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步杀一仙
削弱版运气!太给力了!
王桓深吸一口气,平复了狂跳的内心,点头道:“没问题。”
赵泽源原本觉得王桓会拒绝他的提议,否则就是自己找死。不过只要王桓拒绝,接下来就会在话语权里落入下风,更加逃不过他的手掌心。
可是,他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王桓竟然答应了!
居然敢答应?
死定了!你死定了!
因为最近一些日子,赵泽源刚好在研究民国时期的诗,所以他才提出了这个看似大度,但其实对自己有利的条件。
他压下心中的喜悦,说道:“很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以十分钟时间为限制,各自作一首契合主题的诗,然后给现场的观众和评委投票决出胜负,如何?”
王桓摇头:“不如何。”
赵泽源怒了:“你刚才不是答应了吗?咋滴,又要反悔?”
王桓道:“我答应了跟你比试。但是你所说的投票制度,我却不认可。你看,现场的观众有很多都是冲着你来的,其他三名评委跟你同样关系匪浅,这样的投票结果我能相信吗?所以投票需要面向大众,让看电视的广大观众来判断两首诗的好坏。”
赵泽源很想说,大众懂个屁的诗歌。
将这样一个高雅的文化交给观众们来判断胜负,和对牛弹琴没什么两样。但他知道只要自己说出这句话,估计马上就会被无数人骂的狗血淋头。
顿了顿,他冷哼一声:“现在是直播,我们怎么让大众投票?”
台上的主持人思思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赵老师,王老师,我们舞台现场就有投票系统的,只需要工作人员将它调出来即可。所以投票的事情,您两不用担心。”
王桓朝思思微微一笑,看向赵泽源:“看,投票问题解决了吧……”
“……”
赵泽源面无表情点头同意。
呵!
投票就投票。
就算普通观众不懂诗歌,但他相信基本的鉴别能力还是有的。他乃是当今华夏最著名的现代诗人,投票数会输给一个毛头小子?
开什么玩笑!
第0392章 王桓的爱国诗
既然规则都已经商议好。
双方便不再有异议。
王桓和四大评委的争吵暂时告一段落,正式进入了看似和谐实则更加残酷的比试环节。
接着。
王桓跟赵泽源两人走上了舞台中央。
有工作人员从后台端出了两张桌子,桌子上面放着纸墨笔砚。
显然,等一下两人就会在宣纸上各自写下一首现代诗歌,然后将投票交给正在看电视或者网络直播的千万大众评审。
舞台上,后台的工作人员很快就将投票的界面展示在背景板上。
左边是蓝色的立体柱,下面写着王桓。
右边是绿色的立体柱,下面则是赵泽源。
主持人思思拿起话筒微笑道:“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晚上好。刚才我们已经结束了《华夏诗歌大赛》学生组的比赛,现在正式进入了专家组的交流。此刻站在台上的两位老师。右边是著名的现代诗人赵泽源老师,左边是国际钢琴大师、小天王、象棋大师王桓老师。接下来的时间,他们两人将会在限定的十分钟时间内,写一首关于歌颂华夏的诗歌,我们期待两位老师能够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现。”
“另外,我想告诉正在看直播的各位观众朋友,等下两位老师创作完诗歌后,我们将会即时开启投票环节,请大家拿起您的手机将您支持老师的名字发送到XXXXXX。或者您也可以登陆央视官网、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投票支持。”
思思介绍完毕后,看向舞台上:“现在,我想问一下赵泽源老师,您已经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赵泽源点头。
“王桓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王桓同样答应道。
“那好的,我宣布,交流赛第一场比试正式开始!”
随着思思的声音,在舞台大背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十分钟的倒计时。
王桓和赵泽源两人都没有立即下笔。
赵泽源微微闭上了眼睛,显然在寻找灵感。
至于王桓,则皱起了眉头。
台下的观众以及正在看直播的网友,见到王桓的表情,以为他遇到了困难。
不少王桓的粉丝还在替他担心呢。
但实际上,这丫的心中此刻正在想:“我真的要拿出这首诗吗?王炸呀,唉,真是为难。”
幸亏旁人不知道他的内心独白,不然打死都是轻的。
大约三分钟后。
赵泽源睁开了眼睛,自信摊开了桌面上的宣纸,然后拿起毛笔,开始在宣纸上迅速写起来。不得不说,抛开其他的偏见,他的毛笔字算得上已经登堂入室,笔走龙蛇,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很快就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喝彩。
诗名《家乡!家乡!》
摄像机的镜头对准着这首诗,诗的内容第一时间就展现在观众们的面前。内容和其他民国时期赞美华夏的诗歌差不多,不外乎是说华夏就是自己的家乡,家乡即使遭受到了战火的摧残,它也让自己深深留恋。
真要从意境上来说,只能算中规中矩,而且和以前他的诗歌差不多同一个套路。不过赵泽源的功底十分深厚,因此用词相当优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意境的不足。再加上这首诗是几分钟内写出来的,所以还算是不错了。
从这首即兴现代诗能够看出来,赵泽源在诗歌上的水平的确很高,只是本人思维僵固、眼高于顶,固守自封……才让他脱离了大众,成为如今这个模样。
田禾等其他三名评委同样点头。
“老赵宝刀未老。”
“这首诗很不错。”
“厉害!完全可以收入他的诗集了。”
全诗为十二句,赵泽源灵感如潮,全程下来几乎没有停顿的时间,不到三分钟就将这首诗给写完了。他将笔放到一旁,觉得胸中都舒畅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