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寅月寒
先是舅舅和姑父家一起登门,随即七叔范新河也过来了。
“七叔,您怎么过来了?”
杨峻连忙迎人进门。
“呵呵,这不是听你娘说要弄屋子嘛,俺过来看看,也好找人帮着弄弄。”
“是我不孝顺,非要撺掇着娘建屋的,还得麻烦您。”
“你啊,看来真是长大了,也要忙着找媳妇儿了,哈哈哈。”七叔倒也没在意这到底是谁的意思,反正杨峻拿了一笔稿费倒是真的,也有这能力建新屋。
“七叔,我还小呢。”杨峻有些无奈,就知道老娘说出去的消息会逐渐发酵,没想到第一天就迎来了七叔的玩笑。
“哟,他七叔过来啦,您坐您坐。”
姑姑杨庆萍眼睛尖着,连忙让出了炕上的位置,这里一般被视为主位。
杨峻家里就两条长凳,舅舅李延才和姑父一人坐一条,互相也聊着,见范七叔进屋,也跟着起身打招呼,不至于不认识。
“庆萍难得回家,显得家里真热闹了。”七叔笑着说道,他是看着杨峻父亲这一辈人长大的,自然认识杨庆萍。
“您老人家过来才算热闹,俺们就是家里人闲扯点话儿,拉呱两声。”李小花又把位置让给了杨峻,示意这家他来做主。
“七叔,您抽烟。”杨峻递了一只大前门过去,又给舅舅和姑父递了一只。
“你小子啥时候学会抽烟的?”
舅舅接过后盯着烟皱了皱眉,倒是没有训斥的意思,而是知道这烟不便宜。
“抽烟也别抽这贵的,俺那儿还有烟叶,过两天俺给你拿点儿。”其实这年头烟叶还挺贵,毕竟大伙儿都是以种粮食为主,烟叶就少了,得去市集上买。
村里的小子一般十来岁就学着大人抽烟了,也没啥不对的,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因为这时代男人抽烟几乎是标配。
杨峻不抽反而有些异类的感觉,他连忙挥挥手:“舅,我不会,我这烟是去省城的时候专门带的,合计着让大伙儿尝个鲜啥的。”
“省城?”姑姑诧异了一下。
“嫂子,你还去省城啦?”她转头看向李小花,还以为是她带着人去的。
李小花连忙解释了一下。
随即范七叔也跟着说了说杨峻写书的事儿,几人这才知道,原来家里修建新屋的钱居然是他这个半大小子给弄的。
“小山,你可太给俺们杨家长脸了,俺爹和你爹地下有灵,肯定得高兴坏了,不行,俺得去看看他们,给他们说说这事儿。”
姑姑比起其他人更加激动,她自己是姓杨的,只把自己当了半个李家人,自己外甥有出息,那就是老杨家出能人了啊。
“这写字还能挣这些钱啊。”舅舅挠挠头,有些不明觉厉。
姑父咽了咽口水,眼睛瞪向一旁不知所措的李伟民,想着自家崽子以后是不是也能这么有能耐,不行就和他表哥多学学才行。
“可不咋的,俺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不信嘞,得亏人报纸上都有,俺这才信了,还有报社也给汇了款,白纸黑字的假不了。”七叔今日合着就当杨峻的托儿了,尽给他说话。
不过他随后又到:“这烟可别买了,俺瞅着真贵,你自己不抽浪费这钱干啥?”
说着又美美的吸了一口,那感觉真不错。
“嘿嘿,俺就是怕他给人骗了。”舅舅听了七叔的话,也知道这是事实了,顿时脸上有些荣光的感觉,这可是自己外甥啊,居然还能出书给人看,听说还不少人知晓,这不得去给几个哥们显摆显摆。
估计等他回了李家村,杨峻的名声会有一段时间小范围回升状态了。
“他姑,去看爹和三喜不急,俺们先等七叔理理建屋的事儿。”
李小花这边也拉住了激动的姑姑,把她劝了回来。
几人重新坐下后,才把话题回到了新屋中来。
根据七叔的意思,这屋子能建,他也会帮补着出声,不让人胡说,另外找人的话,给推荐了今年村里粮食减产特别严重的一家,主要人家还有手艺在身,以前是建屋子的一把好手。
七叔本来是觉着村里人帮着干活儿不用花钱,但是杨峻不乐意用那人情,还不如有来有往的。
范七叔这才建议了一下。
因为有了姑父和舅舅帮忙,加上杨峻本身就是劳动力,所以只需要再请一个人,或者说请了个老师傅。
另外女的也要多加一个。
家里有老娘和二姐,姑姑,或许还有范萍和程小瑜,那么再叫一个,这后勤和一些简单的活儿也就能清理了。
索性杨峻就觉得让那减产严重的夫妻二人都过来。
“这可决定了啊,那俺就去跟人说好了,明儿个就过来。”
“成,那就麻烦七叔了。”
“这有啥麻烦的,都是俺应该做的。”七叔身为队长的责任心确实挺重。
“他七叔,留着吃饭再回,今儿可不能先回了。”李小花把人留下吃饭,这帮忙没道理连个饭都吃不上,七叔也难以拒绝,只能坐好。
午饭做得简单,没用太刺眼的大米,而是用红薯和玉米面煮的粥,但是红薯粥用的材料也颇为丰厚,粥能立筷而不倒。
另外就是舅舅那儿拿来的兔子给煮了个汤,大家伙儿好歹能吃上两口肉汤,几口肉也挺鲜美。
“还亏了他舅,昨儿个非要让娃把这兔子带回来,真是的。”老娘还多说了一句。
“姐,俺的就是家里的,别分那么清,俺有的都乐意给小山,俺看着也高兴。”
舅舅这话给老娘说得高兴了一下,这兄弟总算不白疼。
吃饭的时候分了桌,男人一桌,女人孩子一桌,还躲后屋吃去了。
吃完饭后,又简单合计了一番,大家这才散去。
舅舅也回了家,说是今儿还想着去山里一趟,兴许还能抓只兔子回家。
姑姑和姑父没那么快走,说是要去看看杨老爷子。
按照杨庆萍的话,那就是得感谢祖宗保佑。
这话带了点封建的意思,好在乡下现在也不管这些,以后怕是不能这样肆意了。
杨峻便头前领着路,带着一众人往范家庄所在坟地而去。
新书求收藏订阅
第173章 扫墓
东面小前山往右再走几百米,是另一座小山,山不算高大,上面却是丛林颇深,好似没太多人往这儿走的样子。
这自然是因为这处小山是各家先人安息的地方,也就是坟山。
杨家过来不少时日,也在这儿留下了好些矮碑,连名字都没有,实在是以前的条件太差了,没那能力建立碑文纪念先人。
其中就有杨峻的爷爷,二爷爷,大伯,二伯,老爹。
一家两代五口人,没有一个活到新时代到来,都在那年代去世。
二爷爷在来到范家庄之前就绝了后,来范家庄没多久后病重而亡,去世最早。
而爷爷能撑起一家人倒也不容易,把几兄弟拉扯大后,他自个儿就一蹶不振,后来大伯出事,导致老人瞬间病来如山倒,就这么去了。
大伯该是家里最有种的一个人,去参加了**,可惜英年早逝,那时候连婚都没结,所以没有儿女。
二伯是去海边找活儿干的时候被敌人残害掉的,直到几年前李小花才得知这个消息。
老爹杨三喜得了一个还算安宁的生活,在范家庄娶妻生子,但是日子太苦,活生生给累趴下,不到三十岁就病故。
近代尚且如此短寿,何况古代?
所以古人平均寿命往往不到三十是有缘故的。
这般一看,老娘一个人把三姐弟拉扯大那就更不容易了,其中吃了多少苦头,实在都被杨峻看在眼中,心中想想都在滴泪。
也就是杨三喜去世之时,正值敌人全面投降之时,那些畜生离开后,让中原大地恢复了不少生机,哪怕还有几年依旧有些混乱,却也给了人一线生机。
等新时代到来后,日子更是好了太多。
没去到山顶,就转到山腰的一处位置,这里大大小小五座矮碑坟墓靠着,都生了些许杂草。
每年清明的时候老娘都会带着杨峻和两个姐姐来清理,这时候姑姑一般也会过来一起。
有一座坟看着要清楚些,那是二叔的,李小花没能接到人遗骸,只能立下衣冠冢,好歹有个上香的地,连衣服都是拿的老爹的。
“爹,哥,二哥,三哥,俺来看你们了。”
姑姑热泪盈眶,里面都是她至亲之人。
从小被哥哥们疼爱着长大,她自然亲近三人。
特别是杨三喜,那年头三哥不仅要照顾家里,还得照顾她这个妹妹,有东西不会忘了她。
她又拉过杨峻跪在杨家老爷子碑前。
所谓的碑,就是一块看着平整的石头罢了,真打碑是打不起的。
“爹,俺们杨家出能耐人了,小山以后能成大作家,您老人家多保佑他。”
“三哥你放心,以后家里有小山在,不会让嫂子受苦的了,大妞二妞也好着呢。”
二姐默默跪在一边,有些噘嘴,对姑姑的偏心感到一丝不开心,但也习惯了。
她对爷爷基本没印象,对父亲杨三喜也有些记不清,毕竟老爹去世的时候,她也仅有四岁多而已。
杨峻往深处记忆去想,也仅能记得一张模糊的笑脸。
大家一边对亲人说着思念的话,一边用手和镰刀割着杂草,最后奉上特意留下的一只兔腿和兔头拜了拜,算是简单的扫墓了。
等到姑姑她们离去后,另一家人才悄然上门。
“小山哥,我听说你要弄新屋娶媳妇儿了?”
前屋,范萍和李小花聊了起来,程爱民被二姐带着满院子疯跑,后屋就让程小瑜溜进来了。
只是这一开头的话就有些不对,她小嘴还噘得老高。
杨峻摇了摇头:“谁跟你说这些乱七八糟的?没有的事儿,我就是单纯想要弄个新的房间,让我姐和二姐她们分着睡。”
“再说,我一个大男生经常睡里屋算怎么回事?让她们到里屋又太小了。”
“啊,是这样啊。”程小瑜的声音似有些放松,更多的竟是有些可惜。
杨峻就当没听出来,继续说道:“这事儿得请你和萍姨帮帮忙,家里要做饭啥的,到时候可能忙不过来。”
程小瑜闻言顿时拍了拍鼓鼓的小脯:“包在我身上了,我肯定要帮忙。”
她心里想着:“没准儿我以后也得住这儿呢,可不得帮忙嘛。”
小丫头想想有些羞涩,连忙晃晃脑袋,把这些胡思乱想丢出去。
“那萍姨咋说?”
“娘也没问题,她做的饭可好吃了。”
“那谁不知道萍姨做饭好吃呢。”杨峻笑道。
这话可不是恭维,范萍厨艺确实挺好。
他们这儿说好了,其实外面也一样。
不过两位母亲的话题说着说着有些扯远了。
“小山这孩子俺瞅着挺好的,以后有出息。”
“小鱼儿也一样,这娃近些日子看着长得喜庆不少,还鼓鼓囊囊的,怕是饿不着孩子了,是个能生养的娃。”
“小花姐,你就是爱寻思这个,人啊,得看品行咋样,做事情要是不成,那人肯定也不成。”范萍摇摇头,对李小花的标准有些无奈。
“俺就觉着这身子骨得行啊,要是身子不成,以后咋生孩子?咋养一家老小的?”
李小花振振有词。
“你瞅俺,要不是有把子力气,三个娃咋能养活嘛。”
“当初俺爹让俺送二妞和小山给李家人,俺就说不成,俺要自己养,真要送人的话,哪有现在?”
“所以啊,这人得靠自己才行,身子骨是第一位的。”
李小花这话没和杨峻他们说过,但是范萍倒是清楚,毕竟两家隔得也不远,当初两人关系也挺好的,互相往来颇多。
正因如此,杨峻和小鱼儿才逐渐成为好朋友。
“成,就你有理,俺说不过你。”范萍笑着摇摇头。
上一篇:你说没我也能杀恶灵,现在哭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