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 第517章

作者:喜欢吃脆桃子

张敏见状走了过来,让人把于光光扶走了。

“今天一天累了吧?”

张敏看着徐文。

徐文笑了笑。

“还行, 就是话费打了个蛮多的。”

在今天的结果公布之后, 徐文的手机就没有停下来过来。

很多人第一时间就给徐文打电话过来祝贺。

各种消息轮番出现在徐文的手机里面。

有的是发消息,有的是围脖私信,甚至还有人是发邮件。

能够想出这种别出心裁的道贺方式,徐文也不得不佩服是个天才。

一看发件人。

于光光。

好吧,不是天才是地才。

“其实你那天说自己尽力的时候,我就不抱希望了,毕竟有那么多大导演都来了,但是没想到还真是被你拿下了。”

张敏啧啧两声,手中的红酒一饮而尽。

徐文深吸了一口气。

“我也有些意外。”

内心话:并没有,自始至终我都很相信国师!

张敏笑了笑,突然想到了什么,转头对徐文说道。

“对了,这几天网上的评论你也不要看不要回复,不管是好的坏的。”

“我明白,对于我执导球运会开幕式,不可能每个人都抱有好评的。”

徐文想的很明白。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想的这么清楚,那这个世界也就不会有打脸了。

“对了,今天是我们《第三极》的大结局了,回去记得收看呐,不过我们也不用担心这一集的点击量了,光冲着今天你的热度,这一集绝对会爆炸的。”

张敏笑呵呵端着酒杯走开了。

徐文深吸了一口气,望着窗外的茫茫夜色。

心中已经在开始期待着球运会举办的那一天了。

就在徐文他们庆祝的时候,在这个城市的另一端。

中学生小陶正守在电视机面前等待着《第三极》的开播。

对于小陶来说,纪录片这种东西她只听过名字但是没有看过任何一部。

毕竟青春期的女孩子,眼睛里只容得下哥哥们,再也装不进其他东西了。

之所以今天会守在电视机面前看《第三极》,那是因为原本今天是自家哥哥新专辑发布,上的第一个热搜。

作为后援会的一员,连续筹备了一个月的刷数据。

好不容易让哥哥能够拿到热搜第一。

结果咣当一声,就被“徐文”这两个字给压了一头。

这对小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而且任凭后援会怎么做数据就是冲不上去了。

所以小陶才把晚上的时间腾出来,看一看这个夺走自己哥哥流量的男人。

到底有什么厉害的!

随着8点的时间一到,《第三极》大结局正式开播!

第三百二十一章:第六集:高原相遇!

“第三极,拍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热情,从摄制组进入藏地高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了它的一员,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一起,体会生存的意义。”

“我们的纪录片讲述的是高原之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不断遇见大自然恩赐的惊喜。”

这一集的旁白与《舌尖2.风味人间》的大结局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都把镜头的视角从内容转到了拍摄者身上。

伴随着呜咽的箫声,苍凉的质感一下子扑面而来。

让人不由的对旁白所说的“恩赐的惊喜”感到好奇。

小陶眯了眯眼。

纪录片记录的是拍纪录片的过程吗?

怎么跟自己听到粉丝群里面的姐妹们说的不一样啊。

......

如果说遇见是《第三极》摄制组的主题。

那么从他们初进高原开始,便是无从遇见。

记录黑颈鹤的工作是拍摄初期最重要的工作。

摄制组的人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终于确定了在藏北地区,黑颈鹤会聚集在这里大量产卵。

“就跟恶作剧一样,当时我们去了很多的地方,结果就是一只黑颈鹤都看不到。”

黑幕前分集导演胡同面对镜头苦笑了一声。

在辽阔的平地上,摄制组的人在向导的带领下,拿着望远镜张望不远处的一群鸟类。

“是吗?”

“不是,尾巴看着有点像,但全是斑头雁。”

想要有所突破就要向当地牧民寻求帮助。

在高原,很容易见到成片的黑颈鹤聚集在一起,但是在产卵期间,他们就会躲藏起来。

经过林业部门和当地牧民的多日合作,终于在一片湖水中发现了黑颈鹤。

工作人员赶紧来到湖边架起机器,同时还准备一个用来伪装成石头的罩子。

讲摄制组一干人等笼罩在里面。

好让黑颈鹤放松警惕。

“黑颈鹤是一种警惕性很强的动物,只要你一露头,哪怕是很远的距离, 他们也会发出警报,所以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用一个隐蔽帐篷。”

摄影执导温柔讲解着团队的拍摄方法。

虽然寻觅到了, 但是黑颈鹤夫妇俩相对单调的活动, 让摄制组再度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到了晚上, 摄制组依旧等候在这里。

就在摄制组在这里等待着黑颈鹤的活动时。

另外一组摄制组的人已经去往了另外一个地点。

第三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海拔。

堆村的海拔超过5000米。

选择这里是为了探寻人类生存的极限。

这里的环境考验当地人的生存智慧,也考验摄制组的准备。

“在措莫莫雍措的拍摄, 很大一部分是违背我们一开始进入高原的程序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赶羊过冰面, 我们也不能确定是那一天。”

王田在寒风中面对着镜头说道。

随着冬天的时候到来,湖面彻底结冰。

摄制组的人也见到了他们期待已久的赶羊过湖面的奇观。

但是一连好几天在岛上的高强度工作,摄制组的身体状况都出现了问题。

沉默代替了刚来时候的兴奋。

在藏地拍摄的最主要难度就是海拔。

“5000米的海拔其实已经不适合人居住了,到冬天了, 它的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的百分之六十,走在冰面上,相当于背着一袋六十公斤的大米。”

王田回忆起这段时光,脸上笑道。

......

六十公斤的大米?

小陶有些惊讶。

她自己目前才四十公斤重呢。

这不是相当于全天都要背着一个比自己还要重的人?

小陶一想到自己那个时候为了应援哥哥们时, 背的道具不过几斤都让他手臂酸的不行。

一想到六十公斤的大米, 小陶简直是无法想法。

......

堆村的人利用冰面,让怀孕的羊冒险走上好几公里, 小岛上享受丰盛的牧草。

为了能更立体的表现这样的场面, 摄制组使用了冰下拍摄。

锯开厚厚的冰层, 摄制组冒险进入湖面拍摄。

在这样的冬天拍摄,小陶光是看着就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实际上, 平时很多能够正常拍摄的设备面对这样的高海拔都出现了问题。

高原环境复杂多变, 航拍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

在措莫莫雍措的航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高海报带来的难题还远远不够概括拍摄的艰辛。

喜马拉雅的沟壑里虽然海拔降了下来,植被也丰富了起来。

但危险却依然难避, 因为环境的不同当地的生活环境也天差地别。

生活在这里的人会攀登到危险的悬崖采摘蜂蜜。

对夏尔巴人来说,攀登悬崖峭壁的事情也许显得稀疏平常。

但让摄制组拍摄这样的拍摄方式却充满了危险。

剧组专门从广栖请来了专业的攀岩高手担任岩壁摄影师。

“你们下去之前先拍蜂群的反应,但是你们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摄影指导在叮嘱着请来的摄影师。

摄制组所作的努力只为了能够与夏尔巴人站在同一高度面对考验。

采蜂蜜这种事情, 小陶也不是没在网上看到过相关的视频。

在他看来, 穿着全身防护的服装好像也不是特别的困难。

可是当小陶看见偶尔闪过镜头前的喜马拉雅蜂那巨大的身形时,还是被吓了一跳。

这么大的蜂, 被蛰一下那还得了啊?

不知不觉间, 小陶也被带入了这种拍摄情境之中。

......

工作人员被分为四个小组, 攀岩组负责拍摄采蜂人。

一名摄影师拍摄丛林中的夏尔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