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身转战三千里
沈藤依旧觉得沈飞有些盲目乐观,但他深知沈飞作为导演的权威,于是委婉地提醒道:
“你提到的那些票房大卖的喜剧电影,基本上都离不开宁浩、徐争、黄博和王保强这几位铁打的组合,他们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口碑基础,咱们初出茅庐,怎么跟他们相提并论呢?”
你这就有点妄自菲薄了。
在你之前,喜剧电影市场的确几乎被这四个人垄断,但谁又能预料到,你后来能够异军突起,带领开心麻花团队在喜剧界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被誉为喜剧界的无冕之王,是最接近喜剧大师的人。
如果我不是提前知晓你未来的辉煌成就,又何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你挖过来呢?咱们现在又何必坐在这里,一起讨论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呢?”
沈飞见沈藤仍有些疑虑,便决定换个方式宽慰他,于是笑着说道:“算了,不说这些了,给你看个新鲜玩意儿……”
说着,他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文件夹,递给了沈藤。
沈藤疑惑地接过文件夹,翻开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喜之色:“这是公司的新项目?《无名之辈》?是打算找我出演吗?”
沈飞微笑着点了点头:“没错,这是公司即将开拍的新电影项目,剧本是我亲笔撰写的,而且我还打算亲自执导,另外还会邀请饶小志来担任我的副导演。
至于演员阵容嘛,目前暂定由你来饰演那位丢失枪支的警察,黄博则会出演其中一个略显笨拙的贼,另一个角色的人选还在考虑中,另外,我还打算邀请任素夕来饰演那位瘫痪的女性角色……”
饶小志实则是《无名之辈》的原编剧兼导演,但那个项目在前世要到16年8月份才开始筹备剧本,电影更是次年八月份才开机,目前还毫无踪影呢!
若是换作他人,此刻提及任素夕和饶小志,他们或许会感到陌生。
但沈藤却不同,他与这两人都颇为熟稔,因为他们都同属话剧圈的一员。
任素夕,这位才华横溢的话剧演员,她主演的话剧《驴得水》在话剧圈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后来更被成功改编为电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饶小志亦是如此,他多年来一直深耕于话剧和舞台剧的执导工作。
08年,他翻拍了话剧《爱情进行到底》,而今年,他又执导了舞台剧《东北往事》和话剧《蠢蛋》,在话剧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听说他正与饶雪漫紧密合作,计划将话剧《左耳》也搬上舞台。
沈藤再次仔细研读了剧本,随后想象了一下这个制作班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的情绪,他难掩兴奋地说道:“沈导,你现在定喝多吧?部影投规模到?有多大?能请得起黄博?”
沈藤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此时的黄博正处于个人事业的巅峰期。
从2013年到2015年这两年间,黄博在内娱影视圈的风头无人能及!
他的演艺生涯始于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和2008年的《疯狂的赛车》,而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2012年与徐争合作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该片大卖12亿,成功加冕年度票房冠军,也正式奠定了黄博超一线电影明星的地位。
紧接着,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又以12.46亿的票房再夺年冠,同年他主演的《101次求婚》《厨子戏子痞子》《无人区》四部影片累计票房高达19.1亿,遥遥领先其他演员,这一年也被媒体戏称为“黄博年”。
进入2014年,黄博的电影作品依旧强势。一部是《亲爱的》,该片票房达到3.44,评分高达8.3,真正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另一部则是《心花怒放》,在暑期档上映后,仅6天就突破了6亿票房,打破了首周票房记录,最终总票房定格在11.49亿,再次夺得年度票房亚军,仅次于《变形金刚4。
此时,如果你打开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你会惊讶地发现,国产电影前三名分别是《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和《心花怒放》,而这三部电影的主演名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黄博。
从2012年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到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再到2014的《心花怒放》,以及2015年的《寻龙诀》,黄博连续四年主演的电影都突破了十亿票房大关,这一连串的辉煌战绩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他不仅连续拿下年度票房冠军、亚军和季军,更展现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统治力。
无需过多的叙述,单从这些耀眼的排名和票房成绩,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黄博在电影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何等的非凡与强大。
在国内电影市场刚刚迎来蓬勃发展的初期,明星们能每年保持有电影上映已属不易,而票房能够突破十亿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黄博却以其卓越的表现,真正实现了高产又高质。
如今的黄博,红得发紫,几乎成为了票房号召力的代名词。
他出演的电影几乎部部火爆,这几年推出的作品,无一不是票房与口碑双丰收。
每天,他收到的片约邀请堆积如山,档期更是排得满满当当,甚至难以预见未来的空闲时间。
因此,沈藤对沈飞能否请得起黄博表示怀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即便沈飞真的有能力邀请黄博加盟,那所需的报酬也绝非小数目。
或许有人会问,黄博此时如此炙手可热,沈飞真的能承担得起他的报价吗?
那将是一笔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然而,沈飞既然提出了这样的构想,必然有着他的打算和筹谋。
其实,沈飞还真有可能请得起黄博。
毕竟,黄博并非是小鲜肉啊,他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演技和票房号召力上。
如果沈飞的《绣春刀》和《夏洛特烦恼》这两部电影能够大获成功,那么他至少也将成为一位手握20亿票房的大导演,其咖位与黄博相比,也并不会相差太多。
或许有人会觉得,既然爽妹子一部电影的片酬都能高达1.6亿,那么以黄博的资历和这几年片酬的涨幅来看,给他砍半再砍半,4000万应该不算过分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万达影业早在2016年就公布了财报,其中明确提到,万达影业在当年向“黄博(沪)影视文化工作室”支付了3025万元(不含税)的片酬,这是电影《记忆大师》的制作费用之一。
首先,这部电影是在2016年拍摄的,出品方是万达,导演是陈正道,他们与黄博之间并无任何私交。
其次,该片的总投资为1.5亿,对于一部悬疑片来说,这样的投资已经算是相当充裕了。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基本可以排除黄博是出于友情或降低片酬来出演这部电影的可能性。
考虑到黄博的知名度和票房号召力逐年攀升,他的片酬自然也是只涨不跌。
因此,在2014,他的片酬肯定要比2016年万达影业公布的3025万元要低很多,甚至可能低出一个相当大的幅度。
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毕竟在那个年代,黄博可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一。
然而,即便是在他如日中天的2016年,一部电影的片酬竟然还不到当时被称为“巅峰爽子姐”的1/5!
而两年后,黄博的片酬也不过才3000万元,放到现在,这个数字可能会进一步缩减,行业内的普遍报价大约是2000万元以上,当然,这还得是剧本能够入得了他的眼。
在那个年代,国内的票价和银幕数量都还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因此,除非是来自港台地区的演员,否则一般内地电影演员的片酬也不会太过夸张。
能够有一部票房破十亿的电影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两年也就只有三四部电影票房破十亿。
这与三四年后的情况截然不同,那时即便是烂片,只要稍微进行些营销,票房也能轻松上十亿。
因此,如果有一个不错的剧本,再加上能够和黄博拉上关系,他并不是一个只看重金钱而忽视艺术追求的人。
在合适的条件下,他有可能会考虑降薪。
去年黄博还零片酬出演了管琥导演的《厨子戏子痞子》,管琥是他演艺生涯中的重要伯乐,这份恩情对于黄博来说意义非凡,这样的情谊确实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真的需要为黄博支付3000万的片酬,沈飞也并非没有这个实力。
毕竟,《无名之辈》这部电影的质量有目共睹,豆瓣评分高达8.1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前世,几乎没有大牌明星加盟,且制片成本不到3000万的情况下,它凭借良好的口碑豪取了近8亿的票房。其中,片方仅票房分账收入一项就高达2.79亿。
除此之外,电影的其他几项版权收入也相当可观,分别为电影频道版权2000万、网络版权7000万、海外发行版权1000万以及其他收入200万,合计达到1亿零200万。
因此,即便是保持票房不变,沈飞投资这部电影的总收益也能达到3.8亿左右。
在扣除制作成本3000万和额外为黄博支付的3000万片酬后,沈飞仍然能净赚3.2亿。
这样的收益已经相当可观,但若能成功拉来黄博和沈藤两位大咖加盟,那票房前景无疑将更加光明。
以黄博此时的票房号召力,再加上新晋的十亿笑匠沈藤,两人强强联手,票房破十亿应该并非难事。
毕竟,同样由沈藤和黄博主演的《疯狂的外星人》,尽管评分只有6.4口碑并不尽如人意,但仍然取得了22亿的票房佳绩。
这足以说明,两位演员的组合具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因此,没道理沈飞的新片会差很多啊!
所以,如果能成功拉来黄博加盟,沈飞的总收益绝对会远超三个亿。
这不仅能让他赚得盆满钵满,还能赢得观众的良好口碑,何乐而不为呢?
更何况,沈藤毕竟是沈飞自己公司的人。
虽然沈飞给他的待遇非常优厚,但在《夏洛特烦恼》上映之前,他的片酬还是相对便宜的。
不仅沈藤的片酬便宜,另一位主演女主任素夕在这个时候的片酬也应该很便宜。
毕竟,她现在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话剧演员,改写命运的《驴得水》估计都还没来得及立项。
所以,现在找她演电影,她肯定求之不得。
这样一来,两个主演的片酬就可以省下来一大块。
省下来的这些钱,正好可以用来补贴给黄博,两全其美。。
109《开端》爆火,白露主动坐(求自订)
沈飞这边已然连续完成了两部电影的拍摄,而与之相比,孙墨龙执导的《开端》才仅仅比沈飞的项目稍快一步,刚刚杀青而已。
不得不说,孙墨龙团队的动作确实略显迟缓。
《开端》这部剧的场景设置着实简洁明了,绝大部分的故事情节皆围绕着那辆公交车展开。
而且,它采用的皆是都市现代的背景,取景工作也相对轻松,无需四处奔波,仅在一个城市里便能全部完成。
至于剧情方面,这部剧同样走的是简洁明快的路线,故事脉络清晰,易于观众理解和接纳。
这样的设定,无疑为剧组的拍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实际上,《开端》这一剧本深深扎根于现实原型之中。
《开端》的故事灵感源自于1998年发生在武汉崖州的公交车案件,并巧妙融合了其他多起公交车相关案件的真实元素,
包括但不限于武汉大桥“2?14公交车爆炸案、厦门“6?24特大爆炸案、厦门公交车起火案以及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等。
这些案件在现实中均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令人痛心疾首。
剧中公交车上的人物形象亦非凭空杜撰,他们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原型。
例如,那位西瓜大叔的角色,就映射了因盗窃被判刑后出狱却不被家人接纳的刘某。
而王萌萌在公交车上遭遇骚扰的情节,则与大连某女大学生在公交车上被猥亵的事件相互呼应,当时车上众多乘客中,仅有一位大哥挺身而出选择报警,其余人均选择了冷漠旁观。
至于王萌萌遭受网络暴力的事件,更是与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中那位被误解的女司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些人在事实尚未明了的情况下,就肆意诋毁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人性的极大讽刺。
《开端》在完成拍摄后,随即进入了紧张的幕后制作阶段。
相较于其他大制作剧集,《开端》在特效镜头上的需求相对简易,以现今的技术水平而言,其制作成本并不高昂。
加之沈飞拥有自己的特效公司,这无疑为该剧的后期制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尽管特效制作轻松,但《开端》的剪辑工作却丝毫不敢懈怠。
毕竟,作为一部仅15集的低成本网剧,《开端》在内容呈现上力求精炼,每一帧画面、每一个情节都需经过反复斟酌,确保无一丝冗余。
这与那些动辄七八十集、注水严重的电视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开端》团队在剪辑过程中严格把控,力求每个细节都能精准到位,让观众在紧凑的剧情中感受到满满的诚意与精彩。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沈飞也亲自进行了监督,并对孙墨龙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严格按照沈飞的要求执行,表现得极为出色。
沈飞作为该剧的最终剪辑决策者,他并非对孙墨龙的才华有所质疑,而是基于自己曾亲历原版《开端》的深厚背景,希望能通过对比两版内容,精准捕捉孙墨龙版本中的独特之处及可能存在的细微瑕疵。
这样的双重视角,无疑为《开端》的后期制作增添了一份独特的保障。
前世,《开端》这部剧在网络上却遭到了不少吐槽,其中最为集中的便是“高开低走”。
该剧前期剧情紧凑、精彩纷呈,但到了结局部分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很多观众认为,故事的结局过于依赖“机械降神”的手法,如辅导员和刘瑶等角色的突然出现,并且他们仿佛已经事先了解了一切,轻松解开了所有谜题,这在逻辑上显得极为牵强。
此外,观众还指出了一些其他逻辑问题。
例如,如果当年真的发生了剧中所述的事件,警察和王萌萌的父母肯定会去学校了解情况,但剧中却并未提及这一点。
再比如,男主角在剧情后期身体已经明显出现了严重问题,但到了结尾时却突然恢复了正常,且没有交代清楚循环是如何开始和结束的。
这些问题都让观众感到不满。
更令观众失望的是,原本应该严谨合理的剧本,在为了追求大团圆结局的过程中,竟然牺牲了逻辑性和合理性。
这种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牺牲剧本质量的行为,无疑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
王兴德夫妇蓄谋已久,计划以极端方式带走一车人的生命,他们为此精心策划了五年,这早已超越了激情犯罪的范畴。
他们心中充满了对警方调查不力的愤怒、对冷漠网友的憎恨、对公交公司遗忘的失望,以及对那些将他人悲剧当作谈资的学生的不屑。他们所要报复的,是整个缺乏同情心的社会。
然而,剧中李诗情的几句劝说竟能轻易化解他们心中的深仇大恨,这着实令人难以信服,仿佛她的言辞拥有某种神奇的魔力。
再者,那位有前科的父亲,他带着为儿子准备的西瓜,却遭遇了儿子的主动断绝关系。
当两人重逢时,本应是情感交织、五味杂陈的场面,父亲心中应满是心酸、亏欠、骄傲与退缩的复杂情绪。
但在剧中,这些细腻的情感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沈飞深知这些瑕疵,他吸取了前车之鉴,努力在后续的剧本修改和剪辑中做到更好。
他明白,没有一个剧本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但他会尽自己所能,将剧本修改得更加完善。
为了弥补结局的不足,沈飞巧妙地设定了一个双循环开放式结局,为观众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