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倔强的烤羊腿
“这大明早报,我以后每天都要订,一天都不能错过!”
能够读书识字的,脑子都不会太差,迅速意识到报纸的作用。
他们无比欣喜,有这样一件东西,能够告诉他们如此多新闻消息,让他们对天下大事都有所了解。
一份才卖两文钱,实在太值得了!
于是,最早印刷的十万份报纸,很快被销售一空。
甚至很多人还嫌不够,晚了一点就买不到,拍着大腿喊后悔。
不得已,印刷报纸的礼部侍郎听说后,上禀皇太孙殿下,又赶紧加印了十万份,才勉强够金陵城的需求。
至于别的地方,却根本没有投放出去。
即使需求没有京城这么大,想必销售量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好在。
此时的活字印刷术,已经通过天工院的改良,变得非常成熟了,印刷效率非常高。
只要有足够的纸张和油墨,别说十万份了,就是一百万一千万份,也不是问题。
庞大的需求下面,天工学院的工匠加班加点,制造出更多的印刷机械,采购纸张和油墨,加强印刷,总算是勉强满足需求。
不仅是在大明京城,东唐州那边也同样如此,开始印刷报纸。
只是这里的大明早报,要经过远洋航行,时效性要差不少,于是将一周七天的报纸都集合在一起,做成一大份,一起印刷售卖。
同样也广受好评,销售量极佳。
东唐州的百姓,看到自己家乡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一时间百感交集,各种滋味涌上心头,让不少人红了眼眶。
他们人虽然来到了东唐州,并且在这里落地安家,生儿育女,但心里的根,却还是在故乡,还是在大明!
同样。
朱棣也按照朱高煜的指点,在东唐州发行了一份官方的东唐早报,刊登可各种东唐州新鲜事物,以及大明的种种新闻,并加以评论。
东唐州的移民,也很是追捧。
这份东唐州的早报,经过船只运输之后,回到了大明本土,也会同样刊发出来,供人购买订阅。
大明本土百姓,也对东唐州的实际生活,民生百态,有了更多了解。
“东唐州土著部落,原来是这样的啊,他们对我大明竟然如此友善,还愿意融入,并且开始通婚?”
“金矿,天然橡胶林,无数的野兽猎物,东唐州的资源,竟然丰富到如此程度!”
“真是一片天府之土啊!”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天价广告位
不论是大明早报,还是东唐州的报纸,都让百姓们无比新奇,爱不释手。
报纸的内容很快对百姓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各种重要新闻,朝廷政令,都让与之息息相关的百姓,都反复揣摩。
毕竟。
落在朝廷文书上的简单几个字,就可能改变许多人一生的命运!
过去百姓们对朝廷政令,了解途径十分有限,只有城门口的告示,才听说一二。
可这种告示,不是极为重要的大事,是不会张贴的,而且告示的时效性也很差,但凡错过,就只能从别人嘴里听说二手消息了。
更何况,告示之事后的告知,无比严肃的官方消息,用词也是十分难懂。
哪有报纸上的文字新闻,描述的详细具体?
大明早报是皇太孙殿下刊发的官方报纸,新闻都是真实严肃的,不会故意夸张编造,对百姓来说极为可信。
很多人甚至把这份大明早报,当成是最准确,最及时的消息,比本地官府口中的话语还要可信。
同时里面的一些重要信息也让商人非常的看重,里面的花边新闻也让众人津津乐道。
这份大明早报,已经成了极为重要的舆论工具,上面的随便一个话题,都能引起巨大讨论。
所以,当第二期的报纸发行的时候,即使加印到30万份,也再次被迅速销售一空。
并且除了京城,这份报纸也开始销售到了其他郡县州府,至于下面的县城,所有读书识字的人都以买到一份大明早报为荣。
报社的印刷厂,赶紧扩产再扩产,赶工加印,尽量印刷出更多报纸,好让需要的人都能够第一时间购买到。
而礼部侍郎也将这个好消息,上报给了朱高煜。
“启禀皇太孙殿下,大明早报的创建十分成功,三十万份报纸也在短短时间之内售卖一空!”
“敢问殿下,是否还要继续加印,或者在其他地方建设报纸印刷厂?”
“大明南北数千里,要是全部在京城印刷好报纸再运输过去,十分不便啊。”
“臣建议,在各行省的首府,都建设一个分报社和分印刷厂,既可以尽快印刷出足够的报纸,发行天下,也可以收集当地新闻消息,作为报纸内容的来源,给报社供稿!”
这位礼部侍郎是朱高煜一手提拔的,并非迂腐儒生,竟然一下子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
看得出来,他是在认真办事,落实朱高煜的办报意图,经过仔细思考的。
他的建议,有很强的实用性。
朱高煜听完也不由心神一动,微微点头。
“很好,能够想到这些,说明你用心了!”
“在各地行省首府开设奉报社,是势在必行的,你尽快安排人手去办吧!”
“而且这报纸,也并非只能办一份。”
“大明早报是我们朝廷的官方报纸,既然百姓们这么热情,也可以办其他报纸,甚至各个地方,也可以办自己的报纸。”
“若是民间商人愿意,只要接受监管,还可以发行私人报纸!”
“只要不违背我大明国法,不违背公序良俗,不宣传大逆不道之言的,都可以放开一些,让民间商人都参与进来。”
“如此,大明才会有足够的活力!”
报纸的发行,极大的满足了大明百姓的精神生活,所有人都对其有很高的期待。
而大明早报是朝廷的官方报纸,一要保证新闻的重大性严肃性,二要保证立场,所以能够刊登的东西是有限的。
也不可能发行得太多,根本满足不了百姓的需求。
开放地方报纸,乃至允许民间办报,则是一个好办法,很多上不得台面的笑话段子,传奇小说,乃至风花雪月的故事,都可以刊登在民间报纸上,丰富百姓们的精神生活。
而且,大量报纸的刊行,还可以极大的加强百姓的读书识字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有极大好处。
朱高煜将这些东西吩咐下去,让礼部侍郎眼神大亮,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十分兴奋。
他回去之后,立刻开始实行。
很快,随着各地分报社的设立,大明早报也辐射到了更多的地方,让整个大明所有地方,都能够听到来自京城,来自大明朝廷的声音。
大明上下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消息新闻从传播,也更加迅速了。
而随着报纸的风靡,大明上下都在看报,也让很多商人意识到报纸的价值。
“大明所有人都在看报纸,都在讨论报纸上的内容!”
“我要是将自家商号的货物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是不是可以获得巨大认同,让所有人都认识我们?”
“这样的话,生意岂不是一下子就做遍了整个大明?!”
有精明的商人,无师自通的想到的广告的做法,想要在报纸上面刊登宣传信息。
而这件事被禀报到朱高煜这里后,也迅速得到了允许。
朱高煜只是交代,要对广告信息进行一个审核,不允许虚假宣传,不能以次充好,并且要按时缴纳商业税。
其他的,只要不违反大明法律,给报社上缴一定的费用后,就可以在上面刊登广告。
得到这个消息,无数商人都兴奋起来了。
“好机会,天大的好机会啊!”
“报纸上的广告位,对宣传我们的商品极为有用,一定不能错过!”
“哪怕是再高的价格,我也一定要拿下!”
报纸开始出售广告位,许多商人看到了里面的巨大潜力,纷纷出钱购买广告位。
想要投广告的商人排队都排了几百个,哪怕是几行文字的一个小小位置,也卖出数百两银子的高价。
要是大版面,能够印刷图片的,那就是天价了。
甚至一度被炒到数万两,乃至十万两的天价,只有家大业大,极为厉害的商行,才有本事拿下这种广告位。
而他们也没有亏。
凡是占据大版面广告位的,都一下子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商号,大明上下人人都叫得出名字。
当一个广告位价值万金的消息,也被刊登在报纸新闻之上后,引起的议论就更大了。
第三百五十六章 瓦剌入寇
天价广告位的新闻,让所有人都知道,原来不过两文钱一张的报纸,竟然有这么大的价值。
光是卖报本身,就早已把成本赚回来了,而售卖广告位,还能更赚!
许多百姓纷纷感慨,没想到自己手里轻飘飘的一张纸,竟然如此值钱。
“我滴个乖乖!”
“一个广告位就卖了数万两,这些商号还真是有钱啊!”
凡是砸下巨额资金买广告位的商号,都给大明百姓留下了一个财大气粗的印象。
他们打广告的目的,也算是实现了。
而有些更加精明的商人,看到的广告位的价值之后,想的不是自己上去打广告,而是也创办一份这样的报纸,然后出售广告位!
他们不求更大明早报一样卖出天价广告,但只要一份广告卖个数百两,也能够发家致富了。
“机会!发财的机会来了!”
“只要我也创办一家自己的报纸,不仅能够在报纸上面宣传我家的生意,还能够卖广告!”
“报纸可以每天都发行,广告位可以不断更新,广告费收到手软也收不完啊!”
“这是一座金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啊!”
脑子灵活的商人,立刻开始转型,咨询怎么创办私人报刊,如何印刷发行。
而因为朱高煜早就给了允许,私人报刊的创办也很是顺利。
就连印刷厂什么的,也可以直接承接私人报纸的刊印,让商人们剩下不少功夫。
只是,最后报纸的上刊登什么内容,一下子让不少人愁眉不解了。
“朝廷大事,重要新闻,我们得到的都是二手消息,甚至是从大明早报上看来的,肯定没多少受众。各地的风土人情,我们也没力气派人去采访考察,然后撰稿。”
“还是刊登各种花边新闻,名人轶事,男女纠葛吧。”
“还有一些传奇故事,比如三国好汉之类的,也很不错!”
各种传奇故事,民间小说,很早就开始在华夏大地上流行了。
三国西游水浒四大名著有三个,都是诞生在元明时期。可见社会风俗已经发展到了相应的程度。
大明很多茶馆里面,说书的更是早就成为标配,一张嘴就能够吸引许多人流连忘返。
只要将这些搬到报纸上面,一定可以让许多人喜欢!
有些商人定下这个策略,创办的私人报刊,主要刊登各种传奇故事,果然取得很大成功。
无数百姓都被上面的故事所吸引,购买后放在家里反复品读。
可很快,他们就遇到了问题。
当各种茶馆里流行的传奇故事刊登完毕之后,很快就没有新东西好登,一下子陷入了为难之中。
没办法,报社只能发出求稿邀约,希望有人能够投稿。
可创作这种传奇故事并不容易,而且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写好的,很多没有写过的人,更是叽叽歪歪一大通,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根本不能过稿。
上一篇:这个明星疑是精神病
下一篇:足球:听劝后,我成最强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