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388章

作者:墨色江南

  这样做谁还愿意跟着你朱元璋混?

  唐胜宗觉得买点土地没什么,自己一边赚着钱,一边在老家当地主,何乐而不为?

  但让唐胜宗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竟然让朱标彻查土地兼并的事,而且从宫中传出来的消息,说朱元璋对土地兼并的事非常恼怒,不仅是下令彻查,而且还要从严处理,这让莽夫唐胜宗认为,朱元璋是在针对他。

  所以,唐胜宗在得知这件事以后,第一时间赶到应天府,并且直接来到冯胜的府邸,让他帮忙出主意。

  之所以选择冯胜,是因为在冯胜之上的朱瀚、徐达、常遇春、冯国用等人,根本不参与他们的事情。

  朱瀚就不说了,像徐达、常遇春、冯胜的哥哥冯用,这四位都是大明建国功勋排名前四的武将,他们现在已经不需要什么地位和金钱来衬托,而是要做到明哲保身。

  冯胜虽然也封国公,但功劳毕竟是小了一些,而且他有野心,逐渐的成为武将中的带头人,所以反唐胜宗来到应天府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冯胜,希望他出主意,让朱元璋赦免他们的罪责。

  其实,唐胜宗不来找冯胜,冯胜自己也得寻求自保。

  兼并土地,也有冯胜的一份。

  而且来找冯胜的不仅是唐胜宗,其他武将也都跑来找他。

  唐胜宗和其他武将在一起嗔斥着朱元璋不近人情,拿老兄弟开刀就是在过河拆桥,大家深以为然,不停地附和着唐胜宗。

  当然,抱怨归抱怨,他们也只是嘴上说说,没想过造反之类的事情。

  冯胜倒是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但神情肃穆,眼睛空洞无神,很明显心不在这里。

  唐胜宗和别人讨论的热火朝天,可不经意的朝着唐胜宗看了一眼,发现冯胜神游物外,顿时就不满意了:“老冯,你干啥呢?你是带头大哥,脑子又好用,你给大家伙出出主意,让陛下不要惩罚咱。”

  听到唐胜宗的话,其他武将纷纷扭过头看向冯胜,然后七嘴八舌的开始请求起来。

  他们的诉求其实和唐胜宗一样,就是让朱元璋免于惩罚自己。

  “不惩罚?”

  冯胜瞥了眼唐胜宗,又看了看旁边的人,摇摇头说道:“不可能不惩罚。”

  “那还能咋惩罚?”

  唐胜宗双手一摊,非常艮的说道:“老子现在连爵位都没了,再惩罚我,难道还能砍我的脑袋不成?”

  冯胜没有说话,但心里却很清楚。

  砍你脑袋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冯胜也需要自保,面对唐胜宗等人的逼问,冯胜想了想继续道:“其实,陛下已经对我们网开一面了,陛下如果自己来处理这件事,我们会受到最严苛的惩罚,现在他把这件事交给太子去做,这就说明陛下想给我们活命的机会。”

  中人听到后,纷纷猜测到朱元璋是要让他们这些老兄弟们臣服于朱标……可是,他们心里是不服气的。

  在他们心中,朱标远远比不上朱瀚,朱标根本没资格成为大明的储君。

  朱瀚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想到现在也被朱元璋过河拆桥了,大家纷纷有一种兔死狐悲感。

  “向太子殿下服软,也不是不可以。”

  唐胜宗最终还是决定向朱标低头,“但咱们现在拥有的,不能变!以后咱不这么做了就是。”

  “对,那些地都是咱花钱买的,不能退……都得是咱的!”

  大家纷纷附和,认为土地决不能退回去。

  冯胜的想法和大家一样,土地决不能退,他在老家也买了不少土地,如果退了,自己得赔多少?

  想了想,冯胜还是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其实……赵庸也在他的老家购买了大量良田,不过他做的很隐蔽,把土地挂在了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名下……”

  赵庸?

  那不是太子的铁杆吗?

  赵庸是武将出身,但他现在担任的却是文职,是朝中的副丞相,如今被朱元璋命为太子少师,跟随在朱标左右,帮助朱标处理政务。

  连他都买入土地了,这让朱标怎么处理?

  唐胜宗立刻开心起来,猛地拍了下大腿:“对啊!赵庸那个王八蛋,他自己都不干净!”

  其他武将似乎也看到了希望,七嘴八舌的开始附和:

  “太子身边的人都不干净,他还怎么处理我们?”

  “难道太子还能先处理赵庸不成?”

  “不可能!太子这么做,会失去人心的,连自己身边的人都处理,他还怎么收拢人心?”

  “哈哈哈,到时候太子处理我们,我们就把赵庸抬出来!”

  大家开心之余,唐胜宗想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对冯胜询问道:“老冯,你是怎么知道赵庸也这么干了的?他自己不买,交给他的亲戚,这种隐秘的事,你是怎么探听到的?”

  “在我们看来挺隐秘,但在他老家则不同。”

  冯胜没有隐瞒,直接解释道:“我有一位部将,和赵庸是老乡,他告诉我,赵庸的那位亲戚在老家猖狂的厉害,和当地的知州和制服也称兄道弟,有这些保护伞在,他在老家做的事情,根本传不到陛下耳朵里。”

  “嚯,赵庸这家伙,玩的够花的啊!”

  “哈哈,太子身边的人都不干净,我们还怕什么?”

  “就是!不想了!喝酒!去喝酒!”

  “高枕无忧!高枕无忧!”

  唐胜宗等人喜滋滋的离开,临走时还招呼着冯胜去喝酒,但却被冯胜拒绝,并且提醒唐胜宗等一众武将,告诉他们现在正是风声紧的时候,大家还是低调些,等太子把土地兼并的事处理出一个结果后再喝酒也不迟。

  可唐胜宗等任完全就是一根筋,他们哪里在乎这个?

  “老冯,你担心这些干啥?再说喝酒和太子处理事有什么关系?咱们喝酒还拦着太子了不成?”

  唐胜宗不以为然,反而劝冯胜想开点:“不用担心,没事的!不就是两亩地的事嘛,咱们跟着陛下打下来一座大大的江山,他还能杀了我们不成?”

  反正爵位已经被朱元璋夺走,唐胜宗觉得自己除了这条命,也没什么好失去的了,干脆就什么都不管不顾。

  在唐胜宗看来,他就是买了几亩地的小事,又不是欺压百姓、造反,朱元璋岂能因为这点小事要了自己的命?

  冯胜看着唐胜宗和一众武将离开,自己却依旧在沉思中,他在想,如果太子真的把赵庸处理了,自己又当何去何从。

  “难道,要向陛下去请罪么?”

  冯胜脑海中冒出这个想法,随即便打消了。

  只是买了几亩田地的小事,朱元璋岂能要了自己的命?

第307章 澳洲百姓联合会……农场雏形!

  和朝堂内的风云诡谲不同,在海外飞地上,武将们直接放飞自我。

  在这里,没有大明律法的条框限制,武将们一个个的都开始放飞自我。

  至于圈地……那更简单了,朱瀚给海外将领制定的规则很简单,只要你手里有足够多的人,你就可以拥有足够多的土地。

  而且,诸多的海外飞地的种植环境比大明好很多,一年两熟到三熟的作物比比皆是,而且土地肥沃的像是可以流油,但凡到了海外的百姓,都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些土地。

  在华夏,有一种叫叶落归根的说法,百姓也有着非常深的恋土情节,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他们是不会从家乡离开的,而且还要漂洋过海到海外去,这对于华夏百姓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和背叛祖宗没什么区别。

  可是,来到海外后,他么就发现,到海外也不错,土地肥沃,种地一年两熟到三熟,而且到了海外后十年内不用缴税,所有的收成都是自己的,而且对每个人拥有的土地没有限制。

  你认为自己能种一百亩,那就把一百亩土地都给你,并且赠送高产的种子,而且还给你配上两个仆奴,让他们帮助你种地。

  吃不完的粮食,在各地的驻军会收,价格也完全按照大明粮食市场的平均价格,绝不会让老百姓们吃亏。

  这等上好的政策,百姓们完完全全就是在清赚!

  只要稍作努力,在海外种十年地然后再回去,妥妥的富家翁啊!

  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不干!

  看到利益的百姓们,已经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傻子’中的一员。

  对于国内的百姓,朱瀚和朱元璋都没有使用强制迁徙的做法,毕竟是去海外,到时候回来都是个难题,为了让百姓心甘情愿的去海外种地,朱瀚制订了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百姓心甘情愿的到海外去种地。

  免费给高产的种子,免费发放农具,免费发放耕牛,还可以给他们配上海外飞地的土著奴仆,如果他们愿意,还可以娶到颇有异域风情的土著姑娘,如果娶了土著女子后生了孩子,每个孩子奖励五枚银币。

  这种巨大的奖励,让人听到后就觉得好像是天上掉馅饼,不敢相信,哪怕下面盖着的章是玉玺,百姓们也是不相信的。

  只有那些生活在山区,家里贫穷,耕地又多数在山上的百姓,被生活逼的实在没办法了,才接受了征召前往海外。

  到了海外以后,发现朱瀚给他们的奖励政策正在一一兑现,百姓们欣喜若狂的同时,赶紧找人给家里的亲朋好友写信,告诉他们朱瀚和朱元璋承诺的福利都是真的。

  在这种人传人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到了海外。

  如今的澳洲,已经聚集了十万汉人,他们都是从云贵大山中走出来的,他们在澳洲这片土地上娶妻生子,然后等十年之期一到,就回家过富裕的生活。

  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把朱瀚和朱元璋制定的优惠政策反复钻研、琢磨,发现了其中一个巨大的漏洞:百姓所拥有的土地越多,大明给予他们的优惠补偿越是丰厚。

  一百亩土地你能有两个奴仆、一头牛;一千亩就可以拥有三十个奴仆、十五头牛;一万亩就是五百个奴仆、五十头牛……

  百姓们一合计,如果把同乡的人聚集在一起,一起租十万亩土地,他们就可以拥有五千土著和三百头牛。

  完全可以啊!

  到时候分钱的时候,大家再按照租赁土地的亩数去分就好,或者你种了多少亩,等收成后按照每个人的贡献去分钱……

  大家一合计,还是租赁的土地越多越划算,于是向当地的驻守将军请示,同乡人租赁十万亩土地。

  驻守将军虽然有点文化,但不多。

  他去租赁土地,一个人最多也就两百亩土地,像这种直接租赁十万亩土地的,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驻守将军第一反应是拒绝,这特娘的不是钻英王殿下政令的空子吗?

  可是,朱瀚的政令中又没有说明不可以钻空子,驻守将军左右为难,干脆先划出两万亩土地让他们先去种,他赶紧写奏折给朱瀚请示。

  当奏折送出去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大半年后,奏折是朱瀚和朱元璋一起给回的。

  朱瀚答复:法无禁止即自由!

  朱元璋则回应:给!不仅要给,还要把耽误的这大半年折合成银两补偿给百姓,同时他对驻守将军下令:让军士在无战事时,对这些百姓进行有必要的帮助。

  总而言之就两个字:可以!

  驻守将军看到奏折中的回应后,感动的热泪盈眶。

  他曾经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才不得不跟着朱元璋造反,一场场仗打下来,他的职位也一直在提升,但他也有一个让百姓吃饱饭的心。

  建立大明后,朱瀚和朱元璋依旧和百姓站在一起,让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他们对百姓的照顾,这位驻守将军也相信朱瀚和朱元璋,但他万万没想到,朱瀚和朱元璋竟然能如此照顾,他们竟然因为政令没有写明白不能‘合租’土地,就要对百姓进行补偿。

  驻守将军感动的热泪盈眶。

  以前的蒙元对百姓如果有大明的一半好,他又岂会造反?

  当驻守将军把这一消息告诉百姓后,百姓激动地欢呼雀跃,面朝西北方向,高呼万岁!

  越来越多的百姓,或者说越来越多飞地中的百姓,他们得知大家可以联合种地后,纷纷以同村、同乡、同县为纽带,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联盟。

  也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来到海外飞地,娶妻生子,种地生娃领奖金。

  ……

  其实,政令中的漏洞,是朱瀚故意留下来的。

  否则以朱瀚的能力,他又怎么会留下漏洞呢?

  无他,故意尔!

  朱瀚制定那么多的优惠政策,让百姓到海外去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开垦土地,是为了让汉人能够在海外落地生根。

  让大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朱瀚的目的。

  至于说金钱……这玩意对朱瀚来说,只是一堆数字而已。

  朱瀚:我不在乎钱,我对钱没有兴趣。

  朱瀚没有,朱元璋有!

  当朱瀚拿着写好的奖励政策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也第一时间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得知是朱瀚故意留下的漏洞,听朱瀚解释原因后,大笔一挥直接签字同意。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朱瀚在政令中留下的漏洞终于被发现。

  朱元璋开心不已,赶紧把朱瀚喊过来,让他看奏折。

  朱瀚看到奏折后,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反而对朱元璋说道:“哥,别那么激动,这个漏洞是我故意给百姓留下的,他们发现很正常,接下来就是看成果的时候了。”

  顿了一下,朱瀚对朱元璋说道:“哥,在澳洲不是有驻军吗?他们主要的目的就是防范土著人闹乱子,不过有百姓在,土著想闹乱子也没用,咱百姓的软刀子可是杀人不见血的。”

  土著闹乱子,无非就是逼迫他们太狠,但大明的百姓,是最懂中庸之道的,他们对人友善,软刀子放血,土著慢慢的就被同化了。

  土著不造反,驻军的作用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