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牙
高园园的脸白了白,捏着衣角没反驳。
“再试一次。”
叶柯开口,“这次别想着‘演狠’,就想着——你手里的假钞,是能让你活下去的唯一指望。”
高园园闭上眼,再睁开时,眼里的怯意淡了,只剩下一种近乎麻木的冷静。
她重新递出“模板”,声音平稳得像一潭死水,可转身时,脖颈绷起的弧度却透着股决绝。
许情暗暗点点头,并未开口说话,毕竟她今天只是来做工具人。
叶柯点头,在名单上圈了高园园的名字。
试镜结束时,港岛的几个演员见没占到便宜,脸色都不太好看。
几个港岛女星中一个经纪人,凑到温情身边,阴阳怪气地说:“叶导这是打算全用内地演员啊?就不怕拍出来不像港岛的味道?”
温情笑眯眯地回:“《无双》讲的是造假钞的故事,又不是讲港岛味道的故事。
再说了,真要论造假的本事,内地演员演起假的来,可比谁都真。”
对方经纪人噎了下,悻悻地走了……
《无双》的选角进度稳步推进,可外界关于“过夜门”的余波并未完全平息。
这天叶柯刚结束挑选场地和赞助的问题,走出公司就被蹲守的媒体围了个正着。
“叶导,请问您对夏雨和高园园的‘过夜门’事件有何看法?”
“听说高园园事发后曾到访您的公司,是在向您求助吗?”
“有传言说您力保高园园出演《无双》,是因为两人关系不一般?”
这些记者紧跟着他的脚步,甚至一路追到叶柯准备上车。
对此叶柯只好停下脚步,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抬手挡了挡刺眼的光线。
想了下,叶柯并没有什么表情,很是平静说道:“首先夏雨和高园园的事,是他们的私事。
作为朋友,我能做的是劝他们冷静处理,而不是站出来说三道四。”
有记者追问:“那高园园去您公司是真的吗?”
叶柯扯了扯嘴角,语气带了点淡嘲:“她去谈工作,难道也算新闻?《无双》本来就在选角,她来试镜、聊剧本,合情合理。
倒是你们,可以多关心一下其他人,或者……多关注下我的新电影《无双》谢谢。”
这话把记者们逗得愣了愣,有人反应过来,又追问:“那您是因为同情才给高园园角色吗?这会不会影响影片质量?”
“同情可换不来角色。”
叶柯侧身避开镜头,“剧组选演员,只看合不合适。高园园的试镜片段你们要是看过,就不会问这种问题。至于影片质量…”
顿了下,叶柯抬眼扫过眼前的记者们,“等上映了,你们自己去影院看了就知道了。”
说完,他没再理会身后的追问,径直走向保姆车。
车门关上的瞬间,似乎还能听见外面那些记者们的窸窸窣窣的议论声。
叶柯揉了揉眉心,从助理手里接过温水。
其实他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圈子里的事向来如此,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被炒成惊涛骇浪。
“温情刚才发信息说,网上已经有通稿了,说您‘护着’高园园。”
助理小声说,“要不要让公关团队压一下?”
“不用。”
懒得去理会,叶柯靠在椅背上,“越压越像心虚,让他们写吧…”
反正他跟高园园就算让那群记者扯,也扯不出什么花出来。
叶柯望着窗外,只觉得这圈子就是个舞台,每个人都在演。
有的演深情,有的演无辜,有的演狠绝。
至于那些追问和猜测,不过是这场大戏里,无关紧要的背景音罢了…
第175章 想想做二加一的感觉
《无双》开机这天,首都的天气不错,算是简单的举行开机仪式,随后便直接开始准备拍摄。
摄影棚里早就搭建好场景,泛黄的灯光下,一沓沓半成品假钞码在木架上,连纸张的纹路都透着逼真的质感。
许情穿着一身利落的黑色工装,头发利落地束在脑后,正对着镜子练习握画笔的姿势。
“怎么样,还习惯么?”
叶柯走过来,手里拿着咖啡。
许情回头,眼底还带着戏里的冷意,听见他的声音才柔和了些:“有点。毕竟第一次演这种双角。”
她接过咖啡抿了口,“上次看了梁家辉的试镜片段,那眼神,我怕接不住戏。”
“接不住那是正常的。”
叶柯不在意笑了笑,“电影中‘秀清’在‘画家’面前,本就该有点仰视里藏着反抗的劲儿。”
随后叶柯指了指布景角落的打印机,“等下拍我第一次进工坊的戏,是那种既像找到归宿,又像踏入陌生区域,你可以看看。”
毕竟叶柯在电影中饰演李问这个角色,说白了这个角色大部分时间都在演一个怂逼。
许情点头,刚想说什么,就见高园园抱着剧本站在不远处,眼神有点无措。
她今天穿了件灰色风衣,和角色里那个清冷的技术骨干气质很贴,只是面对满场的工作人员,还是显得有些不自然。
毕竟过夜门,确实给她带来不少后遗症。
“过去打个招呼?”叶柯用下巴指了指。
许情挑眉:“怎么,怕我欺负她?”
“都是成年人了,还有什么欺负不欺负的。”
随后叶柯打趣道,“她状态要是垮了,我的对手戏可就没劲儿了。”
许情笑着故作要踹他一脚,转身朝高园园走去。
远远看去,两个女演员站在印钞机旁说话,一个眼神锐利,一个带着点怯生生的倔强,倒真有几分戏里那微妙的张力。
叶柯收回目光,梁家辉正好从化妆间出来。
他今天穿了件米白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把玩着一支钢笔,活脱脱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
可对上梁家辉那双眼睛扫过布景时,藏在镜片后的审视感,瞬间就让“画家”的气场落了地。
“叶导。”
梁家辉朝他扬了扬下巴,“第一镜就来硬的?”
“就来你带李问看母版的那场。”
叶柯递过场记板,“我想看看,怎么让‘李问’心甘情愿地跳进这滩浑水。”
场记板“啪”地拍下,第一镜开始了。
梁家辉走到工坊中央的展台前,掀开红布,露出那块雕刻精美的假钞母版。
灯光打在他侧脸,眼镜片反射出冷光,他说话时声音放得很轻,像在谈论一件艺术品:“你看这线条,比真钞还讲究。他们说造假是犯罪,可这手艺,难道不比那些印着伟人头像的废纸更值钱?”
叶柯站在他身后,从镜头中的角度拍过去,能看见他攥紧的指尖和微微发亮的眼睛。
直到梁家辉回头问:“想试试吗。”
叶柯缓缓抬头,眼底的渴望和恐惧缠在一起,像两团燃烧的火。
“卡!”
副导演杨庆在监视器后喊停。
由于李洋跟宁昊都各自忙着拍新电影,最后还是宁昊介绍杨庆来做副导演。
80年出生于重庆,曾担任数部影视剧的编剧,也曾在05年曾担任过电视剧导演,算是经验丰富。
今年2月开始创作《夜店》的剧本,也投向藤蔓这边,叶柯干脆就拉他来这边先做副导演了。
“叶导眼神再收一点,这时候李问还没完全疯,得藏着点。”
重拍时,叶柯果然收敛了锋芒,只在转身拿画笔时,让肩膀轻轻抖了一下…
随后拍完这段,叶柯众人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忽然觉得这场戏加对了,有时候,克制的疯狂比直白的嘶吼更有力量。
中场休息,高园园有些出神坐在一旁。
叶柯走过去递了瓶水:“别光看,等下拍你检查印钞纸的戏,记得你是技术骨干,得比谁都懂这里的规矩。”
高园园接过水,指尖有点凉:“我怕……演不出那种笃定。”
“想想你被骂‘小三’的时候。”
叶柯忽然说,“那种全世界都觉得你错了,偏你自己知道没错的劲儿,往角色里放一点。”
高园园愣住了,抬头看他时,眼里闪过一丝明悟。
在开拍时,当另一个扮演手下的演员质疑她检查的印钞纸有问题,高园园忽然抬起头,眼神冷得像冰:“纤维密度差了0.3,在紫外线底下会泛蓝。不信?”
她拿起检测仪怼过去,动作干脆利落,连声音都带着点不容置疑的强硬,那瞬间的气场,让在场的人都愣了愣。
叶柯在监视器后勾了勾唇角。
他就知道,高园园演技还是在线的,一旦用对地方,会比谁都出彩。
转眼间《无双》暂时结束在首都拍摄行程,叶柯带着众人去往港岛。
毕竟除了取景外,还有些场景需要在这边拍摄的。
湿热的海风卷着维多利亚港的汽笛声,此刻油麻地旧印刷厂的铁皮屋顶上。
电影中的印刷厂,其实有两三个地点,所以叶柯干脆在内地和港岛这边各搭建一个。
叶柯踩着满地油墨味的纸屑走进片场时,梁家辉正靠在锈迹斑斑的机器旁,用粤语跟场务比划着什么,见他进来,笑着直起身:“叶导,刚跟他们说这台印钞机再旧一些,才能跟剧本中‘画家’那台,偷偷改装的匹配上。”
叶柯点点头没接话,先看向布景墙上的日历,特意定制的日历。
上面显示的日期是1996年3月15日,正是剧本里假钞团伙第一次成功印出“超级美刀”的日子。
他伸手摸了摸墙上泛黄的《英雄本色》海报,指尖沾了点刻意做旧的灰尘:“海报换张皱点的,小马哥这张太新,像刚从便利店买的。”
旁边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徒弟脸色僵了下,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嘟囔:“这已经是找遍深水埗旧货摊的存货了……”
“那就去油麻地再找,不行就做旧处理。”
叶柯头也没抬,“制作假钞画面越真越好。”
毕竟细致描绘伪钞制作过程,还是非常有趣的,而且也是电影中的亮点之一。
他转头看向梁家辉,“辉哥,上午那场戏,你拿印钞模板的手势得再慢半拍,指尖要蹭过边角的毛刺,那是老手改工具时留下的习惯。”
梁家辉挑眉笑了:“叶导连这细节都琢磨过?”
“要不怎么敢来港岛拍‘造假’的戏。”叶柯扯了扯领口,汗水已经浸湿了T恤。
正说着,许情走进来,身后跟着的高园园则是一身黑色皮衣,脸上还带着刻意画上去的擦伤。
两人刚站定,就听见角落里传来几声嘀咕,是几个香港本地的灯光师在用粤语议论,大意是内地女演员演技方面。
许情像是没听见,转身时恰好对上叶柯的目光:“这样够不够‘假阮文’的味道?”
叶柯点头,视线却扫向那几个灯光师:“阿伟,等下开拍把那边的柔光板往左边挪三十公分。”
灯光重新调整时,高园园忽然碰了碰叶柯的胳膊,低声说:“刚才化妆间听到有人说,下午杜琪峰要来探班。”
叶柯“嗯”了一声,没回头。
他也是从梁家辉那里得到消息,说这位港片名导,恰好在隔壁拍摄,所以等下要带着《文雀》剧组的人过来探班。
至于是不是真的探班,那就不知道了。
午后三点,杜琪峰果然来了,黑西装配白衬衫,身后跟着林雪和几个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评委。
和叶柯短暂寒暄后,他饶有兴致径直走到印钞机旁,弯腰看了看机器上的铭牌,忽然开口:“这台是1983年美国造的海德堡,当年廉政公署查抄‘大富豪’的窝点时,没收的就是同款。”
叶柯迎上他的目光:“杜导还是行家。”
“谈不上。”
上一篇:老婆太强,与我基因隔离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