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197章

作者:笔下宝宝

  于是,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地道:“我?还我能怎么想,不管是谁来当副厂长,我都会服从命令听指挥……”

  李怀德嘴角微扬,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手指轻轻指向刘之野,直截了当地说:“之野,你不老实啊!我怎么听说上面有意提拔你为副厂长?”

  刘之野闻言,顿时惊讶不已。说实话他还真不知道这茬,上级也没找他谈过话。

  只见他愣愣地说了句:“啥?让我接任副厂长,你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我怎么不知道?”

  李怀德的狐疑地看着刘之野的表情,觉得他不像在说谎话。心里也犯起了嘀咕,“难道,他是真的不知情?还是在这与我装疯卖傻?”

  李怀德又敷衍了一句:“奥,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不知是真是假,才与你说一嘴。”

  “如果,我是说如果上面真的有意让伱接任副厂长,你会怎么想?”

  刘之野笑着摇摇头,道:“这不能够,我当上保卫处长才几年,这就要晋升副厂长?我资历还不够格……”

  “另外,我也分身乏术啊,支安支队这一摊子事就够我忙地焦头烂额的了。”

  “当副厂长的责任就更重了,上面也不会不考虑这一点的。”

  “我倒是觉得,老李你来当副厂长更合适,你看你……”说着他昧着良心,说了李怀德一大堆的好话。

  说着李怀德那是心花怒放,表情也是缓和了不少。“嘿嘿!之野,过了!过了!我也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嘛!”

  接着,他话锋一转,又试探着说了句:“我这人其实没有别的优点,就是想为工人们,为厂子里多办点实事。”

  “只是,我位小官卑……”

  “如果,我能更进一步的话,肯定能为厂子里做出更大的贡献……”

  “之野,你得支持我,有了你的支持,我肯定能当上副厂长。”

  刘之野的内心冷笑不止,说实话他自己并不想被束缚在红星厂,成为专职副厂长。这样的职位,无疑会将他牢牢地困在这个地方。

  然而,他并不希望李怀德成为副厂长。因为他深知李怀德后来变得是如何地好斗,甚至将厂长逼下台,使红星厂成为他的一言堂。这样的局面,他并不希望再次发生。

  现在只有与他虚与委蛇,等找到机会把他彻底搞下台才行。李怀德的把柄,刘之野是一清二楚,只是他没有发力而已。

  “一定,一定,我不支持你,还能支持谁?”刘之野笑着回应道。

  李怀德闻言不管他是真心假意,也是非常地高兴。伸出双手热情地拥抱了一下刘之野,“之野,哥哥我感谢你,你放心,哥哥今后绝对亏待不了你。”

  刘之野感觉肉麻至极,浑身感觉不自在。只好借口道:“走走,咱们进屋去,估摸着饭菜也准备好了,哥几个边喝边聊……”

  进入中院的东厢房,眼前豁然开朗,一间宽敞明亮的餐厅映入眼帘。

  这里原本的格局已经被巧妙改造,融入了现代简约风格的设计元素,既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又增添了时尚的气息。

  餐厅内摆放着两张宽大的餐桌,每张桌子足以容纳十几人同时用餐,显得气势磅礴。

  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几幅水墨画,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整个餐厅的装修简洁而不失格调,让人感受到一种低调的奢华。

  除了餐桌,还配备了酒柜和茶台,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主人的精心安排。

  这里,是刘之野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场所,每一次的聚会,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热烈的气氛。

  刘之野的这座四合院,占地辽阔,房间琳琅满目,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四周环境宜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一片人间仙境。

  这里已经成为他们这个圈子中度假休闲的绝佳去处,每当忙碌之余,他们便会齐聚于此,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

  在这里,他们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沉浸于这片宁静与美好之中。

  每一位踏足此地的亲朋好友,都对这里的美景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有些人甚至萌生了想在刘家庄购置产业的念头,然而,现行的政策却是不允许的。

  如今,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刘家庄对于建筑土地的申请已经变得极为严格。在村庄的长远规划下,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建造房屋了。

  这一变化,无疑给刘家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也预示着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那些没有刘家庄本地户口,却渴望在这里安度晚年、建立家园的外来人士,又该如何应对呢?

  刘之野却有一个妙招,那就是提议建设一批房子出租。这些房产虽不能买卖,但租客可以长期租住,房租则根据每年的物价涨幅进行相应调整。

  这就解决了一些人的需求,还为村里增加一些消费人群,可以为村里增加一项特殊地收入。

  说白了这就像是后世的养老院,疗养中心一样,有能力来此养老的人,肯定都不是些一般人。

  这里的环境优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画卷。

  不仅如此,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为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里还拥有便利的医疗条件,中医药研究所的存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尽管这个地方深藏在大山之中,交通却异常便捷。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便可以轻松抵达繁华的市中心。

  近期,村子与交通局紧密合作,共同规划了一条新的公交路线。

  一旦这条路线建成,村民们前往区里、市里的交通将变得极为便捷,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体验。

  这一举措无疑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进一步拉近了村子与外界的距离。

  而且,如今的刘家庄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城市的生活。

  村里的沼气燃气管道即将在年底完工,这意味着家家户户都将迎来便捷高效的燃气灶时代。

  一旦这条管道投入运行,村民们将彻底告别传统的柴火灶,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比起京城里的居民还在继续使用煤球炉子,无疑是更为现代化一点。

  此外,其价格也异常亲民。若非担忧村民滥用,造成浪费,村委会几乎打算无偿进行供应。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刘家庄,街道整洁得仿佛刚被雨水冲刷过一般,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路灯矗立在道路两旁,为夜晚的村庄增添了一抹明亮。

  自来水从家家户户的龙头流出,清澈甘甜,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饮水犯愁。

  下水道设施完善,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整个村庄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这个村落可谓一应俱全,基础设施完善。邮局、储蓄所、供销社和集市等生活必需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教育方面,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教育资源丰富,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村里还设有健身娱乐场所,为村民们提供了锻炼身体、丰富精神文明的好去处。

  这样的好地方,确实让人心生向往,仿佛就是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村里的居民数量众多,每逢集市日热人更多,整个村子都会变得热闹非凡。街头巷尾,人声鼎沸。

  赶集是京郊农村的一大传统。京郊集市各具特色,有大有小,其中不乏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集。

  据说京城地区最大的集市——靠山集,就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刘家庄的集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的规模,已经不输靠山集。

  刘家庄的集市跟别的地方一样,都是农历逢二、逢七开集。

  每当赶集日,周边几十里外的村民都会汇聚而来,集市上山货、干果、小吃、特产、水产、服装、日化用品、小五金工具等一应俱全,一次购买的货物可以用一周到半个月的。

  五六十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社会购买力提高,人们对日用生活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此,国家要求商业部门积极组织和指导农村集市贸易,活跃农村经济。在这个大政策下,农村集市逐渐繁荣。

  今年一月六日,《京城日报》出版的3版上的时调《爷儿俩赶集》其中,就对刘家庄赶大集有过这样生动的描述:

  “爷儿俩进集看不暇,人山人海,闹闹喳喳,东街是贸易栈,门口挂牌价,西街是供销社,百货样儿杂,小伙买年画,姑娘选花袜,老婆儿办年货……不难看出,当时的集市十分红火,吃的、穿的、用的,卖什么的都有。”

  刘家庄,这个昔日宁静的村落,正悄然蜕变为京西地区一颗璀璨的农村商业明珠。

  随着时代的变迁,它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农耕生活,开始融入更多商业元素,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目光。

  随着商业的繁荣,为了更好地管理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刘家庄也出现了一个特除岗位—市场管理员,他们由半脱产的部分民兵担任。

  …………

  今天,刘之野的岳父岳母也光临了。他们并未与年轻人同桌用餐,而是选择了与刘之野的父母一同享用。

  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长辈间的亲近,也保持了年轻一代的自在氛围。

  “亲家,这里也是你们的家,以后可得常回来啊!”邓茹笑着说道。

  崔教授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肯定会的,我们也喜欢这里。不过,我们两口子,最近参加了国家一项重大科研任务……”

  甘工也说道:“等圆满完成了科研任务,我们也准备退休了,正好回来跟你们来做个伴。”

  “对了,老刘,你真打算回来教书了?”

  刘竟斋的眉头舒展,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兴奋地说道:“决定了,明年过完年,我就调回来,以后就在村里安心教书育人了!”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讲台上,与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场景。

  随着儿女们各自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不仅成家立业,更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超出他预期的辉煌。

  刘竟斋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圆满了,没有遗憾。于是,回到家乡,投身于教育事业,就成为了他现在最热切的愿望。

  父亲的愿望,刘之野当然要帮他实现了。于是动用了很强力的关系,才促成此事。

第306章 新的产业

  刘之野轻轻啜饮一口,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酒,确实非同一般。

  他转向刘元海,好奇地问道:“三大爷,你这酒是从哪儿弄来的?味道真是独特。”

  刘元海得意地笑了笑,捋了捋胡子,说道:“这可是我珍藏多年的好酒,一直舍不得喝。今天看你们回来了,才特地拿出来与你们分享。”

  “说起这酒还有个故事呢……”

  “那会儿还是民国初。有一天,我爹去南山洼砍柴,发现一帮猴子们正在往一个大树洞里丢水果……”

  话说民国初年,在刘家庄南山洼的深处,刘元海的父亲刘洪山如往常一样去砍柴。

  那天,阳光透过树梢,洒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他挥动斧头,砍下一根根粗壮的柴火,心中盘算着今天的收获。

  突然,一阵猴子们的嬉闹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抬头望去,只见一群猴子正在一棵大树的洞口忙碌着,它们纷纷将手中的水果丢进洞里,仿佛在举行一场神秘的仪式。

  刘洪山好奇地走近,想要一探究竟。他躲在树后,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群猴子。

  只见它们有的跳跃,有的攀爬,有的则在地上捡拾水果,然后一一送进洞里。

  这一幕让刘洪山感到十分惊奇,他从未见过如此有趣的景象。

  突然间,一个传说中的故事在他脑海中浮现。“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候儿酒?”这个念头一出,他腹中的酒虫便被彻底勾起来了。

  于是,刘洪山放下了砍柴的斧头,选择在此潜伏下来。他耐心等待着猴子们的离去,渴望一探究竟。

  猴儿酒,据传是山中诸猴采百果于一洞(一般为树洞),始为贮藏越冬粮食。

  但若当季不缺越冬粮食,猴儿们便会忘记曾储藏过一洞百果,然后这一洞百果便逐渐发酵,而后酿成一洞百果酒。

  当那群猴子渐行渐远,刘红山迅速走到树洞旁,细心地观察起来。果然,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令人陶醉。

  刘洪山的双眼闪烁着渴望的光芒,他迫不及待地趴下身子,将头伸进洞内。

  他用手捧起一口甘甜的果酒,一饮而尽,那滋味仿佛能驱散他所有的疲惫。

  细品这猴儿酒,酒精度数适中,与一般的米酒相差无几。细品之下,一股果香扑鼻而来,令人陶醉。

  可惜他身边只有一只皮囊用来饮水,将之灌满之后,却仍依依不舍。

  于是,他再次俯下身子,贪婪地畅饮,仿佛要将整個树洞的酒都吸入口中。

  这低度数的果子酒,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后劲。刘洪山在不知不觉中过量饮用,眼皮渐渐沉重,最终在大树旁沉沉睡去。

  他这一睡不要紧,他沉睡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那群猴子归来时,惊怒地发现了刘洪山这个不速之客。

  这帮猴子们发现家被偷了,顿时恼怒不已。拿起石头、树枝就丢向了刘洪山。

  刘洪山是被痛醒的,他摸着满头的包,在群猴的攻击下,狼狈不已的逃窜了。

  到了家,他才庆幸不已,幸亏这帮猴子们及时回来把他打醒了。

  否则,这要是在山里睡上这么一宿,不是喂了蚊子,就是被野兽们裹腹了。

  不过,也不是一点没有收获,他跑回来的时候还没忘记带上那袋果子酒。

  再后来,喝完猴儿酒的刘洪山,又惦记上了那个树洞里的猴儿酒。

  当他重新找到那个大树洞时,却发现里面已经空空如也,连那群活跃的猴子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猴子们的粮食储存地被外来者刘洪山意外闯入,或许是这次惊扰,使得猴群不得不仓皇逃离。

  刘家山顿时失望不已,他还想着再来偷一次猴儿酒来着。

  不过,瞧着眼前树洞以及,洞窟的山泉水还在。

  他便琢磨开了,猴子们也只是往里随便丢一些水果,时间久了便可以发酵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