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竞斗:我每抽必中历史名将 第134章

作者:无声听惊雷

“李翰林等众卿劝谏有功,待平叛成功,朕必大赏!

眼下形势急迫,叛军一旦破潼关而入,关中将无险可守,

众卿可愿前去补防潼关?”

事情的轨道有趣地与史实重合了,

安史之乱中让人意难平的潼关防御战,将要到来。

当年安史大军兵抵潼关之下,李隆基听信谗言一番微操,指使老熟人高仙芝和突厥唐将哥舒翰先后被打败,一个被逼自杀,一个被迫投降。

自此潼关失守,长安沦陷,唐皇西逃,马嵬兵变。

如果这次潼关再失守的话,历史可是有可能重演的。

姜子凡看着那串名单,回想起一段战争史上的奇迹——

一名书生文官,仅凭七千兵马,死守睢阳城两年,阻敌12万,拯救了整个江南免于兵灾。

“我推荐一人同去拱卫潼关防御,真源县县令,张巡。”

第139章 连锁反应

一名相貌平平无奇,身着县令官服的文官面见众人:

“真源县令,张巡,见过圣上,及诸位同袍。”

系统播报:

【张巡】

武力:80,

智力:88,

统率:93,

魅力:85,

生平简介:

(708年—757年),字巡,山西永济人,唐朝中期名臣,着名守将。

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当时正值杨国忠当权,有人劝他巴结杨国忠,定会被重用,被他拒绝。

安史之乱时任真源县令,勇敢起兵抵抗叛军。

757年,叛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城,

张巡领区区七千守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两年,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无法南犯,唐朝东南地区免于战火。

最终因粮草耗尽、全军仅剩36人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绘像放入收藏大唐历代名将画像的【凌烟阁】。

特性:【决死守城】。”

观众读到张巡的简介,很多忍不住将他和后世的于谦对比:

“这张巡论气节和守城水平,我是没话说的。”

“又一个于少保,某种程度上,他比于少保更困难?”

“真是个奇迹,一座绝境孤城,他是怎么支持那么久的?”

“难道有可能……”

李白见到张巡很是开心,这个社牛当着皇帝的面也能与故人相谈甚欢,原来他们早就认识,张巡乃是李白妻子宗氏的介绍人。

而唐玄宗这头,看着张巡将信将疑:

“一个县令,对扼住叛军西进的咽喉真的有帮助吗?”

姜子凡拍胸脯说:

“放一百个心吧,只要给张大人人守城,20万敌人也飞不进来。”

唐玄宗便点两万羽林军交予姜子凡和张巡,自己坐镇长安诏令全国勤王。

……

潼关,

三秦锁钥,四镇咽喉,雄据三省要冲的【中华十大名关】,三国时曹操所筑,

过了潼关,离长安就只有一百多公里,几乎无险可守

这么短的路程,姜子凡,李白,张巡,李嗣业,李存孝,共四万多兵马很快就临近雄关。

眼前的画面让他们惊呆了,

外族守将高仙芝和哥舒翰的旗帜仍在,不过门楼当中那杆帅旗,已经是一个大大的【安】字。

好些人绝望了:

“完蛋,潼关里不是有近20万唐军的吗?怎么败得这么快?!”

“按这破关速度。抵抗了半天都没有吧?!”

“唐军投降了?不然怎么还有高仙芝和哥舒翰部队的军旗在。”

“什么【高卢国】剧情……”

此时的潼关东门,还有源源不断的军队赶到,

他们的人数很可能突破六十万,

其中不止有20万安史叛军,还有40万【阿拉伯国】,【金字塔国】,【犹大国】的部队,比刚刚进入副本时,翻了三倍,

这功劳主要归于他们三国联军推举出来的新主帅——

【金字塔国】的主将,

【穆斯林骑士王 萨拉丁】

武力:91,

智力:93,

统率:92,

魅力:93

欧洲及中东中世纪【三大名王】之一,

伟大的伊斯兰国家的领袖,重新统一了埃及和叙利亚。

最着名的战绩是在【哈丁之战】中夺回了圣城耶路撒冷,

萨拉丁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还是一位文化和宗教领袖,注重文学、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促进中东地区的学术大繁荣,

萨拉丁为人仁慈慷慨,清廉刚正,广受赞誉。

因在抗击十字军东征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和领袖风范同时闻名于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连欧洲人亦誉之为具有【骑士风度的君主】。

特性:【仁慈之王】,

特性背景:萨拉丁攻陷圣城耶路撒冷,得益于他的怀柔政策,入城后几乎秋毫无犯,并未杀戮敌方信徒,至今仍是时代佳话。

特性效果:劝降对手成功率提高30%;对战【基督国家】,【儒家文化国家】时,如对方将领血统不为该国最大族裔,被萨拉丁劝降成功率上升至70%。”

萨拉丁的英姿让所有中东,西亚,北非民众都为之疯狂:

“萨拉丁万岁!”

“四维破90,不愧是伊斯兰【名王】。”

“仁慈的萨拉丁!唐朝如果也由他统治会更好!”

“高仙芝和哥舒翰一个来自高句丽,一个来自粟特,怪不得被劝降了。”

“唐朝的汉人将领这么拉跨吗?唐玄宗怎么这么爱用国际纵队。”

20万潼关守军投降后,这支联军不可谓不兵强马壮,士气一时无俩。

接下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进入关中,碾平长安城。

随后安史叛军与外国联军经过激烈争吵后,终于在萨拉丁的斡旋下艰难商定兵分两路,

一路由安禄山带领20万人,以最快的速度猛扑长安,

另一路由萨拉丁及其余【犹大国】、【阿拉伯国】大军,扫荡和阻击长安外围还忠于唐朝的部队。

只是萨拉丁接下来做梦也想不到,他大军扫荡的第一座小城,就像钉子一般刺得他血流不止。

……

眼见潼关这头庞然大物,李白发出叹息:

“敌军人数远超想象,怕不是得合全大唐之兵,方能一战。”

姜子凡并不意外,这变故应该是之前隐藏任务都完成得太顺,觐见唐玄宗时又选了第二选项的连锁反应,

系统哪能好心让华国轻易获胜。

姜子凡需要搬来更多的人手。

张巡自告奋勇道:

“天选者,潼关和长安之间几乎一马平川,敌军必定很快就要直捣长安而去,

两地之间还有一座华阴小城,勉强算一处防守要冲,

我愿领人扼守华阴,尽可能拦住对方,待到天选者带回援军。”

军旅经验最丰富的李嗣业表示怀疑:

“华阴一座小城,又无险要地形,用人想拦对方几十万大军,无疑太螳臂挡车了。”

李存孝倒是无所畏惧,百无聊赖地舞着浑铁槊说道:

“我李存孝倒是挺佩服张巡大人的孤胆气概,

我与十八骑愿同他共守华阴城。”

“也好,张大人,李太保小心,我们会用最快速度搬救兵来的,

而且,

是一支能彻底终结叛军,中兴大唐的救兵。”

听到姜子凡的话,李白猛然想起一人:

“天选者,我想起早年在太原游历之时,见到一个军汉被人押着游街示众,

我见他相貌堂堂,便出钱救了他,

那日我们二人成为刎颈之交,后来再听说时,他已经是一方大员——左卫将军,朔方军节度兵马使了,

你的救兵,是说他吗?。”

第140章 挽大唐于将倾

姜子凡与李白的脑海中,一个高大的身影渐趋清晰。

可能只有那个人,才是这个时代的最终答案吧。

姜子凡拿出一壶酒,朝李白露出“不怀好意”的表情:

”诗仙,整点?

得用用你的第二特性,去和你的老朋友见一面了,这样比较节省时间……”

……

“燕王陛下,唐皇刚差人送来杨国忠的首级,希望陛下罢兵返回。”

刚刚自封燕王的安禄山见到“杨国忠”,一脚把它踢出百米之外:

“呵,李隆基还真是天真,以为我安禄山没了借口,就不会攻打长安了?

当了你老人家这么久的干儿子,可是要连本带利讨回来的!”

姜子凡分兵之际,安禄山和史思明带领20万叛军,直扑长安。

所过之处,生灵涂炭,尽成白地,数不清的秦地百姓根本连逃亡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叛军报复性地搜刮和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