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409章

作者:烟十叁

  他们实在看不出,这玻璃制品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可塑性竟如此之强。

  别说他们。

  就连叶澜天和魏皇后,亦是惊叹连连。

  魏皇后拿着杯盏,细细研究,惊讶道:“陛下,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妾身还是第一次见如此光滑透明,圆润无暇的杯盏,简约大方,十分的气派!”

  叶澜天虽然没有见过玻璃,但自然是听说过。

  随即,他便摆出一副波澜不惊,胸有成竹的模样,“爱妃,此物乃是玻璃,是用砂砾在高温煅烧下,炼制出来的东西。”

  “其技术之复杂程度难以形容,旁的不说,单单是这炼制玻璃的温度,比炼铁的温度还要高出许多!”

  “朕为了玻璃坊可是投入了不小的人力物力财力,爱妃不要看这只是一盒小小的玻璃制品,但这是朕投入大半个工部,才用短短几个月搞出来的!”

  “这是一门学问!非常深奥的学问!”

  此话落定。

  魏皇后望着叶澜天的眼眸中,满是震惊,激动道:“陛下,这......这玻璃竟是您研究出来的!?”

  叶澜天端起杯盏啖了一口,漫不经心道:“那倒不是。这是那败家子研究出来的,朕负责的是建造作坊。”

  “我们爷俩算是通力合作吧。”

  “当然,虽然朕的功绩比较大,但败家子也是有功劳的。”

  魏皇后:.......

  她发如今陛下,越来越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谁让他的儿子太过妖孽,他随便搭个边,亦是厥功甚伟。

  而且,叶澜天确实出力不小,一般叶洵提出来的事,他都不会拒绝。

  父子两人关系如此亲密,魏皇后也非常欣慰。

  毕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喜欢功高盖主,深得民心的太子爷。

  不过,她这太子儿子也算是个奇人,若是常人早就趁势拉拢朝中重臣与官吏了。

  叶洵可倒是好,连早朝都不上,而且从来没有主动接触过任何权臣,亦是世间少有。

  魏皇后扬起笑脸,笑呵呵道:“陛下说的是,夏商能有今日成就,陛下也是劳心费神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在殿中百官与文人的惊叹声中。

  叶洵缓缓起身,向御阶上而去。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拿也拿了,如今收点利息不过分吧?

  见太子爷起身。

  殿中百官与文人,皆是将手中酒瓶和杯盏放到木匣中,望着太子爷的眼眸中满是敬重,感激与钦佩。

  无论是国计民生,抵御外辱,诗词歌赋,发明创造.......

  太子爷都乃是绝无仅有的天下大才。

  踏,踏,踏......

  殿中落针可闻,只有太子爷脚步在地上踏动的声音。

  就连叶澜天和魏皇后两人, 都是目光灼灼的望向叶洵,眼眸中满是欣慰。

  片刻。

  叶洵身着太子衮服,伫立御阶之上,扫视殿中百官与文人,微微拱手。

  “今日本宫与父皇设宴于太极殿,宴请诸位大人,各地文人,若有不周,还望见谅。”

  话落。

  殿中所有人皆是站起身来,深深揖礼,“太子殿下客气。”

  这是大夏洵太子给的脸面,大家都得兜着。

  叶洵挺直身躯,脸上噙喜,压了压手。

  “诸位不必如此客气,请坐。”

  “今日,本宫将诸位邀请到上京城,邀请到太极殿,是有几句话想说。”

  “本宫以前乃是一介纨绔,想必大家皆是有所耳闻,幸好一朝顿悟,浪子回头,也算挽回些颜面。”

  “本宫身为太子,自然以江山社稷为己任,以天下万民为己任,所幸这一年中也为百姓干了些许实事。”

  听着洵太子的话。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落在洵太子身上,听的入神。

  叶洵眼眸坚定,言辞依旧。

  “本宫与父皇始终奉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牢记,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坚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力行,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也许在坐的各位曾经对父皇失望,对本宫失望,对大夏朝廷失望,但我大夏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世家大族祸国殃民。”

  “以往许多做法实属无奈,望诸君理解。”

  话落。

  叶洵扫视殿中百官与文人,再次揖礼。

  殿中众人,也早已被太子爷带入气氛当中,各自感慨万千。

  ------

  今日份开始!

  冲!

第521章 忽悠成功,群情激奋(2/5)

  太极殿。

  太子爷的深情流露,令殿中百官文人唏嘘不已。

  他们实在难以理解。

  为大夏立下如此丰功伟绩,抵御外辱,打压世家,土地改革,改善税赋,为国争光的太子爷,非但没有盛气凌人,趾高气昂,忘乎所以。

  竟然还在这里自我批评。

  真是自古以来,都未曾有过的举世储君。

  紧接着。

  叶洵眉头微蹙,继续道:“自今年以来,肖金两家被抄没,贪官污吏被整顿。”

  “百姓们的苦楚,得到了正义的伸张,但同时大夏官吏体系却正值忧患。”

  “有人说,贪官污吏有一个杀一个,见一个逮一个,本宫也想,但本宫现在不得已而停止。”

  “为何?”

  “本宫若是将官全都抓了,百姓何人治理!?”

  “本宫曾跟苏大儒探讨过,儒者何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我大夏官吏百姓应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现如今,大夏正值政治清明,蒸蒸日上之际,奈何各地官吏人手紧缺。”

  “本宫实在不知道,这朝廷什么时候会因为父母官不够,而面临崩溃。”

  叶洵说着,满是心酸,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意,向殿中席卷而去。

  只一瞬。

  便立刻有人站了出来。

  “殿下,草民乃关州诗会刘青,曾因世家把持朝堂而不愿入仕,现如今大夏官场清明,草民身为大夏子民,愿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话音刚落。

  便又有好一些年轻俊杰站起身来。

  “太子殿下,草民商州文会郭少宇,愿跟朝廷同进退,愿为大夏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庐州赵志远(赵志高),愿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凉州汪云,愿为朝廷献绵薄之力。”

  “雁云李良.......”

  在刘青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夏青年才俊站起身来,愿入仕为民。

  叶洵请的这些人,大多寒门,素有才干,刚正不阿,正是现如今大夏官场需要的新鲜血液。

  这是在改革科举制之前,最行之有效的选官举措。

  紧接着。

  不单单是青年才俊。

  就连隐士大儒们都有好一些站了起来。

  “草民王宗,自此愿听从殿下差遣,这一把老骨头自当报效国家,粉骨碎身浑不怕。”

  “老朽赵德远为朝廷献上绵薄之力。”

  ......

  “苏州山野村人王开,愿用余生为百姓干些实事。”

  “青山居士何崇愿意下山入仕,当一任县令,为当地谋求发展。”

  .......

  越来越多的大儒站起身来,皆是重新捡起了当年的雄心壮志。

  到最后,就连叶澜天都激动的站了起来。

  王开,何崇几人,是当时他去请,都没有请出山的人物。

  这些人虽然没有入仕,但并不代表没有政治地位,上官磐石就何崇的门生古旧,其桃李遍天下。

  所以,这些人如果入仕,对于大夏官吏整顿,是非常有好处的。

  而且这可以增强百姓对大夏,对朝廷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这些名仕大儒都入朝为官了,可见他们对朝廷已是充满了希望。

  叶澜天十分的激动,原本能有如此之多的文人大儒参加朝廷的除夕宴,他已经非常高兴。

  现如今,在他好大儿三言两语的忽.......真情流露,为国为民下。

  这些文人大儒们,个个义愤填膺,群情激奋,恨不得现在便走马上任,为国效力。

  文武百官们亦是十分惊叹。

  太子爷的号召力,真不是盖的。

  有天下百姓的支持,有天下文人的力挺,有清明官吏的效忠,今后还有任何人可与太子爷比肩?

  见此一幕。

  叶洵心下一喜,看来自己的计划是非常成功的,一环套一环,让这些文人大儒们上了钩。

  看来今后大夏文坛将是一番崭新的面貌,不再以批判朝廷,壮志难酬为主题。

  更多将是为大夏之崛起而读书。

  苏瑾望向叶洵,眼眸中满是敬佩,他是了解太子爷的,虽然真情流露,但心中算盘打的不要太响。

  给这帮本来就爱意气用事的大儒们忽悠的。

  不知道怎么招好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