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 第284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凯莎到了国内团队的工作地点以后,就发现大厅和走廊空无一人,他转过一个拐角才发现,一个工作间门口挤满了人,好像是在谈论什么。

她走近也没有听明白,因为国内团队说的都是汉语。

工作间内。

团队的人帮忙输入了上一次的D区数据,还有这一次刚分析好的数据。

两种数据,分别有高能光子对和轻子,等于是进行了四次验证。

等程序完成了所有筛选后,绝大部分数据就被刷下去了,剩余的数据进入到另一个,被早就设计好的算法中。

很快。

电脑上出现了一张平面图,图上出现了一条线段。

这就是高能光子对动量绘制的图表,下面对应的就是特定的质量,线段前端部位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鼓包’,‘鼓包’所对应的位置正是125GeV。

刚到一把‘鼓包’的位置放大,下拉发现对应的是125GeV位置时,马上兴奋的攥紧了拳头,“汤姆,看到了吗?我成功了!”

基博尔盯着电脑图像,眼睛都快瞪了出来,他马上大喊了一句,“这不可能!”

和他同时喊出声的还有阮文烨,“不可能!就算是真的,也说明不了什么!”

“假的吧!”

最后一句是陈明说的,他的音调非常小,但语气却充满了坚定。

赵奕?

一个量子力学方面儿的纯菜鸟,来的时候连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找出希格斯粒子?

这不是开玩笑吗?

如果这件事儿是真的,其他的物理学家是不是应该找一座高楼,俯视着地面用尽全力的往下跳?

活着?

还有什么意义吗?

陈明都感觉有些怀疑人生,他想想好在自己不是研究物理的,马上第一个接受了结果,“恭喜你!”

“不可能的!”

“绝对是假的!”

基博尔和阮文烨还是不相信,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感觉非常的怪异。

基博尔觉得自己不相信很正常,因为他最开始就是想看赵奕怎么失败的,但是阮文烨是团队的核心,他的同意让团队帮赵奕输入数据,应该是对研究有信心的啊?

阮文烨的想法则截然相反,他觉得基博尔和赵奕一起做研究,发现成功了不应该很兴奋吗?

怎么就和他一样不相信呢?

不过两个人并没有什么交流,而是让赵奕快一点儿进行其他数据的测试。

很快。

第二次数据测试开始了,是上一次D区数据的高等光子对,得出的结果和上一次没什么区别,都是在125GeV位置形成了一个鼓包。

第三次、第四次是轻子数据的测试。

结果和上面两组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有一组轻子数据的鼓包并不明显,但还是能看出一点点凸起。

在最后一次测试结束后,赵奕忍不住兴奋的站起来,“成功了!”

门口的一群人也兴奋起来,“真的成功了?”

“真的假的!”

“不可能吧!”

“如果真的成功了,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啊!”

“赵奕真是神了!”

后排的凯莎听的有些懵,她不明所以的问道,“你们在说什么?什么成功了!”

“希格斯粒子啊!”

有人发现旁边站着个美女,忍不住兴奋的说了起来,“是赵奕啊!他设计了个程序,检测出了希格斯粒子!”

凯莎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愣愣的自语着,“设计个程序,检测出希格斯粒子?”

“别开玩笑了!”

“做梦呢吧!”

“不可能!”

第二百五十七章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凯莎才知道国内团队分析验证报告做的慢,是因为做了额外的工作。

但是,验证疑似希格斯粒子的新粒子?

不可能的!

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凯莎知道自己不是量子物理的顶级人士,但他也知道测试实验不可能检验出希格斯粒子,最少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对撞机的拥有者是核子组织,检验新粒子这样的重大工作,需要核子组织一起去完成,单独一个团队只负责分析一部分数据,也不可能依靠部分数据去分析出粒子。

凯莎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甚至觉得是有些好笑。

一个团队去帮赵奕做检验希格斯粒子的研究?这些人还觉得成功了?

这也太好笑了吧!

工作间里。

基博尔和阮文烨看着电脑上的图像数据,也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他们实在无法相信,竟然真的能找出新粒子的信号。

在进行数据输入以前,他们已经一部分接受了赵奕所说的理论逻辑,就是筛选出肯定无关的数据,以可能有关的数据来判断新粒子的存在。

赵奕还详细讲述了筛选的机制。

阮文烨没有认真听。

基博尔倒是听的非常认真,但他毕竟是年纪大了一些,一辈子都在研究物理学的东西,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也只有基础运用的了解,并没有真正耐下心思去研究过。

所以基博尔对于赵奕设计的筛选机制还是一知半解。

现在看到电脑上出现的结果,基博尔仔细考虑一番,还是觉得筛选机制有问题,筛选机制是物理和计算机的结合。

物理理论是设计的基础,也是他自己指导出来的,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计算机方面就不好说了。

这个筛选法到底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只有完全弄懂才能了解清楚。

最后基博尔长长的叹了口气,他发现不了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就只能等待其他人去判断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该失望还是该高兴。

高兴的是见证、参与了一个可能发现新粒子的研究;失望的是,他并没有看到想看到的失败,而且即便是失败了,失败的过程也是很惊人的,最少在判断机制上,就可以深入挖掘去研究一下。

物理和计算机的结合,还真是很有研究潜力。

“这样吧,等你写好报告,我帮你推荐给其他人。”

基博尔说道。

“谢谢!”

赵奕也感到有些兴奋,他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基博尔难得变得很认真,“你的研究方法偏离了证明新粒子的传统方式,所以就无法以发现新粒子的标准去衡量,最终的结果是否会被接受还很难说。”

“是啊!”

基博尔的话得到了阮文烨的认可。

阮文烨也给赵奕普及起了国际上发现新粒子的标准。

在微观发现新粒子方面,国际上是有一套通行标准的,也就是对最终的结果和过程做一个可能性判断,可能性大于某一个数值时,就能够确定发现了新粒子。

正常衡量发现新粒子的标准叫做‘国际黄金5σ’。

σ是个可能性的衡量数值,可以理解为概率,比如,把σ看做是百分之19,5σ就是百分之95,只有可能性分析大于5σ,才能确定是发现新粒子,否则就有概率是因为受到了其他的影响。

粒子是微观存在的东西,是肉眼看不见的,而且受到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在粒子对撞实验中,最影响数据的就是噪音,也许一个很小的噪音就能让结果差生偏差,因为检验新例子的方式是对最终产物,也就是光子、轻子等进行分析,才能去推断它们所代表的粒子,而像是光子、轻子这些微小的粒子,会受到噪音的影响,从而出现虚假的波动。

如果偏差值大于虚假波动的可能,才会确定是真的发现了新粒子,否则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赵奕以程序筛选的方式,淘汰掉了很大一部分数据,也绕开了国际上对于发现新粒子的衡量方法,最终的成果就无法用国际标准来衡量,最终的研究成果是否会被接受很难说。

另外一条就是,他做的数据分析并不完整。

赵奕只使用了团队上一次实验的D区数据,还有这一次的工作任务数据,使用的数据只占据总数据不到六分之一。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如果想要全部的数据,国内团队也没有办法,他们需要以打报告的方式,向核子组织进行申请,可申请如果写上了寻找新粒子,肯定会有核心组织的人员参与,不过更可能的结果是不会审批通过。

当研究结果出来以后,就连基博尔、阮文烨都还是不能接受,更不用说做研究前的其他人了。

总之,现在的数据图似乎表明了成功,但真正是否成功还需要得到物理学界的广泛认可。

这就像是一篇普通的证明论文,写出来以后可不一定代表成功,需要发表了并得到认同,才能确定论文成果。

……

基博尔临走时,承诺把赵奕的研究成果,推荐给其他物理学的大佬,有物理学大佬的支持,才能让核子组织同意调用所有数据。

另外,有了物理学大佬的支持,也能让会议中心同意公布消息,让赵奕单独去做报告。

基博尔的分量还不足,他确实是量子物理的大佬,也是核子理事会的一员,但他的作用主要是监督和平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不是正式参与到工作中。

另外,基博尔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在核子组织中,只有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才能算作是真正有影响力的顶级人士。

……

赵奕很快撰写好了论文,并打印出来交给了基博尔,基博尔出门遛狗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熟人,顺手就把论文给了他。

那是谢尔登-格拉肖。

谢尔登-格拉肖,也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但看起来比基博尔年轻的多,他在电弱理论、GIM机制、大统一理论等方面,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凭借引入短程的中性流,推广由施温格提出的电弱理论,他和史蒂文-温伯格和阿卜杜勒-萨拉姆分享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十年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到现在影响力依然非常大,格拉肖是核子组织中参与研究工作的顶级人士之一,他带出来的学生都在一个个团队中担任核心角色。

这样一个物理学的顶级人物,却不是个很好接触的人,了解格拉肖的人都知道,他对学术的看法非常极端,可以用‘泾渭分明’来形容。

‘学术包容’,在他身上是不存在的。

比如,超弦理论。

格拉肖是超弦理论的怀疑者,因为其不能提供实验可检验的预言,他曾经试图阻止超弦理论家进入哈佛物理系,但是哈佛大学还是接受了超弦理论。

在哈佛大学做出决定后,格拉肖直接选择了辞职,并在十分钟后就接受采访,他表示说,“超弦是一门和无力没有任何关系的学科,你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肿瘤’。”

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格拉肖对待学术的态度了。

只要格拉肖认为不存在、错误的东西,就会一直坚持认为是错误的,除非能够直接证明百分百正确,否则他就会坚持到底。

当然了。

其实大部分成功的科学家,都有类似的性格,否则也真的很难成功,只不过格拉肖更极端一些。

现在格拉肖极端的一面再次体现出来。

格拉肖对于基博尔还是非常认可的,基博尔没有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多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比其他没有获得的人,多的也只是一分运气而已。

基博尔只是缺乏一些运气,能力上并不比他差。

但是基博尔的推荐并不影响他对论文的看法,他看到论文标题是发现新粒子的分析后,马上不屑的翘起了嘴角。

一篇论文的内容是发现新粒子?

开什么玩笑!

如果说发现新粒子的标题还能够接受,论文中以筛选机制去去除大部分粒子,从而作图得出发现新粒子的结论,让格拉肖立刻嗤之以鼻,论文的主体内容就是他不能接受的,以粒子对撞的原理为基础,主体确实一种计算机算法。

这是利用计算机的算法找出新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