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第130章

作者:跳水蛙蛙

  因为罗杰·艾伯特敢打赌,无论多天才的演员,都绝对不可能在拍摄现场,即时演出这个笑容。

  罗杰·艾伯特不是不明白,表演有时就是及时性的,也有灵感凸显的时候。

  但罗杰艾伯特认为这个笑容绝对不在此列。

  因为,这个笑容它是如此的精准。没有一丝一毫随性表演所带有的模糊感。

  罗杰艾伯特敢打赌,当陈诺露出这个笑容的时候,脸上的嘴角裂开了什么位置,都跟他想要的效果相差不会超过一毫米。

  不得不说,罗杰·艾伯特是真的有一手。

  要是他见到陈诺在LA住的那个酒店房间,他应该会为自己的犀利眼光而感到自豪。

  陈诺为了练习剧本上的这个笑容,足足花了三天,笑了可能一千次。

  到了最后拍摄的时候,他甚至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

  乔治·莫里斯没有罗杰·艾伯特这位顶级影评人想的这么深,这么专业,甚至判断出了幕后的故事。

  他只是单纯的承认,这个笑容可真酷,也很真实。

  他记得历史上的每一个小丑,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电影。他觉得杰克·尼科尔森演的小丑在这个笑容面前,都有点虚假空洞。

  伊万卡没有那么罗杰·艾伯特那么专业,也没有乔治·莫里斯那么了解蝙蝠侠的历史渊源。

  她只是个普通观众,也是个女人,故而她的角度也与两人有些不一样。

  在陈诺笑的那一刻,伊万卡居然有点心跳加速。

  没错,荧屏上的这玩意儿看上去很恐怖很坏,绝对不是什么正常人。

  但是,但他露出一个轻蔑又霸道,还带着一丝顽皮的笑容时,伊万卡觉得这个怪诞又可怕的角色,有一种奇怪的魅力。

  关键是,虽然伊万卡知道陈在努力让他变得丑恶。

  可他天生英俊的底子以及蓝莓之夜的既有印象,让他依旧没有那么令人讨厌。

  伊万卡绝不承认自己这种认识已经是属于粉丝滤镜。

  她只是觉得《蓝莓之夜》的纽约城,有她想要的爱情罢了。

第178章 《黑暗骑士》上映(三)

  小丑从经理嘴里的炸弹里,牵出一根极长的引线,随后走上了校车。

  包括罗杰·艾伯特都认为,接下来这个可怜的经理会被炸得粉身碎骨的时候。

  校车开走了,被车门压住的引线也拉掉了炸弹上的保险。

  然而,直到橘黄色的校车汇入大街上的校车队伍,从而成功逃脱警察的视野之后.

  那一场观众们预期的爆炸也依旧没有到来。

  黄色的滚滚浓烟从经理的嘴里冒出,那居然是一颗烟雾弹。

  乔治·莫里斯没有想到,居然小丑就这么逃脱了条子的追捕?

  原来这辆校车是这么用的?

  不仅仅是乔治·莫里斯,在陈诺的演绎之下,一个阴毒狡诈,同时犯罪智商和计谋都远超常人的小丑形象,已经成功在普通观众的心里建立起来。

  只有罗杰·艾伯特这样专业的影评人,才会在这个时候继续去思考更加有深度的问题:

  为什么经理嘴里是个烟雾弹,而不是一个炸弹呢?

  不愧是写了40年影评的专业人士,答案几乎立刻在罗杰艾伯特的脑海里蹦了出来。

  正如那句台词所言。

  “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变得更加stranger。”

  这才是诺兰和陈诺定义的小丑。

  他并不是一个喜爱杀戮,以杀人取乐的家伙,也不是疯狂暴虐,神志不清的狂徒。

  否则,那绝不会是一个烟雾弹。

  在他手下死掉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碍了他的路,仅此而已。

  stranger。

  这个代表怪异,奇怪,异于常人的单词,才是小丑的真正性格。

  想到这儿、罗杰·艾弗特意兴未减。

  因为他虽然解开了这一个谜团,但还有一个谜团等待揭晓。

  那就是,这个小丑,真会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吗?

  这是导演和编剧借由经理的嘴巴,抛给资深影迷们的悬念。

  罗杰·艾伯特认为答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

  以电影在这开片的五分钟展露出的野心来看,绝不可能。

  那这个信仰究竟是什么呢?

  太有意思了。

  罗杰·艾伯特记不得自己上次看到具有这种野心的电影是什么时候了。

  这短短五分钟开幕,诺兰和华纳兄弟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几分钟的开场,不仅给像他一样的专业人士许多具有深度的问题和悬念,

  对于想不到这么多的普通观众,黑暗骑士也依旧具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

  开局的一幕幕反转,足够他们沉浸在感官的刺激当中。

  也就是说,这部蝙蝠侠续作黑暗骑士,追求的居然不是单一的艺术性或娱乐性。

  奖项和票房,它两者都要!

  然而这谈何容易?

  在一部2亿美元的商业大片中这么做,后果只有两种。

  一种是成功之后一片封神,名利皆收,永载影史。

  另一种是大输特输,一败涂地。哪怕华纳这样的巨头,也要大伤元气。在董事会上,哪怕巴里·梅耶也要灰头土脸。

  罗杰·艾伯特看过无数想这么做的导演,成功者寥寥无几。

  诺兰又是哪里来的底气?真把自己当成斯皮尔伯格了?

  华纳的制片人在最后审阅成片的时候,又是凭什么敢放任诺兰这么不知天高地厚,试图挑战顶级大导演的领域?

  凭刚才那狗屁不通的一幕逃脱戏吗?

  一辆校车脱离校车队伍好几分钟,进去银行装钱杀人,耽搁了好一阵之后,居然依旧能回到行驶中的校车队列中,还刚巧他妈就有那么大的一个空档!?

  路边的那些行人警察都他妈双双失明看不到?

  这绝对是属于编剧和导演陷入了自嗨,才能编造出来的魔幻情节。

  罗杰·艾伯特不信华纳的审片团队看不出来这一点。

  所以,肯定不是编剧,也不太可能是导演。

  敢于让华纳坐上这张赌桌的理由,必定在于别的东西。

  其实

  答案早就被华纳给出来了,不是吗?

  那一张张“why so serious”的电影海报,不就是华纳高层在赌桌上要打的牌?

  华纳那些顶级名校毕业,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精英们,不就是把2亿美金的赌注全都压在了这个中国男孩身上吗?

  他们似乎是一致认为这个中国男孩扮演的奇怪小丑,能够他妈的征服全世界。

  以至于这部商业电影能够大卖特卖的同时,还可以在专业人士那里收获大波好评,最后在今年颁奖季成为赢家之一!?

  这是什么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罗杰·艾伯特估计在好莱坞99.99%的人眼中,在巴里·梅耶这老家伙领导下的华纳高层,要么统一疯掉了,要么集体老年痴呆了!

  才会干出这么疯狂的事。

  但是,事实究竟如何,还要继续看下去才知道。

  电影就是这样,有的开场如同一场盛宴,最后却喂你一坨狗屎。有的开始是坨狗屎,最后取让你唇齿流芳。

  所以,不到最后一刻,罗杰·艾伯特的经验是,千万别轻易做出评价。

  小丑之后,轮到了蝙蝠侠登场。

  同样的5分钟剧情。

  比起开场那5分钟,小丑的惊艳登场,她觉得这黑漆漆的家伙是个什么玩意儿?

  跟一群丑八怪打打闹闹,似乎觉得自己很酷的样子。

  就跟她参加的舞会上面,那些衣冠楚楚,自命不凡的富家公子一样,摆一些矫揉造作,自以为是的自恋pose,看着就令人心生反感。

  不只是她,就连乔治·莫里斯,这个蝙蝠侠的忠实铁粉,也感觉有点不对。

  明明大荧幕上的克里斯蒂安·贝尔,和蝙蝠侠在漫画中的样子,几乎达到了1:1的还原。对于原著的粉丝来讲,克里斯蒂安贝尔毫无疑问就是他们想象中的蝙蝠侠。

  蝙蝠侠制服两帮正在交易的匪徒动作也依然是那么的干净利索。

  包括最后那个蝙蝠侠从天而降落,在车顶上的画面,也依然完美的扣合了蝙蝠的这个主题。

  但是,乔治·莫里斯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不怎么过瘾,有点普通,远不如第一个五分钟。

  黑暗骑士的两大主角反派小丑和主人公蝙蝠侠登场之后,故事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这部电影里,诺兰依旧延续了他在蝙蝠侠:侠影之谜中的宗旨——将蝙蝠侠拉下神坛。

  之后的一些情节在罗杰·艾伯特眼里是属于整个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评价这部电影好坏的部分因素。

  它让蝙蝠侠更像一个凡人。

  但在伊万卡眼里,她只想请问能不能快进?

  检察官哈维·丹特和瑞秋以及蝙蝠侠之间的感情三角恋她觉得真是无聊透顶。

  实际上,至少有五成以上的观众,心里的感受都和她一模一样。

  至少以罗杰·艾伯特60多岁的听力,都听到身后有人在打哈欠,还是一连打了三个。

  实话实说,黑暗骑士的卡司在好莱坞绝对算得上顶级,华纳的1.8亿美金绝对不是空掷。

  克里斯蒂安·贝尔,摩根弗里曼,迈克尔·凯恩这三位明星就不说了,哪怕艾伦·艾克哈特,马吉·吉伦吉尔以及加里·奥德曼这检察官情侣加警长组合,在当前的好莱坞也绝对算是响当当的实力派。

  情节在他们精湛的表演,和导演合理的镜头安排下,推进得有条不紊。

  放在其他电影里,绝对算得上水平线以上。

  但为什么在这儿,就连他都感到有些冗长?

  无聊的时间终于快过去了。

  蝙蝠侠以布鲁斯·韦恩的名义和哈维见面,这时布鲁斯·韦恩好像绿帽情节犯了,神经病一样准备帮助这个检察官的选举。

  之后

  导演的镜头一转。

  画面里出现了一堆反派,那是哥谭黑帮的老大们正坐在一起开会。

  这时一阵沙哑低沉的笑声响起。

  包括伊万卡在内,万千观众的精神顿时一振。

  这可沙哑又低沉的笑声,简直太抓耳了。

  是他吗?

  一个后脑勺出现在镜头里,还有一个穿着紫色西装的肩膀。

  他背影微驼。

  步伐慢慢悠悠,不慌不忙。

  一个个无意义的音节从影院的杜比环绕立体声的音响中传来:“A、A、HA、O、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