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825章

作者:鬼谷孒

无须情策委的金融专家分析,南易只是在红场站了半个小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回去之后,高望重就察觉出他的不对,把过脉后,蹙眉扔下一段话:“邪气入体,腹内私心作祟,用八个包青天熬成一碗海瑞,先喝七七四十九年试试。”

喝着高望重开的药引“虎胆炖熊腰”,南易趴在漏洞口子上,闭上右眼,左眼使劲往里瞅,他看见两类股票都可以自由出让、转卖,而面对如今卢布疯狂贬值,俄罗斯大量企业经营不善的局面,绝不可能每个人都愿意成为企业的管理者。

那些对企业的未来没信心的人,把他们手里的股票卖掉才是最好的选择。

市面上大量被抛售的股票,能成为买家的绝不可能是企业的普通职工,一个个穷逼,买个毛股票,就算砸锅卖铁、拉帮结伙凑点钱使劲买,也不足以买到可以影响企业所有权的大额股票。

自己没钱,可以上银行贷款?

银行嘛,和古早的当铺没多大区别,破衣烂衫在那儿可当不出钱来,职工想要大量持股就别想了。

其次,企业管理基金会制度也存在着漏洞陷进,最明显的纰漏,基金会没有设立一个犹如法人的角色,也没有说清楚谁才有权主导基金会的决策,看似只要是基金会的一员全部都有权利做出决策。

全部都有就等于全没有,企业管理基金会犹如雨后的彩虹一般,五彩缤纷,看似美好,可拿手指戳一戳,屁都不会放一个。

再者,按照俄罗斯现有的法令法规,任何一个基金会成立,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大约在8%—10%之间,即一个规模在5000万卢布的股份制企业成立基金会,需要交纳300万—500万的保证金,这是一个企业职工寿与天齐,攒上半辈子才能攒出来的数字。

有寿与天齐吗?

没有,所以没有哪个企业职工能拿出这笔钱。

早两年,企业职工还是比较有钱的,福利有保障,购物要凭票,发的工资都没地花去,一个月攒几十卢布,一年就是数百,十年二十年攒下来就是过万。

在卢布比美元还精贵的年代,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但是之后要在黑市买食物一折腾,卢布贬值再来一记闷棍,莫丹兵营仓库里那些皮夹克,随便拿出一件,就需要企业职工用工作大半辈子的积蓄来换。

都说俄罗斯这里的钱好挣,可没有几个人去剖析过,好挣的卢布上面镌刻着“一辈子”和“精气神”。

能交得起保证金的,愿意交保证金的,已经惦记着交保证金的,就有俄罗斯境内本土屈指可数的几家商业银行,而这些商业银行的老板,早就把心思动到私有化企业身上。

对了,这些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中的另类,他们愿意给企业职工贷款,只要企业职工拿他们拿到手的证券进行抵押,这对企业职工来说,看似是一条路子,职工们拧成一股绳,把所有人的证券都拿来抵押,勉强也能交足保证金。

但是,成立基金会并不是有足够的保证金就行的,在基金会成立的过程中,还要经过异常严格繁琐的由政府机关、银行机构组成的联合审查小组审查。

墙角,私心探出半个身子,看到外面有密密匝匝的企业职工,它露出了害羞的笑容,蹑着脚,绕过人群,来到审查小组,在审查耳边窃窃私语,“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来了一群小精灵,我们去看看。”

审查动心了,和私心偷偷摸摸溜了出去,它,它,翘班了,想要审查通过报告,慢慢等吧。

有人会用“鸡蛋里挑骨头”形容故意挑刺、找毛病的人,这话乍一听形容的挺贴切,鸡蛋里有蛋清和蛋黄,就是没有骨头;如果真这么想,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欠缺生活经验,南易不但见过鸡蛋里有骨头,还见过鸡蛋里有鸡毛。

校花来到南易的办公室,冲他说了声,“南生,可以吃了。”

“好,马上来。”

南易放下手里的文件,走出办公室,洗了洗手,在口袋里揣了瓶五加皮来到领事馆外面的院子里。

院子里的空地上,垒了几个简易灶,上面坐着不锈钢脸盆和不锈钢洗澡盆,走近一看,一个脸盆里装着鸡蛋,一个装着卤香干、红肠、鸡爪,一个装着小肠皮、牛肉、牛筋等杂七杂八的卤味,一个装着雪里蕻滚豆腐,还有两个脸盆装的是汤底,一会涮火锅用的。

洗澡盆用一个大蒸屉盖着,见南易出现,梅正义把蒸屉拿开,一股猪肉的清香味立即钻入鼻孔,一个大猪头进入眼帘。

见到大猪头,南易食指大动,拿起一个餐盘,走到洗澡盆前,用汤匙在猪头上一刮,一扒拉,已经被蒸的软糯软糯的猪头肉滚到餐盘里。

舀起一勺往嘴里一送,嘬上一口,猪头肉化作涓涓细流流淌进南易的嘴里。

“香!”

南易动了,安保们也开始动勺、动筷,想吃什么就拿什么。

虎崽从篝火里扒拉出一个圆鼓鼓的牛肚,放到砧板上正要切开,就被其他人大声叱喝,轰着,让他滚远点。

牛肚之所以圆鼓鼓,是因为里面有牛瘪,这种美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尝试的,虎崽可以一个人独享。

吃了几勺猪头肉,南易从脸盆里捞出一个鸡蛋,剥开蛋壳,把一头表面覆盖着的黄色鸡绒毛清理干净,塞进嘴里慢慢咀嚼,细心体会一下,偶尔会咬到软骨。

“正义,有没有活珠子?”吃了一个毛蛋,南易问梅正义。

“有,蛋壳上标红点的就是活珠子。”

南易闻言,在脸盆里找了找,果然见到一些鸡蛋有标记,挑出一个,剥开蛋壳,放到嘴里细细品尝,活珠子的味道要比毛蛋鲜嫩一些,但不如毛蛋的味道浑厚劲道。

各吃了一个尝尝鲜,南易就不再吃蛋,从其他脸盆里捞了点卤味到餐盘里,又拿一个汤盘舀了点雪里蕻滚豆腐,搁两勺剁椒在里头;端着餐盘来到墙边,一屁股坐在墙根凸起的砖块上,吃一口卤味、嚼一口豆腐、呷一口五加皮,一个油腻的中年人形象被南易演绎的淋漓尽致。

当小酌渐入佳境,阿克辛娅坐到了南易边上,“斯捷潘答应配合我们。”

“提了什么条件?”南易微眯着眼,说道。

“10%的股份。”

南易吧唧一下嘴,“多了。”

阿克辛娅莞尔一笑,“这是他的开价,我还到3%,另外加20万美元的现金。”

第0903章 目光转移

百五计划那边,商场渠道已经打通的牛皮吹出去了,但十月公司手里压根没有这种渠道,南易在打时间差,十月品牌管理公司建立需要时间,品牌建立需要时间,趁着这个时间,正好把商场渠道搞定。

而其中,TSUM就是关键,只要十月的产品进入TSUM,其他商场的渠道就可以顺势拿下。

正好,TSUM也在股份制改革的名单里,一家商场,虽然知名度很高,影响力很大,但里面并没有蕴藏着太大的利益,一栋七层的建筑、一些奢侈品牌的渠道,这两样的价值是比较透明的,可操作的空间不强。

相比其他生产企业,只要在生产线和原材料评估的时候做点手脚,机器从八成新变成五成新,原材料更多的被评估为废料,一来一去,就是数千万乃至数亿卢布的价格差。

两相比较,TSUM就是鸡肋,并不被大部分野心家看在眼里,十月公司说看上了TSUM,就不太可能遇到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大部分未来寡头都会给面子,不想给的也得给,今天你要跟我抢商场,明天我就和你抢油田、天然气矿。

肉多狼少,完全可以挑着吃,现在没到需要硬碰硬,刺刀见红的时候,不抓紧时间壮大自己的实力,非得和别人争抢,错过最佳黄金期,会这么做的,根本没资格成为资本。

“这个条件还可以,伊芙琳,你继续跟进,尽快把TSUM拿下。”南易颔了颔首说道。

“我会的。”

“吃过了吗?”

“回来的路上吃过了。”

看了一眼餐盘里的卤味,阿克辛娅微微蹙眉,大部分俄罗斯人并不吃动物内脏,对此类食物敬谢不敏。

“喔。”

南易夹起一条小肠皮,咬住一条包裹在外面的肠衣,一圈一圈,一层一层的用牙齿剥下来,吞进嘴里,等把外面的肠衣吃完,才开始吃中间的肠肉。

吃过卤味,梅正义在涮锅里给南易弄了一份刀削面,正不正宗不知道,反正面是用刀削的,面上再加俩没骨头没毛的煎蛋,倒点醋,用剁椒当辣椒油使,吃着还算凑合,只是吃完额头没冒细汗,差那么点意思。

阿克辛娅负责TSUM的事务,包唤头盯着十月品牌管理公司的组建,具体的事务,南易不再插手,他闲下来的时间又开始捣鼓蔬菜大棚,还是那只有两分多不到三分的三个地垄,这次不再像去年一样瞎捣鼓,为了扣大棚成功,后稷农业专门派过来一个专家小组,人有点多,互相挨着,三分地也站不下。

专业的人做事比较专业,三个地垄的土都被铲走,换上了从莫斯科近郊农业区运过来的新土,还用上了各种专业设备,土壤成分、温度、湿度,各种数据都要化验测量,种子撒下去之后,就犹如住进了ICU,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关注各种数据。

11月的莫斯科,各种平时卖蔬菜的副食品店里不但没有正常数量的蔬菜供应,种类也非常少,随时去随时有的只有土豆。

一些比较高档的类超市的商店里倒是会有琳琅满目的蔬菜销售,但是基本上都是从欧洲进口来的,主要是南欧国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这些国家,售价非常昂贵,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秋天的时候,瓦西里超市开始销售从国内东北地区引进的蔬菜,品类比较集中,只有黄瓜、西红柿、生菜这三种俄罗斯人消耗量比较大的蔬菜,定价不贵,做为限量供应的特价商品出售,每天能给超市带去不少人流。

进入10月,三种特价蔬菜停止了供应,过季了,东北那边已经拿不到货源,虽然东北那边现在有些地方开始扣大棚,但是数量并不多,而且还是新鲜事物的反季节蔬菜,售价非常高,瓦西里超市既拿不到多少货源,也拿不到好价格,相比之下,由后稷农业从欧洲供货反而成本更低。

东北那边能扣大棚,俄罗斯这边当然也行,而且相对比东北那边需要消耗不少人力的扣大棚模式,俄罗斯这边更容易实现科学化管理的扣大棚模式。高寒地带,大棚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温,正好,俄罗斯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价格低廉,完全可以给大棚上天然气加温保暖设备。

俄罗斯有广袤的土地和冬季蔬菜市场,又有俄罗斯人性格比较糙,做不了精细活,人比较懒等优点,到了冬季,俄罗斯农民都会猫冬,想让他们干活那可难了,正好,他们不干,可以找愿意干的人过来干。

到了明年,后稷农业就会联合俄罗斯本地的土地地主、国内愿意过来种蔬菜的农民,一方建设出货渠道、提供技术与部分投资,一方出土地,一方出劳力与部分投资,三方进行捆绑合作,一起构建一个蔬菜大棚托拉斯。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私有化证券之时,南易却化身俄罗斯大娘,心里摆着一份俄罗斯百姓食谱,天天在卖菜、卖粮食的地方转悠。

“亚当,快过来。”

莫斯科城西,一处自发而成的食品黑市,一队正在排队的队伍里,一个俄罗斯大娘对刚出现的南易喊道。

南易快步上前,“妮娜,今天卖什么?”

俄罗斯大娘长得很是粗壮,南易站在她身边立即变成瘦猴,妮娜这种很少女的名字仿佛与她不是很契合,不过,大娘也是从少女时期过来的,曾经也是别人嘴里的小甜甜。

“茴芹,新鲜的。”

茴芹就是俄罗斯茴香,在俄罗斯人的食谱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香料,可以说凡是吃的,都可以往里头加茴芹。

11月,俄罗斯已经不可能种出茴芹,不过中亚五国、波的三国处在比较温暖的宜居地带,全年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上,想要在这个季节种出茴芹还是不难的。

“哦,多少钱一公斤?”

“不知道。”妮娜摇摇头,露出愁容,“看见在排队,我就过来排了,希望不会太贵。”

“如果太贵,干脆买点茴香粉。”

这个季节能有新鲜的卖,南易并不认为会卖便宜了,妮娜的想法多半会落空。

“亚当,你不明白,有新鲜的,我就要吃新鲜的,没有才会用茴香粉。”

“好吧,那只能祈祷不会太贵。”

妮娜和老伴早几年已经退休,两年之前,生活条件非常可观,等同二十多年后,国内两口子每人都领着一万三四的退休金,能领到这种数额的退休金,往往没有补贴后代的负担,两个老人,没有大支出项,也不用考虑将来,一个月将近三万块,每天千把块,花的那叫一个欢,可以往死里造。

当然,这是两年前,现在不行了,退休金几乎被抹了个零再除以二,优越的退休生活直接变成堪堪满足生存需求,质量就别想了,能吃饱喝足就不错了。

“亚当,明天我要去耶利谢耶夫斯基,你要不要一起去?”妮娜问道。

南易:“明天我要去瓦西里超市,天气天冷了,我要去买一条电热毯。”

耶利谢耶夫斯基是历史悠久的主营食品类的高档商场,和普通百姓的关系不大,并不在南易想要了解的范围之内。

妮娜:“暖气还不够吗?”

“不够,我之前长期生活在只需要穿短袖,没有冬天的地带,怕冷。”南易摇摇头,说道。

妮娜抚摸着南易的脸颊,说道:“可怜的亚当,莫斯科没有把你冻坏吧?”

“呃……”

南易感受着妮娜满是褶皱的手,略显有点尴尬,他这是被当孙子辈了,他可是把对方定位成姊妹淘啊。

还好,尴尬一会就过去,妮娜很快把手收了回去,给南易说起她发现一个新的市场,那边经常会有一些好食材出售。

通过和妮娜的接触,南易能感觉出来,妮娜应该出生在一个条件比较优良的家庭,长大以后又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并嫁给一个同样有高薪工作的丈夫,一生顺风顺水到退休。

也就这两年让她感觉到了生活的困顿,每天四处奔走,追寻着各种便宜的“好食材”,小道场里做大法事,用贬值的卢布尽量维持家里的生活水准。

说起来,妮娜并不能算是一个莫斯科普通百姓,她的生活并没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不过对南易而言,她具备很大的研究和观察价值,不论是大棚蔬菜还是即将进入的香料领域,妮娜这个阶层与下一级阶层才是主要的潜在消费力量。

比较草根的那些,直接给他们上科技再添点狠活,把成本拉下来,把售价也拉下来,相对来说,这一类的潜在消费者不需要对个案展开太深入的研究,只需要大层面上调查一下价格接受能力和口感偏向即可。

陪着妮娜排队买到价格还算可以的茴芹,两人又搭乘地铁匆匆的赶去城南的一个自发市场,买了一点刁草和番荽(洋香菜),买完东西,南易请妮娜共进午餐,又请她喝了下午茶,两人这才分开。

回到领事馆,南易打开一个软件,调出之前自己输入的数据,进行新添和修改。

软件叫“global vegetable”,全球蔬菜,开发这个软件的初衷是为了让神农南粮内部可以对全球蔬菜价格进行横向比较,同时也是大数据规划中的一环,不过暂时来说,数据还不够多、不够全面,只能当做辅助性的参考。

南氏一直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各种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储存,同时也在进行数据维度试验,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研究观察对象,收集“对象”的各种数据,然后汇总分析,试图总结出一套可以运用在大部分人身上的行为分析数据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几个数据参数,当这些参数分别显示出不同指数,通过运算,就可以预测出参数所有人下一步的行为。

只要参数够全面,一个人下一步要干什么,完全可以预测出大部分,比如说早上起床是否要撒尿,可以通过对膀胱的数据监控来预测,在睡眠之时膀胱都快炸了,等起床后,不是主观上不要撒尿就能做到的。

比如一个人说他刚刚上五星级酒店吃了顿饭,只要把他的数据拉出来:一个月薪三千的月光族,信用卡、某呗都已经滞纳好几个月,网贷平台能薅的都薅过了,嘿,这不妥妥的在吹牛么。

当然,南氏收集数据不是为了用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笼统的说,南氏的大数据会用于市场预测和消费者下一行为分析,如果有哪国政府需要建立全民监察体系,南氏也不介意进行技术输出。

大数据运用得当,可比锦衣卫和粘杆处之流实用,对维护一国统治之基石,可以发挥出革命性的作用。

等数据输入完毕,南易在键盘上敲击了一下,屏幕上立即出现圆柱和圆饼相结合的图表,各种数据闪烁变幻,乍一看甚是科幻,令人怀疑是外星科技,但其实就是用脚本语言编写的几个效果,分解一下,难度相当于九九乘法表。

当然,对可以解答8×9等于多少,但反应不过来9×8等于多少的人而言,的确也是挺难的。

看了会数据,南易再次敲击键盘,屏幕上的图表又变成信息列表,点开置顶的一条描红标题,弹出一个窗口,最新的关于俄罗斯蔬菜的信息就罗列了出来,由不同人,包括南易刚才进行输入,程式按照指定的条件进行筛选归类,重新排列组合,文表并茂,令人一目了然。

在俄罗斯的私有化规划当中,有关于土地私有化的规划,不过目前还没开始进行,当下俄罗斯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处于一种非公非私的状态,国有耕地由苏修时期遗留下来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进行管理。

次日,南易一大早就去了位于莫斯科东南方向的列宁国营农场。

列宁国营农场面积有1447公顷,即21705亩,1447万平方米,是一个专门种植草莓的农场,在丰收季,每天可以向莫斯科供应60吨草莓。

来到农场的门口,南易见到了一个颇有童话色彩的大门,与周围的郊区平庸建筑大相径庭,大门上面有一块牌子,上面一行写着“1918”的红色阿拉伯数字,下面还有一行写着俄语“劳动关荣”。

透过这块牌子,可以得知列宁国营农场应该建立于1918年。

看看大门,南易又往周围眺望一下,眉头紧锁,这里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相比较用于种植,反而是用来进行地产开发,短期之内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知道这里有一个国营农场之后,南易就找出资料进行过研究,前两天更是在近处眺望过整个农场,列宁国营农场可以用于种植的面积超过2万亩。

假如用于进行科学化西红柿种植,亩年产完全可以达到5000公斤上下,一年总产量可以达到10万吨,把莫斯科及周边的人口全算上,平均每人可以分得15斤左右。

若是不考虑土地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全方位对土地进行透支性种植,短期之内,单单这一个农场,就可以解决莫斯科上百万人口的蔬菜基本保障性供给。

[一亩地的蔬菜产出(非科学化产业化种植,就是普通农民种菜方式),只能保证两个正常人的基本消耗,摄入量适中,无需悠着吃,也不是大胃王的极端情况,基本保障性供给就是把一亩地的产出供应给5-10人左右。]

按照目前莫斯科不太正常的蔬菜价格来计算,列宁国营农场一年可以有3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以后稷农业以往的经验来分析,除掉生产成本,以及暂时还无法计算实际数字的非生产经营性开支,至少能剩下5000万美元以上的净利润。

这个数字还没有计算扣大棚的特殊情况,假如农场进行反季节种植,净利润还会上升不少。

虽然这样的利润并不能持久,只要卢布的汇率恢复正常,利润就会呈几何倍暴跌,但可见的五六年之长的暴利期,已经足以让后稷农业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