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第220章

作者:万里不独行

自己能做的事情已经做完,剩下的事情就是听天由命,而且他不认为大黄峰有拒绝自己的理由。

果然,黎勇进不是一个人回来的,把他的另外两个合伙人也带了进来,三人一起向林一传达了最终结果:

“林总,大黄峰打车是你的了。”

黎勇进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有些复杂,似乎是庆幸,似乎是解脱,也有点像是惋惜。

至于林一,他有力地和三个人依次握手,踌躇满志地说道:

“合作愉快!”

第391章 三国杀2.0

黎勇进他们答应之后,林一打电话叫来了两个人。

一个是师姐,虽然林一早已向她交底过全盘计划,但如此关乎公司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场合她必须要在场。

另外一个是刘简妮,林一邀请她担任这次收购的财务顾问。

并购案里面财顾这个角色并不是必须的,但这场交易非常仓促,虽然林一和师姐曾经有过随便外卖网出售给每团的经验,但跟专业人士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对面的黎勇进曾经做过Tudou网的CFO,是这方面的行家。

林一虽然觉得他不至于故意坑自己,不然的话容易在江湖上坏了名声,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做生意不能指望对方太讲规矩。

这个邀请显得非常突兀,不过刘简妮还是来了,因为林一告诉她:“这次不会让你白干的。”

李莫言和刘简妮赶到的时候林一和黎勇进三人已经聊了半天,但还有大量的细节需要确认和落实。

于是万里出行这边三个人,还有大黄峰打车的三个人,针对这次并购吵了一整个通宵,贯彻了林一“当场出结果”的要求。

当第二天的太阳从地平线重新升起的时候,一切全都尘埃落定。

接下来的合同之类的事情自有双方的法务或者律师去忙活,熬了一晚上的林一并未感到疲惫,反而兴奋地神采奕奕。

在大家休息的空档,刘简妮端着杯咖啡来到林一身边,她这时才有空问道:“你打算什么时间公布?”

林一答道:“等彻底接管大黄峰打车之后吧。”

刘简妮提醒:“这个消息瞒不了多久,只要嘟嘟和快嘟察觉到大黄峰不再跟他们接触,立刻就知道你已经得手了,而且公司里难保没有另外两家的眼线。”

林一笑道:“我本来也没打算瞒着他们,这可是万里出行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到时候一定会搞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的。”

见他心中有数,刘简妮对此不再多说,而是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你能收购大黄峰我不觉得奇怪,看黎勇进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已经没有多少心气了,你出价高自然是你的囊中之物。”

“但是这一笔应该就把万里出行账面上的资金花得差不多了吧,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让我进来做一次A轮?”

“是,也不是。”

林一没有故弄玄虚,立马解释道:“我说过这次不会让刘总白干,所以我一定会让你进来。”

“不过我也知道万里出行现在的情况未必能满足你的投资要求,所以在那之前我还有一件事要做,就是给自己找个靠山。”

“大黄峰打车之所以融不到资,就是因为嘟嘟和快嘟分别背靠两大厂,投资人都认为他们没有机会抗衡。”

“所以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很快就会变成下一个大黄峰。”

他说到这里,刘简妮已经听明白下一步的计划了,她问道:“你有信心能够找到吗?”

“创业本来就是一种冒险,没有任何人能够有十成十的把握,如果谁说一定能赚钱,那一定是在诈骗。”

“我只能说值得一试。”

话是这么说,走到今天这一步林一当然也不是一点底气都没有,他心里还是有几分成算的。

刘简妮不再多言,端起手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提神醒脑之后几人再次回到了那张谈判桌前。

……

几天之后,一场新闻发布会在申城举行。

这次不是通过刘简妮的关系,虽然有她的从旁协助,但主要是李莫言筹备的,万里出行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媒体关系。

活动一开始当然是由林一公布的收购消息。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我很荣幸地向你们宣布,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用诚意打动了大黄峰打车的黎总和他的团队。

就在今天,万里出行和大黄峰打车将会正式合并,双方的运力和用户都会相互打通。

除了申城地区仍然以大黄峰打车的品牌单独运营以外,其他区域统一以万里出行的名义来开展经营。

当然,我们的初心和使命都没有改变,双方的团队将会精诚合作,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的出行服务……”

林一就像当初的王星一样,在台上扒拉扒拉了一通,不过媒体见多识广,也没搭理这一套,到了提问的时候关注的还是实在的东西。

“请问本次万里出行收购大黄峰打车的交易金额可否透露一下?”

林一笑容满面地说道:“经过双方的协商,一致同意本次交易的金额暂不对外公布。”

这次并购花了几百万美元,对于大黄峰打车的三个合伙人来说,排除早期拿到的一两笔小额投资基本没有多少钱落袋。

这个金额不公布,对于拿钱走人的黎勇进他们来说,可能是有不想露富的考虑;而对于林一来说,主要是因为不想在嘟嘟和快嘟面前暴露资金实力。

当然,大概的数量级他们肯定各自心里有数,毕竟那两家也跟大黄峰谈了很久的。

另一个记者问道:“请问合并之后双方的团队如何安置,大黄峰打车的主要负责人是否会在新公司任职?”

林一面露遗憾地表示:“万里出行抱着开放的态度,非常欢迎黎总和他的团队一起加入我们。”

“但是出于职业生涯的规划黎总并未同意这个邀请,对此万里出行表达了尊重和祝福。”

“我想强调的是,黎总始终是大黄蜂打车的创始人,他的精神将会和我们一直在一起,成为公司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两个关键的问题过后,其他的相对就没那么重要了,比如还有人问道:

“请问合并之后在申城单独保留大黄峰打车的品牌是出于何种考虑?”

林一非常诚恳地解答:“大黄峰打车在申城市场占有领先地位,在用户心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我们认为这些是公司宝贵的无形资产,应该最大程度上予以保留,这也是对于大黄峰打车之前的发展历程和核心价值的尊重。”

这些都是屁话,其实林一和黎勇进都清楚,等到万里出行完全消化了大黄峰打车,改名只是时间问题。

媒体拿了车马费之后回去写通稿了,而这件事情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发酵。

据说有想搞事情的媒体专程联系上了嘟嘟和快嘟,询问他们对于万里出行收购大黄峰打车这一事件的看法,而那两家的回复如出一辙:

不予置评。

没能拿到猛料的媒体只好丢出了这样的标题:《万里出行以小博大鲸吞大黄峰,打车软件进入三国杀2.0时代!》

而林一这边,消息刚刚发布出去不久,没等他进行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就迎来了一位意料之外的访客。

“有一位投资人想要见你。”

“谁啊?”

“她自称是高盛集团的柳清。”

第392章 来了一个聪明人

高盛。

这家公司是公认的全球第一大投行,历史最悠久、资产规模最庞大、业务范围最广泛。

其亚太区总部设在港城,90年代开始进入内地,凭借着“国际先进经验”给国内很多企业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训。

至于同行们,大概只能一边羡慕地边看边学,一边在心里暗暗喝彩:好快的刀法,原来韭菜还能这么割!

高盛确实很特别,在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着关于这家公司的各种真真假假的故事,很多语境下跟“华尔街”“国际资本”都是同义词。

这么大的来头,林一自然不能不见,而且是和师姐两人一起见的,给足了最高的礼遇。

柳清长着一张鹅蛋脸,眼睛很大,相貌算不上是美女,但给人一种精明外露的感觉。

她身上那股子投行精英的范儿很正,落落大方地与两人握手,对林一语气惊讶地赞叹道:

“没想到林总居然这么年轻,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对于李莫言她也没有怠慢,而是用非常欣赏的眼神看着她:“没想到能见到这么年轻又杰出的女性创业者,万里出行真的卧虎藏龙。”

柳清不像很多小女生,她们对于同性仅有的社交技巧就是夸张地吹捧对方的容貌,而是只提及对方的职场身份,显得非常专业。

初次见面,商务互吹了两句作为寒暄,她给两人分别递上了印制精美的名片,简单地自我介绍道:

“柳清,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你们可以叫我Jean。”

投行这个行当本身就是泊来的,所以有些概念也是原模原样抄过来的。

比如浮夸的title体系,也就是头衔,这些称谓跟人们日常听到的并不是一回事,外行人第一次看容易被唬到。

举个例子,所谓的VP即副总裁,听着像是公司里的大领导,在投行最多算个小干部。

柳清这个所谓的董事总经理,英文里通常简称MD,在投行里面是个级别,并不是职务。

这个级别可以代表出行都是头等舱、入住都是五星级酒店、年收入超过七位数的超级金领,而且单位是美元。

但要说是高盛这家公司的“高管”,就完全是望文生义了,柳清绝对不会这么自称。

当然林一很清楚,其实这个女人的身份不止于此。

除了高盛的背景,她最重要的身份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柳泰山的女儿,其家族三代人薪火相传不忘初心,被网友尊称为“满门忠烈”。

柳清P大毕业之后,因为父亲拒绝了让她进入泰山集团以后接班的要求,于是跑到美国去留学,念的是哈佛大学。

毕业之后她去了高盛实习,并且一连闯过12轮面试,在那一年行业淡季的大环境下拿到了极其珍贵的录用名额。

以上这些都是她优秀的个人素质以及不懈的拼搏精神最好的体现,与她的家庭毫不相干。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林一是信了。

既然柳清没有主动提及自己的家世,林一也权且当作不知道,只是很有礼貌地问道:

“敢问柳总今天光临万里出行这座小庙,找我们是有什么指教?”

“指教谈不上。”

柳清露出了恰到好处的微笑,“首先是对两位表示恭喜,我刚刚得知万里出行收购大黄峰打车的消息,能够在嘟嘟和快嘟的眼皮子底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你们非常了不起。”

“这次收购之后万里出行一跃成为与嘟嘟和快嘟同一个数量级的重要玩家,受到市场关注和全行业的瞩目,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胜利。”

林一没说什么谦虚的话,这位显然还有下文。

“除了道贺之外,今天我带来了一些行业的见解和看法希望与两位分享,以及一个小小的建议。”

“万里出行以不菲的代价,大费周章地收购了大黄峰打车,相信两位都已经意识到,在这个行业里面各自为战是没有前途的,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她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一下观察对面两人的表情,师姐一言不发,林一则接了一句:“我不知道高盛什么时候也开始从事风投业务了?”

“严格来说,高盛并不打算直接参与风投,特别是不确定性很大的早期风投项目。”

柳清一本正经地给两人科普:“高盛也注意到近几年一级市场的繁荣,我们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资金体量和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跟一般的风投机构有根本的不同。”

“我们更倾向于寻找潜力巨大但是确定性更强的行业机会,在腾飞之前帮企业插上一对翅膀,在助力的过程中收取合理的报酬。”

投行的盈利方式跟风投还是很不一样的。

投个2000万,10年之后拿到100倍的收益,听起来很诱人,但很可能它的资金期限根本匹配不了那么长。

另外,如果你一年要花掉200亿的投资预算,那2000万的项目是不会被考虑的。

否则的话跟1000个项目,怎么管理?

这些跟林一和李莫言他们没什么关系,柳清只是简单提了提,还是重点讲打车行业的事情。

“我这么说吧两位,高盛集团和我本人自从打车软件在美国出现以来,一直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这个市场需要大量的原始投入去培育,有专业的人士测算过,大概需要20亿美元的成本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规模可观的,具有盈利能力的市场。”

“但是如此巨大的成本谁能承受呢?”

“高盛可以。”

“因为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将来会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这些成本都是值得的、能够见到回报的。”

20亿美元,真是好大一个饼!

林一明知故问:“那柳总的意思,是希望能够投资我们万里出行吗?”

“是,也不是。”

柳清表示:“我刚才说高盛非常看好打车行业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行业格局还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