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57章

作者:一品御猫

  贾琮手心挨了重重一下,立马红肿起来。

  他一开始还觉得老爷子这脾气发得莫名其妙,随即却被太上皇的解释吓得后背都被冷汗浸湿了。

  虽说太上皇有些事后诸葛,但贾琮的一应计策在这位打了一辈仗的老人面前,稚嫩的跟小孩子过家家一般。

  当然,其他人可不敢说这话,谁叫人家是将周边诸国挨个打了个半身不遂的猛人,有资格这么说。

  “阿罗太是个死读书的人,读的兵法多了反而瞻前顾后。他若是一开始就大军直入凉州,你那个‘请君入瓮’之策就成了天大的笑话。要是朕,岂会白白损失五千精锐?”

  “再说你让贾十一携两千骑兵袭扰瓦剌大营的事,只要贾十一失败一次,凉州立马就会成为真正的孤城。别说传送消息,你连城外瓦剌大营的兵马调动都会是两眼一抹黑。”

  “至于说孤军北上突袭瓦剌汗庭的计策,也就是阿罗太自己蠢。反正夷澜被你掳走了,孛儿只斤家族又不是没了人,再立一个可汗又能如何?”

  “重立新王,号召瓦剌各部联合,大军南下营救老汗王,多好的机会啊!说不定还能借此整合瓦剌各部的人马,壮大绰罗斯家族的实力……”

  “从你一开始谋算凉州,到最后兵行险招逼阿罗太签订合约,整整数月,每一次的行动都是在冒险。只要其中有任何一环出了纰漏,凉州城都会是你的葬身之地!”

  “你说,你该不该打?”

  啪!

  手心又挨了重重一下,这一次贾琮心甘情愿的受了。

  没有抱怨,反而是好一阵后怕。

  凉州军民若因他而死,河西战事若因他发生变故,万死难赎己罪。

  “圣人教训的是,我该打!”

  啪、啪、啪……

  一连抽了十下,太上皇才将戒尺递给了贾琮让其拿着。

  “这根戒尺是当年太傅教朕与你祖父时所用之物,今日朕便赐予你,你要时时谨记,自信是好事,但你不能让你的自信误了你自己!”

  ……

  河西大胜的确是个好消息,可这件事在京城的百姓心中,根本没办法与瓦剌可汗夷澜被俘这桩事相比。

  这几年天朝的百姓一直憋着一口气哩,自昭武四十九年至今,草原上的鞑子没少南下叩关,这让堂堂天朝上国的百姓如何能忍?

  如今朝廷竟然出了个冠军侯似的人物,万里突袭封狼居胥,将鞑子的可汗给俘虏了。

  嘿,这还不得挂上大红色的炮仗欢迎瓦剌可汗来京城“做客”?

  贾琮在宫中呆了两个多时辰,讲了故事挨了训,赐了宫宴受了赏,这才带着好几车的赏赐捧着御赐的戒尺回了家。

  老爷子充当了严父,皇帝老爷就成了慈母。

  官爵不好升了,皇帝老爷直接跟贾琮挑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明言告诉他在他这一任皇帝期间,永丰伯的伯爵就到顶了。

  要封侯拜相,找小四去。

  不过这么大的功劳,赏赐还是得有的。永丰伯的伯爵府直接扩大了一倍,皇帝命工部按照国公府的规制来办,将已建成的永丰伯府周边的土地全部买了下来赐给了贾琮。

  又赏赐了大量的金玉宝石,粗略一算价值就已经超过了几十万两白银。

  这对于向来节俭抠搜的皇帝老爷来说,可以说是罕见的大方了一次。

  贾琮在满京城的鞭炮声中悠悠回了荣国府,宝玉将一个火盆摆在荣国府敞开的大门中央,贾琮跨了过去祛瘟神兵灾,驱走了战场上带回来的阴煞之气。

  进府绕过照壁,正厅门前是老太太以及阖府的亲长女眷。

  贾琮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跪下磕头:“不孝之孙给祖母请安,数月未在祖母身前奉孝,还请祖母责罚!”

  “我罚你做怎么?将门子孙奉皇命出征,此乃我贾家之光荣。”

  老太太朗声问道:“此战,斩敌首级几许?可战胜否?”

  贾琮一拍胸膛,大声回道:“孙此去,夺坚城,战强敌,戍守边塞不失,护国保民,俘虏酋,却敌十万,大胜而归!”

  “好!好!好!不愧我贾家子孙……”

  老太太扶了贾琮起身,为其亲卸战甲。

  “琮哥儿定然乏了,先去洗漱换衣休息一会。凤丫头,今晚就在荣禧堂摆饭,宝玉去东府请你敬大伯他们,咱们一家好好聚上一聚。”

  ……

  简单的洗漱后,贾琮换上居家的衣袍坐在窗前,黛玉细心的为其手心抹药包扎。

  太上皇那十戒尺是真的用了力,便是贾琮这个每日舞枪弄棒的习武之人都红肿了双手。

  “没想到圣人会真打,看来你这会真把他给气着了。当然,也把我给吓着了……”

  黛玉小心翼翼的用白纱给贾琮包好了双手,噘嘴嗔怒。

  “你可还记得出京前怎么跟我说的?你跟我说,你是监军使,只需要呆在中军大帐就好。可没多久就传来了消息,永丰伯多厉害啊,带着一万人就敢往反贼的贼窝里钻。”

  啪!

  “哎呦、哎呦……”

  贾琮刚刚包好的手掌顿时挨了一下,不过黛玉没有用力,贾琮这几声惨叫明显假的很。

  卖惨嘛,贾琮熟的很。

  黛玉送了他一个白眼,咬牙切齿的继续数落着:“圣人怎么才打了你十下?要我说啊,最好把你的腿给打断,这样你就能乖乖听话不乱跑,好让我们省心。”

  话音刚落,贾琮就凑了过去,用脑瓜轻轻蹭着黛玉的肩膀。

  “林姐姐还生气呀,我这不是没办法了嘛。当时情况紧急,若凉州有失则整个河西都将暴露在西宁叛军与鞑子的兵锋之下。那会需要一个能镇得住的人,要么是我,要么是太子殿下。你看,这是没有选择的事,我不去都得去。”

  黛玉将头一扭,给了贾琮一个后脑勺。

  道理她都懂,但她还是生气。

  要知道贾琮在凉州被十万鞑子大军围困的消息传到京城时,整个京城还抱有希望的人屈指可数。

  黛玉几乎每日都会去宫中打听河西的消息,多少人在她背后幸灾乐祸。

  什么公主、县主的敕封她都不在乎,她就想让贾琮安安稳稳的回来。

  悔教夫婿觅封侯,这句诗还真是写尽了将门女眷的苦楚啊。

  当然,这些都只是黛玉担忧贾琮时偶尔生出的埋怨。

  琮哥儿出身武勋之家,又是立志文安邦武定国的人。她作为琮哥儿的未婚妻子,自然不会给其拖后腿。

  想到之前在龙首宫时,她听到的太上皇对河西战事以及贾琮所做作为的评价,黛玉揪住贾琮的耳朵就开始念叨起来。

  “从明天起,每日课业加半个时辰,好好跟我读史!”

  “藏书阁里还有先祖、外祖父他们的兵法纪要,什么时候你读完了学会了,你才可以出门!”

  “之前你让人送回京城的书信,写的字竟然还没以前好,明显是退步了。明日起每天写十张大字,不写完不许吃饭!”

  ……

  整个晚宴,贾琮都蔫蔫的,几女凑在一块嘀嘀咕咕,惜春还不时跟贾琮扮个鬼脸。

  黛玉“教训”贾琮的事根本就没瞒着众人,老太太与贾敬、林如海乐见其成,便是向来最宠贾琮的迎春都没有出言阻拦。

  他们这一次实在是被凉州的事吓怕了,贾琮心性跳脱,是该有个人好好管上一管。

  咚、咚、咚……

  景阳钟响,宫门打开之后,迎着晨曦众文武排好了队伍依次入宫。

  今日大朝首议河西大胜以及有功将士的奖赏,兵部已经按照平西都督府所报之功勋订好了封赏。

  皇帝看完后将贾琮的功劳单列出来,暂时压下不做处置。反倒是贾十一与薛蟠二人的封赏又加了一重,位列大功第二等。

  当然,这一回的功劳第一等是主持大战的主帅王子腾,以及主持凉州战事的贾琮。

  第二等是凉州时贾琮的副将张岱岩,突袭瓦剌汗庭的贾十一,俘虏瓦剌可汗夷澜的薛蟠等。

  虽说薛蟠这个功劳得来的太容易,跟白捡的功劳一般,但说到底人家是老天爷强行喂饭,想不服都不行。

  “敕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赏延奕世,宠固河山,甚盛典也!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子腾忠贞于国,克摅猷略,宣劳戮力,镇守岩疆,释朕西顾之忧,厥功懋焉。敕封其为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宁远县侯……”

  轰!

  奉天殿顿时哗然一片议论纷纷,兵部的人也懵啊,不是说加散阶闲职就好?

  至于其他人则都是在议论皇帝此举的含义,王子腾忠贞于国?天下的笑话。

  满京城谁不知道,王子腾这些年可没少给皇帝扯后腿。

  便是贾琮都感觉脑瓜子嗡嗡响:难道是我要长脑子了?怎么就想不通皇帝老爷为什么要这么做?

  “肃静!”

  夏守忠浮尘一甩大喝一声,殿御史忙出来整顿秩序。

  皇帝抬手下压,朗声说道:“朕有功必赏,此战王子腾大功于国,朕晋其爵,亦是给平西大军吃一颗定心丸。河西虽平,但西域之乱至今未解决。朕已经给王子腾传旨,平西都督府继续西征,为朕、为大夏彻底平定西疆!”

  “夏守忠,继续念!”

  “诏曰:朕闻褒有德,赏至材,武德将军、太子左卫率左付率薛蟠勇武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晋轻车都尉、授怀远将军……”

  ……

  一连串的封赏很快就让奉天殿热闹起来,殿御史拿出小本本都压不住殿中的喧闹。

  皇帝老爷也懒得管,夏守忠一声无事退朝就结束了今日的早朝。

  等皇帝老爷都走了,殿中众人才意识到一个问题:贾琮呢?他的功劳可是与王子腾同列一等。

  一直不怎么受皇帝待见的王子腾都封了侯,没道理贾琮这个皇帝“亲儿子”半点赏赐都没有啊。

  不到午时,宫中就有消息传了出来。

  圣人昨日第一时间将回京的贾琮诏入龙首宫,跟教亲儿孙一样拿戒尺狠狠抽了一顿。说是圣人恨铁不成钢,不满意贾琮作战时的表现……

  同时又传出了一则消息,皇帝老爷直接跟贾琮明言他在位时贾琮爵位不会再有晋升,说是要让太子将来再封赏“亲儿子”。

  嘶!

  谁说贾小三不是二圣的亲孙子亲儿子,亲儿孙都没这么受宠好不?

  什么宁远侯大将军,我等也想让圣人拿戒尺打手心,我等也想让皇帝老爷留给未来的天子大用。

第三百三十四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或许是昭武末年那场惨烈的夺嫡大战影响,二圣对太子刘弘的培养可以说是倾尽了全力。

  不但重设了东宫六率让刘弘有了亲信兵马,更是将好几位年轻一代的优秀武勋充入东宫麾下,将宁荣两府、英国公府、镇国公府等忠贞之家与东宫绑在了一起。

  这一次河西大战,刘弘这位储君亲赴前线,河西二十万大军直接印上了太子的印记,成为未来天子的武力之一。

  此战受赏的将领中,一半的将校或多或少都与刘弘有联系。让不少原本观望的家族后悔不已,特别是呆霸王薛蟠成了军中新秀,不知红了多少人的眼。

  虽说实职还是未变,依旧是太子左付率,但散阶却是连升三级,跨入着紫袍的三品序列。

  而且皇帝对脑子有些一根筋、傻乎乎的薛蟠很是看重,认为这人将是儿子麾下最适合当亲卫统领的人选。

  像这种你让他往东绝不往西的憨人,太珍贵了。

  于是乎皇帝下旨追封了薛父,同时赐予薛夫人三品淑人的诰命,将薛家的门楣直接抬到了等同六部侍郎的级别。

  薛家门楣的抬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宝钗的亲事。这几年薛夫人没少心忧闺女的亲事,可京城各家向来是高门娶妇,认为薛家不过皇商之家,宝钗又是幼年丧父,便是七品京官都不乐意与薛家结亲。

  如今薛蟠成了东宫新秀,已经十六岁的宝钗顿时成了香饽饽。这才两日,就有好几波的媒人走进了薛府的大门。

  薛夫人乐此不疲的给宝钗说着一位位少年俊才,可宝钗对此兴趣寥寥。借薛蟠要去荣国府拜访之机,登上了马车前往贾家避难。

  宝钗将车帘子掀开了一条缝,看着街面上热闹的人群,心中泛起淡淡的忧愁。

  少女情怀,谁又不想有个情投意合的心上人。

  可她自幼被其父培养,心怀大志,不想困于后宅为了争夺一个男人斗的你死我活。

  往家中提亲之人,要么是攀炎附势之徒,要么只是贪图美色。无论是哪一种,到最后自己就只会像一尊美丽的花瓶,被放置在后宅,一辈子都不能出头。

  她不像黛玉,出身高贵,如今又被陛下收为义女,成了尊贵的文安公主。

  有公主这个身份,黛玉可以出入宫禁,可以为国朝出谋划策,甚至与宫中的皇妃、宗室的贵女扶危济困,赢得文武百官与京中百姓的赞誉。

  而她自己,不过是出面巡视了家里的铺子,就让人传成了抛头露面不守规矩,甚至连亲事都不被看好……

  “妹妹若是有了心上人,不妨跟我说说,我也好让人好好去查一查,这样更放心些。”

  薛蟠是个钢铁直男,他闹不清楚妹妹为何每每说到亲事就心情不好,还以为跟戏文话本中一样,喜欢上了某个穷书生不敢给家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