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铜雀铸天庭 第164章

作者:六两橘猫

若皇位之事不如何进之意,何进将选择兵谏。

皇宫内外人心惶惶。

汉灵帝驾崩乃天大之事,刚传出,洛阳之外便被中军校尉袁绍领兵围困,加上大将军兵马,兵马数量比蹇硕的宫廷禁卫更多。

若有冲突,必定两宫流血。

“萧大人,该如何是好?”

蹇硕见何进兵马已围困皇宫,急得如热锅蚂蚁。

何进气势汹汹而来,怕不会善了。

潘隐告密,他欲杀何进之事早在百官中传开,朝中群臣对宦官之事,早已不平,对何进的动作并未批评,默许其如此。

若让何进掌权,他的命必定要没。

“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你伪装出宫,逃之夭夭,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何进本意乃掌控西园八校尉,你若留下,必死无疑。”

“萧将军,没有其他选择吗?”

“没有。”林寒摇头:“如今他大权在握,此次领兵围困洛阳,看似要你的命,实则立威给百官看。刘辩必须登基,否则两宫流血。”

“这……”蹇硕凄苦:“萧将军,我走。”

“我让人送你,记住,出宫后隐姓埋名,待他日刘协能上位,你再出来。”林寒叮嘱道。

“萧将军,皇上生前知刘辩轻佻无威仪,想立刘协为帝,此事你是知晓,遗旨尚在万年公主身上。我忠于皇上,才有诛杀何进之心。我离开后,你千万不要让何进掌控禁军,待他日,你还能与他分庭抗礼,否则,这天下真姓何了。”

“此事我懂。”

林寒点头,朝曹正淳示意一个眼神,后者领会,领蹇硕离开。

一炷香后,曹正淳回来,手中多了一个血淋淋的人头,正是蹇硕,死时神情还有些不甘,死不瞑目。

蹇硕必死,他是除太后外,唯一知道他隐匿身份入宫的外人,若让他逃离,不慎落入何进手中,那林寒就有暴露的危险。

林寒不想将此事暴露于第四人之口,让自己陷入危险中。

拿到蹇硕人头,林寒与曹正淳一道,前往长乐宫。

长乐宫中,哭成一片,张让为首的十常侍,皆跪倒在何氏面前,求何氏保他们。何进围困皇宫之事,他们皆知晓。

“娘娘,密谋诛杀何进之事,皆是蹇硕一人所为,奴才等真的一概不知。”

“娘娘饶命啊。”

“求娘娘饶奴才等一命。”

“对,都是蹇硕做的,我们都不知情。”

“……”

何氏被张让等人哭得心烦意乱,眉头紧紧皱着,见林寒及曹正淳两人前来,当即喝止十常侍哭声。

一时间,宫内皆死寂。

“娘娘,奴才方才见蹇硕欲逃脱,便诛杀他,特将其人头带来。”

曹正淳将裹在布中的人头展示,还在殿中的十常侍,当即吓得面无人色。

“拿走。”

何氏嫌弃恶心,让曹正淳将人头收起,之后朝张让等人摆手,让他们退下。

“你们的事,本宫会与兄长说,既然密谋诛杀兄长之事,与你们无关,本宫自然会保你们。”

“谢娘娘,谢娘娘。”

十常侍忙不迭离开长乐宫,生怕何氏反悔。

待他们离开,何氏才看向林寒。

“萧将军,你杀了蹇硕?”

“他想逃出宫,所以杀了他,永绝后患。”林寒回禀道:“何大人陈兵洛阳外,蹇硕曾图谋杀他,他走不得。”

“此事我正想说,今皇上驾崩,本宫兄长却陈兵洛阳外,此举怕遭人非议。”

“娘娘,何大人此举,乃震慑群臣,刘辩必须登基。还有,何大人此举,更是想掌控西园八校尉,拿走蹇硕手中兵权。”

“兄长要兵权,给他便是。”何氏摆摆手说道。

“娘娘,臣以为,此事不妥。”林寒提醒道。

“有何不妥?”

“何大人掌天下兵权,权倾朝野时,若他日史侯继位,与何大人意见相左,娘娘,皇上他是听你的,还是听国舅的?”

何氏神色一滞,微微沉思。

“再者,何大人掌天下兵权,还有西园八校尉。若他日,史侯当皇上时,不听他的话,他行霍光之事,娘娘该如何?”

何氏直勾勾看向林寒。

“你想挑拨本宫与兄长的关系?”

“非也,此非挑拨关系,而是让娘娘慎重决定。明日后,史侯将在灵前继位,娘娘便是太后,史侯是娘娘之子,兵权哪怕不给史侯,娘娘掌握在手中,手握大权,也比给何大人好。娘娘手中有兵权,就有底气,有些决定不用何大人支持,娘娘可自行能做主。比如,刘协之事。”

何氏目光大亮,颇为意动。

思索许久,方才点头。

“言之有理,宫廷禁军不交,在本宫手中,比在兄长手中要好。”

“娘娘英明。”

曹正淳在一旁附和。

听到何氏答应,林寒暗松一口气,能把宫廷禁军的兵权保留下来,算是幸运。

有黄巾改变历史失败之事,他已知系统会修正主线历史,所以没想再去改变,而是选择,在其中谋求自己最大的利益。

“曹正淳,带上蹇硕的人头交予本宫兄长,让他退兵,就说宫廷禁军已在本宫手中,洛阳尽在掌握之中。”

“遵命,娘娘。”

曹正淳带上蹇硕的人头,快步离开。

第198章 【灵前继位,劝何后保留兵权】

嘉德殿上。

文武百官皆在列。

何氏着丧服,董太后、刘辩、刘协亦在灵前,百官伏跪,举国哀悼。

就在此时,殿外出现动静,何进大摇大摆入殿。

众人疑惑,皆不解何进要作甚,只能旁观。只见何进环顾左右,命人将龙袍取来,大步走向刘辩,将龙袍披在刘辩身上。

霎时间,百官神色大变,但众人不敢开口,有官员想开口,却被旁边的友人拦住,默不作声。

当事人刘辩一脸茫然,不知作甚,旁边的何氏让他不动。

脸色最难看的当属董太后,看到何进将龙袍披在刘辩身上,脸色能挤出水来。

“圣上驾崩,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圣上生前未立储君太子,亦未见遗旨。按律法宗统,大皇子刘辩于灵前继位,各位同僚觉得如何?”

众人默然,一片死寂。

片刻方才有人出列,正是袁隗。

“大将军所言极是,自古礼法,皇家传统,圣上有子祠,自然以嫡长子继位。圣上不立太子,当由大皇子刘辩继位登基,符合礼法,符合大统。”

“附议。”

“袁大人说得对。”

“附议。”

“……”

一众世家及亲何进派系的大臣,纷纷附议。

宦官及中立派大臣不敢说话。

何进大权在握,陈兵在洛阳之外,稍有不对,将血洗皇宫。况且有众多大臣提议,他们反对也无用,于情于理皆不合,还会平白得罪人。

未立太子,大皇子刘辩继位属于铁板钉钉之事。

“既然如此,按礼法,大皇子刘辩继位登基。太常刘焉领益州牧,迁益州,如今太常一职空缺,由司徒行礼仪之事,丁宫,新皇登基之事由你负责。”何进说道。

“是,何大人。”司徒丁宫出列道。

董太后闻言,心头怒火中烧,众目睽睽之下,带着刘协离开,留下百官面面相觑。

礼罢,百官急匆匆退去。

先帝不喜刘辩,更喜爱次子刘协,这是百官皆知之事,所以到死都不立储君,甚至想让蹇硕弄死何进,以让刘协顺利上位,但终究不成。

刘辩继位,改朝换代,百官要适应全新的皇帝,哪怕刘辩轻佻无威仪,也是正统。

“萧将军,如今史侯即位已成定局,接下来该如何?”赶回长乐宫的路上,何氏询问林寒。

“防董太后。”林寒简言道。

何氏身形一顿,轻轻颔首:“说说为何。”

“董太后今日当众拂袖而去,是不满何大人推史侯上位,但无可奈何。史侯初上位,根基未稳,太后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你和本宫想得一样。”何氏说道。

刚到长乐宫,曹正淳便来报,何进想见何氏。

“萧将军,如何?见或不见?”

“何大人乃娘娘兄长,自然要见。何大人此次前来,可能会谈及禁军兵权及诛杀十常侍之事,娘娘可自行判断,兵权不可轻易交出,十常侍之事,娘娘自行做主。”林寒低声说道。

“宫廷禁卫兵权先在本宫手中,不会给兄长,至于十常侍,你有什么想法?”

“娘娘,史侯今日于灵前继位,大典未行,根基未稳,十常侍于宫中党羽颇深,暂时还动不得,否则怕狗急跳墙,两宫流血,娘娘和史侯会深陷危险之中。”

“好,本宫懂了。”

何氏摆摆手,示意林寒退到幕后。

不久,何进便大摇大摆进入长乐宫,满面春风。

“妹妹。”

“大哥,你此次前来,所为何事?”何氏问道。

“蹇硕已死,我想拿禁卫的印绶,可在你手中?”何进开口道。

“大哥,禁卫印绶确实在我手中,但暂时不能给你。”何氏拒绝,何进并不意外,因为曹正淳和他说过此事。

“为何?你要这禁卫兵权有何用?”何进眉头紧皱,满脸不解。

“大哥,皇上刚刚驾崩,正值多事之秋,你先前屯兵洛阳外,又在灵前为辩儿加身龙袍,多遭非议。此时你再拿禁军兵权,怕是不合时宜。再者,兵权在我手和在大兄手中,并无区别。待日后,史侯帝位稳定,天下兵马大权,都会在你手中,何必急于一时?”

闻言,何进面目舒展,露出喜色,不再询问兵权之事。

“妹妹,此次前来,还有一事,乃十常侍之事。十常侍蒙蔽圣听多年,为非作歹,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必须除之。”何进说道。

“大兄,史侯尚未举行登基大典,大典诸多事宜,还要那些宦官照应,暂时不能诛杀。蹇硕已死,兵马大权在你我手中,小小宦官,翻不起大浪。待日后史侯坐稳帝位,十常侍再换不迟。”

“这……”

何进眉头紧皱,不敢出言苟同。

如今朝上朝下,无数人都想诛杀宦官而后快,此次皇上驾崩,靠山倒台,是天赐良机。

“大兄,此事皇上葬礼要紧,此事容后再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间当务之急,乃史侯登基大典,史侯未坐上龙椅,这事就一日未定。董太后和刘协可虎视眈眈,若出错,对史侯继位不利。”

“倒是。”何进赞同道。

何进与何氏寒暄后,离开长乐宫。

在其走后,林寒方才从屏风之后出来。

“萧将军,真是神机妙算。”

何氏赞叹,林寒所料之事,一字不差,何进就是来要兵权和谈及十常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