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 第511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OK!”

范雷爽快的答应下来,随后马上找起了电话,似乎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

赵奕奇怪问道,“找什么呢?”

范雷道,“找电话啊!我认识个鸿星尔K广告部的经理,就说到时候我穿全套鸿星尔K的衣服、鞋子,有电视直播,世界数学最高舞台,怎么也来个几万广告费吧?”

“我K!”

赵奕听的都惊住了,他狠狠的竖起大拇指,用力的说道,“你特么……真是个天才!”

……

等回到了宿舍以后,赵奕想着国际数学家大会,也感到稍稍有些遗憾。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个不错的数学交流场所,汇集世界各国最顶尖的数学家,四年前去了一趟收获也很大,那些现场的数学报告,总是能有一些吸引人的亮点,或者带来一些灵感之类。

“好像是很久没有研究数学了。”

“正常来说,菲尔兹获得者也会被邀请在大会场做报告,不然也让范雷顺便帮忙做个报告?”

赵奕想着还是摇摇头。

范雷?

作报告?

这家伙看论文都看不懂,根本不可能做什么报告,也许让他照着论文念,都有些符号不理解,转而把内容念错。

更何况,他确实很长时间没研究数学,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

当想法从脑子里滋生,再加上近一段时间也有些清闲,就是等待航空集团的验收,他不知不觉的就琢磨起了数学。

他很快想起了一个内容--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

在研究粒子的边界理论,塑造围观粒子能量组成的时候,赵奕就对‘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问题感兴趣。

这是个极其复杂的数学物理问题。

杨镇宁和米尔斯一起做数学物理研究,他们的目标是想通过描述基本粒子行为,用数学的方法统一核心的电磁力、弱力以及强力。

在电磁的理论中,整体规范对称性对应着电荷守恒,一旦要求这个整体规范对称性在局域下也成立,就能得到整个电磁理论。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把这种思想推广到其他领域呢?比如强力、弱力?有没有可能同样要求某种整体对称性在局域成立,然后可以直接产生强力、弱力的相关理论呢?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也叫杨-米尔斯理论。

杨-米尔斯理论被普遍认为是超越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的重要成果,也就是超越了杨镇宁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

现在的量子物理中,强力就是用杨-米尔斯理论描述的,量子物理中把弱力和电磁力实现了理论结构角度上的统一,而统一之后的电弱力也是用杨-米尔斯理论描述的。

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问题,是千禧年七大数学猜想之一,它就起源于物杨-米尔斯理论,问题的正式表述是:证明对任何紧的、单的规范群,四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杨-米尔斯方程组有一个预言存在质量缺口的解。

这个问题牵扯到粒子的基本规范探索,并阐明物理界尚未完全理解的自然界的基本方面。

赵奕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杨-米尔斯问题和粒子的边界理论有关系,杨-米尔斯理论就是以对称性、数学方程,阐述微观立场相互作用的关系,而粒子的边界理论则是以粒子的能量组成角度,去解释微观物理发生的根源。

同样是微观物理的原理研究表述,两者必然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如果再进一步深入探索粒子的能量组成,就肯定会牵扯到场力问题,也必然会牵扯到杨-米尔斯理论,甚至牵扯到理论的证明。

赵奕希望能作进一步的研究,他对于粒子数学的研究,和其他理论物理学家一样,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四大力的统一。

当连续深入思考了几天后,他还是暂时放弃了对杨-米尔斯问题的研究,最主要是基础还没有打好,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可不是短时间的研究。

那要比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要复杂的多的多。

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他注意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也马上提起了兴趣。

因为,《衍生率》。

现在赵奕对《衍生率》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发现《衍生率》是个非常好的‘逻辑推导’能力,和正常的逻辑思路进行的推导不同,《衍生率》能够依照条件找到‘最可能’的通路,而不是依照条件列举大量的可能。

这个能力做研发很有用,解决数学问题似乎也有很大帮助。

赵奕想要真正试试《衍生率》的作用,也找到一个很不错的逻辑推导问题--

NP完全问题。

这是千禧七大难题的第一个。

数学界之所以对NP完全问题感兴趣,最主要是因为它是纯粹的逻辑问题。

NP完全问题的正确表述是:NP=P?,P(确定性多项式算法)对NP(非确定性多项式算法)问题,问题的表述似乎很复杂,简单解释一下就能明白过来。

NP,就是非确定多项式算法。

有的问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找出答案,而有些问题则不能。

比如,下一个质数是多少?

这个问题的解答方法,就只能靠猜测并且一个个去验证,验证出后续某一个数字是质数,就等于是解决了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NP’,可以简单理解为‘不知道具体要算多少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验证过程就是P,也就是‘运算一次就解决了问题’。

举例来说,数字5后面的质数是几?假如不知道后续的质数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认为是‘NP问题’,做法就是一个个去验证。

6,不是。

7,是。

问题解决了。

在验证7的运算中,就解决了数字5后面的质数是几的问题,就可以认为这个运算过程,也就是问题解决方案P。

听起来似乎是很简单,但如果是寻找超大质数,牵扯到的运算量就非常大了,一个个去验算到最后就发现无法继续。

NP完全问题,就是要证明是否存在统一的防范,快速解决类似‘只能靠猜测去验算,而不能直接运算得到结果的问题’。

如果存在,找到这个方法。

如果不存在,证明不存在的原因。

NP完全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复杂的数学逻辑问题,仔细深入的一想,就不得不觉会让人沉浸其中。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数学家,都对NP完全问题的研究感兴趣的原因,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数学家能证明出来。

赵奕想到了NP完全问题,觉得空闲时间也没事情,顺带着试试《衍生率》效果,干脆就决定深入的研究一下。

与此同时。

航空集团的总部迎来了科学院软件所派过来的团队,带队的正是新晋信息学院士刘贺敏。

刘贺敏的团队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但仔细注意就能发现,有些人对刘贺敏团队的到来不怎么感冒,尤其是航空集团旗下,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人。

两个研究所分别派来了小团队,总计加在一起有十个人左右,带队的是经验丰富的研究员郭金华和邓敏容。

郭金华、周丽敏都看了‘智能控制系统’,他们马上就得出了,其中牵扯到非常复杂的算法,必须要顶级的数学计算机专家来。

事实上。

两人的想法是,必须让赵奕本来过来讲解,才能把原理完完全全的摸透,只不过因为赵奕是设计组的领头人,不太可能参与验收工作,自己设计自己验收,听起来就很不靠谱。

虽然刘贺敏是信息学的院士,在进化算法、神经网络的研究方面,有着世界级的成果,数学理论研究上也有一定成果,但要说能看懂‘智能控制系统’的内容,还是让他们不太相信。

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很自信,刘贺敏的研究成果比较高,但牵扯到具体的程序、算法,理解能力上不一定他们强。

刘贺敏也知道航空集团人才济济,自己来自科学院软件所,还是科学院新晋的信息学院士,但要说到航空集团内部,头衔真的很难有什么说服力,旁边做招待的最低也是个研究所,还有动力学、机械学的院士,一个个都是学术、研发的顶尖人士,他和团队必须要在理解‘智能控制系统’上,真正弄懂一些东西才有说服力。

所以被招待了一番后,刘贺敏就提出快速进入到工作中。

他们很快拿到了报告。

因为牵扯到保密性质,团队里普通的研究员,就只能拿到一部分报告和代码,他们会分别负责一部分的研究,刘贺敏则是拿到了全部的报告和代码,也马上投入到研究理解中。

然后。

刘贺敏左看看、右看看,确定没有人注意后,才从公文包里拿出个密密麻麻、写满了内容的笔记本,对照着报告和代码认真看了起来。

第四百六十九章 赵奕的灵感来源被曝光了!

‘智能控制系统’验收组,里间的一个小办公室。

刘贺敏正对着笔记愁眉苦脸。

他本来以为有了赵奕提前的讲解,就会很快把‘智能控制系统’摸透,真正做研究的时候才发现,想得实在有些太简单了。

笔记上大部分内容,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是赵奕讲的内容不对,而是讲的大部分都是介绍了只能控制系统大体设计思路、流程,并说了一些他认为理解有困难的地方。

在听赵奕讲解的时候,刘贺敏觉得是很正常的,因为正常的讲解都是如此,先是大体的做个介绍,随后就细节化的说重点、难点的。

现在对着报告、代码做研究的时候,他就发现问题还是很大,最主要是讲解的不够细致,以至于他对于各个算法包,详细的计算、设计思路都是一片茫然,对于核心算法也只是知道作用,根本不明白具体的原理。

刘贺敏倒是没有责怪赵奕的意思,只是觉得自己小看了‘智能控制系统’,怪不得航空集团都要找科学院软件所援助,以报告和代码的复杂性,短时间是根本理解不了的,有些晦涩的算法程序,只一个大致的思路就要理解好半天。

刘贺敏心里直呼准备不足,也知道是没有办法的。

在来到航空集团以前,赵奕不可能给他看源代码,最多对着屏幕简单说一下研发思路,讲解一些重点的算法,就算是这样都已经涉及到‘违规’,也就是因为‘智能控制系统’是赵奕设计的,再加上他是科学院信息学院士,参与过好多国家项目,并且即将到航空集团辅助‘智能控制系统’的验收工作,才勉强算是说的过去。

赵奕能做的都做了。

但这些远远不足以让刘贺敏快速理解报告和代码,最有难度的是‘智能控制系统’核心算法,他唯一能做到的就只是‘找到核心算法包’,却不算时间理解核心算法的内容。

其实刘贺敏不知道的是,赵奕比他想象中的要尽力的多。

赵奕是完全相信刘贺敏的,他知道刘贺敏不是欺骗自己,因为他能用《因果律》进行检测,知道刘贺敏确实是要辅助航空集团做验收工作,才尽努力去做讲解。

但是赵奕给人讲解有个问题是,他不知道具体什么地方难。

因为,思维方式不同。

在其他人看来,有些位置的算法晦涩难懂,但换做是赵奕则是非常轻松,一个《联络率》就能直接出过程,他根本不用费脑子,直接打出来就好了,因为牵扯的代码太多,有些地方连他自己都记不太清楚,别更说给别人说难点了。

所以给刘贺敏做讲解的时候,赵奕真的是尽心尽力,连续说了好几个小时,但他说的有些地方,在刘贺敏看来很容易理解,结果刘贺敏就对‘智能控制系统’的难度,做出了有偏差的判断。

现在刘贺敏只感觉很无奈,笔记上大部分都是无用的,好在还是有一些地方有用,比如对算法包整体的描述。

他对照着报告去理解,也详细的知道了整体构架,以及每个算法包的具体作用。

这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非常深入的理解,他也稍稍感到轻松一些。

“先了解整体构架,然后细分,详细的进行理解。”

“这个方法也可以。”

“但是核心算术……”刘贺敏打开了报告对照源代码,仔细看都觉得很头疼。

……

两天后的上午,刘贺敏带着疲惫从办公室里走出来,他走到窗前看先窗外的风景,适当休息一下喝了杯茶水。

郭金华也正巧放下工作,他走过来问道,“刘院士,有进展吗?”

“倒是有一点。”刘贺敏点头说道。

“说说看?”

旁边的人也支起了耳朵。

郭金华、邓敏容带队的小组,和刘贺敏的软件所团队,都是一起工作的,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理解‘智能控制系统’,到不需要每一行、每一列的去理解,去做详细的验证,只是验收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做,但每个算法包的功能都要运行检测,核心算法也一定要了解。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核心算法,只要弄明白了核心算法,涉及到具体的代码,其他只需要知道功能、大致浏览一下,一个个算法包则是运行调试,结果没问题就可以了。

刘贺敏轻抿了口茶水,把郭金华带到了办公室,就开始详细的讲解起来。

很快,邓敏容也来了。

郭金华和邓敏容一起听起了刘贺敏的讲解,他讲的是各个算法包具体的作用,哪些算法包构成了核心算法,以及核心算法具体是怎么运行的。

可以举例简单理解。

比如,智能控制系统是一头大象,源代码就是大象全部组成,细化到每一个细胞的结构、功能,再组成各个器官等等。

核心算法就是大象身体内部的各个系统,有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

验收组不需要搞清楚细胞是怎么构成的,但必须要知道核心算法的具体原理,但因为算法难度太高,他们根据报告也只能知道,大象有四条腿、一个大鼻子、两个忽闪忽闪的耳朵等等。

这些外在的报告中都有介绍,但牵扯到内在的系统,报告不可能全部详细的写出来,有些内容还是要靠个人理解。

现在刘贺敏就在阐述大象的内部系统构成,但他知道的也只限于‘哪一部分是消化系统’、‘哪一部分是神经系统’等等,具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是怎么构成的,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尽管如此,刘贺敏的讲解也让郭金华、邓敏容惊为天人,因为他们研究了很长时间,也只理解到那些算法包是核心算法,并没有能划分的这么细致,没想到刘贺敏来了仅仅两、三天,就已经搞懂了核心算法的大体工程。

“不愧是信息学院士啊!”

郭金华心里感叹着,“仅仅两、三天时间,比我们研究很久了解的还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