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39章

作者:鬼谷孒

“拍花子知道吧?”

“知道啊,爸爸你说过,就是拐卖像我这么天真无邪、聪明可爱宝宝的人。”

“对,爸爸打算把你卖到山沟沟去,卖个大价钱。你这么聪明,等你到了山沟沟,自己想办法跑回来。这样,爸爸不就有钱给你买好吃的了。”

“哼,我不干,没等我跑回来,好吃的都被爸爸吃光光了。”

“哈,那你把爸爸卖给有钱人家当上门女婿,我好好伺候人家。伺候好了,万一人家一高兴,不介意我带多个拖油瓶,你就可以跟着我一起去吃香喝辣。”

“好,我找冼爷爷打听一下,谁家里比较有钱。”南若玢点点头,认真的说道:“爸爸,你对女方有什么要求么?”

“噢嚎?我居然还有的选?”

“嘿嘿嘿,当然有的选咯!”

“你个鬼灵精,自己去泡汤。在碗里搁半勺猪油,把油条扯成一块一块放到碗里,倒上开水,然后往里面撒点味精,一小撮就行,千万别放多。

“嗯嗯,我自己去。”

“当心开水,把碗放在方凳上再倒开水,不要拿长条桌上的开水瓶,拿灶台边上的那个。”

“知道啦,爸爸,我会小心的。”南若玢摆摆手,跨进院子里。

五分钟以后,南若玢就跑出来叫南易。

南易把已经剪好线头的裤子一拢,全拢到箩筐里,抱着箩筐走进院子,放在一边,在洗手台洗洗手就跟着南若玢走进厨房。

“爸爸,我泡的汤好看吗?”

南若玢指着油条吸水膨胀,高高超过碗边的油条汤,嘚瑟的说道。

“好看,我家若玢真能干。不过,下次少放一根油条。”

说着,南易从碗柜里拿出用淘米篮装着的剩饭,装了两个半碗,走到方凳边,把碗放在凳子上,脚往桌子底一勾,一张矮板凳就被勾了出来。

坐下,往饭碗里倒点汤水,扒拉几块油条,连米带汤往嘴里一送,味道不错,猪油和味精的量刚刚好。

一直拿小眼睛看着的南若玢见南易已经一口下肚,就问道:“爸爸,好吃吗?”

“好吃,看来咱们家若玢有做饭的天赋,明天开始,爸爸就教你做饭。”

“嗯嗯,好。”

南若玢学着南易的样子,倒汤、扒拉油条,筷子往嘴里划了一大口。

“嗯,油条泡饭,神仙不换。”

“呵呵呵。”

轻轻一笑,南易用筷子夹起一坨鱼冻往嘴里一送,心里就是一阵愉悦。

鱼冻下饭,真乃一大享受。

美美的吃了一顿点心,饭碗先泡着,等抽完一根神仙烟,南易拿起一本英文原版的《国富论》就看起来。

南若玢也一样,拿了一本英文版的《汤姆和杰瑞》漫画书,坐在南易的边上,看的津津有味。

早上早起看书,中午吃完饭剪线头,吃完点心又开始看书,一直看到晚饭的饭点。

晚饭后,南易会带着南若玢去深甽湾边上,或者河边散散步。

散完步,要么就去下地笼、下各种钓钩,要么就一大一小俩人拿着手电筒去田埂上照田鸡。

有时候,父女俩也会特意去探寻鬼火。

自从无意中见了一次鬼火,南若玢就有点迷上,会让南易给她讲鬼故事,没听完就会吓得瑟瑟发抖,然后赖在南易的床上,一定要和他一起睡。

南易总觉得南若玢有点装蒜,在她接触鬼文化以前,南易先给她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过一些自然界的奇特现象。

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而言,南易先给南若玢建立科学世界观,再给她说鬼文化,她应该会试图用科学去解释“神秘”,而不应该怕鬼。

或许,她只是要一个和爸爸一起睡的理由吧。

第0054章 太买卖人了

八月的一天,南易又去了一趟中英街,带回来一个大口袋,还有一沓资料。

“爸爸,口袋里是什么?”

才回到南宅,南若玢就堵了上来。

“自己打开看。”

南易把口袋往石桌上一放,就开始翻阅资料。

南若玢打开口袋,从里面拿出包装的很好开的小长方块,看上面都是外文字,她试着去拼了一下,“Ta Ta杜乐册斯[Dulces]”。

“不是杜乐册斯,是杜乐赛斯,西班牙语,和Candy一个意思。”

“这是外国糖果啊!”

南若玢的小眼睛闪闪发光。

“对,是糖果,只能放在嘴里嚼,不能吞到肚子里,看到上面的大泡泡了么,可以吹泡泡。”

“哦。”

南若玢把外面的包装纸扯掉,急不可耐的塞了一块泡泡糖到自己的嘴里嚼了嚼,“爸爸,甜甜的,嚼面团一样。”

“就在嘴里嚼,不要吞,一会爸爸教你怎么吹泡泡。”南易说着,也拿了一块泡泡糖塞到嘴里嚼巴起来。

南易和南若玢在嘴里嚼的,就是以后会众人皆知,涵盖很多人童年回忆的大大泡泡糖。

等泡泡糖嚼的已经没什么味儿,南易就用舌尖把泡泡糖弄成饼状,舌尖顶在中间,轻轻用力,舌尖被泡泡糖裹住,缓缓的往里面吹气,一个泡泡就从南易的嘴里冒出来。

“哇,爸爸,快教我。”

南易微微张嘴,把整个步骤给南若玢演示了一遍。

南若玢失败了两三次,也就能顺利的吹出泡泡。吹泡泡不难学,基本上一学就会,如果几次还学不会,那基本永远都学不会了。

噗,啪!

南若玢有一下没一下的在那里吹着,很快她就研究出了新玩法,玩的不亦乐乎。

南易继续翻阅资料,上面写着泡泡糖的制作工艺、原料成分表,以及原料的国际价格。

泡泡糖的制作工艺和原料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南易手里的资料,也不是通过什么特殊渠道获得。除了原料价格,其他的去图书馆都能查到。

看完资料,南易就没发现做泡泡糖有什么难度。

无非就是把各种原料在搅拌机里搅拌均匀,拿出来压型,包装好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没生产难度,机器也很容易搞,搅拌机、传送带、压型机、切割机,最后一步包装人工操作;投资也不大,机器几万块就能搞定。

可正因为什么都没难度,泡泡糖的附加值就很低,利润也就很薄。

这就不奇怪,大大泡泡糖在国内风靡的时候,也没出现太多的竞争对手。和可乐一样,都是利润薄,需要靠走量才能赚钱的产品。

点上烟,南易沉思起来。

两毛钱一块,钱还值钱的几年能多少赚点,等钱不值钱,利润就太薄了。泡泡糖只能用来提升品牌影响力,当成支柱产品不太行。

南易在工作手册上记下向机械厂订制泡泡糖生产机器,购买生产原料的记录以后,脑子里又开始琢磨起山楂。

不管是果丹皮还是山楂片,制作工艺也都非常简单。

前面的工艺都类似,无非是新鲜山楂去蒂、去把、去核,然后山楂上蒸笼蒸熟;等蒸熟以后,上搅拌机加入糖精搅拌均匀;

自然凝固后,切成需要的形状上烘干机烘干,出来的成品就是山楂片。

最后一步不上烘干机,而是压成薄片,切成合适的大小卷起来,那成品就是果丹皮。

一开始山楂便宜,可以挑选质地比较好的山楂用来当原材料,等山楂的价格涨上来,可以用质地相对较差,口味通过食物添加剂、食用香精来调节。

山楂片的成品,方形的,可以从中间抠出有趣的图像,动物、卡通人物等等;

圆形的可以在中间抠出一个四方块,就叫铜钱山楂;

也可以抠出三角形、梯形等一系列形状,就叫儿童启蒙教育山楂。

还可以加点噱头,说是国外儿童教育专家经过十年,不,六十年,不不,时间太长,容易被戳破,还是三十年吧……

嗯,还是二十八年,有零有整,听着更像真的。

专家经过二十八年的研究发现:山楂不但能促进儿童的胃口,而且从小接触几何形状,可以开发儿童的大脑,巴拉巴拉……

这个待定,得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专家,看怎么写广告词,才能似是而非,听着有道理,也不容易让懂行的人戳破。

反正,山楂片要压的尽可能薄,中间一定要抠掉一块,这样可以节省原材料,也更能激起小屁孩的购买热情,又增加了忽悠家长的噱头,一举三得。

果丹皮……

外面包裹的包装纸可以印上动画片人物,西游记,不,这个先缓一缓,等西游记播了再说,水浒一百零八将,只要集齐,就可以召唤神龙。

供销社还有比较大的代销店,都要摆上一条龙造型的果丹皮,就插在显眼的位置,勾引小屁孩们天天惦记着。

每个城市还得安排虚造[托],不时的把神龙给兑换走,更加刺激潜在客户群体的消费欲望和重复购买积极性。

南易又点上一根烟,寻思这个集卡要不要一开始就推出,还是放一放,等晚点再说。

想了一会,他还是决定等产品做出来上市后,看看销售情况再说。

泡泡糖、山楂片、果丹皮,食品厂一开始有这三个产品就足够了,其他的产品留着以后慢慢再添加,一步一步来。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可以试试做成廉价的山楂糖往外销售,做到尽量不浪费一点原材料。

南易把要点都记录下来,然后又复盘捋一遍,没发现什么问题,就把工作手册放好,把脑子给放空。

拿出一个脸盆,往里面倒了点温开水,然后往里面搁一小块肥皂,用手把肥皂捏碎,捣鼓出一点肥皂水。

又从笤帚上抽出高粱杆,剪下两段当吸管,用嘴试着吹气,气体可以流通,中间的孔洞没有堵塞。

“若玢,快过来,吹泡泡。”

南易冲戴着一顶荷叶做的帽子,从脸到露在衣服外的柔荑都红里带黑,刚风尘仆仆回来的南若玢招招手。

“爸爸,我好热,想吃冰棍。”

“怎么突然想吃冰棍,有卖冰棍的人来过了?”

“嗯嗯,就在大队部的门口。”

“你自己不是有钱嘛,怎么不去买?”

“我的钱都在储蓄罐里,拿不出来。”南若玢小眼睛满是期待的看着南易。

“呵呵,都有什么?”

“白糖棒冰、奶油雪糕、赤豆雪糕。”

南易从口袋里掏出钱,估算了一下,抽出一张大团结递给南若玢,“你去大队部,看看都有谁在,让大人出面找卖棒冰的人,买六十根白糖棒冰、六十根雪糕。

广播一下,让大队的每个小孩都去领,每人一根棒冰、一根雪糕。记住了?”

“记住了,我现在就去。”小丫头跑出两步,又折回来,“爸爸,肥皂水等我回来再玩,你不要偷偷玩哦。”

“晓得了,一定会等你。”

第0055章 韭菜

村里十六岁以下,够年龄吃棒冰的孩子,一共也不到六十。

南若玢回来的时候,嘴里还嘬着一块奶油雪糕,很显然,这不是第一块了。

“第几块?”

“第三块。”

“说实话。”

“第四块。”

“一次吃这么多冰的不行,当心拉肚子。”

“嗯,爸爸,有冰箱是不是就能每天都能吃雪糕?”

“冰箱和雪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你能不能吃雪糕取决于我的心情。我现在就通知你,我未来几天心情都不会好,因此,你也没有雪糕吃。”

“那怎么样你的心情才能变好呢?”

“明天后天跟爸爸下地去拔草,我的心情就会变好了。”

“不要,我要去割猪草,上次我去帮忙割猪草,冼爷爷给我记了三个工分,拔草只给一个工分,太少,我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