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463章

作者:墨色江南

  没有消费那些心来的人口,非但不能给燕京带来活力,反而会成为燕京的负担。

  “刘基,你给本王听好了。”

  “请王爷吩咐。”刘基赶紧竖起耳朵。

  这样的朱瀚,刘基曾经见过好几次。每一次,朱瀚提出的方案,都能让整个大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现在开始,顺天所有的拨款,全部暂停!”

  朱瀚的第一句话,就让刘基如遭雷击。

  “王爷,万万不可啊!为了建设燕京,工部雇佣的第二批工匠马上就要到了。如果现在停止拨款,让他们原路返回,说不定会引起民变啊!”

  朱瀚恶狠狠的瞪了刘基一眼:“你以为这都是谁的错?”

  “所有征集而来的民夫,补发他们一个月的饷银。同时告诉他们,让他们耐心等待就好,最多半个月,就会有人继续雇佣他们干活。”

  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就跟工匠还有民夫们说,这是本王亲自说的。”

  英王在民间的声望,可不是一般的高。

  甚至说句犯忌讳的。

  全天下的大明百姓,可能有不知道朱元璋姓名的,但是绝对没有不知道英王的。

  朱瀚搞出来的每一件东西,都对大明天下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

  “下官明白了。”刘基松了一口气之后又问:“那王爷,朝廷拨发的物资。”

  “这些东西先放着,本王另有他用。”

  “下面跟你说第二件事。除了皇宫之外,其它所有工程,全部面相华夏疆域内的大明商人招标。”

  “招标?这是什么东西?”刘基迷茫的看着朱瀚。

  明明就只有两个字组成的词,拆开来每个字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就完全听不懂了呢。

  “我们把每一个需要建设的工程,用途规模大小,以及需要完成的时间等等,公告天下。”

  “由有能力的人竞价,把个项目转交给报价低的。”

  “至于他们如何建造,我们统统不管,只要他们能够按照时间交工,并且完成我们的验收就行。”朱瀚耐心的解释道。

  刘基毕竟也是宰辅之才,一下子就明白了朱瀚的意思。

  “王爷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妙了。这样一来,我们只要盯着那些商人就行。至于怎么征集民夫,如何安排工期之类的问题,完全可以让那些商人自己解决,不需要朝廷再费心费力。”

  最初的兴奋过后,刘基又苦恼的道:“可是王爷,这样也有问题。即便我们给出了要求,我们又怎么能保证,商人的工匠,能够完全按照我们的标准来建设呢?”

  朱瀚既然提出这个方法,自然早有准备:“当然不能任由他们自己随便去做。在他们施工的时候,我们需要派人全程盯着他们。”

  “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立刻及时纠正,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可是王爷,我们同样也找不出这么多,能够监督商人们施工的工匠啊。”

  朱瀚哈哈一笑:“这个问题,本王给你解决。”

  他从顺天府,带来了那么多学生。

  这些人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新式教育。

  他们虽然比不了那些经验丰富的匠人,但是他们都能够看得懂图纸。

  直接让他们按照图纸建设,这有点为难人。但是按照建筑图纸挑毛病,绝对没有问题。

  在他们真正独立去做事之前,这也未尝不是个很好的磨炼机会。

第394章 不该省的钱不能省

  “哈哈,咱就知道,只要七五这小子肯做,就绝对有好主意!”

  朱元璋拿着,朱瀚用加急渠道送过来的奏章,笑的满脸都是褶子。

  “妹子,你绝对想不出,七五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如果这次能够落实。”

  “朝堂以后再做这些事,完全可以按照这个章程来处理。”

  看朱元璋那手舞足蹈的模样,就仿佛直线担忧朱瀚的不是他一样。

  朱标对自家这位叔叔的本事,也是知根知底的。越是如此,他反而越是好奇了,朱瀚究竟是怎么处理燕京那边问题的?

  随着接触的政务越来越多,朱标现在也很清楚,燕京那边的事不好处理。

  哪怕换成是他去,恐怕也不会比刘基做的好多少。

  甚至,还有可能不如刘基呢。

  可皇叔才去了燕京多久?怎么看父皇的意思,这件事情就好像解决了似的。

  “哼!”朱元璋不满的训斥道:“你要是有你皇叔一半……不,三分之一的本事,咱早就可以把大明江山全部传给你了,不争气的东西。”

  朱标人都蒙了,他这是招谁惹谁了啊?

  突然感觉眼前一黑,朱元璋已经把朱瀚的奏章丢了过来。

  朱标手忙脚乱的接住奏章,立刻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才刚刚看了个开头,就情不自禁的惊呼出声。

  “招标?这是什么?”仔细阅读完招标的章程,朱标有些不自信的道:“父皇……这样真的行么?”

  “所谓无奸不商,咱们把这些事关大明国体的工程,全都交给那些商贩去做。万一他们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朱元璋杀气腾腾的道:“他们敢!传朕的旨意,准英王所揍。”

  “还有,商人们赚银子,咱不会反对。但是,如果有那个不开眼的,敢在这上面贪污朝廷的银子,那就不要怪咱心狠手辣了。”

  “贪污超过一百两,流放三千里。贪污超过一千两,扒皮充草。贪污超过一万两的,满门抄斩。”

  “如果超过两万两……”朱元璋森然冷笑道:“诛九族!”

  见朱标还是皱着眉头,朱元璋不耐烦的道:“有什么话就直说,婆婆妈妈的一线也不像咱的种。”

  话音未落,就感觉到马秀英那似笑非笑的目光。

  朱元璋赶紧改口道:“标儿,你有什么话就赶紧说,不要什么都自己憋在心里。”

  听到父皇的鼓励,朱标也鼓起勇气道:“父皇,燕京的建造,毕竟关系到我大明的脸面。如果什么事情都交给商人去做,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朱元璋撇嘴:“这有什么不好的?标儿你要记住,你现在管的是咱们大明的华夏区,以后还要接管整个大明。”

  “作为皇帝,你可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是,不能对某一部分人,甚至是某一群人,有什么偏爱或者是偏见。”

  “商人只要能把事情做好了,那就是好样的。读书人如果做不好事,该收拾也绝对不能姑息,你明白了没有?”

  “儿臣记下了。”

  燕京城。

  工部。

  一个工部的大匠怒气冲冲的咆哮着。

  “荒谬!”

  “老夫我造了一辈子的房子,虽然不能说是手艺精深,可自认为也没有辱没了先人的名头。竟然让我去跟一群毛头小子,学习怎么造房子?绝不可能!”

  旁边不少工匠都随声附和。

  “周大匠说的对,我们这些人干了一辈子活,怎么还越活越回去了?”

  工部的官员,不阴不阴的跟他身边的一个年轻人说道:“看见了吧?不是我们工部不听王爷的命令,而是这些大匠不听啊。”

  “这些人,可都是我们公布手艺最好的匠人。哪怕是尚书大人,对这些大匠也要客客气气的。”

  来人名叫张云杰。

  皇庄的毕业生之一,他这次过来,就是奉命朱瀚的命令。

  催促工部的大匠,去跟朱瀚的学生们,一起去学习建筑知识。

  把奏疏送到京城之后。

  朱瀚就拉着刘基,一个工地一个工地的去看。

  他都庆幸,幸亏是自己来了,否则的话还真不知道,这边的情况竟然如此糟糕。

  不是说燕京这边的工匠水平不行,这里可是原来蒙元的都城。

  这里的匠人,也绝对都是全大明数一数二的高手。

  问题是,他们这些人在建造的时候,还是原来的老路子。

  效率低下不说,建造的东西,也跟朱瀚先前的规划南辕北辙,八竿子也打不着。

  “都给我推到,全部重新建。”朱瀚怒气冲冲的指着那些工地说道。

  “王爷……毕竟都是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如果您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可以通知匠人们改。直接推到,也太……太浪费了吧?”刘基苦着脸。原本就没在燕京做出什么成绩,现在好不容易建造起来的一点,朱瀚也要全部推到。

  那他在燕京这边,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想想之前起早贪黑的处理公务,刘基就觉得自己的心口发堵。

  “我宁愿浪费,也不希望以后出什么问题。现在抠抠搜搜省着点钱,以后丢的说不定就是我大明的脸。”

  “王爷英明……”

  “少学人家拍马屁,是不是那块料。给本王滚去做事。”

  朱瀚风尘仆仆的从工地回来。

  才刚刚换了一身衣服,简单的洗了把脸。

  刘申弘就已经来了:“王爷,工匠都已经雇佣好了,其中匠人三百三十一,民夫一万一千七百二二十七人。”

  “很好!”朱瀚对刘申弘的效率很满意,紧接着就又吩咐道:“现在你让人去送几封信。”好

  这些信,都是送到朱瀚曾经部下的家中。

  周德兴,常遇春,蓝玉,胡一八,陈宝刀,陆仲亨等人,人人有份。

  有赚钱的机会,自然要想着点自己人。

  这些人以前曾经跟他出生入死,朱瀚可从来没有忘记过。有好处的时候,从来也不会忘了他们那一份。

  朱元璋的圣旨,还没有传到燕京。

  燕京这边的招标会,就已经在如火如荼的筹办了。

  这也就是英王朱瀚。

  随便换另外一个人,说不定都已经被朝廷,以某犯罪被处理了。

  听到朝廷要为了建设皇城公开招标。

  全天下的商人都疯了。

  从古到今,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会把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商人来做?。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燕京成这边的商人,自然是最先动起来的。

  城西杂货铺的刘掌柜。

  一大清早趁着没什么人,打算将账再算一遍。

  昨天晚上算账的时候,他总觉得有几文钱的账目,似乎有点对不上。

  之所以挪到今天来算账,是因为晚上算账需要点蜡烛。

  才刚刚拨弄了几下算盘。

  一个身影突然急吼吼的走了进来,一把推开算盘,拉起刘掌柜就往外走。

  “我说老刘啊,这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在哪里算账呢?招标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赶紧过去。。”

  刘掌柜慌忙制止:“先别拉我,我这还有几个数就算完了。”

  “我说老张,招标会开就开吧,跟咱们这种小商人有什么关系?这可是建设京城,需要投入的银子,怕不是几万万两。”

  “就连那些大商会,都未必能掏出这么多银子。咱们这种小虾米,去瞎凑什么热闹?”

  拨弄几下算盘,将最后一个数字算清,刘掌柜拿起笔,在账目上添了几个数字。

  这下子总算是算完了,前后的账目也终于能够对上,舒坦了。

  张丰民知道自己这位老朋友的脾气,这账目要是不算完,他是什么事都不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