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第160章

作者:万里不独行

创业半年时间,挣到多少钱还是其次,李建国最喜欢的是这种团队之间相互扶持一起努力的氛围。

师姐那边就用不着林一去说什么了,她一直是个有决断的人,所以林一想到的是另外一件事:

“你们俩在家里会遇到长辈的反对,那其他成员是不是也会如此,毕竟他们甚至还不是合伙人的身份,只是一个小员工而已。”

他说的不是那些兼职的配送员,那些本来流动性就大,而是他们核心团队的另外十几号人。

“很有可能,过几天其他人陆续回来之后,得关注一下他们的心理状态,必要的话还得跟他们谈谈心。”

在学校的时候大家凑在一起,每天同进同出很有干劲的样子,也没谁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是过年回家的时候就会被父母或者各种七大姑八大姨以他们的“传统观念”来审视了。

耳根子比较软的人可能就会动摇。

林一感慨地叹了口气:“样样都得考虑啊,今天才知道为什么人家说年关是个关。”

第263章 搞钱不容易

林一他们商量完稳定军心的事情之后,就开始说开年之后怎么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首先重中之重的当然是迫在眉睫的饿了吗的威胁。

他们用了模拟攻防,也就是假设“如果我是饿了吗,我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随便”这样的方式设想了半天可能遭遇的打击,然后又针对性地讨论颇具方案。

讨论来讨论去,他们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需要钱。

不管他们打算怎么招架,都不可能凭空变出钞票来,归根结底还是手上有粮心里才不慌。

于是他们去给李菲菲教授拜了个年。

因为学校还没有开学,这次就不是在办公室里了,而是在提前联系过之后赶到了女教授的家里。

李菲菲还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正月期间林一他们当然不会空手上门,大家互道了一些吉祥话。

李教授的先生是一位在产业界工作的资深人士,也很客气地过来打了招呼,然后才把空间留给了他们。

显然,李菲菲是猜到了他们的来意的,还没等他们找机会开口自己就先主动说道:“你们是为了融资的事情来找我的吧?”

林一三人都有点不好意思,李菲菲一直对他们帮助很大,年前答应了会帮着问问融资的事情,现在还没开学就催上门来了,多少有点不礼貌。

李菲菲没有介意:“用不着不好意思,真正做事情的人就不能太在乎那些繁文缛节。”

“不过我这边暂时没有好消息告诉你们,有个别朋友向我表达了一定的意向,年后可以跟你们接触看看。”

“为了避免你们到时候过于失望,我得提前给你们打个预防针,这个所谓的有意向到实际投钱给你们中间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所以暂时不要太过于乐观。”

李莫言和李建国点头表示受教,林一知道这事儿没那么容易。

专业的投资人一天见他们这样的创业者可能要见好几组,这还是在对方相对靠谱能聊出点东西的情况下,那种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创业者十分钟就能打发一个。

那么多人里,最后能拿到他们钱的寥寥无几。

林一毕竟也没有真正创过业,顶多有一些超前的见识勉强算个理论派,所以还是诚心诚意地请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有的。”

李菲菲耐心地传授着经验:“跟投资人见面要掌握好分寸,首先你要拿出让他感兴趣的东西,可以是一个新奇的点子、一种至少听起来可行的商业模式,如果你能拿出独门技术那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你也不能太信任他们,要始终谨记你跟他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把自己的底牌全都透露给他们也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找其他人来做你想做的事情,特别是你们这种情况,保不齐就是对手派来的探子。”

这个提醒林一三人都能理解,上次刘简妮就是在创业大赛上发现了他们的存在,反手就转告了他们的竞争对手饿了吗。

还好当时没有漏太多底。

找投资其实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要是隐瞒得太多呢投资人可能觉得看不到你的真东西,当然不愿意投钱,毕竟圈子里诈骗也是常有的。

但是拿出太多东西呢创业者也觉得不放心,生怕自己分分钟被教做人,所以要找到一个默契的平衡点。

其实那种有过经验的连续创业者,特别是以前有过成功案例的,投资人对他们就比较宽容了,甚至只是冲你这个名字就可以直接掏钱。

不过那种创业者早期是不愁钱的,都有自己熟悉的投资人,也不会在市场上随便接触陌生的机构。

这些事情李菲菲就没有跟他们说了,因为这边三位都是典型的“白板创业者”,也就是无名小卒。

“所以你们要好好准备准备,想想怎么把项目推销出去,等你们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去跟他们见面。”

林一他们从李菲菲教授那里告辞离开之后准备了不长的时间,主要是网站的业务逻辑、竞争优势。

他们顺便还把林一上次编的故事都润色了一下,虽然最后并没用上。

然后就开始和李教授介绍的投资人见面,因为公司不是学校不用放寒假,所以他们的工作早就恢复了。

林一见了几家之后发现大家关注的事情大差不差,其中最难以回避的就是和饿了吗的竞争。

其实创业的时候有一个模仿对象不完全是件坏事。

比如国内互联网行业早期大家都是从美国硅谷抄来的商业模式,跟投资人介绍的时候大大方方说我是国内版的某某某。

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别人理解你的商业模式,而且有一家可比公司放在那里,两相比较算估值的时候比较好说。

你抄的对象用户多少,估值多少,那以你的用户数应该估值多少?

一道简单的小学算术题。

但林一他们现在的情况不太一样,大家不是在大洋两岸错位竞争的,而是直截了当要在一个碗里抢饭吃。

既然已经不是一个新东西,又已经有一个成立时间比你早、规模比你大得多的行业龙头摆在那里,大家在同一个赛道上飙车,这个障碍物是越不过去的。

也不是说有人做了就不能投,这样的话就不存在风口的时候大家一拥而上了,而是要画一个投资人吃得下的饼。

林一当然会为自己辩解:“虽然在线订餐这个市场现在还比较小,但最近两年就是一个关键的爆发期,完全容得下两个企业同台竞技。”

他的意思是市场容量很重要,一个十亿的市场就算占八成的份额,也不如在一个百亿的市场上吃两成的份额。

这个答案看起来并没有得到投资人的认可,论行业研究的话他们做的比林一细多了,用不着林一给他们上课。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一口回绝,但也没直接答应下来,而都是以“再考虑”“再研究”拖延下来。

搞风投的金融机构不是银行那种蹒跚的巨人,他们的效率是很高的,所以没有回音本身就是一个结果。

跑了几天一无所获的林一向自己的两位合伙人感慨:

“搞钱果然没那么容易。”

第264章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开学前的两三天,团队里的其他人陆续回到了学校,林一跟李莫言、李建国三人请所有人吃了顿饭当作开年的团建。

根据三人之前的商量他们各自观察了几个人,特别是觉得可能心态会有所浮动的,果不其然一个年回来立马就有人跑到他们这里请辞。

林一他们当然是尽量挽留,毕竟这年头找个便宜又好用的熟练工不容易,不过那些去意已决的也并不勉强。

好在至少邵宇、王雨琦和张峋这样的骨干全都立场坚定,所以这支队伍目前还算建制完整,战斗力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这边厢他们还在这儿稳稳士气,另一边从年前起就担心已久的饿了吗的攻势终于靴子落地。

有意思的是,饿了吗可不是随便外卖网这样员工和消费群体都由学生构成的,他们是完全的社会型企业,春节之后早就正常复工了。

但却偏偏挑了开学这一天正式宣布了新一轮优惠活动,不光是来势汹汹,完全就是针锋相对,至于是针对谁只能说不言而喻了。

“他们是怎么推广的?”

林一还算镇定,毕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李建国直接给他和李莫言一人递了一张传单过去:“今天在寝室里面收到的,他们效率很高直接塞了就走,一天之内就传遍了全校。”

京电可是他们随便外卖网的大本营,这不啻于直接打脸。

林一拿起传单扫了几眼,蓝底白字印制得很精良,散发着一种经费充足的味道,上面用加粗的字体写着一些“重磅消息”“开学特惠”之类的话。

“具体怎么补贴的?”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他们直接掏出自己的手机,直接在饿了吗上面下一单就知道了。

林一观察之后发现,饿了吗是在配送费上面做了一些优惠,然后集合了一批商家做了一个活动,近期下单不仅享有折扣还有饿了吗赠送的饮料。

这些东西在订单上看起来差不多能有四五块钱的优惠,实际上饿了吗那边的成本顶多也就两三块。

不少了。

大学生的经济能力比较有限,属于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意思就是爱贪小便宜,没有什么品牌忠诚度可言,两三块钱的诱惑足够左右消费选择了。

李建国有点忧心忡忡,不过林一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一单贴两三块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以后他们每一单贴十块几乎就是白送的时候你们还没见到呢。”

这话连李莫言都不敢相信:“我算了一下,照这个补贴力度我们已经没办法盈利了,也就是说在亏钱给消费者送餐,他们不可能比我们好到哪里去。”

“一单贴十块钱,钱多烧的吗?”

要这么说的话还真是烧的,而且是大把大把烧,花投资人的钱去占领市场想想还是很过瘾的。

那些事情暂时还太远,只能先顾眼下。

李建国问道:“我们怎么办?现在账上没多少钱了,如果我们跟的话撑不了多久。”

“不能跟。”

林一稳了稳心神,“不要被对方打乱了节奏,现在的情况是对方比我们资金雄厚,比补贴是死路一条,这才是他们期望的结果。”

“在价格上我们本来是有点小优势的,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看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另外就是我们还得抓紧搞钱。”

事实证明林一的推断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虽然开学之后受到饿了吗补贴的影响随便外卖网的订单量一直没有达到年前的巅峰水平,但也不至于有太夸张的下跌。

他们调查了一圈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同学比较在意送餐到寝室这点便利的,特别是女生。

有人专门做过市场调查,女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明显强于男大学生,所以她们对价格相对没那么敏感,而且很多女大学生出于身材管理的目的是不喝那些高糖饮料的。

难怪大家都想做女人的生意。

不过没等林一他们庆幸太久,另一个消息从李莫言那边传来,这是她从商户那边拿到的。

“饿了吗在跟商户们谈判说,跟他们签独家协议的话能够得到优先的推荐,各种优惠活动也更有机会参与。”

所谓独家协议,就是指一个商户只要在饿了吗的网站上线,就不能在随便外卖网这边上线。

其实就是利用现有的行业优势推行变相的“二选一”霸王条款。

只不过此时的饿了吗还没有后来的另一家龙头那么强势的市场地位,可以直接逼迫商家强行“二选一”。

“虽然目前来看对我们的影响还比较小,特别是在我们这里销量大的商户,是轻易不舍得放弃这些订单的。”

“但长此以往,如果两边的订单规模进一步拉开差距,那就不免有商家要想着舍小取大对那边动心了。”

这招就有点釜底抽薪的意思了,如果说他们的随便外卖网上连商家都没有了,消费者想支持都没地儿支持去。

“饿了吗还是挺看得起我们的呀,像我们这样一轮正经的融资都没做过的小虾米,还对我们用了一套组合拳。”

林一这个“受宠若惊”的表现并没安抚到自己的两位合伙人,李莫言和李建国都是神情严峻的样子。

饿了吗早期在申城发展的时候其实遇到过比他们更有钱的团队,当时也是采用了烧钱的补贴战术,然而最后饿了吗是凭借为商户解决了痛点,用更好的用户体验赢得了市场。

林一猜测可能是这个原因,让他们没有迷信补贴,而是多管齐下。

他想了想说:“对于我们网站上销量占比高的核心商户我们必须要拉住他们,可以适当地给一些好处。”

“我们没有饿了吗那么财大气粗给不了直接补贴,那可以在其他事情上行一些方便,比如配送上的优先度,其实商户的固定费用也不是不能谈。”

“相比于利润现阶段我们更需要留住用户,无论是哪一头的用户,商家跟消费者都不能丢。”

“至于那些边缘的商户如果实在要改投饿了吗也不必过于担心,随便外卖网的商户覆盖本来就比不上它,因为我们上线的时间实在太短了,这些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不过呢,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光挨打不还手岂是长久之计?

“钱啊,钱啊,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第265章 高端的竞争只需要最原始的方法

如果说补贴消费者和拉拢商户都还算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手段的话,那有些东西就不太上得了台面了。

这天晚上开会的时候李建国说道:“今天朝阳那边的队长跟我说,有配送员在店里面取餐的时候遇到了饿了吗的蓝骑士,对方故意碰掉了我们这边的一份餐,要不是对方跑得快差点打起来。”

这事儿闹的,属实有点哭笑不得。

“这不是第一起了吧?”

李建国也抱怨:“开学才没几天,每天都有队长跟我汇报说和饿了吗的骑手发生了小摩擦,要不是在路上别电动车抢道,要不是在店里不按顺序抢餐,乱七八糟的都有。”

“今天这一起算是最严重的状况了,这损失肯定不能让配送员背,最后是跟店老板商量重新出了一份。”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