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454章

作者:墨色江南

  朱元璋听到朱瀚提到李善长,看着朱瀚道:“为啥咱觉得,建设皇宫最合适的监督人选是七五你呢?”

  朱标也点点头:“我也认为叔您是最合适的人选。”

  “……你们父子俩,想让我当劳动力是吧?休想!”

  朱瀚立刻拒绝,对父子二人说道:“我出出主意可以,但李善长去做更合适。”

  朱元璋听到朱瀚的话,立刻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七五你帮咱建造皇宫,让李善长辅佐你,还有刘基……那老小子神神叨叨,到时候建皇宫,他得参与进来。”

  说完安排,朱元璋又多加了一句:“那啥,咱都把帮手给你找好了,你不能再拒绝,有啥事你让他们做就是,你还能闲着不是?”

  朱标:对对对。

  至于朱瀚……他现在也不好反对了:“行,那回头让刘基和李善长来找我就是,不就是花钱嘛,我最会了的。”

  大明再选址建皇宫,这件事群臣都不反对,相反他们还特别的开心,他们都想让朱元璋离开,然后跟着朱标混,跟着朱标当臣子的这两年,朝臣们都觉得特别舒服,君臣之间毫无顾忌,有什么说什么,不像朱元璋在的时候,在承担朱元璋给予的高压同时,还要小心翼翼的不去触碰朱元璋的逆鳞。

  怎么说呢,群臣跟着朱元璋,觉得自己像个奴隶,被朱元璋呼来喝去,而跟着朱标,他们能像个人。

  朱元璋要在燕京新建皇宫,虽然花费不小,但朝臣们都没有提及费用的意思,甚至还有朝臣为了让朱元璋的新皇宫能尽快完工,甚至自掏腰包捐钱,全都想把朱元璋送走。

  朱元璋知道以后,也有些郁闷,难道自己就这么不得人心?

  那些臣子……都欠收拾!

  他命人暗暗的记下那些臣子的名字,准备自己在迁都燕京后,把那些人也一并带走。

  李善长和刘基在接到朱元璋命两人配合朱瀚建设新皇宫的命令后,并没觉得有什么难的,就看朱瀚要怎么去做这件事了。

  两人去找朱瀚,询问大明新皇宫的建设,朱瀚只有一个条件:

  要让燕京的大明皇宫,有征服世界的感觉,不管任何人到燕京,都要知道大明征服过哪些地方。

  “如果只是单纯的修建一个皇宫,工部的尚书比我们更专业,而大明不仅仅是面对大明本土,还有海外飞地,大明要包容天下,更要包容万物。”

  朱瀚没有很详细的和李善长、刘伯温说皇宫应该怎么去建造,而是提到了建设新皇宫的缘由。

  包容天下,包容万物……

  这才是大明新皇宫应当体现出的精髓。

  李善长立刻就抓住了重点:“听到七五你这么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其他的先不说,我们要在皇宫,建造一个天下最大的藏书阁,把海外那些书籍都搬过来,进行统一汇编整理。”

  书籍,是最能掌控人心的东西,因为朱瀚的缘故,李善长比以前的眼光更好、更强,他知道朱瀚说的这些话里面,还有其他的意思:大明需要让那些海外飞地中的人意识到,他们只有归顺于大明,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如果建设一座能够包含天下的皇宫,就应该从整个城市来考虑,比如说……建设学宫!让他们只有从燕京的学宫中,才能学到最顶尖的学问。”

  刘伯温也提及了燕京的建设,如果要完成朱瀚提及的目标,就不能只考虑一个皇宫的建设,整个城市都应当考虑进去。

  朱瀚见李善长和刘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很满意的点点头:“嗯,既然你们有了自己的理解,那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再来找我。”

  “是。”

  李善长和刘基躬身领命,至于新建皇宫的花费……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没有问,朱瀚没有提,很明显是没把花费预算放在眼里,这就是在变相的告诉两人:钱有的是,可劲造!

  如今的大明,只要预算充足,还愁招不到工匠?找不到足够多的材料吗?

  以前的各个朝代,包括应天建皇宫的时候,都是各地上供的建材,但现在不需要,朱元璋在朝堂上宣布这件事的时候,已经告知所有人,建设皇宫的钱财从国库中支取,不存在‘上供’这一说法。

  没什么好上供的,现在的大明有钱,花不完、根本花不完,所以朱元璋也难得的豪气一把。

  皇宫……啊不,是皇城的建设,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刺激经济再上一层楼。

  大明的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要刺激才能快速发展的阶段,朱元璋看到大明这驾马冲的速度势不可挡,他自然想为大明的发展增砖添瓦,不就是钱嘛……花就是!

  ……

  此时,在遥远的君士坦丁堡城内,闲不住的大明军士,又准备开始打仗了。

  在君士坦丁的两位大明将领,换成了郭兴、郭英两兄弟,在这里负责管理的,依旧是周步莘。

  张定边已经把能打的仗都打的差不多了,而且北方的大明军团,已经从北面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北欧和沙俄,如今欧洲还没有打下来的地方,只有还在打仗的瓦卢瓦王朝和英格兰了。

  郭兴和郭英两人,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的确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像现在这般灭国的战争,两人还没参与过,听到海外的将领时不时传来灭国的战报,郭兴和郭英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现在,俩兄弟终于有机会带兵到海外作战了,他们哪能不激动?摩拳擦掌的想要实现灭国的梦想。

  可到了罗马后,郭兴和郭英才发现……该打的仗基本上都打完了,该灭的国家也都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两个国家……够塞牙缝的吗?

  郭兴和郭英有些失望,纷纷骂蓝玉和张定边不是玩意,他们两个倒是打的爽了,剩下的这点国家够谁打的?

  抱怨归抱怨,蚊子腿再小也是肉,聊胜于无吧。

  两兄弟开始做进攻瓦卢瓦王朝的准备,同时令水师齐头并进,向英格兰进攻。

  狼多肉少,现在欧洲只剩下了瓦卢瓦和英格兰两个王朝,而周围的大明军团,除了郭兴和郭英两兄弟,还有北边的耿君用、唐胜宗等将领,他们也是嗷嗷叫的狼,来海外就是奔着灭国去的,郭兴和郭英如果下手得晚,他们连汤都喝不上。

  至于瓦卢瓦王朝和英格兰……如今这两个国家将要持续百年的战争,也因为大明对欧洲的强势入侵而被迫停战,当他们得知大明已经横扫整个欧洲大陆后,都变得瑟瑟发抖起来。

  如今的大明,让他们想到了百年前的蒙元铁骑,那时候的蒙元铁骑,横扫欧洲大陆,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砍的人仰马翻。

  蒙元铁骑为什么会给欧洲人造成这么大的心理阴影?

  很简单,蒙元王朝太过凶残,因为战线拉得太长,蒙元铁骑为了能够占领更多的土地,向来都是打到哪抢到哪,大明人比蒙元铁骑还要凶残,连他们心中永远都不可能被击败的罗马都被打下来,这如何能让他们不畏惧?

  瓦卢瓦王朝和英格兰王朝的统治者,为了能够阻拦大明,现在都开始摒弃前嫌,联合在一起了。

  不联合不行啊,再不联合国家都被大明的军队打烂了啊。

  可他们在了解了大明在他们周围的军事力量后,整个人都麻了……

  这,就算联合在一起,也不是大明的对手啊。

  十三万明军,二十七万仆从军,还不算水师的战船……

  想想都觉得大明的军事力量恐怖。

  打不过怎么办?

  如今,瓦卢瓦王朝的国王,还是查理五世,他是亲眼见过大明军队是如何横扫天下的,尤其是两年前,大明的皇帝巡视天下,只是为了给皇帝找到一个合适的休假地方,明军将领直接从瓦卢瓦王朝的边上割下来一块土地,横扫千军之势,让查理五世为之忌惮。

  这样的国家,还怎么能战胜?

  要不……

  查理五世脑海中冒出来一个想法:打不过就加入!

  既然大明那么强,为什么不加入呢?

  无论反抗与否,他们最后的结果都是一败涂地,最重要的是,瓦卢瓦王朝距离大明更近,是在同一块大陆上,而英格兰那边则不一样,他们是在海里的岛屿上,就算他们战败了,大不了退到岛上去。

  怎么想都觉得自己这边更亏一些。

  查理五世脑海中冒出来‘加入大明’的想法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越想越觉得加入大明是瓦卢瓦王朝现如今最好的时机,如果等大明主动进攻,那就晚了啊。

  想到这儿,查理五世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先派大臣出使大明,试探一下大明的想法。

  ……

  郭英正在整军备战呢,听到郭兴前来找他的消息,立刻返回大营,得知瓦卢瓦王朝派使者来商谈投降事宜后,立刻瞪大了眼睛:“什么,瓦卢瓦王朝要投降?不可以!绝对不可以!”

  娘的,正想把瓦卢瓦王朝打下来攒军功呢,你特娘的就说要投降?

  哪有这种好事?

  眼看着到手的军功要飞,郭英哪能答应?

  要知道,现在郭兴和郭英来到罗马,不过几个月的光景,他们一来瓦卢瓦王朝就要投降……瓦卢瓦王朝投降,不也是因为张定边和蓝玉给他们的威压太甚?要不然那查理五世怎么可能知道郭兴、郭英是谁?

  “不答应有什么办法?还真打仗不成?”

  郭兴也可惜到手的军功就要飞走,但他多少还有些理智,对郭英劝道:“行了……军功多的是,现在他们不想打了,我们还浪费那点小心思干什么?况且,这军功就算安在张定边和蓝玉头上,他们也不见得敢要。”

  看到郭英疑惑,郭兴继续道:“别的不说,就说两人现在积攒的军功,都够封王的了,但在咱大明,能封王的除了‘朱’姓,谁还能封王?他们俩如果真敢要,咱陛下能给他们吗?”

  “也就是说,无论打仗与否,这军功都是咱兄弟的?”

  郭英说了一句,看到郭兴严肃的点点头,郭英那叫一个郁闷。

  这算哪门子的军功?

  他不只想要军功,还想打仗!

  打仗啊!

  想了想,郭英对郭兴道:“哥,咱得快速行动了,瓦卢瓦王朝要投降,那英格兰呢?他们也承担不起这种压力,必然也想着投降,所以要从快从速,在他们投降之前,我们要先把英格兰打下来!”

  只要你投降的速度没有我进攻的速度快,那你们的投降就不算数。

  “……晚了。”

  郭兴郁闷的说道,迎着郭英疑惑的目光,他开口道:“在瓦卢瓦王朝派人过来之前,英格兰的使者便到了,说愿意投降大明,并且愿意配合大明一同进攻瓦卢瓦王朝,还说瓦卢瓦王朝的国王查理五世是一个很阴险的家伙,让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他们。”

第384章 知道改变的将军才是大明的好将军

  瓦卢瓦王国和英格兰王国,两个国家是世仇,查理五世上位后,迅速开启了与英格兰的战争,他不害怕失败,甚至不介意向第三方投降,然绝不可能让对方好过!

  这个对方,就是英格兰,反之亦然。

  不战而屈人之兵,郭兴郭英两兄弟,刚刚提起来的灭国劲头,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总不能大明把军队开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人就投降了吧?

  这仗打着还有什么劲?

  郭英想立功,但他同样也想打仗,现在好不容易碰到外出打仗、自主带兵的机会,郭英也想过过瘾,可现在碰到个对手直接投降……郭英一拳打在棉花上,让他有力也使不上。

  就很难受。

  “接下来怎么办?”

  郭英没办法,询问郭兴:“现在这边的敌人,只剩下瓦卢瓦王国和英吉利了吧?其他的国家被北方大军包圆了,这以后还怎么打仗嘛?”

  早知如此,就不千里迢迢的跑到欧洲来了,在大明本土呆着多好。

  “不能打仗,那我们就搞发展。”

  郭兴心里似乎早就有了答案,听到郭英的询问他直接就说了出来:“七五以前说过,打仗打到最后,拼的就是后勤,后勤是啥?就是发展,我们在欧洲发展的越好,地位就会越稳,这是必然的事情,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大力发展、建设!”

  听到郭兴的话,郭英有点手足无措:“可、可我不会啊,这些年除了打仗,我哪里干过发展经济的活?”

  “没干过不会学么?以前我们也不会打仗,但打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不也学会了么?”

  郭兴倒是觉得‘不会’不是借口,不会就学,人非生而知之,会什么也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在大明本土,有多少将领已经转变身份?他们不也不会么?不会就学,学了不就会了?”

  说着,郭兴锤了下郭英的肩膀:“从挖土沟开始学,一点点进步,我就不信咱学不会。”

  就像打仗一样,一开始用蛮力、用闯劲、狠劲,这才从一场场战争中活下来,现在开始涉足经济建设领域,郭兴也准备像打仗一样,从头开始学。

  郭英却有些听不进去,很为难的对郭兴道:“大哥,不是我不想学,而是……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咱俩年龄都这么大了,再从头学,那得学到什么时候?”

  “不管学到什么时候,不都得学么?年龄不是借口。”

  郭兴看着一脸不情愿的郭英,意味深长的说道:“兄弟,咱是陛下和七五的老乡,如果一点功劳都没有,就这么回去,必然会被人耻笑,我是丢不起这个人,所以我决定学!不管干成什么样,但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态度。”

  相较于郭英,郭兴看的比较远,他知道随着大明的铁骑征服一片又一片土地,仗总有打完的一天,打完仗他们这些当兵的能干啥?

  所以,郭兴想到了转型,只有转型大明才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不管郭英想不想转型,郭兴已经做好准备了。

  把接受瓦卢瓦王国和英吉利王国投降的事情交给周步莘,郭兴直接下基层,从最简单的盖房子开始学,郭英看到自家大哥都开始直接下基层了,他也不好再摆架子,跟着郭兴一起去挖地基了。

  不过,他们学只是为了了解这个行业,随着他们了解的越深、学习的越多,他们就逐渐的从出苦力的序列中走出来,变成了监工,然后再去了解工程。

  短短半年时间,郭兴和郭英就从战场老油子变成职场老油子,对工地上的活那叫一个熟悉,逐渐的郭兴就把土建这方面的活交给了郭英,自己则去考虑做基础设施建设的供货渠道。

  钢筋、水泥,这两个建筑材料是需求量最大的材料,欧洲想要发展,水泥和钢材这两个材料是必须的,郭兴专门从国内调来几个专业人才,开始考察适合建厂的地方。

  至于周步莘……他则开始负责农业和人口方面的制定,教学方面则交给了前来欧洲支援的学子。

  周步莘是接受过朱瀚新式教学的,他也知道传统的四书五经并不适合大明的需要,所以改变是必须的,但四书五经对控制当地土著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学习汉文、汉语,读华夏的书籍,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同化,这对大明未来统治欧洲来说,也是很好的事情。

  三人配合相当默契,一人管一摊。

  除了有必须需要三人配合才能完成的事,其他的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联络。

  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欧洲的发展,迎来了他们的三驾马车。

  ……

  当朱元璋知道郭兴和郭英在欧洲做的转变后,已经是半年后了。

  得知郭兴和郭英并没有一味的打仗、打仗,而是转变自己的职能,在维持军队威慑力的基础上,开始投入到欧洲的发展和建设中,对此朱元璋很是满意,拿着密信给朱瀚看,唏嘘不已的说道:“一开始,咱还担心这俩小子会在欧洲呆的不适应,毕竟现在不是一味的打仗,可没想到这俩小子做的这么出色,咱还想着要不要训斥他们一顿呢,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