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腊肉回来了 第439章

作者:十期颐

而这一天。

华国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长文,主题便是“我们从祁元的《隋唐》里面,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诗诗歌?”

“过去的十天。我们整个华国,都陷入了一场由祁元给我们带来的诗歌的狂欢之中。”

“我们不禁要问,祁元在《隋唐》里面,写出来的那些诗句,到底好在哪里,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吸引力?让无数的人,日日夜夜,念了一遍又一遍,更是让无数的人,更换了自己社交平台的签名?”

“我们先从这部书的背景来看。”

“隋唐,刚刚结束了天下的大乱。这个时代,合流文化,一统国家,废除门阀,科举取士。政治文化经济,都达到了书里历朝历代以来的最巅峰,祁元称之为盛唐气象。”

“这个国家,上到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浑身上下,都充满着自信。

这种自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骨血里。”

“在这之前的魏晋时代,那时候的文人,主要都是锦衣玉食的士族子弟。所以那个时候,他们追求的是奢靡绮丽之风。而到了隋唐,因为科举制均田法,底层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也就造就了从皇帝到市民,对于诗歌,都是非常热衷的。”

“天下文人竞逐诗道。”

“盛唐的诗人们,正处在历史上,最最骄傲的时代。他们不用做梦。因为梦,就在当代。无论是以诗言志,情景交融,还是描绘边塞,写意山水,一词一句,都充满了大唐的波澜壮阔。”

“祁元笔下的唐诗,凝练了震古烁今的意境。它不需要多么慷慨豪情的壮志言语,单是巧妙至极的对仗布景,得意忘形的景色勾勒,便是天地间,最纯粹的韵味,使人读来,回味无穷!”

“所以有很多的批评家都在说,祁元的《隋唐》一出,大家以后都不用写诗了。”

“这不是一句假话。”

“盛唐诗歌的意境灵感,来自于山河大川,来自于塞外田园,来自于名胜古迹。普天之下,皆可入诗来!”

“头顶的星空月亮,眼前的山水田园,背后的长安洛阳,脚下的塞北江南,以及心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完美地汇聚在了一起,构成了这个最为灿烂的时代。”

“唐诗,写尽了天下意境。”

“祁元独自一人,完成了盛唐数百年,数千名诗人,才能完成的神话。”

“唐诗,太璀璨了。可以这么说吧,祁元之后,千百年,它都将永远照耀着华夏大地!”

“祁元的唐诗之于华国,用他书里的一句诗来形容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

……

ps:月底了,大家手里的月票别浪费了啊。

[271.第48章 巨唐的诗人们]

人民日报的这篇长文,直接给祁元,给《隋唐》,给《中华上下五千年》定了调。

这本书,在官方看来,也是超级牛逼,可以子子孙孙传下去的那种。

祁元在整个华国的文坛地位,都变得有点奇奇怪怪起来。

按照道理拉说,写出了《唐诗三千首》的他,足以封神。

但是这份唐诗来得太陡太突然了,在这一刻,整个华国的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祁元,到底写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怪兽来。

尽管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唐诗三千首,每一首都是经得起时间长河考验的优秀作品。

……

在人民日报官方发文的第二天。

华国作家协会也发表了长文。

《巨唐的那些诗人们》。

《隋唐》这本书,在开元盛世极尽升华之后,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在藩镇割据、宦官乱政、朝臣党政、异族入侵、农民起义……几乎所有的绝症全部来了一遍之后。

在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情况下——这个朝代,还坚持了152年。

唐朝基础之雄厚,傲视中外古今。

而笔者认为,撑起这个朝代的骨血的,便是盛唐气象的诗人们。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维、刘禹锡、李商隐、杜牧……

祁元笔下的2000多个唐朝的诗人们,每一个,都是可爱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他们。

……

高适的爷爷,是开国大将高侃。

但年轻的他对于功名利禄是一点都不是上心的。

高适这辈子去过三次边塞,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在第一次的时候写的。

他写边塞的风土人情,写边塞的日常生活,写边塞的战争场面。

他写,“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来讽刺好大喜功的皇帝,腐败轻敌的将领。

高适落榜之后,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出游。

路上还遇到了李白和杜甫。

三个人玩得很开心。

回来之后,高适就做了官。

但是做官吧,不是那么好做的。

他既不愿意巴结上司,也不愿意压迫百姓,索性就辞官了。

在这时,他写了《别董大》两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