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演时代 第537章

作者:吃饭打怪兽

“不用怀疑,八九不离十了,药商不高兴了呗,没看这几天药商已经被打上了黑心资本家的标签。”李谦道。

“这就麻烦了,喏华可是大公司啊,我查了一下,市值1500亿美元,全球排在前三十,比中石化、可口可乐、谷歌都要高。”徐征忧心忡忡地说着。

李谦点点头,“是啊,1500亿美元市值,那才是真的巨头,放眼全世界都是顶级大公司。”

“但是我看李导你好像一点也不担心。”徐征问道。

“担心什么?”

“......”

徐征无语了,人家1500亿美元市值的巨头找你麻烦,还担心什么。

黄博、胡戈等人也很奇怪,这摆明了是喏华对我不是药神里针对医药代表的塑造不满意,认为是在黑他们,怎么李谦就一点也不担心。

看着他们的表情,李谦顺便了然,无所谓地笑笑,“不是一个行业的,我怕他个锤子,我又没黑医药公司,甚至还美化了他们,说起来还应该感谢我呢,而且喏华牛逼是牛逼,但是我们有靠山啊,怕什么?”

“靠山?”

众人眼前一亮。

李谦笑道,“咱们背后是人民,有了这个靠山,还怕什么!”

“......”

“行了,不说这个了,从网上的情况来看,动静不小,而且不是单纯的水军,我粗略看了一下,基本上全都写的“有理有据”,再加上这些人都是什么制药、生物、化学方面的专家和学生,先把自己放在一个救世主的定位上,说研发多费钱什么的,再去批评电影,加上一群水军,应该会有些理性的观众会不自觉地认同他们的话,后面的宣传中免不了被问到这方面的问题,大家也都做好准备,不要乱说话。

“那我们要往哪个方向去谈?”众人问到。

李谦想了想道,“不要去批评药商,观众能骂,我们不能骂,这是没办法的事,很多现实的东西作为公众人物没法去说,也不能站在药商的那一边说话,要不然就是自己打自己脸了。”

一起合计了一下面对媒体和观众该怎么应对,呆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众人也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李谦紧接着也接到了杜洋的电话,询问该怎么应对。

“照样宣传吧,加大力度就行了。”

“那需不要需要挑起观众和药商的矛盾,彻底把药商推到观众的对立面?”电话对面的杜洋问道。

“不用,这样太刻意了,没必要。”

李谦摇摇头,说了一会就挂掉电话了。

说实话,对于药商下场,鼓动那么多医药相关行业的人发声。李谦还是很意外的。

就像自己之前和徐征说的,他并没有黑药商,反而还美化了他们,真实的药商,远比电影里的黑的多。

拍电影之前李谦也做过功课,格列卫那个药在国内是全球最贵的,而且不是一点半点。

国内一瓶好像是两万五,比电影里的近四万少,电影里那个价格是为了突出和程勇卖的价格的差别。

全球其他国家大多是一万多点,最便宜的是在南棒吧,九千块钱一瓶。

当然,国内有各种税,17增值税,5关税,还有20流转税。

所谓流转税,其实就是一层一层进了某些人的口袋。

既然格列卫在其他国家能卖一万,南棒甚至卖九千,就说明这个价格他们是能接受的底线。

算个账,就不要最低的九千了,以米粒坚的1.3万来算,哪怕加上17、5、20的各种税,也不过是1.85万一瓶。

1.85万和2.5万,差了6500万块钱。

要是按大部分国家一万一瓶算的话,那就是1.42万,差了整整一万。

有意思的是,相关部门在进口格列卫的时候,根本没有谈价,那么怎么定价呢?

制药公司报一个离岸价,到了国内,再加上关税、增值税、还有层层经销商要赚的钱,就成了最终售价。

和几十个国家的六七千,甚至一万差价到了哪去了?

或许医药公司拿走了一部分,还有另一伙人拿了一部分,正好把差价分完了?

李谦也只是猜测,至于真正的原因,就算不是,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喏华有错吗,肯定是有的,电影其实是在美化他们。

他们得感谢自己呢,还不高兴?

第325章全民声讨、舆论爆炸!

“一个新药品的研发是几十上百亿的投入足够的运气,医药研发企业养着一大帮的科学家,销售等等,并且新药研发后,企业的上市销售时间也有限,这都是医药的生产成本,进口药还有20的关税,所以能不贵吗?既然政府没有说它虚高定价,就说明当时的定价是合理的啊!”

“在我不是药神中,喏华制药的代表无疑成为了卑鄙冷血、唯利是图的代名词,面对病人他们并没有任何的同情心,道貌岸然的谋取超额利润。

这种奸诈、自私、疯狂获取暴利的负面形象是非常不合适的,而且,电影上映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看完电影后一致声讨药企,这真的是时代的悲哀,关于那句天底下只有一种病叫做穷病,其实有比穷病更没法治的病叫做无知!”

“导演究竟想干什么?一款药物的研发需要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研发,更别提这背后医务工作者的汗水了,因此药物刚出来时的价高也是情有可原,但导演却将其选择性忽视,以误导观众认为贩假药是合理的。

同时,导演却夸赞假药贩子将假药,以10倍进价向外出售的行为。此举难道不是丧尽天良吗,药贩子更是因为对女下属枪尖未遂,找了个理由,直接退出贩药团伙,携款潜逃,与那些病人一刀两断,这难道不是更可恶吗?”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电影,很有心机的把整个矛盾指向反而是最值得敬佩的药商,我就觉得无比恶心,可笑的是这么一部三观不正的电影,竟然还有那么多人追捧!”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来说点什么了,喏华事实上是一家很牛掰的企业,世界三大药企之一,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8,000名员工。还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受尊敬公司制药行业首位,同时被多家媒体评选为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医药保健企业评选首位,很显然,喏华在国际上的声誉并不差,同时研发了大量救命的药物,是一家救苦救难的良心企业!”

......

大量为药商鸣不平的帖子出现在网络上,而且大部分开头都表明自己高端科研人员,和重点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生的身份,从各个方面讲述喏华并非黑心资本家,而是一家真正为病人着想的好公司。

什么你买到的药是第二颗药,第一颗药价值数十亿美元。

每一种靶向药都要经过十多年,数十亿美元的投入,而且大部分是失败的,药商卖那个价格是非常良心的。

专利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了这个时间国内也可以自己仿制,所以才卖这么贵。

国内比国外贵,是因为要交的税太多了,卖那么贵和医药公司没关系。

各种各样的解释和理由,无一不在为药商开脱,这些专业人士的发声,看起来真的好像没问题。

有些理智的观众,看了这些专业人士的解释之后,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人家花了无数的时间、精力、人员、金钱去研究出来的药,救活了无数人,卖贵点也可以理解,况且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

诸如不要道德绑架、真正救命的是药商,没有他们连药都没得吃、药商赚不到钱了谁还去搞研发之类,看起来非常理智的中立言论也多了起来。

李谦甚至看到,著名作家韩晗,也发了一篇长篇影评,能让他写长评的电影可是不多。

“今天看了一部了不起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可以说这是近几年罕见的国产好电影。”

开头就对电影表示赞扬,大力夸奖了一番电影之后,转而也说到了药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