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旅者的自我修养 第149章

作者:汝当谛听

  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招三晋之民以开荒野,迁咸阳之都以抑贵族。

  仅仅二十年,秦国国富兵强,家给人足,百姓耻于私斗,勇于公战,对外连败魏国,一举收取河西之地,至此之后,秦国着眼一统天下!

  秦惠文王即位,族灭商鞅,不改其法,以张仪之策连横六国,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国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到了秦昭襄王即位,任用白起为将,先后战胜赵、魏、韩、楚、齐。

  攻取魏国河东、南阳、楚国黔中、郢都。

  发动长平之战,歼灭四十万赵军,攻陷东周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秦,彻底覆灭了周朝国祚。

  一统天下从来是千难万险的事。

  商灭夏历时两代,周灭商历时三代,

  秦国统一,更是艰难,连续六代,代代秦法,代代明君,这才有了奋六世之余烈的始皇帝!

  泱泱大秦,岂是虚名幸进?

第175章 权诈的时代

  秦国,战国七雄之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国力与日俱增,使得东方六国戒惧不已。

  这个国家的变法是诸国之中最为彻底的,他的制度、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迥异于其他国家。

  这个国家的贵族力量被打压到了最低,这也是其他诸国厌恶秦国的最根本原因。

  秦国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东方六国的人,腐朽的贵族就是拖累国家发展的蛀虫!

  他的存在,就是对东方六国最大的嘲讽!

  六国对秦国无可奈何,只能期待着这个国家自己堕落。

  但是商君以鲜血奠基的秦法还在,秦国注定继续强盛!

  车队缓缓行进着,王学斌坐在车里,探着头向车外观望着,观察着民众的衣着饮食。

  时不时的还会下车四处逛逛,与田间地头的百姓聊一聊,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习惯。

  蔡泽则是一直跟在王学斌身边,听着王学斌询问的内容,从不插话。

  他们一路走一路观察,终于来到了秦国都城,咸阳。

  “观澜先生看了一路,对秦国也有了细致了解,不知何以教我王?”

  王学斌坐在车上,正偏头看着车外的雄壮的城池,听到蔡泽突然发问,回头笑了笑:

  “秦国强盛天下皆知,有商君之法在,何须我这粗鄙之人置喙呢?”

  蔡泽坦然的看着王学斌,恳切的说道:

  “先生说的哪里话?

  先生大才,大王一直倾慕不已,常以先生之言以诲国臣,此次特邀先生来此,也是为了向先生求取治国之道,万望先生指点!”

  王学斌看了看他,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着城池说道:

  “咸阳城是我看到的城池之中,最为冷清的一个!”

  咸阳城确实是诸国最为冷清的一个,没有带剑的游侠,没有出行聚集的士子,没有贵族车马,甚至连工商业也很少,非常的冷清。

  蔡泽闻言笑着解释道:

  “秦国自商君变法以来,严明法制,惩戒五蠹,因而城池看起来不似东方诸国繁华,但其活力,是诸国所不能及的!”

  王学斌看着精气神十足的守城军,点了点头,没有在说什么。

  蔡泽见此也没有追问,笑着说道:

  “先生一路辛苦,还请先行前往行馆安歇,修整一番,大王明日将在宫中设宴,招待先生!”

  王学斌点了点头,没有拒绝蔡泽的安排,说实话,他也想见识一下这个声名赫赫的秦王。

  秦王宫,一身风尘的蔡泽跪坐在秦王下首,汇报着王学斌的情况。

  “大王,王观澜其人确是名副其实,臣随他左右,虽然未曾开言请教,但一路之上确是收获颇多,对臣治国理政有极大的增益!”

  秦王端坐在案前,认真听着蔡泽之言,面色沉凝,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知相邦有何收获,可否教教寡人?”

  蔡泽闻言,神色顿时凝重起来。

  “王观澜每到一地,必细查当地人口、田地、粮秣、民风民怨,起初臣还不以为意,但是一路行来才发觉,臣对秦国上下了解已然清晰明了!

  臣如此,王观澜必定更胜于臣!”

  蔡泽声音凝重之中带有一丝丝惶恐,这一路行来,他对秦国上下有了十分透彻的了解,对今后治国理政的帮助不可估量!

  这也是他最戒备的地方,他能了解到的,王观澜必然能了解到,他了解不到的,此人未必了解不到。

  一个他国之人,比秦国相邦更了解秦国,这怎么能不让人惶恐。

  秦王闻言面色不变,反而问道:

  “依相邦观之,我秦国可否招揽此人?”

  蔡泽沉思片刻,摇了摇头:

  “臣摸不透此人的心思,不敢私自揣度,但此人对我秦国并无恶意,相反,此人对商君变法赞不绝口,并非毫无可能!”

  秦王微闭双眼,猛然睁开,果断的吩咐道:

  “明日,寡人要亲自去行馆拜会此人,蔡相,你随寡人一同前往!”

  蔡泽闻言一惊,想要起身劝阻。

  这可不是话本小说,什么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这都是扯淡。

  作为一国之君,能够待之以诚,这就是最大的礼遇了!

  三顾茅庐?

  只是一些自认怀才不遇的秀才们的意淫罢了。

  战国讲的是什么?

  是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什么叫做国士以待?

  就是你把国家重要权柄交给我,我必然会为你做出应有的贡献!

  是公平,是对等!

  战国是一个权诈的时代,什么空口白话都没有实际行动实在。

  这也是礼崩乐坏的原因。

  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有的就是实际,就是白纸黑字!

  不相信任何虚言,自然就不在乎任何虚礼。

  在蔡泽看来,秦王这番虚礼并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许以高位,赐以厚禄,这可比礼贤下士管用多了。

  “大王,此事不妥,明日还是让臣去迎接此人吧,大王位尊,不宜轻动。”

  秦王自然明白相邦的顾虑,摇了摇头,郑重说道:

  “此人手中有寡人所欲之物,将于求人,先下于礼,王观澜此人确有神异之处,寡人亲自迎接,算不得折损颜面!”

  蔡泽一听此话,心下好奇,直接问道:

  “不知大王所欲何物?”

  秦王闻言,微微一笑,看着蔡泽反问道:

  “蔡相可知,这王观澜游了几国?”

  蔡泽闻言直接说道:

  “此人应是自齐国出发,一路之上......”

  说着,蔡泽想到了什么,顿时惊叹道:

  “大王思虑深远,实是臣所不能及,有大王在,一统天下,就在眼前啊!”

  秦王听着蔡泽的奉承,昂头笑道:

  “一统天下!哈哈哈哈......”

  ......

  秦国行馆,善柔三女坐在一旁行功,王学斌抱着一部商君书,细细品味着。

  在他对面,纪嫣然坐在那里发呆,双目呆呆地看着王学斌,不知想些什么。

  良久,王学斌看完一卷书,随手放到案几上,伸了一个懒腰。

  王学斌动静不大,但也足够惊醒发呆的纪嫣然了。

  她缓过神来,看着王学斌,起身到了一碗水,递了过去,随口问道:

  “先生品阅着商君书,可有所获?”

  王学斌随手接过陶碗,喝了一口,点头说道:

  “不愧是商君著作,确实深刻隽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治世之典!”

  商君书是商鞅留下的著作,原书二十九篇,后世只留下了二十五篇,书中所阐述的均是法家治国变革的思想,很合王学斌胃口

  “先生怎么评价商鞅?”

  纪嫣然生长在魏国,那里的人们对商鞅此人评价并不高,她也很好奇王学斌的看法。

  王学斌闻言站起身来,撇了一眼假装修炼,实则偷听偷看的三女,摇头说道:

  “商君此人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纪嫣然闻言来了兴趣,再次追问道:

  “先生何处此言?要知道,商鞅此人就是死在自己所立之法上,先生不觉此法太过严苛么?”

  王学斌闻言一口干掉手里的水,将碗放回桌上,笑着问道:

  “你可知,法是什么?”

  纪嫣然摇了摇头,一脸疑惑。

  王学斌走到窗边,看着夜幕中的秦王宫,感叹说道:

  “法!其实就是一把剑啊!”

  “剑?”

  王学斌回身看着诧异的纪嫣然,点头肯定到:

  “没错,就是剑!”

第176章 秦王嬴稷!

  “剑?”

  “对,就是剑!”

  王学斌看着纪嫣然,详尽的解释道:

  “剑者,凶器,出鞘即见血,不杀别人就杀自己!”

  王学斌回到桌案旁,靠坐下来,娓娓说道:

  “所谓诸子百家,其本质就是不同阶级利益代表在发声!

  孔子代表贵族阶级,孟子代表平民阶级,道家代表精英阶级,墨家代表弱势群体,而法家,代表的是统治阶级!”

  王学斌看着纪嫣然若有所思的表情,继续说道:

  “法家为统治阶级利益发声,所维护的也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严苛,他酷烈,压制其他阶级发展,为君王集权!”

  纪嫣然闻言有些不解,迟疑的说道:

  “那...那法家自己呢?”

  王学斌摇了摇头,看着她解释道:

  “包括法家自己也是被统治的一部分,法家之人就是在向君王献剑,这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等他们为君王扫清弊病以后,剑归于君王,这个献剑之人就成为了多余,为剑所斩,自然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