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9:合成系男神 第551章

作者:辛老板

  电视那种,边飞边脱离的效果,就是靠这种设计完成的。

  车乾跟着自家老板,也在干着一样的活,嘴上则在和老板讨论自家火箭的事情:

  “爆炸螺栓,会极大的降低部件使用寿命,即便我们每次都能回收,也用不了两三次,这得改!”

  周瑞则一心二用,眼神专注,嘴上说道:

  “主要是火箭分离,要求得瞬时反应,一圈几十个铆接点,前后脱离时差不能超过0.2秒,否则会影响火箭飞行姿态,以常规技术,这是最稳定的方法。”

  说着周瑞也笑了笑:“不过咱们有非常规的方法,铆接件可以改为智能设备卡扣,简单的很……”

  车乾感慨道:“有时候我都有种错觉,咱家的‘机械智能’,好像天生是为了航天而生的一样,放眼望去,感觉哪哪都能革新一下。”

  “我甚至觉得……未来说不定可以让火箭自己发射自己……就像智能小镇外那台无人公交一样,送货罢了……”

  周瑞被这个比喻逗笑了,技术上行得通,法律上也行不通啊。

  不过这段时间,他和车乾有着类似的感觉。

  甚至……比车乾想得还要深一些。

  “机械智能”,他从天之启示里捞下来的黑科技,似乎真的……非常适合航天。

  更准确的说,非常适合宇宙探索……

  无论是飞行器的构造,还是“殖月计划”这样的无人占领……

  亦或是更遥远未来,星际资源摄取……和更漫长的星际航行。

  适合到他都觉得,这技术是不是本身就干这个用的。

  这算什么?

  多走了几年弯路?

  由于“垂直总装”对速度的要求,所有工作都进行的极快。

  中午的时候,才装到二级子箭。

  等到晚上八九点,就已经开始安装“载荷舱”了。

  整个“长征三乙”,已经达到了45米,算上“转移平台”,已经达到了17层楼的高度。

  这座庞然大物,已经越来越完备。

  晚上八点,特殊载具缓缓驶入,带来了长三乙的倒数第二块“积木”。

  载荷舱。

  周瑞没参与的时候,嫦娥三号项目组,已经在“准备场”,将“嫦娥套娃”,装进了载荷舱内,并充分固定。

  在这里,则只进行吊装。

  孙泽、张先鹏、洪安然也来到了发射塔内。

  洪安然仰着头,试图寻找周瑞的身影,却什么也看不见。

  她已经好几天没看见周总的人影了……明明是以“玉兔组”的身份来的西昌。

  却一直在“火箭工程组”厮混,好多“玉兔组”的人,都忘记自己还有个“外聘专家”了。

  晚上十一点,载荷舱安装完毕。

  由于当天工程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十五个小时,全员强制休息。

  第二天一早八点,“长三乙”的最后一块“积木”:整流罩抵达。

  整流罩:导弹或者火箭的“尖头”,用以改变气动外形,并保护“载荷”免受气动热效应、声振的影响,是火箭部件中,唯一“左右结构”的部分。

  分离时从中间裂开。

  上午十点,整流罩安装完毕。

  承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计划”的火箭,垂直总装完毕,进入检测验收阶段。

  计划发射日,两天后。

  航天局已经邀请了大量官媒,包括泱妈在内。

  科技频道,更是会从发射前三小时,就进行不间断直播。

  这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上“新闻联播”的重要项目。

  虽然在总装过程中,已经检测了上百遍,但火箭工程组全体成员,却依旧要在两天的时间里,继续检测上千遍。

  用千百遍的枯燥,千百遍的重复。

  去追求一个“万全”!

  而等所有人,都进入检测阶段的时候。

  周瑞,却独自一人,站在了“发射塔”的20层。

  面前的巨大造物,从上往下看,也别有一番风味。

  通体洁白,却在整流罩上,印着一抹赤红的旗帜。

  沉吟片刻,他伸出手掌,触摸着整流罩的外壳。

  可算是安装完了。

  形成了一个整体……

  那么……

  试着用“异曲同工”,改造一下吧……

第751章 魔改长三乙!矩阵火箭!

  周瑞微微眯起眼睛,脑海中打开了系统。

  然后立刻,开启了“异曲同工”。

  他的视角向后急速拉伸,像是被绑在了炮弹上一样,瞬间就抵达了那处灰白色、由无数网格形成的三维空间。

  比起“照猫画虎”的漆黑大海,“逆本溯源”的物质尘埃,还是这处空间他最熟悉,也最觉得安稳。

  “请指定对应的工程造物。”

  周瑞的视线里出现了一行小字。

  他脑海中默念出了自己的选择。

  “已选中‘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CZ-3B/E)。”

  下一刻,空间内播放了一段他接触“目标物”时的画面,其实就是他外界此时的模样。

  于庞然大物顶端,伸出一只手掌触摸。

  很快,几乎没有任何延迟,灰白空间中,出现了“长三乙”的三维全系影像。

  亦可称之为,三维立体设计图。

  全长58.73米,最大直径5.6米,重458.97吨,最大运载能力4.9吨,拥有三级火箭结构,和四个助推器。

  内容极其详尽,周瑞可以自由移动视角,从各个角度,乃至火箭内部,查看每一个细节。

  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航天重器,毫无保留的出现在了周瑞眼前。

  不过,原味版,不是他需要的,这段时间的工作,他早已经洞悉了“长三乙”的大部分技术。

  他是来魔改的。

  周瑞“深吸”一口气:“改造当前造物,加装智能调节推进器,使其整流罩以外的部件具有定向回收能力,可调取我脑中的已有设计信息。”

  “正在调取宿主知识结构……调取完毕,可进行强化,该指令会改变‘此物’外形和有效载荷,是否确认。”

  周瑞:“最大程度降低影响,确认。”

  也得亏他这段时间,脚踏实地的补齐了许多东西,否则系统都未必愿意给他“魔改”。

  系统深不见底的算力下,一个呼吸不到的时间,眼前的火箭就变了模样。

  周瑞甚至怀疑,这一个呼吸的功夫,都是系统为了完整展现“视觉效果”的强迫症。

  否则一“帧”刷新就完事儿了。

  只见各级火箭外侧,已经出现了镶嵌式的调节推进器,并且沿用了“调节风板”的设计。

  镂空如苍蝇拍一样的金属结构,分散在各级火箭的四个方向,发射时是收起的,坠落过程中可以参与姿态调节。

  可以说,眼前的东西,已经攻破了“火箭回收”技术。

  不过,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改造当前造物,使其‘分离连接件’全智能化,使其燃料系统智能化,使其体内设备进行‘内组网’,在成本尽可能控制的情况下,增加其使用寿命和最大推力……”

  周瑞一道道指令,像是小作文一样,但系统的反应依旧是一个呼吸的时间。

  面前的火箭,线条变得更加圆润流畅。

  外形尚在传统火箭造型范畴,只是内部系统有了不少变化。

  现在,这是一发,“智能火箭”。

  然而,这依旧不是周瑞的最终目标。

  如果只是这个程度,他都没必要进来这里,自己在外面做就成。

  他终于说出了设计中,最后两个指令。

  “改造当前造物,使其可以适应‘月面’引力条件。”

  “改造当前造物,使得其可以适配智能工业集群制造。”

  这下,面前的火箭外形,彻底……变得鬼马起来。

  当今所有国家的火箭技术,都是分离式设计。

  也就是一边飞、一边抛。

  为什么如此,因为当一部分部件燃料耗尽时,这部分也就变成了“火箭”的累赘。

  抛掉,才能尽可能优化“推重比”,让速度越来越快,让自重越来越小。

  可以说,分离式设计,是因为“燃料技术”能效造成的,人类尚没有掌握,可以奢侈的“不抛”而飞,摆脱地球引力的燃料技术。

  燃料本身,就是火箭最大的重量来源,和体积需求。

  但!如果在引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在没有大气阻拦的月球。

  火箭逃逸引力约束,会简单到一个让地球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不单单是只需要六分之一的“推力”,因为推力需求小了,燃料需求也小,燃料需求小,设备体积也更小……设备小了,重量也小了……

  最后推力需求更小了。

  所以:推力越小,推力越小。

  把东西,发送到月球上,需要动用数百吨的庞然大物,燃烧数百吨的燃料,但把东西从月亮发回地球,则只需要提供很小的推力,离月后,自己就会被地球引力捕获。

  举个例子,前世的嫦娥五号,返回舱500千克,上月球后相当于只有80多千克。

  然后它只需要3000牛的推力,就把自己送回了地球。

  只要计算好轨道就行,其他的交给引力。

  所以,“殖月计划”最大的便利,不是往月亮上发东西。

  而是……从月亮上发东西。

  在地球,依靠火箭回收技术,降低载荷成本。

  在月球,利用“机械智能”和引力条件,构建物质流通。

  只有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才能构建出一个双向“地月通道”。

  这将直接影响“殖月计划”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白色空间内,眼前的火箭,直接缩水到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程度。

  而且不再是分离式设计,而是一个整体。

  最有趣的是,因为不需要考虑“空气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