夫,明显不想要那一百两白银。

  义务教育推行这么久了,顺义县的官学中,仅有百余名女子入学,其中还有大半是乡绅富商,像是孙屠夫这种农户小商贩,能把女儿送进官学读书,绝对是心疼自己闺女的。

  “公主贵人,草民不要银子,草民就要一个公道!”

  孙屠夫没有抬头去看父母官崔翔,只是一个劲的咚咚咚磕头,额头都磕出血来了。

  黛玉让亲兵将其扶起,叹了一声说道:“你家的事,本宫已经清楚了。但崔县令的判决没有问题,按照律法,最多也就是罚银赎罪……”

  孙屠夫眼中露出了绝望之色,已然忘记了什么尊卑身份,当堂悲戚喊道:“难道律法就是保护坏人,就因为他们的年纪小?”

  这一问,甚至让堂外站着的数十县学学子都陷入了深思。

  他们都是身具功名的生员,自然对律法均有涉猎。此时稍一琢磨就发现了一个事实,好像……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