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是干扣面
经过昨天睡了一觉,又用清水洗过脸后。
清水出芙蓉,姜鹿溪那倾城清纯的面容,又展现在了眼前。
“你,看什么?”姜鹿溪脸颊微红,然后问道。
“没什么。”程行摇了摇头。
“我看屋里大厅的白鞋还有很多,换一双新的吧,这些粘的泥土太多了。”程行道。
买的孝衣还有孝鞋还是挺多的,只是穿的人却很少。
程行昨天换衣裳的时候,发现里面还剩一堆呢。
“嗯。”姜鹿溪点了点头。
两人走进屋里,程行找了一双合适的,然后换了。
“你怎么不换?”程行换好后问道。
姜鹿溪看了他一眼,没吱声。
……
第203章 潸然泪下
“你穿多大码的?”程行问道。
“3,36的。”姜鹿溪小声地说道。
对于程行这个问题,她有些难为情。
36的鞋子,算是女生最标准的码数了。
这个码数,是鞋子最多的码数,也是穿起来最好看的码数。
其实北方人的脚是偏大的,女生也是一样。
像程行的母亲还有姑姑他们,都能穿四十的鞋子。
所以姜鹿溪的脚,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算是小的了。
程行在那一堆鞋子中,给她找了一个36码的鞋子。
“把脚抬起来。”程行看着她道。
“干,干什么?”姜鹿溪不解地问道。
“赶紧换鞋子啊,外面估计都快有客人来了。”程行道。
这天是出殡的日子,有些前来送纸祭奠的客人,在这一天有可能六点多就来的,就为了能在这里吃上一顿早饭。
因此出殡这天的早饭,程行叫了四桌,就为了防止有人早上的时候来,可千万别小看村里这些想要占些小便宜的人,前世程行帮奶奶办理丧事的时候,有许多村民觉得给了钱了,中午只吃一顿饭太少了,许多人早上的时候老早就来了。
后世程行那时候都已经成名了,在家里办丧事,来的人肯定很多,他本来早饭只订了五桌饭菜,却来了十桌的人,程行只好又要了五桌。
姜鹿溪他们家早上能来的客人肯定没那么多,但是这不收礼,姜鹿溪又是他们镇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以后很有可能混的很好。
因此程行可以想象,今天来的客人肯定很多。
寻常人家办丧事,能有个十桌就行了。
姜鹿溪他们家办酒席的桌子,是程行从镇上租借的。
每个桌子都能坐十几个人左右。
姜鹿溪说三十桌差不多,但程行总觉得三十桌不够。
如果只是他们村和隔壁的村里的人,三十桌差不多。
但来的肯定不只是这两个村子,姜鹿溪太小看她这个平湖第一个保送华清,八省竞赛第一的含金量了,再加上不用收礼,来的人肯定很多。
因此程行在昨天又多要了二十桌。
六百多人,应是差不多的。
第一天前来祭奠的人少,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经过这两天的酦酵,再加上姜鹿溪的身世背景,和这种困难下做出来的成绩,早就成为了平湖这一百零一公里土地上许多村里的榜样了,甚至于都不只是平湖这一个小镇。
励志的故事,又是真实的,就很难不随着风飘向远方。
外面已经有了些动静,甚至都有了放鞭炮的声音。
本来姜鹿溪是想先让程行出去,然后自己再去换的。
现在来不及了,她得赶紧出去谢纸。
“你把鞋子给我,我自己换。”姜鹿溪道。
程行没理她,把手伸了过去。
姜鹿溪抿了抿嘴,听着外面一直在响的鞭炮声,只能抬起了脚。
程行将她脚上已经带了许多泥土的鞋子脱下来,然后将旁边新的鞋子给她穿了上去。
姜鹿溪没法去看这一幕,因为在她的传统思想里,女孩子的脚,是绝对不可以给男生看的,更不可能给男生摸的。
而且鞋子很脏,都是泥土。
她也不知道程行是怎么不怕脏的。
程行将她的两只鞋子给换好,然后道:“你快回去谢纸去吧,我去洗下手。”
“嗯。”姜鹿溪轻轻地点了点头,快速跑出了屋外。
换了新的孝鞋,没了鞋子上的那么多泥土,确实轻盈了许多。
程行此时则是来到压井处,压了些井水,洗了洗手。
走出门外,小文小花他们已经到了。
而且灵棚外面的小路上,确实也已经来了不少送纸的客人。
小花她们这些女生在拎着黄纸往灵棚里跑,小文他们这些男生,则是每人拿了一盘炮,在跪着谢过他们之后,开始在路上放起了鞭炮。
灵堂里,姜鹿溪开始跪着谢纸。
程行则是负责外面的事宜,来招待那些从灵棚里祭拜完的客人。
从六点多到七点,整整来了二三十人。
到了七点吃早饭的时候,也就没人来了。
都知道酒席早上吃饭的时间,七点之前来没事。
这七点人家正吃饭的时候来,那不就明摆着是冲着吃人家的酒席来的。
这种光明正大蹭饭的事情,村里的人还是做不出来的。
但是他们做不出来,有一种特殊的群体,却是能做得出来的。
那就是要饭的。
在2011年,北方的贫穷的小城,特别是安城,还是有不少要饭要钱的。
当然,像十多二十年前,挨家挨户向你们家去要饭要钱的,到了现在肯定是少了,但是谁家办喜事或者是办丧事,那来的可就多了。
因为你去人家家里去要,人家嫌你烦,嫌你脏和穷,不仅不给你,有可能还会骂你一顿,但是办事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在场的人多,办事的主人家也好面子,都会给些钱,也都会给些饭吃的,甚至是因为好面子,给的钱还会多一些。
因此这些要饭要钱的,就会专找那些家里办事的人下手。
此时,就来了好几个要饭要钱的。
姜鹿溪给他们盛了三碗菜,每碗菜上还有两个馒头。
来的人多了,程行就要了馒头。
“只有饭菜,钱是没有的。”姜鹿溪看着他们三人说道。
只要饭的人端着自己碗里的饭走了。
又要饭又要钱的却没有走。
手里端着馒头和菜,另一只要钱的碗,却是动也没动。
放在别人家,那么多人客人看着,肯定就给他们一些钱了,不仅给,还会给一些大的,但是在姜鹿溪这里,却是一分钱没有。
给奶奶的葬礼,她可以花很多办的风风光光。
因为奶奶的葬礼就只有一次,本来她的梦想,是在以后赚了钱之后,让奶奶过上好日子的,但最终没有做到。
生前的事情没有做到,身后的事情她肯定得做好一点的。
奶奶攒的钱,她想都花给奶奶。
至于自己,以后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赚钱的。
但是这一生仅有一次的葬礼,要是没有给奶奶办好,那以后就没机会了。
父母的葬礼,当时办的就很简单的。
因为那时候奶奶不想铺张浪费,要为了她们之后的生活把钱给省着。
但现在奶奶走了,她不想省了。
但即便是这样,她也不会给这些伸手要钱的人一分钱的。
他们饿了,要是只要饭,姜鹿溪可以给他们饭。
以前有要饭的上她们家来,只要是老人,奶奶不让给,姜鹿溪也会给他们两个馒头,而且他们也都会很高兴,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感谢她。
因为姜鹿溪知道,只要饭的老人,大多数都是没有儿女,又失去了工作劳动力的人,他们为了生活,就只能去要饭。
都说养儿为防老。
在以前,养儿就真的是为了防老的。
以前人老了,没有劳动力,干不了活儿,挣不了钱,就只能靠着儿子养着。
而那些家里贫穷,娶不到老婆,打了一辈子光棍,到了老了没有儿女的,就只能靠着要饭去生活了,平湖的养老院,到了15年的时候,才真正建成,那些没有儿女养的老人,才会去到养老院里去过活儿。
姜鹿溪他们村里,就有好几个年轻时因为家里穷,没有娶到老婆,或者是花钱娶了老婆,老婆却跑了,没有钱再去娶一个的老人。
他们大多都早早地死掉了。
所以,在以前,养儿为防老,绝不是一句空谈。
以此,要饭姜鹿溪会给。
要钱,是绝对没有的。
这些钱,每一分每一厘,都是辛苦攒下,都是她辛苦赚来的。
至于面子,姜鹿溪不讲面子的,她要的只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就好。
面子这种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至于别人会因此议论,她不在乎。
看着他们不走,继续端着碗,姜鹿溪直接走了。
而这些人既然都舍下面子要钱了,死缠烂打基本上都成了必会技能了。
他们没有打算放姜鹿溪离开,又围了上来,将要钱的碗伸到了姜鹿溪面前。
程行见状,皱着眉头走了过来。
程行走过来直接说道:“我们家没钱,也不好面子,再纠缠下去,你们也拿不到一分钱,而且要是再继续纠缠,你们碗里的饭菜,也都别想要了。”
这群人,也都是一些欺软怕硬的罢了。
见姜鹿溪是一个小姑娘,觉得她会发善心,便想要纠缠,觉得她会给钱。
但是看到程行过来,气势那么足,两人倒是有些虚了。
而且这碗里的饭菜也不错,当办事的主人不在乎面子的时候,那么他们这种想要倚老卖老,想着对方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会在乎面子会给点的法子自然就不灵了。
再继续纠缠下去说不定饭菜也会没了。
两人只能端着饭碗离开了。
“回去吃饭吧。”程行看着她。
“嗯。”姜鹿溪点了点头。
上一篇:才满十八,花甲逆袭系统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