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第248章

作者:很废很小白

  敢不给?

  不给,家中说不得就会出现反贼。

  因此,富商大户们只得忍气吞声,咬牙给钱,心中对府衙官员以及宣化军已是恨透了。

  富商大户都是如此,城中普通百姓就更别提了。

  胡显昭吃肉,他手下的丘八自然也会跟着喝口汤。

  大户他们没胆子敲诈,可平头百姓与小商贩,还不是随意拿捏?

  一时间,城中怨声载道,沸反盈天。

  ……

  此时,已是韩桢入住宣化军军营的第二天。

  他却依旧没有出兵攻打淄川的打算,反而不紧不慢地整军。

  聂东知道县长胸有韬略,但架不住手下哀求。

  这些青州军将士,实在太想立功了。

  一个个磨刀霍霍,迫不及待。

  聂东被手下将士磨得没法子了,只得找上韩桢,旁敲侧击的问道:“县长,末将听闻过几日将有一场暴雪袭来,也不知会下多久,军营木柴所剩无几。”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快下雪了,再不动手,等到暴雪一至,又得耽误一阵子。

  雪中攻城,乃是大忌。

  地湿路滑不说,还会对火器产生一定影响。

  韩桢瞥了他一眼,问道:“沉不住气了?”

  聂东讪笑一声,如实答道:“末将知晓县长自有计策,只是将士们战意高涨,实在拗不过他们催促,只得来问一问。”

  韩桢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如果强攻,你打算用多少条人命去填?”

  宣化军虽糜烂,可军械齐全的情况下,仗着城高池厚,纵然能拿下,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

  聂东一时语塞。

  作为西军,他岂能不知,攻城没有取巧可言,完全就是拿士兵的命在填。

  宋军与西夏人交战这么多年,若细数战绩,实际上胜多负少。

  可为何北宋却始终处于守势呢?

  因为赢的基本都是据城而守的守城战,野战几乎就没怎么赢过。

  所以后来杨惟忠发明了寨堡战术,满西北的修建寨子和堡垒,西夏彻底没招了。

  攻城战没那么多花里胡哨,不管谁来了,都得老老实实拿命填。

  要知道,洪都之战,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围攻朱文正两万人,足足打了八十天,硬是没攻下来。

  陈友谅是废物么?

  显然不是。

  蒙古当初野战无敌,打襄阳前前后后打了六年,打钓鱼城更是用了三十六年。

  这还是因为蒙古手中有回回炮这类大杀器的情况下,否则再给蒙古几十年,都不一定能打下来。

  除非韩桢手上的火器有了新突破,威力足以炸开十数米宽的城墙,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相比于西军十万之众,青州军在人数上本来就处于劣势,除非他脑子坏了,才会选择强攻淄川。

  明明有更好法子破城,何需人命填。

  “记住,我们的对手是西军,没必要将士兵的性命浪费在这种地方。莫要急,让箭矢再飞一会儿!”

  韩桢说罢,遥遥看向淄川郡的方向。

  让箭矢再飞一会儿?

  聂东挠挠头,只觉县长如今说话愈发高深了,自己这脑子有些跟不上了。

  韩桢用兵虽喜奇,但用计却极正。

  自打他造反以来,从未用过阴谋,行的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因为在他看来,阴谋虽成本低廉,收益高,但同样风险也高。

  一旦被识破,努力会化为白费不说,自己也会陷入被动局面。

  然,阳谋则不同,光明正大的摆在对方面前,你明知道我要怎么做,却避无可避,只能接招。

  说白了,阴谋就是让对手实力变弱,让对手犯错。

  而阳谋,则是让自己变强,利益最大化。

  虽最终达成的目的一致,过程却截然不同。

  韩桢此次用的,看似是阴谋,实则依旧是阳谋。

  若是阴谋,他只需命仇牛将探子接触胥吏的书信证据,悄悄呈给杨敬德与李玉二人便可。

  成功了,杨敬德与李玉会果断举起屠刀,对府衙胥吏们下手。

  没了胥吏,府衙会立刻陷入瘫痪,大军压境之下,郡城内必定大乱,从而达到让对手实力变弱的目的。

  不过阴谋有失败的风险,如果杨敬德与李玉秉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想法,又或是识破了阴谋,那韩桢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费了,反而还会暴露卓楼这处情报点,并且让郡城上下团结一心。

  所以,韩桢选择了不会失败,且收益更高的阳谋!

  他不但要削弱对方实力,还要将胥吏为己所用。

  此份告示一出,整个淄川郡从上到下都知道,有个反贼名叫韩桢,要与胥吏共天下!

  这是大势,哪怕杨敬德与李玉,明知道是反贼的计策,也无济于事。

  取消胥吏世袭,提升胥吏地位,提高胥吏俸禄,打破上升通道,胥吏也可为官!

  换位思考,若杨敬德身为胥吏,能抵抗住这样的待遇?

  所以,必然会对胥吏心生猜忌。

  一旦心生猜忌,胥吏们如何想,已经不重要。

  哪怕这些胥吏一开始压根就没想造反,最后也不得不造反。

  ……

  又过了三日。

  韩桢招来聂东,吩咐道:“领四千步卒去攻城。”

  “啊?”

  聂东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只是佯攻,换钝头箭,将这些这些揭帖射入城中。”韩桢指了指脚下的一口木箱。

  当城内的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之时,一般都会寻找外部冲突,来转移矛盾。

  反贼,就是个很好的靶子。

  但韩桢岂会给杨敬德等人这个机会,于是选在关键节点,继续添火加柴。

  “末将遵命!”

  虽不解韩桢的意图,但军人秉性,还是让聂东没有多问。

  很快,聂东骑上战马,领着四千步卒出了军营,直奔郡城而去。

  城墙上的守军见到反贼来袭,一个个神色大骇。

  然而,等到青州军来到近前,守城的宣化军却面露疑惑。

  反贼竟只有四千人,没有民夫辎重,也无攻城器械。

  稀奇!

  “推进!”

  聂东骑在战马之上,高声下令。

  闻言,前排的盾手竖起大盾,连成一面盾墙,步伐整齐的朝着城墙推进。

  待到距离城墙一百步的时候,城楼上的都虞侯大吼一声。

  “放箭!”

  唰!

  一轮箭雨自城墙上激射而下。

  不过却尽数被高大宽厚的盾牌挡下,未伤到一人。

  待到一轮箭雨结束,躲藏在盾牌后方的弩手纷纷起身,举起手中神臂弩,对准城池内部,来了一轮抛射。

  “他们这是在干甚?”

  看着从头顶飞过的箭雨,一名宣化军满脸不解。

  一旁的士兵茫然的摇了摇头,答道:“不晓得,许是脑子被冻傻了。”

  哪有这样攻城的。

  一连射了七八波箭雨,直到将揭帖全部射完后,聂东大手一挥:“鸣金收兵!”

  铛铛铛!

  伴随着一阵刺耳且急促的金鼓声,四千青州军如潮水般褪去。

  青州军来得快,去的更快,独留下城楼上面面相觑的宣化军。

  然而,郡城内却一片沸腾。

  “俺中箭了,俺中箭了!”

  一名汉子背上插着一根箭矢,不断哭丧哀嚎。

  妇人在一旁抹眼泪:“当家的,伱若是去了,俺可怎么活啊!”

  哭着哭着,她忽地发现不对劲。

  怎地没有血从衣裳里透出来呢?

  念及此处,她抹了把脸上的泪珠,说道:“当家的,你先别动。”

  “咋啦?”

  汉子一脸不解。

  妇人一手抓住箭杆,轻轻一拔,便将箭矢抽了出来。

  再一看箭头,不由松了口气,欣喜道:“当家的莫怕,这是钝头箭哩!”

  钝头箭?

  汉子停止了哭嚎,接过箭矢仔细打量一番,发现箭头几乎快被磨平了,简直就是个铁坨坨。

  之所以能穿透衣裳,也多亏了神臂弩强大的动力。

  “他娘的,吓死老子了!”

  汉子撇了撇嘴,正要把手中箭矢扔掉,忽地发现箭杆上还绑着东西。

  取下之后,发现是一张揭帖。

  汉子不识字,只得求助婆娘:“欢娘,这上面写的甚?”

  妇人父亲曾是裱画匠,虽未进过学,但耳濡目染之下也认得一些字。

  接过揭帖,妇人面露喜色道:“当家的,这反贼说自个儿是贫农出身,知晓百姓疾苦,此番攻城,只杀贪官,不会伤及咱们。之所以迟迟未攻城,就是怕伤及无辜百姓。还说等破了城,会给俺么发钱发粮哩!”

  听到发钱发粮,汉子顿时来了精神,忙问道:“发多少?”

  “这倒没说。”

  妇人摇摇头。

  汉子揉了揉背上箭矢射中的位置,撇嘴道:“都是些没影的事儿,反贼说话不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