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第190章

作者:三悔人生

而现在,朱瞻壑拿下了帖木儿帝国,而且还是沙哈鲁所主宰的帖木儿帝国东部,这就对中原的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证据就是在帖木儿帝国遭遇绝收,朱瞻壑率兵出征之后,东察合台汗国就召回了一切在外的人,包括到瓦剌和奴儿干都司的“商人”,回防王都。

原因很简单,歪思害怕朱瞻壑与朝廷里应外合,两面夹击,一方自关西七卫出兵,从东侧压制,一方则从三山夹两盆的古丝绸之路进入,从西侧压制。

到时候,东察合台汗国就可以说是无力回天了。

唯有回防,彻底杜绝朱瞻壑从古丝绸之路进入,东察合台汗国方能保留残身。

“瞻壑……”

沉默良久,朱棣似乎是也猜到了自己这个孙子在想什么,缓缓开口道。

“如果……爷爷说的是如果,如果有朝一日……”

“会的。”

没等老爷子说完,朱瞻壑就给出了答案。

不怕理解错了老爷子的意思,也不怕老爷子提出来的那个所谓的如果有多么过分,朱瞻壑没有任何的犹豫。

朱棣愣愣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孙子,眼角泛起了点点光芒。

“唉……”朱棣转过头,似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这一幕。

“来人……”

……

站在乾清宫外,朱瞻壑抬头看了看这偌大的乾清宫大殿,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两卷圣旨。

一时之间,他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转头看向建极殿的方向,朱瞻壑将两卷圣旨收入怀中,转身朝着建极殿后门下的那人走去。

……

清宁宫。

作为顺天皇宫的东宫,清宁宫比应天府的春和宫要更大一些,建筑群也更多一些。

应天府的春和宫就只是太子的居所,办公的部分则是由文华殿那边承担,但清宁宫不一样。

清宁宫的南方虽然也有文华殿,但还有制敕坊、内阁、诰敕坊等的存在。

除此之外,在清宁宫的两侧,还有大量的建筑,从其建立之初的想法来说,那里是留给六部尚书的。

比如说,老爷子御驾亲征,太子监国理政,六部尚书就会进驻那里,再加上南边的内阁和制敕坊等,东宫俨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朝廷。

看到这些,朱瞻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低着头,跟在自己堂兄的身后,进了清宁宫。

“瞻壑见过大伯。”一进门,朱瞻壑就躬身行礼。

“都是自家人,免了。”朱高炽摆了摆手,拖着圆滚滚的身子,有些费力地将朱瞻壑扶了起来。

“见过你爷爷了?”

“嗯,见过了。”朱瞻壑点了点头。

“见过了就好,也算是了了你爷爷一个心愿……”朱高炽亲自给朱瞻壑倒了一杯茶,轻叹一声。

“瞻壑,你此番进攻帖木儿帝国,扰乱东察合台汗国,为朝廷剿灭建州叛逆立下了大功,只不过……”

说到这里,朱高炽一下子停住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现如今,在公羊学为国学的大明朝廷中,文人的戾气是愈发地重了,除了杨荣、杨溥、杨士奇等一众老臣之外,这两年上来的文人是一个比一个激进。

激进到了什么程度呢?就连朱高炽都有些后悔推行公羊学了。

原本在朝廷的人看来,建州一役没什么难的,尤其是在公羊学盛行,武将得到了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推个建州就应该像是砍瓜切菜一样的简单。

朱瞻壑珠玉在前,他们就算是能力不及朱瞻壑出色、心不如朱瞻壑的狠,但有样学样不难吧?

可事实上,有样学样的武将们并没有达到朱瞻壑当初的效果。

因为如果要论狠,女真也不差,他们的狠比这些武将的狠要更甚,因为他们可以不讲人性。

最终,学乖了的武将们最终还是请张辅决定,而张辅根据朱瞻壑在草原、安南和倭国的做法,定下了犁庭的规矩。

最终,张辅也因为这个决定被罚俸三年,禁足一年……算是皆大欢喜。

“大伯无须担心。”看着自己的这个大伯顿住了,朱瞻壑缓缓开口,同时伸手入怀。

然而,朱瞻壑的动作却在此时顿了一下,嘴角微微翘起。

“这个,大伯你收下吧。”朱瞻壑将手从怀中掏出,拿出了那两份圣旨。

朱瞻壑的耳朵动了动,在听到那几乎是微不可查的声音后,满意的笑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唾手可得?

顺天府,汉王府。

没错,就是汉王府。

不知道是在顺天府的建设之初这汉王府就是计划内的一环,还是说这是老爷子迁都之后另找人建的,朱瞻壑不得而知,但他和他父亲在顺天的日子,这里就是他们的落脚处。

看着无论是建筑、景色还是布局都按照应天一比一还原的汉王府,朱瞻壑的心里有些感慨。

同时,他也暗自对自己所做的那个决定更加坚定了。

“为什么放弃了?”

朱高煦拎着两壶酒走了出来,坐到了自己儿子的面前。

“不是您不想要的吗?”朱瞻壑笑着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酒,拔掉塞子,喝了一大口。

“诶诶诶!你可别瞎说啊!”朱高煦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和自己的儿子开起了玩笑。

“你爷爷都把遗诏交到你手里了,都盖过大印不说,还是两个版本的,你选哪个就是哪个,明摆着是你爷爷已经想清楚让你做决定了。”

“你可倒好,直接把两份遗诏都给你大伯了,就没见过你这么败家的。”

“您想要啊?那早说啊!”朱瞻壑笑着碰了碰自己父亲的酒壶,然后朝着北方努了努下巴。

“您要是想要,我去找爷爷再要一份儿不就得了?”

……

院子里陷入了沉寂之中。

其实,朱高煦并不想要,最起码,他想要的不是那份遗诏。

现如今,遗诏对于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或者应该说那个位置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

自始至终,他想要的从来都不是那个位置。

这次老爷子亲自拟了两份遗诏,还亲自交到了朱瞻壑的手中,这事儿无论是朱高炽还是朱高煦,甚至可以说是除了老爷子之外没有人知道。

“你爷爷还是厉害。”沉默半晌,朱高煦缓缓开口。

“是啊。”朱瞻壑也附和。

老爷子的确是厉害。

为什么会有这两份遗诏?这归根结底,都是老爷子做好计划的。

在常人看来,这两份遗诏是极有可能导致天下大乱的祸根,若是有了这遗诏,朱高煦一脉就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天下大乱是必然的。

毕竟,谁不觊觎那个至高的位置呢?

而这,就是老爷子的高明之处。

他深知,如果他病逝殡天、天下大乱之后,太子一脉是斗不过朱瞻壑所带领的吴王一脉的,单纯就一个朱瞻壑就能够决定胜负的走向了。

毕竟,文臣只能治世,而平定乱世,则需要武将。

朱瞻壑深得武将们的拥护,这是太子一脉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对于武将们来说,跟着一个会筑京观、会屠城的君主来说,是相当容易获得军功,以此晋升的。

除此之外,因为公羊学的推行,新晋的士子都比较激进,这会一改往日汉王一脉无文臣支持的境况,让局势彻底失衡。

至于其他的,比如说朱瞻壑取得新粮种子这类事情的影响那就不用多说了。

虽然现在的百姓对朱瞻壑四处征伐已经有了些许的怨言,但如果和太子一脉相比,还是会有相当的一部分人选择支持朱瞻壑的。

道理很简单,朱瞻壑虽然四处征伐,但却从来没有让财政陷入赤字,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初就是朱瞻壑彻底杜绝了他们被外夷欺辱的现象。

可以说,如果朱棣什么都不做,而且朱瞻壑还有意争天下,那太子一脉就是必输的。

但问题在于,朱棣立下了遗诏,而且还是两份,最重要的是还让朱瞻壑自己去选。

这就是朱棣的算计。

他知道朱瞻壑这个人是不会做皇帝的,也做不了皇帝。

在最初,拥护朱瞻壑的人肯定不少,但等天下平定,朱瞻壑坐上了那个位置之后,人们第一个要推翻的也是朱瞻壑。

人都是自私的,人们拥护朱瞻壑是真,但也害怕朱瞻壑的暴戾会应在自己的身上。

朱棣吃准了朱瞻壑是个明智的人,也吃准了他放不下中南半岛、德里苏丹以及刚刚拿下来的帖木儿帝国,这才让朱瞻壑自己选。

除此之外,内政也是个问题。

朱瞻壑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个武将,但人们常常忽略了他在文政方面的才能。

考成法、即时候补乃至现如今大明的税制都是朱瞻壑提出来的,这足以证明朱瞻壑在文政方面的才能有多出色。

但问题在于,现如今朝廷的中流砥柱还是那些老人,公羊学推行的这些年的确是有不少的士子支持朱瞻壑,但他们都没有什么经验,难堪大任。

治世和别的事情不一样,鲜少会有试错的机会,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所以,老爷子打的就是这个主意,是想利用亲情加上朱瞻壑的理智,再利用朱瞻壑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前半生的奋斗结果,让大明的局势稳定下来。

朱瞻壑在出乾清宫的时候就想清楚了老爷子的打算,也做好了决定。

虽然他并不在意所谓的皇权,虽然他并不在意所谓的问鼎中原,虽然他也不在乎人们眼中的世俗,但还是做下了和老爷子预期中的那个选择。

这,和老爷子无关,是他自己想要做的决定。

“爹,收拾收拾,我们该走了。”看着不见片光的夜空,朱瞻壑缓缓开口,打破了院子里的寂静。

“是啊,该走了……”朱高煦的语气中满是感慨,也满是遗憾。

为人子者,为父母养老送终是本分,也是愿望,但对于现在的朱高煦来说,想要实现这个愿望的难度不亚于登天。

倘若在这顺天府一直呆着,呆到老爷子崩逝殡天的那一天,他就走不了了,也不能让老爷子最后的愿望实现了。

如果他们父子留在顺天府一直等到老爷子崩逝殡天,那就算是他们父子无意相争,那也必然会让大明乱起来。

此时离开,是一个态度。

……

父子俩同时望着夜空,心中所想,不尽相同。

朱高煦想的是为人子的本分,是他的遗憾,而朱瞻壑,想的却是在清宁宫听到的那个声音。

那,是刀剑出鞘的声音。

从自己大伯脸上的表情看来,朱瞻壑觉得那些人不像是他大伯安排的,那如果不是的话,也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说实话,朱瞻壑并不想要闹到那种地步,但有些人,天生就狠。

第二百七十六章 :想走,也不是那么的容易

翌日。

一大早,朱高煦和朱瞻壑父子俩就在乾清宫门口候着了,一直等到日上三竿之时,他们才得以进殿。

老爷子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这两天因为知道朱瞻壑进京的消息,老爷子的精气神儿好了不少。

但是,昨日在见过朱瞻壑之后,老爷子心里的牵挂和期待放下了,就又变回了之前的样子。

甚至,还不如之前……

陪着老爷子吃过也不知道是早膳还是午膳的一顿饭,朱瞻壑陪着老爷子来到了万岁山。

万岁山,其实不是山,或者应该说不是自然的山峰,而是人造的。

修建顺天皇宫的时候,按照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说法,北面玄武的位置必须有山,但没有自然的山峰怎么办呢?结果就是将挖掘筒子河与太液池的泥土堆积于此,这才有了这万岁山。

作为皇家御苑,这里是寻常人进不来的,而今天朱棣这个皇帝在此,周遭更是早早地就被肃清了。