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第301章

作者:三悔人生

再说了,就算是朱瞻圻看上了沐琴又如何?两人的事情虽然定下来了,但大礼一直未办,现如今的沐琴只不过是谁都知道她会成为朱瞻圻的妻子,但实际上还没有。

没成的事儿,谁都不能保证会不会有变故。

“启禀左都督!”

就在沐昂头疼的时候,门外亲兵的声音瞬间吓得他一激灵。

此时此刻,沐昂其实最害怕的就是传令兵的声音。

“进!”

“启禀左都督!”传令兵推门进来,单膝跪地。

“这个月的补给已经抵达,此前世子殿下吩咐的陈懋和郑亨二人也已经随船到达,同时随船而来的还有七万五军营将士!”

“知道了。”沐昂松了口气,但心底的担忧又加深了一层。

只要还没收到他弟弟的消息,他的担忧就不会消失,而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担忧,而且还是两个。

陈懋和郑亨来了,早不来晚不来,赶在了沐昕犯错的这个当口来。

沐家在朱瞻壑心中的分量会随着陈懋和郑亨的到来而降低吗?会,也不会。

说会,是因为陈懋和郑亨的到来本来就是为了缓解欧洲战场将领不足的问题的,他们的到来肯定会导致利益的分散,但这是可以接受的。

正常来说一个人拿一份蛋糕,但在此之前,沐家和钱勇三人,再加上昆扎西,每个人分到的蛋糕可不止一块,所以陈懋二人的到来其实是让局势恢复本该有的样子。

而且正逢沐昕犯错的当口,就算是朱瞻壑不会刻意打压沐家,但也会在这个当口适当的给沐家上一上眼药,所以这都是必然的,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之所以说陈懋二人也不会降低沐家的分量,主要还是因为沐家毕竟是最早一批跟着朱瞻壑的,而且即将会有姻亲之亲,该敲打的时候会敲打,但该给的还是会给的。

当然了,前提是沐家别再犯错,也别做出格的事情。

想到这里,沐昂的心里也有了一些底气,起身朝着门外走去。

就算是陈懋和郑亨只是来苏伊士中转,很快就会随着补给船队前往君堡,但他还是得出来迎接一下的。

……

“在下见过左都督。”×2。

早就在楼下等着的陈懋二人在看到沐昂下来之后赶忙躬身行礼。

“二位不必如此。”沐昂赶紧快走两步,亲手扶起了二人。

其实他们三人都知道,陈懋和郑亨都是有爵位在身的,而沐昂只是沐家第三子,继承爵位的是沐晟,沐昂是没有的。

而且,左都督一职其实是沐昂在云南时候的官职,转到苏伊士地区后并没有裁撤,但却也没有说要延续。

所以,他们三人其实很难说谁要给谁见礼,但正所谓人在屋檐下……

有着朱瞻壑作为后台,陈懋和郑亨就算是再怎么不愿意,那也是得低个头的。

“二位的到来,一定会让我大明在这边如虎添翼。”

沐昂一边说着一边拉着二人朝外走去。

没错,是朝外!

“其实二位到来,我本应好好款待一下,但奈何现在前方战事吃紧……”

说到这里,沐昂停顿了一下,但很快就继续说道。

“说来惭愧,因为在下胞弟沐昕的错误指挥,使得我明军在东部战场一次性损失了四万人,所以才导致前方战事吃紧。”

“所以,在下有个想法,想请二位参谋一下。”

陈懋和郑亨并没有说话,但却不约而同的转过头,视线撞在了一起。

战事吃紧,损失四万。

此前传到中原的都是捷报,陈懋二人也没想到自己一来就遇到战败这种事情,同时他们也好奇沐昂所说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在陈懋二人看来,如果事情真的像是沐昂所说的那样是沐昕的错误,那此刻沐家最好还是待命,等到朱瞻壑下命令再行动。

但沐昂却说是他的想法……

“参谋不敢,左都督若是不嫌弃我二人见识短拙的话……”

对视良久,陈懋这才转过头说道。

“多谢二位!”沐昂先是抱拳感谢,然后才解释了起来。

“二位刚到,对这边可能不太了解,但大体情况是世子殿下正在从中间入手,就好比从我中原的两广一带作为起点,向北推进。”

“眼下战场的西方正在互相争斗,而且世子殿下也与西方的最大势力达成了暂时的合作关系,所以战场的西方暂时是安稳的。”

“但在前几日,战场东边的最大国家立陶宛大公国,与金帐汗国和东察合台汗国貌似是结成了盟友,而在其中斡旋,促成这个联盟的极有可能就是世子殿下如今面对的敌人。”

“此后,由于在下胞弟的错误指挥,东部战场八万将士损伤四万,钱勇将军也身负重伤。”

“二位初来此地,本应该先去见过世子殿下,待世子殿下下达命令后再做其他,可眼下东部战场虽然随着钱勇将军的负伤后撤而有了新的将领,但却是一个新人。”

“这个人你们可能也听说过,就是当朝工部尚书邢宽之子邢坤。”

“所以……”

说到这里,沐昂停了下来,用期待的目光看向了陈懋二人。

“左都督,在下有个问题,还望左都督为在下解惑。”

陈懋沉吟良久,皱着眉头开口。

“不知左都督的意思是让我二人中的一人前往东部战场,还是说……”

“不不不,在下并非是这个意思。”沐昂赶紧摇头解释道。

“世子殿下的命令,在下是不敢随意违背的,毕竟这又不是战场,没有任何理由违抗命令。”

“在下的意思是,世子殿下极有可能会让二位前往东部战场,届时还望二位不遗余力,也算是为我沐家赎个罪过……”

第四百三十六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就在欧洲战场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大明也是一团乱象。

香州府,吴王宫。

曾经的暹罗王宫已经成了如今的吴王宫,不过这也只是人们嘴上说的罢了,因为如今的暹罗王宫挂着的是吴王府的牌子。

朱瞻壑从来都不会在这种地方给人留下把柄,王宫改成王府,这事儿说出去可能会让人心有联想,但却也不能说什么。

毕竟……废物利用嘛。

不过,眼下的香州府,这事儿并不是人们谈论的最多的,毕竟这都多少年了,再怎么不合规矩那也都是过去式了,没什么新鲜感。

眼下最让人有兴趣的事情有两件。

第一,就是那个据说是吴王世子带头,由吴王庶长子在执行的那个东西,人们不知道那是啥玩意儿,但是看得出来朱瞻圻很是重视。

第二,就是今年的科举了。

科举是有规矩的,时间也都是固定的,那就是每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乡试,来年,也就是辰、戌、丑、未年举行会试。

其中乡试是在八月,所以也被称作秋闱,会试一般在三月,所以也被称作春闱。

宣德元年的时候举办了秋闱,按理来说应该在宣德二年,也就是去年的时候举办春闱,但由于宣德皇帝御驾亲征的缘故,这事儿被暂时延后了。

至于再后来……宣德皇帝战死沙场,皇帝驾崩,这春闱也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这都过去一年多了,显然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再进行春闱的会试的,不过这常科搞不了,倒是可以借着新帝登基的由头,办一场恩科。

这办恩科也没啥好说的,毕竟大明也不是第一次办恩科了,但是问题出在了今年的科举和往年有些不同。

众所周知,科举只分两种,一种是筛选文人世子的,就是常规的科举,另一种则是起源自唐朝武周时期的武举。

但今年,除了科举和武举,大明王朝又多了一个科举项目:工举。

工举,顾名思义,就是工匠的科举,为工匠单独设立一个科举项目,这听上去多少有些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毕竟,在朝廷公布的诏令中,一早就说明了是要挑选工匠中的精英,不是说你能力出众就可以中举,而是说你要有那种如同旱地惊雷一样的奇思妙想。

也就是说,工举和科举武举都不一样,工举是凭着发明来选的。

而且,朝廷特意注明了一点,那就是工举不取什么状元榜眼探花,只有举人身份,不过只要成为工举人,最少就会有一个爵位。

当然了,高额的奖励代表着门槛也是相当之高,朝廷特意注明,能够入选的发明也就只有类似于耧车、水车、火药这些。

真正让人们兴奋的,除了成为工举人后会有爵位一事,还有就是工举的特殊模式。

工举也是三年一次,随科举,不过却没有乡试,在乡试的环节,工匠们要自行前往香州府、应天府和顺天府三地,并且除了盘缠干粮之外什么都不能携带。

在抵达这三个地方后,你就可以去找工部报名了,工部会安排你的食宿等问题,而工举的考试也和科举不同。

工举的考试,是由工部提供工具,你把你参加工举的东西亲手造出来并说明用途,而且还要实地测试,最终根据工部的人评选来决定。

工举一事,可以说是开天辟地性质的,但却又不是人人都能够参加的。

朝廷的诏令一经发布,绝大部分的人就都看出了朝廷的想法,除了广纳良才之外,朝廷真正的想法是将民间的那些奇思妙想给收集起来,尤其是那些能够造出利国利民之重器的想法。

吴王宫。

“启禀殿下,日前香州府工部已经收到工匠报名一千三百余人,在各地的上报中还有不少是在路上的,预计到七月份的时候,报名人数可达三千余人。”

“我知道了。”朱瞻圻点了点头,提笔写了一道命令,盖上了香州府的印章。

“把这个交给户部,让他们妥善安排报名工匠的食宿问题,除此之外也交代一下工部,所有工匠上呈的想法都要一一过目,除了他们自己说的,工部的人也要自己想一想,这些东西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用处。”

“这些,一定要落实好的,告诉他们,一旦出现问题,本殿下会一直追溯到问题的源头,一一过问,绝不姑息!”

“是!”

……

随着声音气氛安静下来,朱瞻圻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工举一事,是他大哥朱瞻壑说了个想法,并且给了一点简单的意见之后就甩给他了,但是却要求做到一定公正,最起码不能让工举在创办之初就出现冒名顶替的问题。

但是,这何其之难?

别的不说,参加科举成为举人之后,你还得去给人家当替补,等到人家退了或者是出了问题被法办了,你才有机会做官。

而且这还只是有机会而已,因为每个职位的替补并不是只有你自己,而是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你得在这里面杀出重围,才能够当上官。

而且当官也只不过是有了官职而已,但是工举呢?那特么上来就是爵位!

这样的诱惑之下,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肯定会出现大量冒名顶替的事情,毕竟这其实相当于一步登天了,哪怕只是空有一个爵位的名头那也是值得的。

所以,朱瞻圻打算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最起码是大明王朝前所未有的先例。

工匠入籍。

所谓工匠入籍,和贱籍不一样。

在大明,虽然没有奴隶制,但却有贱籍,入了贱籍,虽然不说世世代代都是贱籍,但最少也要转变职业后再过三代才可脱离贱籍。

如果你是贱籍,比如科举之类的事情你都参加不了。

朱瞻圻所想的工匠入籍则是不一样,他想只针对报名工举的那些工匠,报名工举的同时就入工匠籍,只要入了工匠籍,那你就不能报考科举和武举,也不能从事其他职业。

但这仅限于报名工举的人,他的子女和后代不受此限制,除非他的子女后代也报名工举。

但是,朱瞻圻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妥当。

工匠入籍,可以说能够很好的杜绝有人冒名顶替这种情况的出现,毕竟你一旦入籍,这辈子就只能从事工匠行业了,而朝廷在工举的筛选上又格外严格,选的都是利国利民的那种大发明。

这可以说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毕竟千百年来,能够达到利国利民这个等级的发明又有多少?

一旦入籍,就绝了你别的出路,但工匠本身是不在意的,因为他们本就靠着这个生活。

但问题是,如果出现天灾、人祸、兵变等情况,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工匠籍的人想要在这种情况下谋生,怕是会很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没有出路的人,就越容易成为不安定的因素。

大明这个王朝,谋逆叛乱的情况其实是相当之所的,就算是被后人称作是盛世的永乐一朝,其实都是泯乱不断的。

永乐一朝一共二十二年,光是叛乱就不下于十几起,其中虽然有永乐一朝天灾过多的原因,但却也不是主要原因。

朱瞻圻觉得,还是大明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发家史给了人们太多不该有的鼓励。

毕竟,开局一个破碗,放过牛、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了最顶层。

这样的人都能成为皇帝,就会让很多人觉得,凭什么我就不行?

第四百三十七章 :烧出舍利的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