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2010 第200章

作者:不是干扣面

  “嗯。”姜鹿溪点了点头。

  她离远些看了一眼,还是挺好的。

  主要是程行写的不错。

  “你的字怎么突然变这么好看了?”姜鹿溪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次的黑板报,要比之前程行三月份在黑板上写的字更要好看。

  本来她的字是比程行好看很多的,但现在发现程行已经超过了自己。

  “哪里是突然变好看的,早就很好看了。”程行笑道。

  字都是需要练的。

  最开始时因为许久没有接触过笔了,许多字甚至因为天天用电脑码字的原因,都已经只会看不会写了,而现在经过这大半年的书写,那些曾经丢失的东西,在渐渐地在一遍又一遍的熟练中给找回来,而找回来后,字自然也就变得好看了。

  关上灯和门,两人回了家。

  久晴大雾必雨,自上次清明节前后下了几场大雨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直到劳动节都没怎么下雨。

  初夏的第一场雨,总算是在周四这天到达了。

  程行打着伞来到了学校的车棚。

  没过多久,便等到了披着雨衣骑车赶过来的姜鹿溪。

  等她赶到之后,程行在她身上瞅了一圈,道:“还好,这一次没有在路上摔倒。”

  “那次只是意外,又不是每次都会摔倒,我又没有那么笨。”姜鹿溪道。

  上次是接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雨,路上有积水,当然,她当时之所以摔倒,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个,还是因为当时清明节刚过,因为许多人上地里上坟的原因,把踩到的泥土全都弄到了村子里的小路上,她骑车骑到上面,才栽倒的。

  这次雨刚下时下的很小,到后面下大时,她都已经离开村子骑上了大道。

  “笨不笨的没关系,只要没摔倒就行。”程行笑道。

  “摔不摔倒没关系,笨就不行了,笨的话以后赚不到钱的。”姜鹿溪认真地说道。

  “不是还有我吗?我能赚钱就够了。”程行道。

  “我不靠男人的,而且我也……”

  “我知道,不谈恋爱的嘛,不用每次都重复,到时候要真把你给追到了,你这些话每多说一次,就难圆一次。”程行道。

  “追不到。”姜鹿溪抿嘴道。

  “知道了,走吧,去教室。”程行打开了伞,然后说道。

  姜鹿溪看了一下他的伞。

  “放心,这把伞没给陈青打过。”程行道:“上次在校外便利店买的那把伞被我妈拿去用了,这把伞是过年时我在老家买的一把伞。”

  “跟这些无关。”姜鹿溪道。

  “就算是给她打过,我又不是不能打。”姜鹿溪皱了皱鼻子,然后说道:“伞是你的,肯定是你说了算,你不让我打,我才不能打,其它的都没什么关系的。”

  “哦。”程行点了点头,然后道:“上次你拿回去的那把伞呢?明天要是再下雨,你拿回来我们打那个吧,这个伞总归是小了些。”

  ……

第196章 小溪,再见

  打着伞走到教学楼。

  程行又将伞给合上。

  下了雨,天很阴。

  因此楼道里还是挺黑的。

  程行用手拍亮楼道里的灯。

  两人走上了教学楼。

  下了雨,姜鹿溪又比以前早到了一会儿,教室门口依旧就只有他们两个人,不过跟以前相比,教学楼上有几间教室也开了灯。

  毕竟距离高考就只剩下了一个月。

  虽然现在才五点四十,但勤能补拙,一些异常勤奋掌管着教室钥匙的学生,也都在此时来到了教室,并且打开了教室里的灯。

  越往高考走,晚自习晚走的学生就越多,早来的学生也就越多。

  即便许多人都知道临阵磨枪的作用不大。

  但都已经寒窗苦读了十多年的时间。

  那么长时间都坚持下来了,这最后的一些时间,又怎能懈怠。

  对于一中的许多学生来说。

  他们都在等待着这一场高考来改变人生呢。

  不只是改变他个人的人生,还有他们整个家庭的一生。

  在这座贫瘠的小城,又是2011年,大部份人的家庭都不富裕。

  他们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出门外在外打工,赚到钱的一年能回家一次,赚不到钱的两年甚至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他们平时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

  父母在外的工作也都是劳累的活。

  要么是工地,要么是在南方一些城市收些废品。

  安城出门打工的人,在岭南收废品的是最多的。

  这些孩子的父母与他们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上学,只有考了大学,以后才能不像他们这般辛苦,才能在高楼大厦里吹着空调享福。

  在风吹日晒里,在岭南白天地上都能烫鸡蛋的地方,在他们看来,能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打着电脑,就应该是这世上最舒服的工作。

  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

  他们这种奢望的幸福,到了下一代美梦成真时,这种上一代渴望的幸福,在房贷车贷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下,也就成为了另一种折磨。

  但一代总归是比一代好的。

  程行他们这代的许多人就很羡慕下一代人。

  因为安城的下一代人,起码能陪伴在父母左右,不用因为家里太过贫穷,带在身边因为付不去高昂的学费,而将其抛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看管。

  中国的大江南北也都有了外卖,不用因为错过了一顿饭,或者是这顿饭没有吃饱,又或者是家里人做的饭菜不合胃口,而去饿着肚子。

  虽然大多数时,依旧难以赶上电视剧里《家有儿女》那种程度。

  但父母陪在身边,餐桌上也有了四菜一汤。

  不用像他们那一代人小时候,馒头蘸着辣椒油,或者是有一瓶老干妈,或者是一袋泡面,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美食。

  在父母还未发迹的年代,程行的童年也跟安城许多孩童的童年一样。

  幼年时在村里玩着泥巴,小学时玩着弹珠和摔宝。

  父母也是一年回来一次。

  学校中午的食堂,天天炒着萝卜,从家里带着一瓶奶奶炸的辣椒油,在学校里都会遭到一群学生的哄抢,所以程行也很羡慕下一代人的童年。

  但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快乐。

  乡村土地麦田里的幸福,也是城里人,下一代的孩童体会不到的。

  打开门进了教室,程行将买来的早餐递给了她。

  吃过早餐后,在外面滴滴答答的小雨声中,两人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读书声。

  没过多久,班里的学生越来越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置身于高中的校园,在还有一个月即将毕业时,这样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临近高考,就连程行都能感觉到一丝紧张和一丝悲凉。

  紧张是对高考的紧张。

  悲凉是三年的高中生活,将要在这个盛夏里彻底结束了。

  2009到2011年的这三年,可不是后世疫情的那三年。

  疫情的三年时光,转瞬即逝。

  但这三年,是智能手机进入校园的最后一个三年。

  在大多数时,只能细数流年,将回忆与目光都停留在某个女孩儿或者是某个男生身上不知多少时光的学生来说,这三年,有着太多刻骨铭心,值得留恋的瞬间。

  比如,那个原先只是成绩很好,但不知道相貌的姜鹿溪突然被初夏的微风吹起额前长发的那一刻,比如突然上了光环,一次又一次写下完美秀丽的华章,拿下八省竞赛语文组第一,靠着《安城》名震天下,没了往日的那份张狂,变得沉稳内敛,却比以前多了无数魅力的程行。

  这都是安城一中,许多人的记忆和青春啊!

  那些时光因为他们而闪耀。

  而这样的人物,即将因为毕业而分别。

  那是他们与这些璀璨如流星般的人物距离最近的一次。

  以后,只能停留在回忆里,带着些骄傲的向别人提起曾有幸与他们同校,同班过了。

  就连平时不到上课铃声打响都不来教室的郑华,也比以前早到了教室,六点的那一刻,他也比平时早来了二十分钟。

  进来扫视了一圈,让众人站了起来背书。

  看了看后面的黑板,发现程行跟姜鹿溪已经将高三最后一期的黑板报给做了出来,到了最后一个月,一周一次的黑板报也没有了,这一次高考的黑板报,将会一直停留到今年秋天下半学期开学,等高三新升到理科三班的学生,将这期黑板报给擦掉,然后画上升入高三新年级的第一个黑板报。

  四季轮回,一切都是周来复往。

  或许是雨的关系,明明高考毕业还有一个月。

  但看到程行跟姜鹿溪做的这幅黑板报。

  郑华莫名地有些感伤。

  过不了多久,又要送走一届学生。

  而这一届,还是他自从当上老师以来,执教生涯中最辉煌也最为难忘的一届。

  但把感伤留给明天,当下还需加倍努力才是。

  郑华开始在教室里来回游荡起来。

  每个人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都不能偷一丝一毫的懒。

  而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人会去偷懒了。

  别说是周远,哪怕是赵龙,都已经开始在认真地背课文了。

  其它的来不及去学,考差了就考差了,但是语文得是考好一些的。

  以往月考,他可以作弊,拿着勉强及格的分数去糊弄自己的父亲。

  但是高考可就不一样了。

  虽然家里也没期待他在高考上能考多少的分数。

  但考的太差,特别是父亲很喜欢的语文,要是连及格都及格不了。

  回去也免不了要挨上几棍子。

  不过他家里是开粮站的,这些年生意很好,父母每年的收入都很可观。

  他即便考不上大学,但靠着父母,日后的生活也不会过得很差。

  这也是他高中能敢这般天天逃课去网吧上网的底气。

  上午第二节课是数学。

  此时外面的雨变得越来越大,比早晨大了许多。

  夏天的雨就是这样,没了春的柔与连绵,只要下了,就是暴雨。

  因此夏天,又被称呼为雨季。

  数学课刚上了一半的时候,郑华忽然走进了教室。

  “段老师,我有事打扰一下。”郑华打断了段为国的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