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17章

作者:笔下宝宝

  难怪甘凝惊讶,对于这年月的生活来说,住二层小楼无疑是一种极其奢侈的象征,足以引起路人的好奇和惊叹。

  然而,在其他地方,若听闻寻常百姓能奢侈地,兴建起气派的二层小洋楼,这简直就如同天方夜谭般的不可思议。

  但是,在刘家庄,奇迹就这样诞生了。对于年收入轻松破万的家庭而言,用两年的积蓄来建造这样一栋房子,竟显得轻而易举。

  不仅如此,刘家庄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他们同样怀揣着建造新居的梦想。

  在这个充满生活热情的村庄里,许多家庭都计划着翻建或新建住房,以改善居住环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万元村”,这是刘家庄新得的响亮称号,象征着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迈入了万元户的行列。

  在这个充满经济活力和机遇的地方,村民们凭借勤劳和智慧,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财富传奇。

  有句老话叫做“皇帝女儿不愁嫁”,刘家庄的年轻人就面临这个大好局面。

  不仅邻近的青年对刘家庄的安逸生活心生向往,就连城中的寻常百姓也萌生了将儿女许配到刘家庄的念头。

  在他们眼中,这远比追求一个稳定的饭碗,或是成为八级工人来得诱人。

  刘家庄现在仿佛成了一个理想的归宿,一个能让人们远离喧嚣、还能享受美好生活的地方。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婚姻融入刘家庄的人来说,他们只能选择留在刘家庄,通过务工等方式谋生。

  然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到本地村民的一些福利待遇。

  他们只能选择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默默地付出。依然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刘家庄找到自己的归宿。

  在刘家庄,如今每个家庭都能拥有自行车,而且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

  这些自行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清晨的微风中,还是黄昏的余晖下,你都能看到村民们骑着自行车忙碌的身影。

  除了自行车,刘家庄的家庭还普遍配备了收音机。

  这些收音机成为了他们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无论是新闻、天气预报,还是娱乐节目,都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

  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家庭还拥有了电风扇。在炎炎夏日,电风扇带来的清凉成为了他们避暑的利器。

  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电风扇前,享受着它带来的微风,谈论着一天的所见所闻,那份惬意和满足溢于言表。

  你没有看错,那确实是电风扇,六十年代,国产的华生牌电风扇就已经崭露头角。

  然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它并非是一件寻常物品,而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一台华生电风扇的售价大约在300元左右,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且,购买电风扇还需要有专门的票证,这使得它更加难以获得。

  在这个年代里,能拥有一台华生牌电风扇,无疑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凉爽的风,更是一种荣耀和自豪。

  另外,那就是刘家庄基本上家家都有缝纫机,除了手表还是少数年轻人喜欢佩戴以外,七十代后期开始流行的“三大件”,在此时就家家都有了。

  村民们居住的是一座两层高的小楼,家中的设施一应俱全。

  自来水从龙头中流出,电力供应稳定,燃气炉具方便实用,暖气则保证了冬季的温暖。

  此外,他们还拥有一辆或者多辆自行车,用于日常的出行,以及一台缝纫机,方便缝补衣物。在炎炎夏日,电风扇则为他们带来了阵阵清凉。

  对于这样的生活质量,刘之野认为,除了家中尚未安装电话和电视机外,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已普遍经达到了改革开放后90年代初的标准。

  换言之,刘家庄已经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正阔步迈向小康生活的新阶段。

  在短短几年间,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与五六年前相比,如今的生活简直如同梦幻一般,令人难以置信。

  有些人患得患失,时常会担心,这一切是否只是短暂的梦境,一旦醒来,是否又会回到原点。

  事实上,对于始作俑者刘之野来说,他从未预料到会如此迅速地引领着村民们踏上脱贫致富的征程,并在这条道路上如脱缰野马般狂奔不止。

  这就是解放思想所带来的强大力量,它释放了无尽的潜能和创造力。在更深的层次上,这体现了人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局限性。

  刘之野,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没有背负着过去的包袱,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世界。

  他的存在,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固有的观念束缚,让思想得以自由飞翔。这种超越时代的思维方式,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

  “之野,你真的打算让小贤一直在村里上学吗?”甘凝的眉头微皱,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她不太了解村里的变化,总觉得,村里的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这对于小贤的未来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限制。

  刘之野微笑着安慰她,说道:“你甭担心这个,刘家庄的教育水平已经今非昔比。

  如今,我们村庄的学校不仅得到了村里的全力支持,还获得了上级教育资源的大力倾斜。

  这样的优势,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孩子们的未来也将更加光明。”

  刘之野目光所及,即将抵达的校园区域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教育机构众多,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开学的二中分校,它的建立无疑为这片区域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医学院、农专、成人夜校以及科研基地等机构的设立,更是丰富了这里的教育资源,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想象一下,等明年这里将会汇聚一万多名以上的师生,他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共同创造着知识的火花。

  再过几年,起风后,这里也许就会成为最好的学习环境。

第325章 利益最大化

  “老叔,婶儿,你们俩亲自来接小贤放学啊?”幼儿园门口,刘圆圆老师看到刘之野夫妇,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热情地打着招呼,语气中透露着惊喜和亲切。

  刘之野夫妇是刘圆圆的堂叔堂婶,两家是还没出五服的关系,跟她父亲是在第四服上。

  那什么是五服?估摸着现代好多人都搞不明白了。五服就是亲人死后,要为之穿丧服的五类亲人。

  一服主要是至亲,发丧的时候要穿最破烂的丧服。一服一定是与死者有直接生养关系的,譬如死者的父母、儿女等。

  二服主要是兄弟姐妹、孙子孙女、亲侄子、亲伯亲叔、亲姑姑等,发丧的时候要穿较破的衣服。二服的话,死者的亲爷爷是大家的共同祖先。

  三服是本家的堂兄弟、堂姐妹、堂姑等人。所谓三服,就是死者的曾祖,也就是其爷爷的父亲,是大家共同的祖先。

  四服是更远的,通常大家不是很近,却又都是死者的爷爷的爷爷(高祖)的直接后代。

  五服是宗亲关系中最远的,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四服的亲戚生养的孩子。

  再往外就是出五服了,出了五服不意味着大家没有共同血缘,而是大家的关系没有那么近而已,同辈的只能说是族兄、族弟、族姐姐、族妹妹。

  尽管刘之野和刘圆圆的父亲在家族谱系中是第四代的亲属关系,似乎相隔远了一些,但实际上,刘之野的爷爷与刘圆圆的曾爷爷是实打实的亲兄弟。

  这两位长辈不仅血缘关系紧密,而且至今仍健康地活着,见证着家族的历史变迁。

  所以两家的关系因为老一辈地原因,是真正的一家人。

  对于刘之野,这位家族中的佼佼者,深受年轻一代的敬仰与亲近。

  他们深知,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全赖他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他的成就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为家族带来了繁荣昌盛。

  “圆圆,当幼儿园老师地感觉怎么样?你喜不喜欢这份工作?”甘凝很喜欢这个才初中毕业没多久的小姑娘,有心帮她一把。

  刘圆圆,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女孩,对甘凝的问题充满了热情。她露出两颗小虎牙微笑着回答:“感觉很棒,婶儿。我喜欢和小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他们快乐地成长,我也感到很快乐。”

  刘之野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喜欢就好,工作嘛,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动力。”他心中觉得这样安排甚好,刘圆圆虽然学业平平,但初中毕业后,便足以应对生活的需求。况且,他们老刘家今时不同往日,早已今非昔比了。

  甘凝瞪了刘之野一眼,对他的不负责任感到不满。

  然而,她是真心喜欢这位性格开朗的侄女,希望她能去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不能一辈子困在村里,一眼望到头。

  虽然刘家庄的生活条件并不比京城差什么,但甘凝深以为,只有不断地学习,走出去多看看,才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于是,她言简意赅地劝说道:“圆圆,身为幼儿老师,持续学习、自我充实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你才能以更科学、更专业的方式……”

  刘圆圆惊愕地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地问道:“婶儿,难道当幼儿园老师也需要去专业学校学习吗?”

  甘凝微笑着反问:“你觉得呢?我国早在30年代就有了专门的幼儿师范教育,别以为当幼儿老师就是轻松陪玩,其中蕴含的学问可不少。”

  “我就问你,你想去学习吗?”

  刘圆圆小鸡啄米般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婶儿,我想去,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如果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我义无反顾。”

  刘之野也觉得这样安排挺好的,“小凝,你有门路?”

  甘凝点点头,对他二人道:“你还记得咱们结婚时,来参加咱们婚礼的那位张伯父吗?”

  “他就是京城幼稚师范学校的校长!”

  “淳朴兮孩子,淳朴兮孩子,未来世界好坏之主体,浑然心地,不知害利,乐哉游戏,不计非是。社会价值在没我,没我以利人。先利小孩子。”

  “这是他们的校歌,我小时候也是在这所学校附属幼稚园长大的。”甘凝陷于了短暂的回应中。

  接着,她又对刘圆圆道:“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我建议伱找你二叔公(刘竟斋),让他给你辅导辅导文化课,今年就去报考这所学校吧!”

  “放心,文化课有个大差不离就成,婶子一定帮你进这所学校学习的。”

  刘圆圆高兴的直点头,“谢谢!婶子,您真好!”接着,又想起了什么,“谢谢!老叔,您也真好!”

  刘之野与甘凝闻言一乐,“这孩子……哈哈哈……”

  “叮铃铃……”这是幼儿园放学了。

  本来在附近唠嗑的老头老太太见状,“哄!”地一下就围在了幼儿园的大门口,焦急地守望着自家的小孙子小孙女。

  不一会儿,一群小朋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有模有样的排着队伍从教室里走了出来。

  “虎子!看这里……看这里……”

  “玲玲,奶奶在这……”

  “快走,家里炖了鸡,回去晚了,你就吃不到喽!”

  “哇!有鸡吃喽……”

  “小兔崽子,咋这么皮捏,好好的衣服,又让你弄破了,说,你是不是又打架了……”

  在这片喧嚣中,刘之野并未感到混乱,反而内心异常平静。这种接地气的热闹,充满了生活的活力,正是他所追求的。

  小贤瞪大了眼睛,在这群老人中想找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可惜找了半天却没有发现他们,正有些失望的时候。

  突然,小贤瞥见爸爸妈妈面带微笑,向她招手。她惊喜地叫出声:“爸爸,妈妈,是你们来接我了吗?”心情瞬间愉悦起来,她毫不犹豫地扑进了刘之野的怀抱。

  “开不开心?”刘之野“吧嗒”亲了小丫头一下。

  “开心!小贤最开心了!爸爸你跟妈妈每天都来接我就好了!”小丫头眯着眼,使劲地搂着他的脖子,眯着眼笑道。

  甘凝假装吃醋,“好啊,你個小东西,就想着抱爸爸,妈妈就不用抱了是吧?”

  小丫头可是人精,立马“叛变革命”,投入甘凝的怀中,还讨好似的亲了亲她。

  就这样,一家三口一路有说有笑地返回了老宅。

  ………………

  家中此刻显得格外冷清,只有大伯母和邓茹这两位妯娌在家中忙碌着。

  “之野,今儿个中午咱吃包子啊!可能有些晚,你们要是饿了,就先垫吧垫吧。”

  “这是你大伯母特意去给你搂的槐花,咱们包槐花包子吃!”

  刘之野一听眉开眼笑地道:“这玩意儿好,那我不吃别的了,就留着肚子吃这个。”他向来钟爱野味,而槐花包子更是他前世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美味之一。

  当然,这年月里吃什么槐花、野菜、地瓜叶、马芷菜这等东西是因为没东西吃,不得已而为之。

  而且,吃这些东西,肚子里没有油水的话,那就不是在享受,而是在遭罪了。

  因此,槐花包子的美味离不开肉的点缀,少了它,滋味便会大打折扣。

  刘家庄的日子逐渐红火,隔三差五的,村民们便能享受一顿肉食。因此,像槐花这样的寻常之物,也在近两年内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们眼中的珍品。

  刘家庄的养猪场如今规模庞大,养殖了两万多头猪。

  这些猪不仅供应给各大单位,剩下的还能给村里人享用。虽然数量不多,还不能敞开了供应,但足以确保村民们每个大集都能够吃上一回猪肉。

  如今,村民们购买猪肉已无需肉票,这一变化无疑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

  当然,外人没票是买不到的,这只是本村村民们的一个福利。

  若非受制于养猪饲料的供应限制,刘家庄的养猪业必将持续壮大。

  他们的远大目标之一,便是让村民的餐桌上每餐都能有肉类的陪伴。

  针对这一问题,刘之野与刘元海等三位大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他们看来,民以食为天,无论何时何地,饮食问题始终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尽管刘家庄经济繁荣,但仅有财富并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物质条件的跟进同样重要,而当下,人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顿顿有肉吃。

  养殖业是粮食消耗的大户,然而在这个粮食紧缺的时代,人们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保障,又怎么可能有余粮来喂养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