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564章

作者:墨色江南

  其中刘平安所在的刘家,作为地头蛇是最先受益的。

  毕竟,除了本地地粮商之外,外地的粮商想要进入大同,就只能通过他们。

  刘家甚至都不需要多做什么,直接在大同边界收购粮食,转手卖给大同境内的粮商,就能够大赚一笔。

  其它燕京粮商的粮食,最多两三天也就能抵达大同。

  在发生旱灾时,最为麻烦的粮食问题,现在已经解决。

  没有粮食危机,剩下的事,也就好办的多了。

  朱瀚直接大手一挥:“招人。”

  大同这边的铁路虽然已经开始修了,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进度一直不怎么快。

  现在,人手直接扩充十倍。

第476章 比府城还干净的难民营

  大同府城北门外,狙击着上万的灾民。

  其实不只是北门,现在大同的四个城门,全都是灾民。

  并且,每天都有数千的灾民,从大同府的各个地方,向府城汇聚而来。

  虽然这些灾民也知道,现在大同全境都是一片赤地千里。

  就算是来到了府城,也未必有什么用。

  只是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来这里,也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都加把劲,还有三四里就到府城了。”人情之中有人努力的说着。

  “只要到了府城,总能弄到一口吃的。放心吧,官府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饿死的。”

  估计说这些话的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话。

  只是,如果现在这种时候,不给自己一点希望的话,他们根本就撑不下来。

  而且他们说的也不全都是谎话。

  哪怕是残暴蒙元,在灾荒年间,也是会进行救灾的。

  当然了,蒙元救灾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救百姓。

  而是这种巨大的灾荒,是最重产生暴乱的。

  真正活不下去的百姓,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出来。

  但是,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勉强能够维持让他们活下去的粮食,百姓们就会变得老实许多。

  相比起调拨大军镇压叛乱,给那些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一点粮食,无疑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这一切也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朝廷最起码还能维持一个基本的运转。

  到了蒙元后期,朝廷上上下下全都成了那些贪官污吏的乐园。

  哪怕朝廷真的想要赈灾,可那些赈灾的粮食,根本就到不了老百姓的手里。

  层层克扣之下,底层那些人连填饱肚子都成了奢望。

  所以才有了石人一只眼,跳动黄河天下反。

  各路义军揭竿而起,蒙元被彻底的赶出了中原。

  所以哪怕是在怎么烂的朝廷,只要有可能的情况下,都会尽量保证百姓们不会饿死。

  更何况,如今的大明才刚刚立国,正式蒸蒸日上的时候。

  不管怎么说,到了大城市,总比他们在村子里,连周围的树皮树叶都吃光,找不到任何可以果腹的东西要好不是么?

  百姓们扶老携幼,眼神空洞,只是木然的向大同府走着。

  他们之中,其实也有不少人经历过的饥荒。

  按照他们以往的经验官府的确是会赈灾。

  只不过,官府的救济也不是无限的。

  粮食多地时候,他们每天能喝到一些还算是比较粘稠的稀粥。

  但是,如果粮食比较紧张的话,他们也就只能喝到一些,几乎看不到米的米汤而已。

  如果粮食再少,恐怕就连米汤都没有的喝了。

  这种时候,他们如果还有力气,就会去下一个地方,看看能不能找到吃的东西。

  如果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等待他们的下场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饿死。

  原本哪怕到了府城,他们也只是跟所有难民一样,以天为铺以地为床。

  就那么如同乞丐一样,在城外挣扎求存。

  府城的人虽然会施舍粮食,但是同样也会如同防贼一般防着他们。

  他们这些灾民,大部分情况下,是绝对不被允许踏入府城一步的。

  除了施舍粮食之外,那些官员也不会多做什么,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只是这一次,情况却有些不同。

  就在他们即将看到,大同府府城的城墙的时候,一个声音却吸引了他们所有人的注意力。

  “招工了招工了,每天工钱,每天三十文钱,管一顿饭!”

  “想要凭借自己的力气吃饱饭的就过来!”

  一个小土包上,有一个人正举着铁皮制作而成的喇叭,拼命的大吼着。

  他的声音传出去老远,就是想注意不到都难。

  此时小山包下面,已经站了不少人。

  这些人全都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

  不用问就知道,肯定也是大同府附近,受了灾的难民。

  有人勉强大声叫着问道:“大人,不是我们不想凭力气养活自己。”

  “只是我们现在都饿了这么多天,手软叫软的根本就干不了活啊。”

  对于这些难民来说,有些事根本就是无解。

  他们之中地很多人,并不是不想出力气。

  可他们现在面对的,可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灾。

  赶来大同的一路上,但凡能吃的,都已经被他们给吃光了。

  可即便如此,那些东西依旧填不饱他们的肚子。

  饿了这么久,他们就连站在这里都十分勉强,更不要说干什么体力活了。

  招工的人,举着喇叭努力向他们解释。

  “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不管你们去做什么工,开工之前两天,你们都不用去做什么重活。”

  “并且,我们还会免费,为你们提供一日三餐。”

  听到这话,下面那些逃难的百姓们,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我没听错吧,不用干什么重活,还管一日三餐?”

  “肯定是骗人的,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我听老一辈的人说,以前蒙古人打天下的时候,管咱们这些汉人百姓叫做两脚羊。意思就是,咱们其实就跟羊差不多。羊养肥了,可是要杀来吃肉的。”

  “怪不得对我们这么好,原来是要吃我们!”

  也不能怪这些逃难的百姓想的太多。

  实在是这福利待遇给的太好了一点,他们不敢相信。

  现在可是灾荒年间,粮食简直比黄金还珍贵。

  这种时候,有人愿意免费给他们粮食吃。

  当然其实不是免费的,而是需要他们去干活。

  可在这些百姓看来,这就跟免费没有什么区别了啊?

  对他们这么好,肯定是别有所图。

  站在小土包上招工的人,其实还是一个大同的官员。

  听到这些百姓们的话,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对他们好,竟然还好出错来了。

  不过这种情况,他也不是第一次碰到了,处理起来还算是有经验。

  也不搞什么虚的,直接开门见山的道:“各位乡亲们,你们不用担心。咱们可是代表着朝廷找你们干活。”

  “你们也别觉得,这是朝廷对你们好。之所以给你们吃的,也不过就是为了让你们养足力气,然后可以更好的干活罢了。”

  这话说的虽然都是红果果的利益,百姓们到是听进去了。

  说白了,他们也只是不相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对他们这么好而已。

  既然有目的,他们反而放心了。

  招工的大同官员见状,马上继续循循善诱的道:“更何况这次来大同的百姓这么多,如果朝廷真要做这种事,怎么可能瞒得住天下悠悠众口?”

  百姓们面面相觑,越发觉得这个官员说的有道理。

  当然,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百姓们都已经穷途末路了。

  现在总算是有口吃的,总比饿死要强吧?

  当下就有人忍不住问道:“大人,我们都要干什么活呢?”

  听到有人这么问,那个大同的官员,顿时就来了惊人。

  不管是不是相信他的话,这些人的转变终究是一个好兆头。

  那官员立刻装出一副声情并茂的模样,兴冲冲的向众人介绍起来。

  “百姓们,朝廷现在主要招募人手的的地方,主要有这几个。”

  “其一,就是建造铁路的工人,不管你是木匠还是铁匠,都可以去应聘铁。”

  “普通人当然也可以应聘,不过这个工作,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听到官员这么说,以前干过铁匠或者修过房子城墙之类的百姓们,眼前顿时亮了起来。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些没有什么匠人手艺,只会种地地老百姓们,顿时担忧起来。

  他们会种地,可现在整个大同旱灾,种地这个本事又有什么用?

  整个大同都是大旱,他们再会种粮食,可没有水,又有什么用?

  但凡老天爷能够稍微争气那么一点点,能够稍微多下那么一点点雨,他们这些人都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

  就在他们郁闷的时候,招工的官员又开口了。

  “我们招募的第二种工人,是修剪水利工程的工人。挖水渠,建水坝。防止以后出现洪涝灾害的工程。”

  “这种工人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就行?你们只负责干活,至于怎么干自然有人教你们。”

  听到招工的官员这么说,所有灾民都兴奋了起来。

  这样的工作,堂堂以前也经常干。

  只不过,以前做这些都是服朝廷的劳役,非但没有钱不说,说不定还要自备干粮。

  以前蒙元统治的时候,这样的活他们是真没少干。

  直到大明立国之后,这种情况才彻底消失。

  但是,那官员的声音还没有结束。

  “至于第三种,是临时的工作,建造难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